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正要往外走时,秦中堂忽然对张邦奇说:“人都去了那里,谁在此看顾太子?你这个东宫属官留下!”
  张邦奇不忿道:“即便我离开,这里还有其他东宫属官在,秦中堂过虑了!”
  大家都是辅政,凭什么实际事务就把他排斥在外?你秦德威是不是看不起人?
  秦德威大声的嘀咕了一句:“真是小人常戚戚,庸官心事多。”
  然后又敞亮大度的说:“既然你不肯留下,那你去西苑,我留下!这总行了吧!”
  张邦奇:“……”
  凭什么你秦德威说留下就留下,你是不是故意调戏人?显得你多敞亮吗?
  严阁老心累,这都什么队友?打不过就打不过,能不能不要主动送人头?
  就刚才那几个照面,张邦奇这个被自己拉来的浙党辅助,一下子就被秦德威轻描淡写的削去了三成威望。
  再说了,真让秦德威单独留在这里陪太子,谁能放心?没准等大家回来后,太子就已经被忽悠的撤除四个辅政大臣了!
  “不必多言,张大人你留下好了!”严阁老不容质疑的指示说。
  张邦奇不敢再反对,应声答应。
  秦德威又大声嘀咕说:“什么事都办不成的人,乱凑什么热闹啊,啥也不是!”
  许多这两年新入朝,没参加过朝会的人顿时就明白了,难怪在大臣中,秦中堂出入护卫最森严,还经常借用官军当警卫。
  最后还是四个辅政大臣去了西苑看情况,其余人就暂时在文华殿等待。
  出西华门,乘舟过太液池,来到仁寿宫。经过通报后进去,又来到万春宫正殿前。
  方皇后站在台上,数十名太监宫女环列于下,看样子是即将动手的架势。
  瞧见几名大臣,方皇后主动开口道:“本宫正欲送皇上回乾清宫,先生们来的甚好,可一起护送。”
  翟銮作为首辅出面问了句:“娘娘为何突起此意?臣等未曾事先预闻。”
  方皇后回话说:“皇上是夫,本宫是妻,我这个正妻操持家事,也需要先告知给先生们?”
  翟首辅又道:“天家与常人自然不同,家事即是国事。臣等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此时要将皇上送回乾清宫?”
  方皇后说:“那本宫就明白说了,乾清宫就是天子寝宫,皇上回乾清宫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么?又何来的为什么?
  就好像从来没有人问过,你翟首辅在朝会上,班位为什么总是第一个?”
  方皇后的话从道理上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宫廷格局设计里,前廷核心是三大殿,后宫核心就是乾清宫,是天子“法理”上的寝宫。
  方皇后又继续说:“还有,如今正值非常时期,人心求安,朝廷也要稳定!天子居于偏宫别殿非正道也,还是移回乾清宫更利于稳定人心士气!”
  还没等别人,严嵩严阁老率先表态道:“娘娘思虑周详,所言极是!”
  其余人齐齐无语,你严阁老还能表现的更明显点么?
  如果嘉靖皇帝继续躺在仁寿宫,那么按照秦中堂提出的忠义理论,饱受君恩、奉旨入直无逸殿的严阁老就只能继续在无逸殿侍奉皇帝,不能随意走人,不然就是忘恩负义。
  如果嘉靖皇帝今后真被搬到了乾清宫躺着,那么严阁老就完全没必要继续留在无逸殿了!可以回太子附近的文渊阁于,与秦中堂抢地盘了!
  毕竟几个大臣入直无逸殿名义上是为了侍奉皇帝,如果皇帝都不在仁寿宫了,还入直个什么?
  翟首辅反应比严阁老慢了一拍,这时候才回味过来,连忙也出声支持道:“娘娘所言有理!”
  翟銮与严嵩一样,都是受制于“入直无逸殿”这个牢笼的,自然也是想要飞出去。
  来到这里的四个辅政大臣里,瞬间就有两个赞同方皇后了。
  剩余的两个里,许天官对此无可无不可。反正他在外朝吏部上班,皇帝躺在宫里哪个位置,与他关系真不大。
  所以最后就只剩秦中堂没有明确态度了,或者说,还没有在嘴上明确。
  沉吟片刻后,秦德威发言说:“皇上龙体欠安,还是以镇静为主,不要随便移动了,以免有不测之事发生!
  皇后身为国母,还是谨慎为上,多多顾惜皇上龙体!”
  这个表态完全不出众人意料,秦德威肯定反对“移宫”,说话稍稍出格一点也可以理解。
  方皇后却针锋相对的回应说:“不测之事若发生在宫外,乃不详之事也,于国家无益!若真有不测,也应该在宫里,方为天下主!”
