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现如今实力较弱,也没有什么英明的领袖人物,被准噶尔、和硕特等收纳了不少,朱以海现在让辉特迁回阿尔泰一带游牧,让他们成为杜尔伯特汗国一部份,也给他们划牧场,设都督府。
  部份则仍并入准噶尔和扼鲁特、和硕特、土尔扈特,算是一家分属四家,分归五汗国的辉特各部,仍以辉特名游牧,设都督府,但受五汗国统领管辖了,事实上就是朱以海直接把他们分给几大汗国,卖了。
  这种汗国、都护府、都督府等的划分,其实也只是在现实基础上划的,大明与各方联合起来会盟商讨,朱以海提议,划了这么一个势力界线。
  好处自然是大家都有。
  各汗国确立新界线,结盟友好,共同去对付东扩的沙俄,并恢复丝路贸易,一起赚钱,一起打沙俄,甚至相互联姻做亲戚。
  大家一起认大明当大哥,共尊大明天子为圣可汗,
  虽然这大哥也只是名义上的,有这么一个盟约,也便于安定发展。
  对卫拉特各部来说,这些年到处开打,自己也乱战一团,确实也是吃不消,而哈萨克、叶尔羌这几年也没少被卫拉特疯咬。哈萨克最可怜,既被沙俄打,被迫臣服进贡,又要被卫拉特打,甚至跑去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都经常没事要戳他们几下。
  漠北喀尔喀早些年一直揍卫拉特,倒是没少赢,但这些年也忙着面对沙俄的东扩入侵,前两年还为了对抗后金的崛起而被迫跟卫拉特会盟联合。
  现在大明崛起,对蒙古诸部挺友好,又是边市贸易,又是册封的,还说要联合起来一起打沙俄,打哥萨克,他们挺高兴。
  尤其是大明天子居然愿意下嫁公主和亲蒙古,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荣耀啊,虽然听说都是皇帝收养的义女赐封公主,可这也是公主啊。
  在东京会盟,大明是地主,有主场优势。
  虽然谈判几经起伏,但总体还是朝着朱以海期盼的那个方向前进,各家只不过喜欢讨价还价,互相攀比而已。
  有册封、贸易开路,蒙古人都很满意。
  叶尔羌使者虽有些不开心,他们丢了吐哈盆地,甚至关西七卫也可能丢掉,但大明展现出来的实力,尤其是明里暗里透露出来的另一个意思,若是叶尔羌不加入天朝体系,不与大家会盟。
  那么他就会成为敌人,到时准噶尔、扼鲁特还有和硕特,甚至是杜尔伯特以及大明都会再次联军讨伐,那个时候,铁门关也绝对守不住,甚至他们可能要灭国。
  这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让大使无法离开谈判桌。
  毕竟周边邻居全凑一起结盟了,你不加入,你自然就成了被针对的那个,上次的战争,明朝还只是出兵捡了个漏占了关西三卫,并没参加入进攻中。
  若是明军也加入围攻铁门关的战役,那铁门关很难守的住,甚至其它地方也难守的住。
  大明官员对准噶尔也差不多是这种套路,朝廷划的界线,其它各家都认可,就你家不肯,这可是跟所有人作对啊,要考虑清楚啊。
  卫拉特内乱这么多年,陈年积怨可不少,你要跟大家都作对,大明轻松拉起一个反准噶尔同盟,到时准噶尔能够应付的了吗?
