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屠侨站了出来,帮着许瓒说:“我也认为此时朝廷公卿已经算是齐全了,正该一起进去探视!
那秦德威若想来便来,我们不拦着他,但我们也不必专门等着秦德威!”
王廷相颇有内涵的说:“如果诸君为了意气,觉得少了秦德威也无妨,那我也无所谓。”
“走了!”精神不是很好、今日话少的严嵩带头向仁寿宫门里走。
正在这时候,忽然有人指着远处说:“来了来了。”
然后大家就看到,秦德威疾步走了过来,后面有几名官兵提着个密封的罐子。
秦德威来到仁寿宫门外,看着排好队列准备进宫的众人,怒道:“诸公为何不等在下?”
左都御史屠侨冷哼道:“往日圣上安康时,只要接见臣僚,你秦德威来的比谁都早,甚至还有不请自到的时候!
如今圣体不豫,你秦德威就敢姗姗来迟,前后如此分明,心意如此自私,还敢谈什么大公无私!”
众人都明白,“大公无私”四个字显然是讽刺秦德威的,昨天秦德威的表现和言论已经流传出去了,都知道秦德威“公私分明”了一把。
秦德威瞧了眼屠侨,随口反击道:“总宪今日好大的威风,莫不是你那官居詹事府詹事的同乡密友张邦奇要飞升了,才让你胆气粗了起来?
想想也是,若太子主政,按惯例东宫官属之首要入阁的,而且当今内阁恰好也少一个阁老,所以张邦奇确实很有可能入阁啊。”
屠侨也怒了,喝道:“你这是莫须有!你我说话,与张邦奇又有何干系!”
秦德威对四周人说:“是不是莫须有,诸公自由心证吧,信不信由自己了!”
众人同情的看向屠总宪,你惹他干什么?
随后秦德威又对屠侨咄咄逼人的说:“明人不说暗话,太子监国,肯定会有人提议张邦奇入阁。到了廷推的时候,你屠总宪会不会碍于同乡情面支持张邦奇?”
这个问题没法当众回答,屠侨知道自己说“支持”肯定不行,直接成了公然结党了。
说“不支持”也不行,在这里说出来就是公开承诺。那到了廷推上,也不可能反悔,同乡张邦奇平白就少了最重要的助力。
最后屠侨只能从道义上指责说:“你秦德威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问我这些?难道在场诸公的想法,一一都该你问遍?”
政治游戏不是这么玩的,没有事先公开逼着别人表态,并质疑别人选择的道理,你秦德威也不具备在这里设置议题的资格!
秦德威傲然道:“人人皆知,我和方娘娘乃是同乡,甚至出身于同街坊!但就在昨日,我秦德威依然提议由昭圣张太后监护太子,总摄宫务!
我这个心意自私的小人,尚不敢因私废公,不敢因同乡之义左右大局,你屠总宪总不能连我这个小人都不如吧?
都是类似的问题,既然屠总宪避而不答,那就不用回答了!”
众人突然有所醒悟,秦德威昨天表现的大公无私,难道就是为了装这一波?
也不完全对,秦德威这是率先站在了道德高地,获得了在舆论上指责别人的权力!
众人又看向屠总宪,多谢你试出了秦德威的深浅,让大家不再迷惑。
许瓒不耐烦的说:“来的最迟,总是怠慢!偏生还话多!”
秦德威回应说:“昨日商定太子监国大计,因为事起突然,冢宰你不在场也是事实。
但你不能因为你不在场,就心怀怨气,这就是屠总宪所说的心意自私啊!”
就连严嵩也看不下去了,叱道:“你来的最迟,还有道理了?”
秦德威答道:“因为只有我真心忧惧皇上圣体,连夜寻求医术药方,先行熬制了一些药液,因为要等待火候,故而来迟也。
不像严阁老你,昨晚只怕只有私心杂念的算计将来吧?太子生母王贵妃是不是派人偷偷找过你了?”
“混账东西!胆敢血口喷人!”严嵩本以为逐渐找到了克服秦德威的密码,仍然被气得血压飙升,这都什么祖传的莫须有,偏偏还能蒙对!
