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如有名的大倭寇汪直,就是以平户做为大本营,还有后来的李旦等大海商,也都是重点经营平户,往来福建。
  他有个福建老乡郑芝龙,很小跟着舅舅跑码头,开始在澳门做生意,后来还入天主教,又带着跑马尼拉,他舅舅后来把这个很有机灵的外甥推荐给了大海商李旦。
  李旦这人既是大海商,同时也是个大海盗,李旦也很欣赏郑芝龙这个年轻人,年轻聪明而且很有勇有谋,没多久就把一条船交给他管理,并把他带到自己日本大本营平户。
  因为李旦没有儿女,所以收郑芝龙为义子,打算培养他做接班人,年轻的郑芝龙也一下子成了海商中的新星,日本平户的政商两界都争相结交。
  平户藩主松浦氏不仅给郑芝龙土地建宅子,甚至还让同是福建人的家臣田川翁翌皇把女儿嫁给了郑芝龙。
  这桩婚姻也是更拉近了大海商郑芝龙与平户藩主松浦家的关系,婚后田川氏也为郑芝龙生下两子,长子郑森,次子则过继给田川家,取名田川七左卫门。
  后来郑芝龙跟颜思齐等谋划要在日本造反割据,结果事败逃去台湾,老婆孩子也没顾上,好在有田川家照顾着。郑芝龙在台湾开荒,没多久盟主颜思齐暴毙,于是郑芝龙赶紧娶了颜思齐女儿,成为了新的盟主,拉起一帮兄弟,结拜为十八芝,不过郑香等一些人不服他,于是各奔东西。
  后来郑芝龙占据台湾,带领十八芝打出了一官党的名头,也利用田川家的关系,继续经营着对日贸易,再后来他主动联合了荷兰人,一步步洗白身份,接受朝廷招安,回了福建老家。
  他派人去接妻儿,但幕府没答应,只接走了七岁的长子郑森。在多年后,他成为东南海上霸主,又接走了妻子,但次子始终没能带走,就一直留在了日本,干脆让他成为了一官党在倭的重要接头人。
  那些年,幕府闭关锁国,让所有外国商人都聚集到长崎贸易,把荷兰人都集中到一个岛上居住,中国人也都划到唐坊居住,七左卫门也到那边去了。
  不过这几年随着江户幕府与绍天朝达成的贸易协定,平户再开港,他又回来了,只是两年前,日本幕府再次锁国,强行再关闭了平户,但七左卫门却没再去长崎。
  他仍留在这里,继续充当着中间人的身份。
  表面上他是田川家的少主,田川家是平户藩大名的家臣,另一方面他仍是郑芝龙的儿子。
  “走,看这回又送来了什么!”
  七左卫门起身,先去见了外祖父田川翁翌皇。
  “飞剪船又来了?”
  “嗯,说是刚到了七条飞剪船,正在往黑船上卸货,我估计是茶叶丝绸人参这些。”
  “去接货吧。”
  一把年纪的翁翌皇身上已经看不出多少中国福建人的影子,他似乎就是个地道的日本人,是平户家的武士,而且还是地位很高的家臣。当年田川家就是看中他聪明又能干,却又出身贫寒,所以招收入赘。
  对中国人来说,入赘其实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去做的,当上门女婿,那是最没尊严地位的,但曾经在海上也当过海盗的他还是入赘了田川家。
  这些年凭着他那特殊的福建人身份,他一直为田川家与福建商人贸易,同时也为平户藩处理海贸之事。
  因为德川幕府锁国令的本质就是抢夺贸易权,不给大名们这种对外贸易的权力,幕府要独家垄断,所以有着以出倭寇出名的松浦家,也是毫不犹豫的开始搞走私。
  当幕府查禁的时候,他们就有意的扶持了一批倭寇对抗。
  不过现在,松浦党倭寇只抢幕府家或是朝鲜人,并不会抢大明的商船商人。
  “你一会帮我问下,这种飞剪船能不能也卖我们几艘?要是我们有了这么快的飞剪船,到时也去京都那边转转,江户湾里也可以去瞧瞧。”
  “好。”七左卫门笑着起身告辞。
  他带着一队人马出了田川家,径直来到平户港,很快,就有十几条快蟹船接到了信号聚集到了码头。
  这些船,都是大明宁波造船厂卖给七左卫门的。
  宁波造船厂五百两一条的造价,两个月就能造好一条,批量生产,十分迅速,卖给七左卫门,却是两千两一艘,还不带半点火炮鸟铳这些装备。
  七左卫门花了一千两一艘的加价,又每条船订购了三门炮和二十支鸟铳,但炮却是佛朗机。
  但这快蟹船凭借其极快的速度,在近海港口和内河,仍是有着极其大的优势。
  七左卫门登上一条快蟹船,一挥手,十几条快蟹船便一齐动了起来,矮小却粗壮的松浦海贼们,用力的划动浆板。
  快蟹迅速的就到了黑船前。
  早就是熟门熟路。
