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老师反问道:“你还说你没想法?”随即又说:“还有,你似乎无法出席廷推。”
根据圣旨,参加推廷推的人员范围是“阁部院三品以上大臣”,这是非常惯例通用的一种圈定。
而秦德威不多不少,正好只是个正四品,不属于三品以上。虽然贵为中堂、双学士、三位一体清流,但四品就是四品。
秦德威答话说:“没资格出席没关系,我自有办法!”
又过得数日,翰林院里,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温仁和、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张璧一起往外走。
今天午后,是阁部院三品以上大臣集体开会推选新阁臣的时间,地点定在西苑西内门的廊房里。
温仁和与张璧就是代表翰林院,去参加这次会议的。
一般推举大臣时,翰林院并不参与。但内阁和翰林院关系特殊,阁臣都是翰林出身,所以在推举阁臣时,翰林院也会出席,有的时候干脆就是翰林院内推阁臣。
两人刚走到前院,就看到少詹事、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学士秦德威堵在大门那里,也不知是做什么来的。
走得近些时,秦德威的目光在温仁和与张璧之间来回扫了几次。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更为熟悉的温仁和,主动开口道:“温前辈,听说你忽然身体不适,需要回家休养!”
温仁和:“???”
秦德威又继续说:“所以你无法去西内门参与推举阁臣了,便委托晚辈我代替你前往!”
温仁和有点生气,他根本不想放弃这次廷推出席!
因为他也有入阁资格!他也是资历非常深的正三品翰林学士了!他对自己还是抱有一丝丝希望的!
所以温仁和毫不犹豫的说:“那不可能,勿复多言!”
秦德威恳求道:“温前辈还是通融一二,生个病去吧!”
这两天秦中堂思来想去,能让他获得资格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自己有“翰林学士”这个职位,偷梁换柱代替一位三品的翰林学士去参加廷推。
故而他会在这里恳请温仁和及时生病,以便于委托自己代替出席。
但秦中堂没料到,温仁和居然也对入阁有幻想,不肯生病放弃出席。
于是秦中堂苦口婆心的劝道:“温前辈!你去参加廷推也不会有收获,何必要辛苦这一场?”
大实话不是人人都爱听,温仁和瞪着眼睛,正要训斥秦德威。
旁边另一个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张璧突然开口:“说起来,我倒是真有些身体不适了,要静养一天,烦请秦板桥代我去参加廷推之会!”
秦德威本来打算用点特别手段,“说服”温仁和,却没想到张璧主动相让了。
这样也行,效果都是一样的!秦德威连忙答应下来,然后又暗示说:“张前辈放心!若有好处,必定代为力争!”
难怪历史上张璧几年后能入阁(虽然纯摆设),而温仁和则没有,看这情商差距就知道了。
于是秦德威就和温仁和一起进宫,又来到西苑的西内门。
此时已经有大半官员到了,毕竟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廷推,谁也不会怠慢。
秦德威走进廊房的时候,很是引起了所有人的注目。在一群三品以上大员中,竟然出现了一位正四品!
其实对于秦德威能出现在这里,大家并不奇怪,只好奇的是秦德威是以什么借口来的。
左都御史霍韬轻哼一声,直接开口讽刺道:“三品以下无关之人,何敢擅入重地?”
许多人暗叫一声“又来了”,众所周知,霍韬在朝中有两大死仇,一是秦德威二是夏言。
本来第一是夏言,但自从秦德威十五岁那年,把霍韬气昏在长安街后,这一二的排序就变了。
猛然听到冷嘲热讽,秦德威下意识的差点反唇相讥,但又突然忍住了,可别在自己手里把霍韬气死了。
他小跑着来到霍韬身前,没说话先恭敬行了个礼,然后好言好语的赔笑道:
“大中丞有所不知,晚辈到此地是代替张璧张前辈。他身体有所不适,便委托晚辈前来。大中丞得饶人处且饶人,又何必苛求于晚辈。”
霍韬愕然,连续倒退了数步,难道自己身体已经差到同时眼花和幻听了?
秦德威吓了一跳,连忙又上前扶住了连连倒退的霍韬,可别倒在自己面前,不然说不清了!
