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这些东珠是只产于辽东松花江下游的珍珠,十分珍贵,宋代时叫北珠,其中规格大的更是价值千金,这一串珠子,还有红宝石猫眼石珊瑚等,说一句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乃是用辽东女真各部进贡的东珠,加上缅甸安南占城等地进贡的宝石珊瑚等,由皇家技艺高超的老匠人制成,完全就是皇家之宝。
  但朱以海却直接送给了新儿媳妇。
  张景徽也一眼就看出这价值不匪,价值百万都有可能,连忙推辞不敢收。
  “这串东珠虽值钱,但只不过是些死物,你才是我大明老朱家的无价宝贝,朕从今以后可是把太子交给你了,一定要为朕照顾好。”
  这种珠子是只有皇帝、太后、皇后才有资格戴的,连太子都不能戴一百零八颗的,何况还都是极品珠。
  现在朱以海把它直接送给新儿媳,也是极大的抬举这新过门媳妇,也让朱弘甲记住,一定得好好对待这位太子妃。
  太子妃谢恩,与太子一同返回东宫。
  那边东宫大门口,太子妃的陪嫁还在不断的送进宫,这些嫁妆在北京大街多绕了两遍,十分的丰富。
  金如意玉如意各三柄,其它各种穿用的衣服、器物,从各种灯到各种镜子,再到各种箱子、桌子,甚至连碗筷羹匙都是全套都有。
  自鸣钟、玻璃镜、梳妆台,不是金镶就是嵌玉,要么就是紫檀的。
  洗手盆都是金的,漱口碗也是金的,胰子盒都是金的。
  痰盆也是银的,屏风是汉玉雕的,洗手盆架都是紫檀的,炕桌、茶几、足踏、座椅通通都是紫檀木的。
  紫檀雕花箱子就六十只,朱漆雕龙凤箱子又六十只……
  太子妃的陪嫁超过百万块银元,不过这些倒不是张煌言掏钱,真要他掏他倒也掏的起,虽然张家也只是浙东的一般士绅家族,但是做为最早的从龙元勋,又是在皇帝红本本上排名最前的那批心腹,皇帝这些年搞皇店,一直都是有带上张煌言的,每年光是参与的皇店分红,都有数十万。
  不过朱以海却没让他掏,仍是由皇商们赞助支持。
  十里红妆送嫁,绕北京城三圈,轰动北京士民,震撼四方番使。
  这皇家威仪,这大明国力,让人感觉深不可测,万分佩服。
  当然,这一样样精美的彩礼、嫁妆,也让所有人开了眼,也让一个个赞助皇商们名气越发响亮,毕竟太子大婚用的都是这些,而且如此精美,自然不会错。
  许多大臣勋戚豪门大贾,看了后都不免在想,以后自家办喜事,有条件也得搞上三五样,那四轮马车,那自鸣钟,那辽东貂皮人参东珠,那青海大马河套马,口外蒙古马,有条件的不得弄两匹?
  其它什么缅甸翡翠安南象牙占城沉香什么暹罗紫檀,不得也弄一些?
  甚至许多外国使臣看了后,都萌生了极大买买买的冲动,这东方大明帝国皇室大婚的这些顶级奢侈品,要是弄回欧洲,各国皇室难道不喜欢?
  这不就又是门好生意?皇家王室那可都是天下最有钱的人啊。
  这些精美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物,各种漆器、名贵木料家具,甚至比欧洲更好的自鸣钟、玻璃制品等,采买同款带回欧洲,到时向那些国王们描述这东方帝国的盛大婚礼场面,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大明皇家御用同款,他们会不心动?