  西苑是在宫城外面,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皇宫内,所以才会被说成是宫外。
  秦德威不禁恍惚了一下,让旁人都感到奇怪,不知道以机敏著称的秦中堂为何忽然失神。
  主要是秦德威想起了,原本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在临终前,硬是被首辅徐阶抬回了阔别二三十年的乾清宫,然后就咽气了……
  眼前方皇后这个抬着皇帝回乾清宫的架势,就让秦中堂想起了历史上的徐阶。
  历史上的徐首辅是不是怕皇帝还是不死,就是为了让皇帝赶紧不测,所以非要折腾这么一下啊?
  那方皇后又是几个意思啊?秦中堂总感觉,这皇后像个苦求不得、因爱生恨而黑化的反派了,这也太快了。
  只能说,秦德威这个外朝既得利益权臣,对宫里近乎变态的生存环境没有切身体会,对宫里女人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缺少共情。
  等秦德威回过神来后,又对方皇后说:“如今太后总摄宫务,不如奏请太后定夺!”
  这也是个挑不出什么毛病的话,方皇后法理上的地位太高,臣子也不好硬拗,请个身份更高的来对冲一下,也是应有之义。
  方皇后有点生气的说:“你秦中堂只知道有太后吗!我们夫妻之事,不劳伯母过问!”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天家的家事与国事,本就是混为一体,并非娘娘一家之事也!”
  众人原以为方皇后会继续抗拒时,却不料皇后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个太监飞奔着跑了过来,对方皇后叫道:“奏报娘娘!老娘娘那边出事了!”
  太监宫女口中的老娘娘,往往指的就是太后、太妃之类的人物,但现在都知道特指张太后。
  那太监又详细奏道:“刚才数十宫人围聚在慈庆宫门口,不停的吵闹叫嚣!
  随即又有数名宫人,持棍棒在慈庆宫前庭乱打乱砸,然后趁乱逃走!”
  众人齐齐大吃一惊,幺蛾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都叫什么事情?
  不至于因为皇帝昏迷,宫里缺了权威,秩序立刻就崩坏成这样吧?
  那人又答道:“听闻太后出山后,要处置近十年所有服侍过她的宫女太监!以怠慢圣母的罪名,要处死一大批!”
  众人这才稍稍明白,难怪宫人会暴动闹事,都要面临被处死的危险了,谁还在乎什么秩序?
  大家都知道,张太后在此前这些年,过的非常“艰苦”,待遇比冷宫都不如。昨天大臣去请太后的时候,也都亲眼看到了。
  所以太后心怀愤恨,要发泄怨气,要报复此前虐待自己的宫人,某种意义上也是人之常情。
  当然在场的人也不会傻到,以为宫人暴动就是自然发生的,肯定也有人推波助澜。
  以张家人的性格和做派来看,张太后残酷报复的心思也多半不假,所以才会给人推波助澜的机会。
  如果那些大批处死的传言都是真的,那么这老太后的报复心也太强了。
  或者说,这太后实在没有“讲大局保稳定”的意识,非常时期不先稳住局面,却急急忙忙的先搞清算和报复,结果惹出了是非。
  听了太监传报消息,严嵩连忙问道:“太后何在?太后安然否?”
  别踏马的太后跟皇帝一样,也被宫人反杀,那就搞笑了,大明朝廷也会成为后世笑柄!
  那太监又回话说:“司礼监掌印张公已经前往慈庆宫弹压局面,老娘娘除了略受惊吓,无有它事!”
  听到太后没事,众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无论是那一边的。
  皇帝突然昏迷不醒后,如今局面已经够混乱够混沌了,大家都不想更乱了。
  众人还在琢磨这事的意义与后果时,方皇后却道:“既然伯母那里出了变故,只怕难以分心,就不必再去烦扰了!”
  别人当然也听得懂,皇后暗示的就是,张太后遭遇了这样的事,颜面尽失反而是小事,往大了说,说明她老人家完全镇不住场子,还有什么权威摄理宫务?
  根据经验就能判断,一个不能服众的人,还要强行搞管理,只能是麻烦制造者。
  想到这里,秦德威久久无语,事儿虽然都是刚刚发生的,但恍恍惚惚的既陌生又熟悉。
  如果说,把嘉靖皇帝抬回乾清宫这个问题可以称之为“移宫”的话,那么张太后门庭被宫人持棍棒打砸,算不算“梃击”?
  那可真成三缺一了,别等过一会儿或者一两天,又冒出个“红丸”吧?那史上的明宫三大案可就真在嘉靖二十年齐活了!
  只能说,自古套路得人心,花样还是那些花样!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