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威皱眉道:“做兄弟的怎能如此见外?我是那种不念旧情的人吗?”
徐老指挥苦笑道:“不怪你,还是他自己有心魔,想不开。”
秦德威想了想后,便道:“这说明他产生了不甘现状的念头,又有了心气,或许是好事!
你回去告诉他,从现在开始练武看书,数年之后说不定有与我一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机会!”
徐魏公和徐老指挥都不明白:“南京城承平日久,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也没有把南京卫所官军调往九边的道理。”
秦德威透露了点天机,暗示说:“患起于东南海上,还是未雨绸缪为好。”
但凡对嘉靖朝历史有了解的人都能猜到,秦德威暗示的就是“倭寇”。
其实倭寇之乱,从嘉靖初年为惩戒日本国使节,断绝了对日本国的贸易开始,就已经埋下隐患了。
在大多数人认知里,倭寇似乎就是嘉靖三十年以后的事情,然后就有了俞龙戚虎的故事。
其实不然,从嘉靖二十多年开始,就已经有成分混杂的批量倭寇出现,距离现在也没几年了。
秦德威作为穿越者,当然不会坐等到嘉靖三十年以后,倭寇进入高峰的时候再动手。
能在前期用较小代价解决问题,何必拖到大后期?而且倭寇问题,还涉及到海外贸易政策问题,秦德威很有兴趣插手这些事务。
如果能在嘉靖二十年代集中精力解决掉海患,那么到了嘉靖三十年代,再解决同样步入高峰的北虏时,就能从容许多。
先南后北,这就是秦德威对未来实务大体的规划。这样不至于出现南倭北虏一锅粥,大臣、官校疲于奔命的现象了。
所以秦德威才让徐老三练练武顺便学学兵法,以备数年后的起用。
送走了魏国公和老指挥,焦文杰又陪着秦学士,见了几波客人。
从兴奋到麻木,焦文杰只用了半天时间。他怀疑,全南京城的大人物是不是都要来秦府坐坐?
而且他从来没发现过,原来这些大人物身上还有和蔼可亲的一面,十分热心的与他焦秀才闲谈,让他受宠若惊。
送走了今天上午的最后一波客人,秦德威揉了揉额头,对焦秀才问道:“你感想如何?”
焦秀才由衷的感激说:“居然能结识如此多前辈友人,让我十分意外,简直像是在梦里。”
秦德威提醒说:“认识那些人的是我,而不是你。你最好清醒一点,不要以为搭几句话,就变成你的人脉了,里面区别大了。”
焦文杰:“……”
随后秦德威领着焦文杰,找到了叔父秦祥,一起用午饭。
席间秦祥又说起大郎的事情,不容置疑的说:“无论如何,大郎必须留在南京!不然你拆掉我这身老骨头好了!”
秦德威也没办法了,只能同意说:“既然叔父离不开大郎,那就听叔父的话。”
秦祥喜滋滋的说:“那就趁着你在南京的机会,赶紧落实馆师人选。”
所谓馆师,就是家塾先生,在别人家教书就叫坐馆。
其后秦祥又看向初次上了饭桌的焦文杰:“焦生或许可以?”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否决了:“他不行!”
焦文杰不敢插话,只能低头干饭。既然秦学士你认为焦秀才教不了一个五岁幼童,那就当没那本事好了。
然后又听到秦德威解释说:“馆师最好用外地的,以求平衡,让大郎能多接触到其它层面的人。”
秦祥懒得想了,有侄子操心就够了。
秦德威又道:“待我明日去拜访南京礼部湛尚书,请大宗伯出山!”
焦文杰听到这里,猛然抬起头,三观又被冲击了。
那湛若水湛尚书是这几年硕果仅存的学术大师,你秦学士请过来给五岁孩童开蒙,是你秦学士太狂,还是湛尚书太傻?
秦德威很诧异的说:“你又怎么了?”
焦文杰叹口气:“只觉得太浪费,还不如让湛尚书来教我。”
秦祥也觉得太不合适,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怎能让尚书来给大郎当馆师!太折大郎福了!
其实湛尚书也是有弟子的,倒是可以请过来坐馆。有个叫李春芳的来家里拜访过,我看此人就挺不错,身份正合适来当馆师。”
秦德威无语,叔父你的眼光也真够可以的,嫌弃尚书太大,改口又想找个历史上有首辅运道的人?