  当天就有许多心思活泛的使者或商人,就开始打听起来,因为这次皇店赞助婚礼,各种赞助商品都有明显的商标,他们倒是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供应商们。
  结果他们一上门,发现京城这些皇店门口早挤满了排队的人,许多人都在排队订货呢。
  “我们要采买贵商号的货物。”
  “请客官排队。”
  “我们是外国使团,要采买回去献给欧洲的国王。”
  “尊敬的外国使者你好,请你们在此先排队,非常感谢你们能够抬爱小号,不过因为目前想要订货的人太多,所以还是请先排队。”伙计很客气的道,却并没让他们插队,“你们若是需要马扎,或是茶水,随时吩咐,若是确定要排,我们也可以让柜上先给你们写一个号排队,这样能避免插队争执等。”
  当这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真的拿到了一个号牌,然后还拿到一个小马扎时,他有些呆住了。
  可看着那越来越长的队伍,还有不断赶来的人,他想了想后,还是打算先在这里排队,如此火爆的情况,越发说明这些商品确实很吸引人,那么如果能谈成采购合同,买回去欧洲,必然能大赚。
  东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大明外贸茶叶,赚了三百五十万英镑,大发横财。在大明二十几两一担出口的茶叶,到英国海关,他们每担要征收约四十两白银的茶税。
  相比其它进口商货,茶税更高。
  而在英国国内,茶叶售卖价格更是高达每磅六到十英镑,而一英镑相当于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
  如果直接按英镑和银元的贵金属价值,一英镑约四块银元,在大明崇祯年间,不少江南佃户包吃住一年也就另有三两银子,普通底层百姓收入在致差不多。
  茶在英国属于最顶层的上流社会的消费品,他们此时饮茶基本上还是完全模仿中国茶文化,连茶具都是从大明进口过去的。
  中国瓷器、茶叶、下午茶,这些都是上层阶级的标志。
  不过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大部份大明出口茶叶的贸易权,他们不断提升英国茶叶进口量,还促使了茶税降低到从价征税百分之二十五,茶叶不用再从其它荷兰、葡萄牙等商人手里转几道手,这让英国进口的大明茶叶价格低了许多,喝茶的人也迅速增加。
  喝下午茶,已经扩大到中产阶层,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拿着中国进口瓷器茶具,配上中国进口的茶,悠闲的享受下午。
  当然,许多中层或者商人们喝不惯有些苦的茶,学不了顶级王公贵族那优雅范,于是他们干脆往茶里加白糖,也有人往里加牛奶,改良过的喝法,反倒是增加了这饮茶的人群。
  茶叶进口量更大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去年利润大增,但几乎都是来自与明贸易相关,所以他们派了更多的人来大明,想要把业务做的更大更广。
  这位商务代表,十分肯定的认为,这次大明皇太子大婚展示的这些精美的大明高级商品,那绝对能在欧洲刮起一股旋风,引领新的潮流,这肯定又是一个爆点,绝对得抓住。
  为了奖金,哪怕要在这里有些狼狈的排队,他都忍了。
  绝不能落于人后,一定要抓住这先机!
  一想到大额的奖金、分红,胖子约翰已经兴奋的满面通红双眼放光了。


第771章 明末边军一小兵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脚下是故乡。
  宣府长城一千里,墩台个个诉衷肠。”
  宣府,永宁。
  北口墩,五丈高的烟墩矗立八达岭上,因为八达岭在居庸关之北,故也称为北口墩,距长城不远,墩台方形,七米见方,东西两侧各有一三尺多宽下城马道。
  天微微亮,墩兵赵永胜吹了声口哨,把趴在墩台上一角的黑狗唤醒。
  北口墩里有七个墩兵还有三只动物,一只黑狗,一只白猫还有一只公鸡,别看这三只小动物,那可是有编制的,还有固定的口粮。
  赵永胜原叫赵栓子,是宣府独石堡人,从小在燕山放羊,属于是卫所军户余丁,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被勾选入军,当兵数年,但却饭都吃不饱,后来逃跑投奔口外马贼,经常在宣府一带抢掠。
  再后来他们被明官军围剿,头领被杀,他们四散躲藏,后来投了闯军,没多久清军入关,又随部降清,被整编为绿营,下山西打过仗,但鞑子绿营的饷也没领多久,也开始欠饷,他便干脆又当了逃兵做了土匪,与一群人活动在延庆永宁一带。
  清军屡次围剿,最后他又往太行山投了明军,这么兜兜转转多年,到如今成了宣化省巡防警备营下的墩兵。
  北口墩的七个墩兵,都是跟他出身差不多的。
  摸了摸黑狗脑袋,赵永胜拿来柳筐,黑狗默契的跳进筐里坐好,赵永胜拿绳子将筐放下墩,等了会,才起身往下观望。
  黑狗跳出筐子,左右观望了下,然后小跑起来,围着墩台转了一圈,然后对着墩上的赵永胜狗叫三声。
  赵永胜又小心的观望了一圈,确认墩下安全没有埋伏,这才下了墩台,取了水桶扁担,然后打开墩门去挑水。
  烟墩不大,却很重要,这是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一环,烟墩也叫烽火台。一般有四种类型,紧靠长城两侧的为沿边烽火台,向长城以外延伸的称为腹外接火烽火台,向内地州府城深层联系的是腹内接火烽火台,沿交通线排列的是加道烽火台。
  北口墩是紧邻八达岭长城,位于居庸关北的烟墩,也是四种墩台的大多数类,方形,七米见方,距长城墙一丈,四周包砖,五丈高。
  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警戒,负责烽火传讯。
  大明最重北边,沿长城设立了九边重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驻扎重兵,分区分段把守长城。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