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更新入库:04.13
这主要还是宰相郭无为的建议,郭无为身为齐地人,对北面辽国是有抵触的。
年关时,刘钧和近臣出汾水边散心说事,两岸草木枯黄,远处田地中看不见一个百姓,只能见汾河对岸山脚,隐约有炊烟袅袅。
刘钧心情不错,便道:“我看那边都是炊烟,百姓安居乐业,心里便安心多了。”
“这都是陛下父子历年来的劳苦之功,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啊。”身边的官员立即道。
刘钧很高兴:“朕不敢当这样的功劳,这都是先祖的贤德,我只是兢兢业业遵守祖辈的教训罢了。”
“陛下圣明啊!”大臣们又是一阵夸赞,刘钧心情也更好了些。
随后便开口:“朕也没敢忘记先祖的教诲,当年我汉国立国,就是为光复中原,周国郭威乱臣贼子,篡夺我刘家江山,如今他又被史家篡去,也算是报应!
但无论如何,中原乃我刘氏故土,都是当年的汉国江山,这先祖嘱咐朕至今难忘。”
六年前:“先帝为光复中原往南出兵,在高平不利,往后我国一直休养生息。不轻易举动。
如今机会终于又来了!”
身边的官员和将领都反应过来,原来皇帝把他们叫来河边说是看看风景散散心,原来是为说这件事。
只是不少人脸色都不好,六年前高平的大败如今还历历在目。
当时大将战死,枢密使被抓,众多官员和将领丧命高平,数万将士埋骨南面,这样的教训他们都还记得......
不过此时也没人敢出声反对。
刘钧看着他们,便道:“朕知道你们的顾虑,南军强盛,天下人都知道,史从云不是易与之辈也是人尽皆知。
不过这次不同,秦国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早不服秦国国主,与我们联系,愿意一起举兵,已经派牙将刘继冲来递交书文。
如果李筠倒向我们,就等于打开太行山缺口,我们大军联合起来超过十万!能直接走潞州出河北。
如果战事有利打到大梁去,如果战不利,也能侵吞河北诸地,再谋变化。”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陛下敢出兵并非毫无准备,原来是联合李筠!
顿时不少人都松口气,脸色也缓和些,开始考虑起来。
在北汉臣民心中,李筠是非常厉害的,常年把他们压着打,所以印象深刻,如今居然和他们联合,他们都知道李筠的实力,顿时不少人信心大增。
刘筠见众人反应才接着说:“不过李筠有个条件,不得向北面辽国求援,这也合我的意思,这些年来国中越发困苦,请辽人要花大价钱。
到时我国出五万大军,李筠也说他有兵将五万,无论如何都能得到好处,也正好趁着史从云篡位不久,立足未稳的机会!”
“陛下英明,这是千载难逢的胜机,臣觉得胜算很大,如果等到他站稳脚跟,坐稳屁股,以其本事再谋对策就难了,史从云不是个庸碌之辈。”宰相郭无为道。
众人纷纷同意,刘钧的义子刘继业,拱卫指挥使王超、散指挥使元威、侯霸荣、宣徽使卢赞等纷纷上前请命,说愿意带兵支援李筠,与秦国打仗。
李筠见此十分高兴:“有爱卿等这样的忠臣猛将,朕不惧中国矣!”
于是想了想道:“朕便亲自带兵前往太平驿与李筠相会,届时便与他合兵,共同谋中国。”
义子刘继业出来道:“陛下,李筠其人也不可全信。”
拱卫指挥使王超也支持其看法:“陛下,李筠这人狂傲自大,何况他手下兵将和我国打了这么多年,仇怨已深,一时半会怎么可能就这样一笔勾销。
某觉得该派人去监军,或者直接派些精兵猛将到他军中去,这样两家打起来才放心。”
“可先加封其为西平王,再派监军!”平章事赵文度建议。
刘钧深以为然,“这是好办法,给了他恩赏在安插监军.......”
那边说了一会儿,也有人犹犹豫豫插话:“秦国尚强,史从云这些年接连南征北战,手下都是虎狼只是,熊虎之将,兵戈所致难逢敌手,这时出兵会不会草率.......”
刘钧还没开口,宰相赵文度便道:“史从云即便厉害又能如何?
他谋逆篡位,不得人心,如今必定是内外交困!
李筠是秦国最大的节度使,拥兵数万,戍边数年,现在李筠一叛,其国中自乱,其国主也定会手忙脚乱,左右难以顾及!”
