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经此回乱后,也是人口锐减,少了二百多万回回,还死了二三十万汉人,暂时也无法从陕甘迁民入河套,从山东、江西两地迁,无地的贫民总还是有很多的,要动员他们迁移,甚至可以将那些贫地的山村整村整族的迁出来,到这边田多地多,岂不比山里强?”只要朝廷肯真给政策福利,穷苦百姓当然愿意迁,就好比成化年间那些百姓逃亡到郧阳山区逃到南赣山区去一样,活不下去了,跑荒山里去烧荒种地当野人都愿意,毕竟能活命。
以前大明对这种流民是极为禁止的,甚至是不许百姓随便流动的,最主要就是为了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便于管理。
到了中后期更加是由士绅地主掌权了,他们从朝堂到地方上都掌握了话语权,凭士绅优免特权公然避税抗税,他们控制着土地,也掌握着工商,自然愿意那些百姓都成为他们的佃户甚至是农奴,凭特权把那些普通的自耕农都要逼的投献田地到他们名下寄名为奴。
如果人都跑到大山里去垦荒,甚至跑到海外去,那他们如何维持那套剥削模式,所以说明朝时禁海,也严格的控制百姓人身自由,本就是制度上的问题。
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利益,固化阶层而必然的行为,他们可不愿意农民获得田地,翻身农奴把歌唱。
他们就想着永远做着上层阶级,永远的享受着特权,凭着士绅身份,别人主动把田地投献他们名下,给他们交租,甚至把户口都投到他们名下,投身为奴,让他们驱使。
明朝太祖成祖两朝有过大规模的移民,那也是刚刚开国战后,到了后面,这种移民再也见不到了。
为什么华夏王朝里,同是汉人王朝,秦汉唐都积极拓边进取,唯独明代却是边疆越来越小?
不是蒙古多厉害也不是女真多了得,皆因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就瘸了,功勋集团彻底的垮掉了,于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皇帝也只能靠宦官什么的敲敲打打维护皇权,但却已经驾驭不了大明这条船的方向了。
大明十六帝,有十一位皇帝没活过四十岁,也就朱元璋活过了七十岁,活过六十的有朱棣,满五十的嘉靖和万历。
三个皇帝没活到三十岁,八个皇帝过三十却没满四十。都说明朝皇帝们懒政怠政,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惠帝允文被叔叔夺位,仁宗高炽比堂兄弟允文没好哪去,监国二十年,结果即位不到一年,就纵情酒色而病逝。
好圣孙明宣宗在位十年,被称为蛐蛐皇帝,是个宋徽宗一样的人物,三十几岁就死了,儿子英宗不英,是个叫门天子,一心想要效仿成祖朱棣他们北伐,结果土木堡之变,成了叫门天子,在草原陪酒多年,回来还被关押多年,后来虽来了个夺门之变,把皇位又从弟弟手里抢回来,可终究大明还是从他手里残掉的。
没了武勋集团平衡,大明就越走越歪,叫门天子好歹还能亲征,但他以后,正德皇帝就算亲自领兵上阵,文臣们也没有一个支持的,甚至敢写皇帝大败蒙古中兴大汗延达汗的大战,只砍了几个首级,公然的黑皇帝。
而且三十岁就落水病死了,怎么也让人难以相信马上天子落个死就病死了,从仁宣到英代,四个皇帝都是病逝。
成化病逝,弘治病逝,都是短命。正德落水病逝,嘉靖服用丹药病逝,隆庆服用春约病逝,万历酒色过度病逝,泰昌服用红丸病逝,天启服用仙药病逝,一个个都是二三十岁就挂了。
这难免不让人觉得疑点重重。这就好比晚唐被宦官们控制了禁军和朝堂的唐朝皇帝们,一个个死的早,甚至如元和中兴的宪宗都是被宦官杀掉的,开大中之治的小太宗唐宣宗是吃长生药死的。
朱以海是不相信那些大明朝的这些皇帝一个个短命,都是放纵乱玩乱吃死的。
明朝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无比勤奋活了七十多,五次北伐的朱棣也活了六十多,稍有能力的嘉靖和万历也都活了五十多。
反正朱棣以后,尤其是英宗以后,大明的主流已经是士绅地主阶级了,他们把武官完全踩在脚底,谁也别想提什么开疆拓土,连收复河套收复关西七卫,收复辽东这些都不能提。
更别说什么收复安南交趾了,除非别人打到头上,没有办法才应战,能不打那坚决不打的。
说白了就是因为主政的是士绅地主阶级,他们不希望开疆拓土,也反对移民守边,这些人就把自己当成了地方上的封建领主一样,把地方上的百姓都当成了他们的领民农奴,是绝不愿意放人离开的。