秦德威退了两步,拉开安全距离说:“在下随便猜测的,如果猜错了,还请阁老见谅。”
王廷相对左右叹道:“老夫早就说过,多等秦德威一会儿,不然何至于此。”
第八百二十一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
大明京师有三大国公——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如今当家袭爵的公爷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多岁的人物。
本来文武大臣准备一起探视陛下,但文臣又在仁寿宫门外吵起来的时候,三位年轻公爷都在旁边不远处看热闹。
英国公张溶忍不住轻声笑道:“你们看,这些文官又自己吵起来了。”
目前武勋里最接近嘉靖皇帝的成国公朱希忠叹道:“你休要笑话他们,可我们连吵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充当陈设妆点朝廷罢了。再说你听了秦德威的话,难道就没有些收获吗?”
张溶便又叹气道:“对我们而言,有收获也是无用啊。”
喷人也是一门技术活,喷不到点上的那都是胡喷。秦中堂虽然把对自己不太友好的人都喷了一遍,但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
而且秦中堂喷人都是有预见性的,有些个对局势不那么敏感的大臣,没想通未来形势将会如何发展的,听了秦中堂的喷人后,立刻就感到大有收获。
比如秦中堂喷左都御史屠侨,在指责别人心意自私之前,能不能先想想你支持不支持同乡张邦奇入阁?
这就是秦中堂指明了将来局势发展的一个脉络,那就是围绕辅政大臣做文章。毕竟太子年纪太小了,必须加强辅政大臣班底建设。
而后秦中堂喷许天官,别因为没有参与到决策就心怀怨气,那太自私了。
这其实就是暗示,你许天官如果想参与决策,就放弃吏部尚书转而入阁,总不能既舍不得吏部尚书的实权,又埋怨中枢决策把你排斥在外。
所以你许天官尽快做出选择,免得影响别人比如秦中堂布局!
至于什么王贵妃找人联络严阁老,虽然大概是莫须有瞎编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性,甚至可以说非常有可能性。
群臣考虑摄政只会考虑张太后或者方皇后,名份上这两位才有被考虑的资格,但太子生母其实是王贵妃。
在天子半死不活、太子监国的时候,王贵妃肯定有点想法或者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朝廷东西两极权臣里,秦德威是方皇后的同乡,王贵妃如果想联系外臣,肯定不会找秦德威,那就别无选择,只能去联系严嵩了。
所以这又是秦中堂提醒大家,搞政治的时候要考虑到王贵妃,别只想着张太后和方皇后,忽视了王贵妃这个女人。
总而言之,听完秦德威喷人,和“听君一席话”的效果差不多。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懂的都懂,不懂的也没什么前途了。
文武大臣一起走到仁寿宫里,司礼监诸太监已经在万春宫正殿前庭等着,汇合了后,便又一起进正殿探视嘉靖皇帝。
此时张太后、方皇后、皇太子都在场,现在没人可以“独裁”,很多事只能群体决策了,尤其是关系到皇帝身体和生死的问题,没有人敢独自负责。
几位太医再次集体诊治过皇帝后,还是没有把皇帝唤醒,对此众人心思各异。
当场昏迷不醒,和一天一夜后还昏迷不醒,对人的心理冲击就是不同的严重程度了。
当场昏迷,人们会觉得有希望立刻醒来,但如果一天一夜都不醒,那就会让人觉得很难醒了。
假如预期变成了长期不醒,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就来了,正在昏迷的嘉靖皇帝不能进水进食,生命维持不了多久,这样下去没两三天就要彻底死亡。
皇帝的每一小点波动,都会引起朝堂上的大风浪。活着,不死不活,驾崩三种状态,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君父有难,每个人表情都很悲痛,但心里的对事情走向的期待却各有不同。
经过一天一夜的缓冲,张太后的情绪稳定了许多,看向太医问道:“真就没有办法了?”
太医们面面相觑过后,回奏道:“臣等无能。”
给皇帝治病,别说治坏了,只要没治好可能就是死罪,谁敢冒这个险。说难听点,只要皇帝不醒,那就可能会被人指责没治好。
反正没人用刀剑逼着治病,不做就是不错。
张太后心情实在有点焦躁,叱道:“朝廷要你们何用!”
虽然张太后深恨“白眼狼”嘉靖皇帝,但她现在反而不愿意看到皇帝驾崩。
醒来不好,驾崩了也不好,就现在这样,不死不活的维持着最好,这样她才是太后,才能名正言顺的摄政。
要是嘉靖皇帝过一两天就驾崩,到时候太后就是别人了,她连重振张家的时间都没有,被发配到南京的侄子赶都赶不回来。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开口道:“秦中堂!你方才声称连夜寻求医方,还熬制了药液,甚至为了等待药液火候才迟到的,真有此事?”
秦德威点头回应道:“不错,确有此事,这种问题上,我焉敢谎言欺人?”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