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张围)


有比较湿的地方也要换土充填。
这里有一部分都是泾阳第一次修路的时候干活的村民。
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经验。
李正看着打地基的情况。
一个巨大的石磨,用来压路,把路压实压平。
坚实的路基决定一条路的寿命。
村民们觉得修路的要求有些太高了,又要压路又要换土充填。
老村长对李正说道:“正儿啊,你能省就省点,这一天功夫你花的钱,咱们村子的人一辈子都挣不够。”
李正对老村长说道:“村长爷爷放心,这钱我能挣回来。”
老村长的神情还是有些担忧,“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就怕这钱白花了。”
“村长放心,这钱不白花。”
老村长点头拍了拍李正的肩膀,“也是,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们没读过书,他们没有什么眼界,以后咱们村的孩子都要读书识字,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读书。”
突然觉得老村长还挺开明的,知道读书重要性。
在这个时代能吃饱饭不容易的年代,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连吃饱饭都要用尽全力,谁又会去想着读书识字。
李正说道:“村长爷爷,我最近又给咱们村的书院找了一个老师。”
老村长笑呵呵说道:“就是你小子不急着找媳妇。”
“我还小。”李正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老村长又说道:“正儿啊,村里上上下下都知道你有出息,可你好歹给你家留个后,知道了吗?”
“知道,知道。”李正使劲点头。
“如果有一日你出了什么事情,咱们全村上下也可以有个挂念,早日留个后。”
“老村长说得对,偏僻入里。”
看李正一脸认真的模样,老村长说道:“老头我去看看村子里的田地如何了?”
有时候想想老村长的话,也是挺有道理的。
若是在当年战乱时期,这番话简直就是人生哲理。
可现在是太平年间,李世民不至于现在就剁了自己。
这条连接泾阳和长安的路一定要修得比官道要好。
这样才有竞争力,路在脚下,所有的生意都绕不开运输这个条件。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运输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太平年间,谁掌握了运输线。
谁就可以吃第一口螃蟹。
在李世民还没意识到运输线的重要性之前。
有把握利用运输线大挣一笔。
回到自己的家中,李正从田地里摘了一篮子辣椒。
经过一个冬季的大棚培养,两个月过去了,辣椒的长势非常喜人。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正开始做自制老干妈。
辣椒,芝麻,豆豉,生姜,蒜……
大牛帮着打下手。
把猪油在锅里烧化,把辣椒,芝麻,蒜,一样又一样地炒香。
直到辣椒出了红油。
用的是一种牛角小辣椒。
这种辣椒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香。
虽说品质算不上好,主要还是长安的土壤和大棚种植的关系。
辣味不算特别地辣,勉强也够用了。
把炒好的辣椒油放入陶碗中,大牛用筷子沾了一些,放在嘴里品尝着,“老师,很香。”
李正也尝了一口,辣味有些淡了,火还不够大,油温不够高,辣椒放得也太少了。
第二次尝试着制作,厨房里李正和大牛忙得一头汗。
这一次做出来的总算是像样一些,味道辣中带着一些香,辣度也刚刚好。
“可惜现在没牛肉,要是加一些牛肉粒就更好了。”李正感慨着说道。
大牛小声说道:“老师,学生之前听那些将军说程咬金大将军家的牛经常会摔断腿。”
李正思量了一会儿,还是放弃了加牛肉粒的想法。
如今朝中是有严令,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
很多县甚至一头牛都没有,有时候需要牛来耕地,甚至需要借别的县的牛。
就算是牛摔断了腿,也需要向官府报备,官府知道牛不能在耕田之后,才会答应杀牛。
至于程咬金家的牛为什么会摔断了腿……
大牛小声问道:“老师,你说程咬金大将军家的牛为什么会经常摔断腿啊。”
“可能是因为他老程家的风水不好。”李正想了想点头,至于为什么他老程家的牛经常会摔断腿就不得而知了。