周围准备看热闹的人顿时也齐齐惊呆了!难道这秦德威被鬼上身夺舍了不成?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第七百零二章 坐山观虎斗
霍韬年纪并不算太老,今年才五十四岁,在阁部院级别大臣里算是年轻了。
而且霍韬更不会把自己身体状况对别人说,历史上也没人能预测到霍韬会“暴病身亡”。
只有秦德威清楚,今年的霍韬就是个随时有可能挂掉的定时炸弹啊。
“你离我远点!”霍韬站稳了后,对秦德威呵斥道。
秦德威连声答应:“是,是,晚辈这就走开,大中丞千万莫要生气了。”
然后秦中堂真就顺从的走开了,在距离霍韬远远的另一边找了个地方站着。
众人目瞪口呆,大部分人从未见过如此乖巧的秦德威。
经过秦德威与霍韬的小插曲,场面重新安静下来,在廷推开始之前,众人再次把心思放在了对局势的观察和判断上。
众所周知,抛开文渊阁、翰苑、春坊这些内廷属性的衙门,只说外朝部院主要势力有三股。
虚职、侍郎之类的数量太多先不算了,短时间内只能分析部院掌事正堂官的阵营分布。
当初皇上还开经筵听课的时候,近五年来官场最成功人士秦学士曾经讲过大数据和量化分析,有些人偷偷学习了一下,今天便可以活学活用。
在首辅夏言这边,刑部尚书毛伯温算是夏言的党羽,数据上可以视为一个;而吏部尚书许瓒倾向于夏言,但也有自己的主意,算是半个;
至于兵部尚书王廷相曾是夏言的旧盟友,但如今留给夏言的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了。
在严嵩这边,工部尚书甘为霖算是完全顺从的,视为一个;而左都御史霍韬倾向于严嵩,但也有自己势力,算是半个。
至于剩下的户部尚书王以旂、礼部尚书张潮、四分之三个兵部尚书王廷相……那都是一伙的。
这样算下来,外朝部院总数值是七(六部加都察院),再加上夏、严、秦三个本尊,合计总数值正好是十。
那么首辅大学士夏言的外朝影响力指数是二点七五!占据份额百分之二十七点五!
内阁大学士严嵩的外朝影响力指数是二点五!占据份额百分之二十五!
某不预机务杂牌大学士的外朝影响力指数高达三点七五!霸占份额百分之三十七点五!
吏部许瓒和左都御史霍韬影响力指数各有零点五,各占据份额百分之五,两个战斗力只有五的人。
从这个数据来分析,最积极想改变现状的人大概就是严嵩,最不想改变的就是秦学士。
当然这个数据估算很粗略,一是因为统计样本问题,毕竟没有将侍郎统计进去。
二是没有加上个人战斗力、职位要害程度等因素的权重,比如以秦德威个人战斗力,本尊的指数应该乘以二。
总而言之,误差大概也有不少,仅能作为决策辅助参考。
此时在廊房最中间,夏言和严嵩两位被众人评估的阁老一左一右,各站一边。
夏言正在闭目养神,而严嵩的视线则不停在房中逡巡,仿佛也在对每一个人都在进行评测。
在各有所思的时候,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人数差不多时,夏首辅忽然睁开了眼睛,咳嗽了一声,对吏部尚书许瓒说:“开始吧!”
按照朝堂传统,这种人事方面的集议都是由吏部尚书来主持的。
许天官的开场白结束后,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说:“按照往常惯例,阁臣多是从礼部、吏部二尚书选拔,今次照例就行了!”
吏部尚书许瓒与夏首辅走得近,礼部尚书张潮是秦学士的老师,那么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又是哪一方的人?
别人还在思考时,严嵩忽然表态道:“礼部张尚书如今本就侍奉圣上左右,此次入阁也是顺理成章。”
大部分人闻言都感到震惊,严阁老怎么会推荐秦学士的老师?
谁都知道,严阁老和秦学士可是死对头,前阵子严嵩还愤怒的当众大骂过“暴秦之欲无厌”!
严嵩对别人的震惊视若无睹,在他眼中,在场官员并不以品级大小分类,也不以职务是否要害分类,什么大数据量化分析都是扯淡的!
严嵩只相信理性!今天只有一种分类方法,那就是对这次入阁机会的认识程度。
第一类人,能看透真相,能认识到这次入阁机会其实没多大用甚至是大坑。
这类人是极少数,但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关注的并非是入阁,而是入阁之人留下的那个真正实惠的位置。
另一类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则相反,依然热衷于关注入阁机会,即便自己没资格也会热切的关注。
皇帝经年累月的不上朝,内阁成员也经年累月的入直西苑陪着皇帝,这就导致外朝官员对内阁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对入阁还抱有期待。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