朝廷开疆拓土,关他们什么事?中国最不思进取的朝代,最不思进取的皇帝,最不思进取的精英阶层,可以说就是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和士绅官僚地主们了。
是他们,放弃安南放弃关西放弃河套放弃奴儿干都司,也是他们放弃缅甸放弃乌思藏等。
什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统统都是扯淡,这群人表面喊的忠君爱国,其实内里全是他娘的利益,都是生意,都是算计,都是士绅优免,都是侵占田地,剥夺佃户,寄名飞洒,抗税逃税。
一群自私腐儒掌握的大明,除了会党争内斗还会什么?大明就是葬送在他们手里,有这群人在,没努尔哈赤也会有其它人,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那些人只是果,不是因。
因就在大明的士绅阶层腐烂了。
“河南这次的事情闹下去,也许到时直接就能迁来十万户填充河套!”皇帝语带杀意。
第803章 河南
河南,开封。总督陈潜夫从南熏门进城,贵为黄淮两省总督兼河南巡抚,封疆大吏,他刚从黄河大堤上回来,一身疲惫的坐在马车上。
一进城门,便听到沿街的叫卖声,做为曾经的六朝古都,开封最风光的日子应当是北宋赵匡胤定都于此,前后九位北宋皇帝,一百六十七年,让东京风光无限,一百多万军民,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
因为运河便利,交通发达,南来北往商人云集,东京曾有商行三百多个,中外商贩十几万人,坊和市的界限被取消,商业街通宵达旦。
就这座南熏门,每天早上都有一万多头的猪还有上万只羊被赶进城。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陈潜夫掀开帘子看着街道,无疑,如今的开封城虽比崇祯年间有所恢复,但远不及北宋的东京城,曾经的北宋东京城也早被掩埋于城下。
据说,如今的开封城下,还掩埋了八座开封城,城摞城。开封正在从战乱饥荒中恢复,沿街的会馆,各类店铺,甚至街边的摊贩,都让这城市恢复了几分生气。
万历年间,开封人口达四十万,整座城市,延袤几三十里,城高五丈,周长四千七百零二丈,城门五座,门三重,又有水门,护城河宽五丈、深二丈。
拥有八坊五隅,六十九街五十六巷,胡同四十有二,还有五所、八十四地方。
还有三里周长的周王府,以及大大小小的郡王门第,金钉朱户,琉璃殿宇。
开封府的五个城门关厢,也非常热闹,各色生意,牵连不断,两边生意挨门逐户。
崇祯时,李自成三打开封城,斗粮两金,饿死无数。第三次时,围城六月,随后黄河决口,开封淹没,水深丈余,浮尸如鱼。
只数千人幸存。经此水灾,开封残垣断壁,一片凋敝。此后清军、土寨、团练、贼匪纵横河南,兵过如洗,贼过如蓖。
陈潜夫出为总督兼巡抚,协助御营收复颍州,夺回南阳,接着招抚、围剿土寨、贼匪,暂时安定省内,救济百姓,分授田地,宽催科减刑罚。
曾经的中原繁华大都会,虽然水退却,但却也成了狐窟鼠洞,无衙无人。
陈潜夫开始重修开封府,朝廷拔款,加上地方税赋余留,又士绅百姓捐派,朝廷以工代赈,借赈济灾民募工修城。
陈潜夫带头捐出自己的官俸,又另捐家财,修复护城河、城墙,清理街道,重建城门、守城门房,其后官学校,总督衙门、布按衙门等各级公署或改建或重建,招商重开街市。
到如今,符祥县编审新入人丁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八,生聚教养,渐有起色。
开封能恢复万家烟火,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陈潜夫注重发展手工商业,集中全力招商引资,煤炭、陶瓷这传统的产业再次发动,还借助水陆便利,让这里成为商货集散中心。
开封城四十里的朱仙镇,明末时本就是天下四大商镇之一,与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齐名,如今在陈潜夫的努力下,也成为作坊连片的河南手工业中心。
依靠着工商税和官营手工业,陈潜夫得到了重建河南的宝贵资金,这些钱拿来修复城池、道路、以及协助修理黄河等。
开封城现在工商业日渐兴盛,城内有中、东、西等七八处市集,城外有三十多个市集,五座城门关厢,也渐恢复人气热闹。
朱仙镇成为水陆舟车会集之所,南门外贾鲁河沿岸,码头林立,长达五里,这里也是河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