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秦德威有些诧异,他还以为,自己真正心思除了几个亲近“幕席”之外,没人能猜测出来。
  “你为何敢这样猜?”秦中堂不动声色的问道。
  齐知县就答道:“中堂莫非忘了?十年前在南京写过《西番述略》,其后更名为《西洋述略》。从小可以见大,由此可见中堂之志向所在!”
  秦德威也有点无奈,作为一个高层大佬,总会被别人详细的剖析揣摩,要习惯于这点。当然也有玩不起的大佬,比如杀了杨修的曹丞相。
  齐知县又说:“而且下官还有个大胆猜测,中堂心里倾向于开海,对禁海十分不喜。”
  看自己当初对恢复倭国朝贡贸易的态度,能猜出这点并不意外,故而秦德威回应说:
  “能看出来这些,也不算什么本事。我需要的并不是发现问题的人,而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秦中堂不问齐知县的态度和立场,既然想投靠自己,那就必须与自己立场一致。
  齐知县答道:“开海与禁海,近几十年反复争论,但如今政策偏向是严厉禁海。
  中堂若想寻求变革,那就需要找一个朝廷也很难拒绝、面上也能说得过去的由头,逐渐打开突破口。”
  听到这里,秦中堂终于来了兴趣,鼓励说:“你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来!”
  其实秦德威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目前也拿不准方向。
  当初用倭国大银矿忽悠过嘉靖,但这个“为了银子”的理由不好拿上台面说,不够冠冕堂皇的写到公文里。
  齐知县便建议说:“中堂可以向朝廷奏请,以货物换取外洋的铜料!我多方打听过,倭国其实就产铜料。”
  秦德威眼前一亮,这个建议确实很可以!
  铜是一种必不可少,从货币到冶炼,各方面使用量极大的战略物资。
  但偏偏国内铜矿产量相对于大明的海量需求,又实在偏少,导致铜料一直紧缺。
  在另一个历史时空,即使到了大清时候也没彻底解决这种供需矛盾。
  用这样一种大明确实紧缺,又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当政策突破口,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要说为了银子,就很不体面;但如果说是为了铜料开个政策口子,那听起来就体面多了。
  秦中堂给齐知县点了个赞,又问道:“你又为何会去思考这些的?”
  当今主流读书人不会去刻意关注海外贸易的事情,更不会对政策口子问题进行思考。
  齐知县恭敬的答道:“去年听说中堂将四夷馆改为夷务衙门并亲自掌管,就预料中堂必将对海事有所动作了。
  然后就开始尽力搜集这方面书籍和消息,并寻找出过海的人细细访问,期待对海事学有所成后,能为中堂效力。”
  秦德威转头对目瞪口呆的徐世安说:“你看看,什么叫能跟上我的脚步?我说你几句,你还不服气,如今可知厉害?”
  徐世安叫道:“天下能有几个这样的人!别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秦德威便又对齐知县问道:“那么你想去哪里效力?”
  齐知县立刻回答说:“愿往宁波为中堂守门!”
  徐老三这回心里真服气了,连秦兄弟想在宁波开府的心思都能猜到?但还是嘴硬说:“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碰到两只也不奇怪。”
  秦德威指了指徐世安,对齐知县说:“你继续说说,把他说到服气为止!”
  “宁波府背山面海,田地狭小,还多为盐碱地,却比临近的绍兴更富裕些。
  因为此地自古就有渔盐业的习俗,代代都有大批造船讨海为生之人。
  近些年来,与海上私商贸易繁盛,利润巨大,但与渔盐业一样,多垄断于势豪大族之手!”
  秦德威突然又问:“破局点在哪里?”
  齐知县真有腹稿,不假思索地应对说:“一在于内,二在于外。
  内者,有很多中小商人只能往返于姑苏杭州和宁波之间贩运货物,但利润极高的海上贸易,却被本地大族操持。
  这些大族只要随便海陆换手,就能轻易赚取暴利,其余只能在内地贩运赚辛苦钱的中小商人不满久矣……”
  “行了行了,我服了!”徐世安听着头大,急忙说。
  再说现在时间不早了,还磨蹭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给秦兄弟接风洗尘?一船花魁们还在等着呢!
