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秦中堂就针对这些心病主动提出交换条件,以换取张太后松口。
第一个张延龄问题牵涉太大,秦德威懒得去,而第二个相对简单些。
其他辅政大臣无语,你秦德威还能再直白一些么?讲究的就是表露含蓄,哪有这样赤裸裸、简单粗暴提议利益交换的?
“可以,哀家就等消息了!”张太后点头道,大臣里终于有个上道的人了。
其余众人再次无语,明明是最高层的政治问题,却演出了村夫村妇讨价还价的感觉。
就是不知道秦德威会怎么办事,那些太监宫女都是宫里的,秦德威又能怎么把手伸进宫里?
张太后的政治信誉基本已经破产,你秦德威又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敢如此相信张太后?
从慈庆宫里出来,众目睽睽下的秦德威就大模大样离开东华门,前往夷务衙门视事。
这次去东南当钦差,身边少不得精通夷务的人协助共工作。所以秦中堂打算从夷务衙门里抽调一些人员,来充实钦差行辕。
当然出了东安门路过东厂的时候,秦中堂似乎很偶然的拐进了东厂。
秦中堂这样的明星人物,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到。在世人的印象里,似乎这是秦中堂第一次大摇大摆的公然走进东厂。
东厂提督秦太监也很诧异,表面礼数周到的将秦德威请了进来,公开在大堂上关公像下面喝茶。
秦德威问道:“你与南方那些织造太监们熟不熟?”
秦太监很谨慎的答道:“都是给皇上效力,谈不上熟不熟的。”
秦德威就答道:“那你们以后就可以熟悉了!我去东南做钦差,整顿的就是海上问题。
如果织造局有什么多余的绫罗绸缎,不妨卖给外夷!那些人会高价收购的!”
秦德威潜台词说的很明白,帮你们织造局发点财,然后这份人情都算在你秦太监的头上,织造局太监们都会感激你秦太监。
秦太监猝不及防的,差点接不住话,这些事是好事,但不适合公开讨论啊!
随后又听到秦德威说:“我的条件也很简单,把那些得罪过张太后的太监,处死几个!”
秦太监无语,不是他不愿意,但这种事难道不应该是暗箱操作,密室密谋吗?
你秦德威这样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谈论利益交换,这样好吗?
秦太监又询问道:“要不要换个地方再说话?”
秦德威便答道:“不必了,要得就是一切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知道,我让你办事,是拿出了巨大利益交换的!”
秦太监:“……”
这一定是故意表现出疏远吧,感觉是自己被嫌弃了,心情有点复杂。
秦德威又低声说:“在别人看来,我秦德威没有本事干涉宫务,所以只能付出巨大利益,换取你来做!
如果皇上醒来,越公开的东西,越能说得清楚,越不容易引发猜疑。”
缓了缓心情后,秦太监又道:“我们东厂向来是对外不对内,负责的是监控宫外,对宫内事务一般不会插手。
正常情况下,对内监的惩罚都是司礼监来管理,东厂很少涉入。”
秦德威再次低声说:“这次插手的机会不就来了?如果你不积极去夺权,又怎么有机会更进一步?”
秦太监便问道:“你就明说了吧,在宫里还有谁?能配合起来的人选真不多。”
秦德威这才揭穿了谜底:“方皇后主持宫务,你可以与方皇后联手,镇压几个虐待过张太后的人。”
“你与皇后议定好了?”秦太监诧异的问,他诧异的不是秦德威与方皇后有联系,而是联系效率如此之高。
秦德威摇了摇头:“我没有与皇后商议过任何事情,一切都要靠秦太监你。”
登秦太监门可以找到合理解释,登活寡妇门就难办了。
秦太监合计了一下,这件事利益链条清晰,传了出去也不至于让人产生不该有的怀疑,而且好处也巨大,风险却很低,可以尝试。
如今文臣在外朝的势力大肆扩张,而失去了天子撑腰的太监势力却处于收缩状态,最典型的就是东厂了。
没有天子的诏旨,东厂能干的事情真不多了。
所以秦太监如果想维持影响力,那就只能转换思路,开始内卷了,从外朝卷文臣,变成回宫卷同行。
就像一直身体力行的秦德威所说的,不积极向别人的地盘插手,又怎么进步?