“这时我们不出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若真到史从云荡平李筠,稳住国内,到时才叫毫无机会。
老臣敢断定,现在出兵南下,合兵之后大军汹汹,优势在我!
即便不能打得秦国落户流水,夺回大梁,也能东出太行山,夺得河北之地!”
赵文度一番话,顿时让犹豫的大臣说不出话来。
道理就是这样道理,如今是最好时机,李筠反叛,不止意味秦国内乱,还意味着他们难得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就是大好时机。
这么一说,在场不少人都觉得此战应该是胜券在握了,毕竟他们中不少人是没有真打过仗的,也没真面对过秦国的军队。
仆射赵华曰和少数人则没说话,只是在众人商议中低声叹气。
待到下午,陛下回宫,众人散后细致勃勃想着建功立业,和众臣商量半天如何联李筠取秦国的长子在回家路上不解问他,
“父亲为何唉声叹气?我看官家诸公卿将相都有见解,这次举事必能功成!”
见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赵华日摇摇头训斥:“你还年轻,不懂事理,打大仗那是那么好打的!
李筠暴躁少谋,举事轻易,诸公卿兴兵不仔细规划如何进兵,只说空话,国库空虚还要兴兵,这一仗凶多吉少........
往后关于战事你少去掺和,也不轻易请命往南,老夫这是为你考虑!”
随后也不理会儿子的不解,抬头便看到远处一堆骑兵大约三十多人,举着汉国旗帜,正穿过板桥,渡过汾水,卷动尘土往南疾驰而去。
赵华日一下就认出,那是国主的义子刘继业,国主大概是派他去和李筠商议联络见面的事情。
刘继业.......
赵华日叹口气,国主是有容人胸襟的,刘继业原本姓杨,他的哥哥是麟州刺史,已叛国投了秦国,即便如此对叛逆的弟弟国主还是看重。
在这点上,国主是非常有胸襟,也令他们服气的,可为何偏偏到了军事,国主就没了那样的才能!
事已至此,他无能为力,也只能盼着事情真能如诸多公卿和国主希望的那样发展了。
.......
第313章 、打破常规
年前,史从云十分关注北面局势。
同时李汉超、李重进和赵匡胤也前后到了京城。
李汉超再次被擢用,因其兵变时守边有功,领铁骑左厢都指挥使。
赵匡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来见他。
史从云没有为难他,不过也没再重用,只说他守边有功,加检校太尉,但没有给具体差遣,相当于当初郭荣对张永德处理一样。
给予高官厚禄,但不再重用。
赵匡胤谢恩接受,这个结果大家都不感觉意外,因为当年史从云曾邀请过赵匡胤和自己一起伐荆州,但赵匡胤拒绝了,跟随张永德去关北。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从那时起他就注定没法成为心腹了。
“官家,臣.......”
史从云起身要离开时赵匡胤忍不住出声,还跪在地上,求饶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史从云见此心想,要怪就怪你叫赵匡胤吧,虽然到目前为止,老赵表现都没什么僭越的地方.......
便道:“赵卿于国有功,是国家忠臣啊,这些年奔波四方也让你辛苦了,好好在家休养休养,享享福。
朕准备再给你些钱帛赏赐,到时会派人送到你府上。”
“多谢官家.......”赵匡胤最终不多说了。
史从云也不再多说,转身便离开.......
至于李重进,这次再见更加恭恭敬敬了,而且他把自己一家都带来过来。
史从云对李重进没有太苛刻,与他私下于殿外花园中谈了很久,他那张大黑脸还是没变,只是挂上了身不由己的笑,看得史从云还怪别扭的,太丑了.......
最终他给了李重进两个选择,要么他全家留在京城居住,要么他儿子留下在京城做官,他依旧回南方扬州去,作为淮南节度使。
李重进想了一会儿,终于问了一句比较大胆的话:“官家还是不放心臣下么.......”
史从云停下,用脚扒了扒脚边积雪,“有时候朕宁愿有你这样的战友,不过有些事并非一厢情愿就行,你好好在京城或扬州待几年吧,到时如果你还有雄心壮志,还远远刀口舔血,我就给你个机会。”
李重进不说话,想了好一会儿,才拱手道:“臣愿留在京中.......”
.......
到了冬月,神火军的射石炮装备量达到五十门!
史从云十分高兴,准备从机要司提拔冯继升进入枢密院。
这件事他考虑很久。
一来是开一个先河,借机提高机要司的地位;
二是为扶持工匠势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