  快蟹船上田川家的旗帜,和七左卫门的标记,让他们顺利靠近。
  登上一条黑船。
  其实黑船就是大明的走私商船—趸船,这种矩形平底大船没有动力,不算是真正的船,它们被拖到平户港外,抛锚湾中,当成了走私的海上仓库使用。
  “最近德川家越来越狂妄了啊,这禁令是一道接一道,看来德川家光完全没把咱的警告放在眼里了。”
  巨大的黑船上,七左卫门意外的见到了自己的兄长郑森,现在叫朱成功,大明皇帝义子,也是皇家水师东海舰队的提督,世封的延平郡开国公。
  “我打听到德川家光已经快要不行了,估计撑不过今年了。”七左卫门看到大哥很高兴,连忙透露一个重要情报。
  德川家光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其祖父德川家康赐他乳名竹千代。
  “他还不到五十吧,就不行了?”郑成功倒有点意外。
  德川家光三十年前元服,正式改名家光,三年后与其父亲秀忠上洛,回江户后正式成为三代将军,但他父亲仍摄政,父子二元政治,直到十年后,他父亲去世,他才真正亲政。
  亲政至今也有十八年,德川家光在位时,表现强硬,比如垄断长崎贸易的利益,持续打压天主教等等。
  但在三年前,他又接受家老们建议,代表日本向大明称臣进贡,开放贸易等,只是很快他就后悔了,巨大的贸易逆差,以及金银的大量外流,让他决定不再向大明朝贡,甚至撕毁协议,关闭平户等港,还不断限制大明的商船来日数量,贸易额度,尤其是对金、银、铜的流出严格限制。
  明日关系迅速的转坏,中日的贸易,也从友好通商,现在开始转变成了全面走私贸易。
  而德川家光也被许多大名等评论为政治武断,对幕府越发不满,如平户藩的松浦家,现在就跟大明走私贸易,平户的实际贸易额,甚至已经远超官方指定的长崎港。
  “我的情报很准确,他最多还能活半年,下一任将军,不出意外是由其次子德川家纲接任,不过他才十岁,幕府实际可能会由其叔父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胜,老中松平信纲,阿部忠秋等辅佐主持。”七左卫门分析,家光这个强人一死,新的将军太过年幼,到时更加难以控制各藩。
  朱成功却不太在意这些,他自向皇帝请得了旨意负责对付日本后,便开始先在济州岛建港口、屯兵储粮,同时把平户松浦家拉拢过去,扶持松浦党海贼,开始在日本、朝鲜搞事,并进一步的收集情报。
  没急着打,并不是没动静,只是还在做准备工作而已。
  一边收集情报,一边在济州岛屯兵储粮,一边还忙里偷闲的在搞走私贸易,收益还很大,在他亲自带水师保护和参与下,现在的对倭走私贸易,其数额甚至比之前直接跟幕府贸易还高。
  幕府把唐船入倭限制在长崎,然后不断削减数字,从限制每年一百,到八十,六十,最后变成每年最多只能赴日贸易五十艘,甚至还限制了每艘船的贸易银额,不能超过。
  又是禁金银出口,禁铜出口,禁瓷器进口等等,可朱成功直接在沿海跟那些大名们搞走私,不仅把平户重新打造成了日本最大的走私港,而且还有好几个港也都走私严重。
  甚至现在对马、一岐都成了重要的走私港,甚至日本商人还直接跑到朝鲜釜山港和大明的济州租界去贸易。
  幕府的禁令成了一纸空文,那些领地里有矿的藩主可不管幕府的禁令,拼命的挖矿,然后想办法走私出去,换成精美的明朝货物在领地内销售,甚至运到其它大名领地销售。
  这种情况下,倭铜走私出口额暴增,原来没禁之前,最高一年已经达到出口一千万斤倭铜,后来短暂的跌到百万斤,然后现在暴涨到一千五六百万斤。
  黄金就更不得了,因为明朝现在金银达到一比十六,一两黄金换一斤白银,所以倭国商人都主动的把黄金拿来交易。
  他们拿黄金套现大明的白银,而大明当然也不会吃亏。
  少府监直接就在济州岛建立了新的铸币厂,把通过对日朝贸易得来的银子,直接就在那里铸造成银币,然后拿来买日本的铜,或换他们的黄金。
  大量的大明银元流入倭国,他们的黄金、铜,甚至是他们的银锭都在大量流出,同样是银子,日本从商人到百姓,甚至是大名、藩士他们都更喜欢大名的银元,因为更精美更准确,交易也方便,比日本幕府铸造的豆板银方便,豆板银跟以前明朝用的银子一样,都是称量的,还涉及到成色等问题。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