如果这次有方皇后一起配合,秦太监帮忙处理宫里事务,肯定具有很特殊的意义。
宫里事情,尤其是内监的纪律问题,都是司礼监掌印张佐管理。而这次自己如果成功的完成惩罚,就算是在宫里又重新扎根了。
至于方皇后会不会配合,秦太监还是很有把握去说服她的。
秦德威都指出了一个方向,如果自己连细节都做不好,那也太搞笑了。
毕竟这对方皇后也没坏处,一是可以立威,方皇后主持宫务也没多久,正好可以借机杀鸡骇猴,树立起皇后的威严。
二是能彰显大度,让别人看到皇后心胸宽广,主动“孝敬”太后。
当然可能也有些负面后果,比如有些人会觉得不近人情,太监同行不知道互相庇护。但在宫里,“人情”又值几个钱?
各有利弊得失,反正全看个人怎么选择了。
秦太监又问道:“看在别人眼里,会不会误会我想投靠张太后,所以才会动手帮张太后出气?”
秦德威再次强调说:“我刚才说了,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
人人都能看得到,是我秦德威拿出了巨大的利益,换取了你这次出手!你是收了我秦德威的好处!
而我秦德威是为了换取张太后批准尚方剑,所以才会想法帮张太后出气!”
如果秦太监能借此机会与方皇后搭上,并建立起合作关系,自己也能更放心的南下了。
没办法,有严嵩这样人在中枢,南下之前必须尽可能做好万全准备。
第八百四十二章 永无宁日
大概在秦德威心目中,从来没有将张太后当成什么难关。
归根结底,宫廷朝堂这种地方非常看重实力,张太后只有名分没有实力,就算想搞事又能制造多大麻烦?
即便在张太后这里遇到点阻碍,以秦德威的机智和能力,随便想个办法就能应付过去。
如果与此同时,能打着帮张太后办事的旗号,搞点于己有利的小动作,那就更好不过了。
毕竟张太后名义上还是目前至高的摄政,虽然张太后本人没有能力把这个旗号打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别人比如秦中堂也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秦中堂虽然可能有很多办法来完成任务,但仍然选择了大张旗鼓、光明正大的与秦太监进行利益交换,通过这个驱动秦太监去“抢地盘”。
传开后在别人眼里,约等于花钱买通秦太监去办事,并不影响秦中堂的清誉。
都是可以理解的,只为了拿到尚方剑施展变通之道而已,又没让秦太监去陷害正人朝臣。而且是花了钱的,怎么能算勾结权阉?
议定之后,秦太监心里忍不住连连感慨。
难怪秦德威都混成无论敌友人人喊打名头了,还能活蹦乱跳至今,不是没有原因的。
总能在关键节点给自己人送一场“及时雨”,秦德威这份本事也是独一无二的,又有哪个人能拒绝“魔鬼的诱惑”?
比如这次给自己解决了动机问题,让自己有足够的逻辑可以插手宫中事务。
在东厂随着天子一起沉沦,自己事业陷入停滞的时候,这样的机会不是及时雨又是什么?
而且如果自己和方皇后趁机建立起信任感,那对重新立足宫中的目标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场心照不宣的“公开交易”谈完了后,秦太监忍不住又问道:“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东南?”
秦德威叹道:“怎么最近见到我的,人人都要问这句?我就是想做点事情,而东南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秦太监再次忍不住的劝了一句:“太想做事不一定是好事,你很少犯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却有点糊涂?”
因为别人看不到一百年后,甚至几百年后的情景,而秦德威就能,而且他也很难做到无动于衷。
面对秦太监这个可能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秦德威答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趁着嘉靖皇帝昏迷,才好大展拳脚,搞出点既成事实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到好处。
不然以嘉靖皇帝的偏执,想改变点什么就太难了。
而秦太监听到这两句诗后,唯一感想就是,眼前这位真不像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作为父亲,到底应该鼓励儿子正直无私不计得失,还是蝇营狗苟明哲保身?
想到这里,秦太监忽然感觉找到了新的前进方向,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
因天子昏迷而产生的迷茫,顿时一扫而空。
秦太监猜测,这可能是秦德威离京前的一次考验,看自己能不能帮他撑住京城宫廷大后方。
如果撑不起来,这个爹不认也罢。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