  秦德威先不理徐老三,只看着齐知县叹道:“虽然你我素来交情不深,但对于有用之材,我也是唯才是举的!就是我要想想,以什么理由举荐你。”
  齐知县又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此乃费翰林的信件,请中堂阅处。”
  齐知县所说的这个费翰林就是费宏的儿子费懋贤,现在翰林院任职,人很淡泊不争。
  当然只是翰林也没什么,就是费翰林当过嘉靖十四年会试春秋房的同考官,也就是秦德威名义上的房师。
  有这层关系在,秦德威看在费翰林面子上,提携一下齐知县也理所当然了,这就是秦德威所需要的“理由”。
  而且秦中堂不是正在讲究“尊师重道”吗,不然站在王老先生私塾的院子里作甚?
  费翰林也勉强算是一丢丢的老师了,虽然他是被主考张老师强行“搜卷”后,被迫当的房师,甚至内心深处还把这事当耻辱。
  但在面子上,秦德威给费翰林一下尊重又不损失什么。
  秦德威收下了费翰林的信件,貌似漫不经心的说了句:“不愧是你,事事都能想到前面!”
  齐知县连忙又道:“只是顺着中堂的思路去琢磨,想中堂之所想而已!”
  秦德威正式承诺说:“关于你的情况,我知道了!在我想来,以你的十余年资历,超擢一下也不为过。”
  听到这里,齐知县也不用多问,对于自己的未来,心里就有数了。
  大明官场确实有这样的规矩,在一个位置熬了很多年资历后,遇到“风口”可以越级提拔,尤其是清流向俗职的转任。
  曾经有个最极端的特殊例子,曾经某人当了九年七品给事中,然后直接提拔到了从三品参政。
  齐知县现在是京县知县,正六品,攒了十多年资历,如果有人力挺,越级提拔到四品也不过分。
  在地方官体系里,四品就是按察副使,齐知县能猜测出,八成这就是自己下一个官职。
  如果阻力比较大,那就可能先委任一个正五品按察佥事,反正总要分巡浙东。
  就这样吧,挺好的,总算跳出了这个该死的上元县知县位置!这个位置就像是一个牢笼,把自己禁锢了这么多年!
  从今以后,山海之间,有需要开创的事业,有算是自己人的上司,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齐知县畅想着未来,正胸怀激荡的时候,冷不丁听到秦中堂问道:“啊,对了,齐大人尊名怎么称呼?”
  齐知县:“……”
  南京故老相传,某状元其实天生欠打,五行缺揍。
  送走了齐知县后,徐世安问道:“还会有别人来吗?”
  秦德威看了看日头,“今天已经没有时间等了,再等下去就太晚了。
  再说像齐大人这样真能领悟到我深意的,这段时间内早就该来了。其他不懂的人,再等也不会来。”
  徐老三叹道:“看来整个南京城,能理解你的,也就是陈老鸨和齐大人了。”
  秦德威叱道:“滚!把前一个去掉!”
  徐世安一边往外走,一边说:“现在总可以去接风洗尘了吧?”
  秦德威仍然拒绝说:“不了,我这次在南京最多三天,时间很紧张,今天再去次国公府,把该谈的公事都谈了。”
  徐世安万分无奈,“我都打着你的名头安排好了,一堆花魁都请到了!
  你若不去,那全都白费了,以后我在秦淮河上还有什么名誉可言!”
  秦德威不耐烦地说:“以后不要这样擅自安排,她们所求无非就是个名而已,我人不到也可以!
  我现在就写上十几首诗词,你拿着过去,视情况发给她们,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徐老三喜滋滋的说:“这个好,这个好!那她们就都要听我的!”


第八百六十二章 我是一个人质
  各路名姬美人们需要与名人扯上关系,点缀自己排面和身价,而秦德威需要继续发表作品维持在文坛的声名。
  既然双方目的如此明确和真诚,那就省略掉程序,直奔结果。这样大家各取所需,还节省了时间精力。
  让徐老三带着十几篇秦状元的亲笔诗词,前往楼船上给美人们发放,就是这么个意思。
  秦德威这个决定,让徐世安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晚所有赴会美人都在拼命讨好和逢迎他。
  每个美人都想从徐老三这里获得优先挑选秦状元诗词的权力,或者是多选几首的权力。
  虽然徐老三在南京城是个没多少人敢惹的角色,但他毕竟不是名士才子,也不是巨富名流,对美人身价的加成不大。
  所以在过往,花界美人对徐老三虽然也是客客气气礼数周到,但也算不上多么巴结讨好。
  但今晚就不同了,秦状元在南京城的威力就是这么大,连带着狐假虎威的徐世安,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众星捧月快感。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