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更新入库:04.13
贵妃赵侍剑肯定是知道的,但那女人和她不对付,定是故意气她,想让她难堪,也不与六妹说,她更不可能去求人。
现在她的处境更加尴尬了,这种事谁说都好,她自己却开不了口,作姐姐的不以身作则,反而和妹夫有染,该怎么和妹妹交代呢?
近来皇城内外都因河东战事的大胜欢欣鼓舞,大家都在传官家已经打到太原去了,准备一举灭了伪汉,捉了他们的皇帝。
那样官家可真是千年年来难得一见的雄才大略明君,只有汉高祖,唐太宗之类的人物可以相提并论。
内外一片喜庆之下,只有她心里有事,终日郁郁。
听着朝中大臣,皇城外街头巷尾的称颂,符太后越发委屈,雄主明君不假,可自己的处境都是他害的.......也是个浑人,坏人。
远处六妹和二妹闹累了,便在亭子边上坐着喝茶,她远远看着,心里想,官家虽是浑人坏人,可上天千万要保佑他打太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她知道太原的厉害,那座城从古时起就是金城汤池,当初是李唐一朝的起家之地,后来是后唐的雄踞根本,当年周国世宗十余万大军围城数月也拿不下。
如今官家虽然厉害,也不会便宜.......
第342章 、暗流
垂拱殿侧殿,不少人正在忙碌,几个宰相,三省的的官吏往来不绝。
官家不在,很多事都由枢密使和政事堂的相公们商议着处理。
垂拱殿里,各桌相对,宰相们各有一桌,有专门的官吏服侍听用,各桌上都堆满厚厚奏疏。
天子不在朝中,宰相代行国事,最终由于皇后代替加玺印,政令才能通行。
但从座次来看,宰相之间也有细微差异。
最靠门口的桌坐的是几个具体处理事情的中书舍人,越往里,身份越高。
王溥坐在左面第四位,在前面是范质,再往里便是王朴和最上首的李谷。
以前范质总在最里面,如今他却往外挪了,坐在从里往外数的右面第三桌,大家都知道,因为当初范质是最反对官家登基的两个人之一,如今还能坐在这,高居庙堂之上,已经是官家莫大宽仁。
而坐左面第一桌的毫无疑问是官家的心腹亲信闾丘仲卿,第二位便是儿子娶了官家妹妹的魏仁浦。
私下里,不少人都羡慕魏仁浦,他家的儿子没太大本事,但居然能娶安庆公主,大家私下里都在说这件事,魏家得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想起攀附皇亲的事,王溥在心里想,可惜他没有漂亮的女儿,若能被官家看上该多后,他现在刚刚四十,在几个宰相中是最年轻的,或许回去要纳一房漂亮的小妾,说不定还能赶着时间生个好看的女儿出来,这样家里的妻子也没话说了。
正当他美美盘算时,几分奏疏从中书舍人那边被门吏递送过来。
王溥接过,立即看起来,他早已经习惯,一般奏疏中书舍人们都会写好处理的方法,他只需看了,往上递送给李谷等几人点头。
而中书舍人给的建议,一般都是可行的,九成以上无须改动,只有拿不定的大事才需他们拍板。
若是平时只需要留一个宰相在这主持政事,但如今官家不在,李谷相公便要求大家都要过来,有事情还能商量。
但王溥心里明白,其实李谷是不是想有事能商量,而是有事大家一起扛,官家不在,要是做了不合官家心意的处置,到时怪罪下来需要大家一起担着。
李谷原本就劳苦功高,地位崇高,又在官家登基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如今俨然是朝中第一的人物,高坐上首,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王溥看了手中奏疏一会儿,连拿着奏疏,起身越过桌子,也没到范质和王朴那里,到了最上首,他停了一下,在闾丘仲卿与李谷间犹豫一下,最终还是到李谷面前道:“李公,建雄军节度使杨庭璋上疏,想要进京来面见天子。”
他一开口,顿时吸引在座所有人目光。
李谷抬头:“他想必是听说了泽州南面的大战,见识了李筠的下场,开始害怕了,当初官家才登基时,老夫就写信劝说过他,让他进京来,他可是不回书信的,现在却想来了。”
“李公觉得如何对付他?”王溥问。
李谷抚着胡须,这一两年来的变化让他神采奕奕,虽然六十的人,但仿佛比前几年更有神采,如今官运亨通,又得官家信任,心情自然也好了。
他有些激动的说,“这是件大事!
