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句话,气得离开文渊阁、入直无逸殿的阁老们集体血压飙升。
大概只有值守文渊阁的翟銮无喜无悲,反正王廷相说的“道统在文渊阁”指的不是自己。
众人听着夏言和王廷相之间的对话,此时都听呆了,两人真是什么都敢说。
别说旁人,就是王以旂、张潮等自己人,也惊诧莫名,不知道王廷相今日又是怎么了。
也有人能猜出几分,大概是夏言先前的态度激怒了王廷相,泥人也有火气,何况一个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张潮忽然想起,自己才是今天的主持人,连忙站出来说:“王浚川慎言!休要节外生枝!”
王廷相却又昂首而道:“我仕宦四十余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地方做实事,但近六年入朝后,反而是做事最不爽利的时候!
至今可以断定,阁臣之中,真正能做事的也就是秦德威了!
夏言你想拿走我这个兵部尚书,让毛伯温取我而代,也不是不可以!
但请你也先组织一次丰洲滩大捷好么?哪怕战功只有丰洲滩大捷的一成,我王廷相也会服气!
别忘了,那毛伯温的征安南之功,也是秦德威白让给你们的!
而你夏言又做了什么?将士出征归来枕席未暖,你就急急忙忙将总督换人,这就是你首辅的格局?”
如果一切都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人不畏惧首辅权势,在这里戳破一切表面虚伪掩饰,那夏言的党羽也真无话可说。
站在一边的严嵩暗暗松了口气,幸亏自己今天预感秦德威不会善罢甘休,又加上最近自己流年不利,所以非常低调不露头,避免了像夏言这样被“公开处刑”。
但冷不丁又听到王廷相转头对自己说:“我这些话,对你严嵩也一样!
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秦德威是被谁逼得写了天日昭昭!”
严嵩也怒了,你王廷相怼夏言就随便怼,找上他严嵩做什么?
而且逼秦德威写下“天日昭昭”的主犯是翟銮,又关他严嵩什么事?他严嵩只是企图一起落井下石而已!
王廷相挥了挥手里的几张纸,对阁老们道:“原先我一直以为,秦德威做人做事有点不够光明磊落。
后来我才明白,不如此就不足以在你们面前自保啊!
等秦德威回朝后,应该在文渊阁另设军机处,让秦德威能避开内阁干扰,专心做事。”
张潮害怕王廷相再说下去,兵部尚书官职就真保不住了,难得粗暴一次打断了王廷相。
再说秦德威也强调过,维持住夏言对严嵩的压制,谁想到今天王廷相居然针对夏言暴走了。
“王浚川休要再说无关之话!现在继续议事,献俘大臣定为出征帅臣,召秦德威回京,应该都已经赞同了?”
众人无语,真是有其徒必有其师,刚才发言的明明大都是赞同王廷相献俘,到你张潮总结里,就是都赞同秦德威献俘了?
但最后却没人出来反驳,只能默认事实了,献俘大臣就由秦德威来担当。
张潮趁热打铁的说:“那代表朝廷律法惩处俘虏的刑部尚书,又该由谁人担当?”
夏言无力的挥了挥手说:“不必别人了,让总督宣大军务的毛伯温卸掉差遣,回刑部就是!”
虽然不知什么缘故,但毛伯温都已经跪成那样了,还留在大同有何用处?
献俘礼上关键位置都有了人选,张潮主持的议题也就差不多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毛伯温如果回朝,宣大总督又该委任谁?”
按道理说,如此重要的官职出现空缺,肯定有不少出来推举人选的,但今天却一反常态,无人响应。
因为每个人都想到了,那气不顺的秦德威还拿着大同巡抚关防,谁去当总督就是送死啊。
有人便道:“那还是先举荐新任大同巡抚吧,总督并非常设官职,如今北虏已退,并且暂时也不会南下了,总督也不是必须要有。”
还是赶紧先让秦德威放下巡抚关防,不然还怎么往大同城里派遣官员?