此时李春芳正沉迷学问,听说学术大师湛若水调到南京后,去年就跑过来拜师学习,人一直就在南京。
秦德威寻思了一下,觉得让李春芳给儿子当老师确实挺合适的。
这是认识了将近十年的老朋友了,还是父亲的同乡同年,从人品到可靠性都不是问题。
如此家里各种大事基本都敲定下来了,秦学士这次南京之行就到了尾声。
嘉靖皇帝确实给了两个月时间,但这两个月是包括在路上的时间,而不是能在南京城呆两个月。
第六百六十三章 各种消息
感觉各种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到了四月中旬时,秦德威就打算出发北上了。
这次他前前后后在家乡南京城里也就呆了十几天,看着时间不多,但真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要知道,对绝大多数大明官员而言,进入仕途意味着卖身给了皇帝,只有致仕或者罢官才能重新回到家乡。
除此之外只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制;第二种就是去别处上任时路过家乡;第三种就是京师人或者南京人。
有的时候,在史书上看到有些官员莫名其妙的辞官或者被罢,然后过两年又起复的,没准就是因为此人思乡了。
这次秦德威北上,带上了顾娘子和次子秦国泰,还有一些财产。
最后还是将长子秦国祚留在了南京,不然真怕叔父秦祥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的。
然后临走前,秦德威又嘱咐叔父,南京这边的源丰号钱庄以稳为主,暂时不要再扩张了,等京师那边开拓出新路子再说。
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半路出现遭遇盗匪的意外,又从魏国公那里借了三十名强壮官军护卫。
这样北上队伍就颇具排面了,连人带物装载了十余艘,相当对得起小权臣的身份。
按照老规矩,还是从龙江关出发。对这段水路秦德威也是来来回回走过好几次了,并不陌生。
不过启程后,还是出了点状况。
秦德威嫌弃船舱里憋闷,坐在船头甲板上一边吹风,一边捏着小茶壶品茗,而前方就是开路的护卫船。
忽然秦德威就看到,前方船里钻出个胸前正五品走兽补子的青年,对着自己招了招手。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徐世安徐老三站在前面船上,高声对着秦德威喊道。
秦德威:“……”
徐世安又隔着水面喊道:“三爷我从来没离开过南京,这次亲自护送你北上,见见世面去!”
一路晃晃悠悠的两天后抵达扬州城,住在南水关外的水驿,然后秦德威就进了城。
冯恩冯老爷在这里担任两淮巡盐御史,既然路过,就少不得拜访一下。再说盐法改制是秦德威提议并推动的,也不能不关心实际情况。
不过当秦学士来到巡盐御史察院时,却扑了个空,冯老爷并不在官署里面。
秦学士亮明了身份后,就有书办禀报道:“冯大人身先士卒,亲自率领盐丁,去东边的运盐河上缉捕私盐贩子了。”
秦德威无语。很好,很有精神,很有冯老爷的个人特色。
堂堂一位两淮盐政最顶层的人物,亲自带队行动去一线抓捕私盐贩子,秦德威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半夜三更,秦德威正在驿馆里的豪华大院里呼呼大睡,忽然被守夜的人叫起来了。
有驿站仆役在院里禀报道:“两淮巡盐御史冯大人来了,正在驿馆大堂里等候!”
半夜三更吵人,这也就是冯老爷才能干出的事儿!秦德威无话可说,用凉水强迫自己清醒过来,然后穿衣而出。
冯老爷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一点都不像是四十的人,在辽东积攒下来的风霜之色都渐渐褪去了,兴奋的说:“听到你路过扬州,我便连夜来访!”
秦德威打了个哈欠,忍不住回应道:“若不是遇到了我,你做官最多做到六品!还是杂的!”
两人换了个更私密的花厅,然后冯老爷主动说起盐法改制的事情,“原先西商所占份额已经萎缩到两成,但恢复开中法后,如今西商份额已经恢复至六七成了。”
“这个势头很好。”秦德威点头赞许了一声。
开中法就是用边境物资换取盐引,这是陕西、山西这些边境省份商人的强项,所以西商在盐业份额的扩大就意味着边境物资的增多。
西商份额从两成扩大到六七成,就意味着每年有价值数十万两白银的粮食等物资向边镇输送。放眼全国来看,就相当于是东南向西北的转移支付。
报完喜之后,冯恩又开始说起问题:“原先私盐贩子都是零星小团伙,甚至个人单打独斗。
但如今出现了大批失去盐引的南方盐商,他们很多人也就开始贩运私盐了,而且这些人比原先的小私盐贩子更猛烈。”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