他想来就让他来,别吓着人,他无非是怕了,来了反而能让他放心,到时给他闲暇的差事在京城养老也好。
如果那样往后河中之地就彻底归朝廷控制了!”李谷说完众人都点点头。
“官家已经北上太原,想必还要很多时日,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暂时我等做主吧,做成这件大事。”
王溥看了一眼对面的闾丘仲卿,闾丘仲卿也点头:“就按李公说的办。”
两人授肯,别人便也没有异议了。
王溥连回去亲自批示,他写得十分认真,好一会儿才完成,写得差不多了又殷勤的送过去,李谷看完点头:“可以,先让翰林院起拟诏书吧。”
王溥点头,也没觉得什么不妥,刚要叫人来做事。
闾丘仲卿叫住他:“这样不妥,先由皇后加盖玺印才点头,然后再让翰林院起草诏书。”
众人一愣,神色有些奇怪。
李谷微微皱眉:“不必,这样的大事越快越好,老夫做主,先让翰林院那边写诏书,之后自然会让皇后加盖玺印。
这样该全的都全了也是一样,用不了这样大费周章,还耽误事情。”
原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王溥刚要转身再次被闾丘仲卿叫住,“朝外的事是大事,朝内如是。
官家不在,皇后摄政,政令皆需皇后娘娘首肯加玺印,才能出皇城,这是古时就有的规矩,和事情大小无关。
再说官家向来宠信皇后,临行还有交代,诸位难道忘了吗。”
王溥察觉气氛有些不对,顿时不敢插话,李谷脸色不好看,似乎觉得威严收损,看了闾丘仲卿一眼:“老夫当初治军理民,带兵打仗,辅官家隆登至尊,领三司中枢之机要,不说大功,也有些做事的手段,闾丘公觉得老夫处理不了此事吗?”
闾丘仲卿丝毫不让,隔着两桌之间几步之地与他相对,拱手说:“李公的本事和能力在下都知道,数次出兵供养三军,征伐淮南率先渡河,之后李公之子为官家打开东华门,李公为官家筹谋帝业都是天大的功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皇后是官家的妻子,天下之母,在下只想李公记得这件事。”
堂中气氛越来越不对,外面方才还在议论事情的几个中书舍人也都自己的安静下来。
王朴神色为难,欲言又止,老顽固范质则自顾自作他的事,仿佛没听见两人说话一般,坐在闾丘仲卿旁的魏仁浦则没有说话,似乎在等后面的事情。
两人对视,言语针锋相对,却都神色镇定,没半点面红耳赤的模样。
“官家去了太原,老夫看来少说要三个月,太原金城汤池,上次便是我部署攻城。
官家不在,朝中的事我等必须管,为天下,也为社稷,皇后是官家的家人,自然要请示,但皇后治理不了天下,处理不了朝政,更不能让官家安安心心在北面打仗。”李谷一字一顿缓缓道。
第343章 、太原,大梁
垂拱殿里,王朴犹豫一下,还是开口说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这不是件多大的事,依我看不如两面一起,派人带着奏疏去请示皇后加盖印玺,也让人去通知翰林院承旨,提前开始写诏书,等那边的好了,诏书也差不多了。
这样就不会耽误大事,也请示了皇后。”
王溥说了一个看似两全的折中法子,既不得罪李谷,也不和闾丘仲卿冲突,但明眼人都看出他的话是偏向李谷的。
听起来折中,可依旧是把皇后闲置的。
其实他心里想得也和李谷差不多,一个年纪轻轻的皇后能懂什么?让她断绝天下大事不成,那岂不是乱了套。
他们处理好了让皇后加玺印,也是尊崇皇后的,不知道闾丘仲卿为何反应这么大,以前不也有先例么。
再者在座的谁不是劳苦功高的人,对于秦国的建立而言,皇后有什么功劳?官家不在,理应政事堂的宰相们主事拍板,心里也想,想在是李谷,往后待李谷归田之日就该是他了........
对面的闾丘仲卿没再说话,只是拱拱手,随即退了出去。
王溥见此有些慌,不过很快镇定下来,神色自若。
“还没到下直之时呢。”有人小声嘟囔一句。
.......
政事堂里的事再小也是天下大事,平日里都是朝廷百官打听的大头,稍有风吹草动,次日就能朝堂遍知。
当天下午,政事堂里闾丘仲卿与李谷的冲突便知之者甚多,朝会之后,东华门外时常有人小声议论,但敢高声说事的寥寥无几。
道理并不复杂,反而浅显易懂,稍有官场沉浮阅历之人都明白,因为此事涉及皇后。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