已经消停半天的王廷相忽然又当仁不让的说:“兵部左侍郎詹荣可以。”
边镇巡抚,本该就由吏部和兵部联合提名,所以王廷相说话理所当然。
许多人第一时间只想到,似乎就是那个卖了宅子给秦德威的人……
等了一会儿,没人表态。
王廷相就对吏部尚书许瓒说:“若无人反对,就此上奏给皇上。”
到此关于献俘礼以及关联人事议题的讨论基本完毕,礼部尚书张潮记下结果后,再次开口道:“下面,就是出塞将帅如何封赏的事情了。”
所谓将帅,将大概是总兵官白爵,帅就是秦德威了,其实众人都清楚,这里指得只有秦德威。
而白爵白总兵这样武臣的封赏问题,自有成规,按规定办事就行,也犯不上在廷议商讨。
第七百三十五章 咬人的狗不叫
要讨论文臣立军功以及封爵之事,就要从制度说起,当然大明所有制度都起源于太祖高皇帝。
当初太祖对文臣封爵问题,只定下了三条规矩,第一,文臣非有大功勋于国家,不得封爵;
第二,文臣生前不许封公侯,最多只能封到伯爵;
第三,若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可以封侯谥公。
但这三条并不是完整的制度体系,都是泛泛而言,没有细致条文,十分缺乏执行性。
比如说,什么级别的功劳算大功?又比如,大明是文武分家制度,谁能又相又将、出将入相?
后来在具体执行中,文臣封爵问题就和献俘礼一样,随性的很,并没有一定之规。
而且大明文臣封爵的例子实在太少,都知道因军功封爵的三大例子只有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阳明。
各人情况各自不同,完全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没有所谓“成例”可以遵循了。
所以秦德威这次军功,还是只能单独议论,没法用任何一个前例模板去套用。
但涉及到秦德威的事情,又是敏感的封赏问题,此刻却又没人敢乱说话。
秦德威出塞大捷后,连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都碰的灰头土脸,别人谁敢随便发言?
就算是“好心”帮忙提出建议,谁又知道秦德威本人到底满意不满意?
故而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还有人叫道:“礼部张尚书可一言而决也!”
反正你张潮是秦德威的双料座师,你拟定的封赏办法,无论秦德威怎么想的,也不敢公开表示不满,又何必让别人表态?
两大强权阁老都哑了火,不想沾惹这事,但前段时间三次苦苦请辞,却三次被皇帝殷殷挽留,天天称病在家的真水货大学士翟銮,这时候却率先说话了。
众人都有点诧异,你翟銮就是个“将死之人”,皇帝留给秦德威的出气筒而已!
等那秦德威班师回朝,立刻就能让你翟銮知道什么叫天日昭昭,怎么你还敢跳出来说话?
只见政治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翟大学士慷慨激昂的说:“秦德威督师出塞,斩首三千二百,符合高皇帝所言的大功勋,理当封爵!
我的意见就是这样,谁敢反对我!”
众人:“……”
槽点太多,无从吐起。
紧接着还是有人叫道:“我反对!”众人循声看去,原来又是王廷相。
王廷相左顾右盼的说:“秦德威功绩虽大,但一没有灭国,二没有重创俺答主力,三没有解除民众之倒悬,也就是斩首数目较多而已!
据我所知,他这斩首数目也是有投机取巧成分!
那白莲叛逆在丰洲滩筑城,而秦德威出其不意偷袭,堵住城门纵火,城中人只能从城门外逃然后被斩,当然首级数量就多。
而几个前人里,要么久镇西戎平乱无数,要么重创北虏小王子本部,要么平定大规模宗室叛乱,与他们比较起来,秦德威都差点意思。
总而言之,我以为秦德威还称不上祖宗所言的大功勋,这次要是封爵,未免太过!”
翟銮提醒说:“莫非王浚川你忽略了?秦德威在大同也平定了镇、抚勾结宗室和白莲妖教,并且通敌的叛乱啊。”
王廷相辩解说:“那是另外一件事,须得另外议论,与军功不能混为一谈!”
翟銮有点生气,指着王廷相叱道:“你简直无理狡辩!斩首三千二百都不算大功,那什么叫大功?
何况自成化朝以后,朝廷便有了不成条文之法度,文臣以军功封爵,有两种军功皆可,其一是一大功,其二是累小功。
靖远伯是累小功而得,威宁伯是两者皆有,而新建伯则是平定宁王之乱一大功!
就算你不认为秦德威这次算作一大功,但就是按照累小功,秦德威也足以封爵!
一是平定辽东兵变,二是策划平定安南,三是平定大同宗室叛逆,四是今次出塞大捷!”
王廷相立刻又反驳道:“可是秦德威先前那些功劳,都已经赏过了,岂能再重复封赏?”
众人只感觉像是看景,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