正说着程咬金的家的事情,程处默和李泰赶着饭点而来。
非常不客气坐在家中,好像等着自己上菜。
随便煮了一碗羊肉汤,炒了一盆青菜,几人坐在一起吃着。
大牛和大虎比较懂事,端着碗吃坐在另外一桌,比较斯文。
而程处默和李泰则是狂野得多了。
这两个人直接用辣椒油拌饭,就这么吃了起来。
而且还吃了三大碗,黍米已经所剩无几了,本来想着有剩下的可以喂鸡,如今看来怕是不会有剩的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太子杀手
程处默打了一个饱嗝说道:“要是有猪肉就好了。”
“没猪肉了,再这么吃下去村子里的几头猪都不够吃了。”李正瞅着两人说道。
前几天那群将军们祸祸地太狠了。
吃饱饭,李泰对大虎说道:“晚上收拾一下,我睡这里。”
“末将领命。”大虎对李泰很恭敬,纵使李正与李泰打趣说笑,大虎从军中养成的习惯对魏王还是毕恭毕敬。
三人坐在一起喝着茶水,李泰看着夜空皎洁的月亮说道:“李正,你说倭国有银矿,可是要取银矿怕是不容易吧。”
李正稍稍点头说道:“确实。”
“都说蜀道难,海路岂不是更难?”李泰悠然说道:“不过据说倭国的使者是借道高句丽来到长安的。”
“那就借高句丽的路去倭国呗。”李正轻描淡写地说道。
李泰又是长叹一口气,“谈何容易,高句丽已经很多年没有向中原进贡了,估计他们早就已经不想要臣服中原。”
程处默点头也说道:“确实,我也听我家老货说过这件事。”
现在的李世民说不定连东征高句丽的心思都没有。
等再过个几年,膨胀得差不多之后。
李世民说不定才会想去东征高句丽。
在李世民还没有东征之前。
李正不想和李泰和程处默说任何关于东征高句丽的事情。
要是等到李世民东征失败回来了,听到是我李正先说的东征高句丽。
说不定李世民举起闸刀的速度一定都不会慢。
而且还会把自己剁个稀碎,扔到锅里煮熟,蘸酱一口接着一口吃了。
这个时候闭口不谈是最好的。
嗯,就很稳。
李泰长叹一口气,“李正,你说倭国有银矿,可是看着银矿拿不到,若是想要借道的话,还有一个高句丽拦着。”
“其实可以建造海船,渡海过去。”
“真的吗?你会造船?”
“不会。”李正当即摇头。
李泰狐疑地看着李正,“你一定会。”
“魏王殿下,你别闹,东海台风多,出海风险太大。”
李泰捶胸顿足,“你干脆就不要告诉我倭国有银矿,现在我一想到拿不到倭国的银矿,就抓心挠肺。”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李正对李泰说道:“你可千万不要让你父皇把那几个倭国人给杀了。”
“为何?”
“他们知道去倭国的路,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带路。”
李泰又说道:“有个人要来长安了。”
“睡觉。”李正站起身走回屋中。
“你就不想知道来的人是谁吗?”
“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正倒头就睡,有时候想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那都是李世民的事情。
倭国人还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
整日以泪洗面,来到大唐还什么都没干,就被关进了大理寺地牢,人生最倒霉之事莫过于此。
倭国人有欺君之嫌,包藏祸心。
等到第二日,天一亮。
李泰早早去上朝,顺手把刚刚做好的老干妈给带走,扔了一块银饼在桌子上。
长安太极殿,朝臣们和往日一样的奏报,就知道雪后的关中形势大好。
下了朝之后,李泰把老干妈放到了自己父皇的面前。
李世民瞅着陶罐里东西细细闻了闻,“这是什么?”
“这是用辣椒做成的一种辣油。”李泰介绍道:“若是哪天父皇想要吃辣椒了,不用去泾阳,在食物里放一些就好。”
李世民欣然点头,“青雀,你有心了。”
原来这才是辣椒的正确吃法?
“这个东西用来拌饭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是吗?”李世民端详着看到陶罐上歪七扭八的写着三个字。
看了许久之后才辨认清楚,“李正为何要在陶罐上写老干妈?”
李泰琢磨着,“儿臣也不知道是何意。”
李世民把这罐辣椒油交给了身边的王鼎。
王鼎非常懂事地把陶罐里的辣椒油倒入另外一个精致的金器中。
把手中土里土气的陶罐随手放在一旁。
李世民开口问道:“李正这些日子还在修路?”
“回父皇,李正这些日子确实还在修路,而且修得非常积极。”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