  大明都是为了大家好,为了西域安稳啊,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好了回去上报各家首领大汗,回头再齐聚会盟,制订盟约法典,共同维护。
  朝廷基本上同样是用这招对付漠南蒙古诸部的,不过漠南蒙古各部实力各弱,早就被分化拉拢了,鄂尔多斯部、察哈尔部、苏尼特部都已经归附,其它部落暂时摇摆观望也没关系,朝廷接下来是迁都,然后还是要北伐的。
  朱以海并不在意现在与蒙古人搞这些是联盟,还是羁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达成现在的形势所需,达成大明的当前战略,稳定漠西、漠北蒙古人,这样朝廷就能全力的去对付女真人。


第731章 倭寇
  “土地,需要进一步在法典中明确。尤其是佃租,必须得是基于平等关系和自由意志,得是在双方合意的基础上缔结佃租契约,双方之间没有隶属、依附关系等超经济强制罪第,不得有人身依附性的、部曲庄园经济下的隶属性佃租关系在。”
  朱以海翻看着太子和文安之呈上来的新民法典草桉,看到其中土地篇时,指出了立法的不足之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而土地永远不可能人人都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只会在极少数的人手里掌握着,生产规律会使的多数农民只能成为佃户,他们的命根子也就因此被地主掌握着。
  在唐代时,佃户甚至是依附于地主豪强的,甚至没有户籍,后来才慢慢放开,成为国家客户,但依然严重依附地主,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就算哪怕到了如今一六四九年,佃户也是要受地主的影响,这就好比你哪怕到了三百多年后,给人打工的,也一样要受老板们的一些控制一样,因为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
  “江南不是早就有了田骨田皮的两权分立吗?所有权和佃租权分开,这是值得鼓励支持的,契约,这个很重要。
  朝廷既要保证百姓有佃租的自由,也得有退租的自由,还必须得在法典中明确,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仅仅是承租土地的关系,双方立契佃租土地,在法律框架内,自由约定佃租,然后完成契约便可,不得有其它方面的强制约束关系。
  种地就只是种地,不能再额外的给地主干其它活,也不能再地租外再交其它产出。
  佃户可以自由的租佃,也可以自由的退租,佃租也必须在朝廷的保护限定以内。
  租约最好是能够三五年起步等。”
  朱以海非常重视佃户和租地这些情况,因为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底层根本。
  朝廷也要承认佃租权的转租,只要佃租不超红线,同时转租必须得取得地主的见证即可,地主不得阻拦也不得额外收费等。
  除此法,朱以海强调仍然要立法干涉土地兼并问题,必须确立拥田限额红线,根据不同官阶爵身份,拥有不同的田额,不得超额。
  还可以把这拥田额再细分为在不同省、不同道、府、县、乡的限额,这样就能严控兼并。
  朝廷允许适当的兼并,但必须得在限田额内。
  假如一个没有半点官阶爵的平头百姓,那么一丁最高只能拥地百亩,就算有钱了,也不能购买超额。
  如果拥有秀才举人等科举功名,或是入伍后晋升士官,则都可以再增加田额,如果授官或是授勋、授爵,也可相应增加田额,但这些基本田额外的新增田额,应当限制不得在原乡购买,得在其它地购买,甚至比如一乡内只得限制购买百亩等一些条件。
  这样就能避免一地出现地连阡陌的大地主豪强,免的一些大地主在一个乡里就垄断绝大多数土地的情况,避免他们在乡里通过这些土地,获得不该有的一些话语权,控制佃户。
  朝廷划定拥田额,限制最高租约,禁止佃租有人身依附、强制等情况,都是为了长远稳定。
  假如有个勋戚,功勋高钱财多,合法的获得了一万亩田额,那么他这一万亩地也不能都买在一个地方,有钱也不行,他的田额得分散在比如一百个县,虽然这样会增加管理成本等,但对朝廷来说,有好处,有长远好处,值得去做。
  当然,具体的可以再详细考量标准,比如说江南地区,每人一县限买百亩,而西南省份,可以提高标准,限两百亩,或关外辽东,可以限三百亩等等,按实情情况来制订标准。
  但这个底层的逻辑就是这样的,朝廷得有这么一个核心的精神。
  对土地,得进行监管,对兼并,得适当抑制。
  还得灵活,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允许在规定范围内的适当兼并,但土地买卖必须得纳入监管,还得交纳契税,土地租佃,也一样得在官府立契登记存档等。
  不管怎么说,大明就算中兴了,也仍会是以农耕农业为主的王朝,所以土地就是最主要最宝贵的生产资料,许许多多的生产关系都是由此而来,这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既不能完全不抑兼并,也不能完全搞分田授地,因为都不可持续,难以长久健康发展。
  中原王朝难以超过三百年,灭亡前有个必然的情况就是土地严重兼并,然后带来严重的农民生存问题。
  这个东西不是简单的发展工商就能解决的,因为社会生产力还达不到后世那种。
  这就好比到了后世时,虽然工商大兴,但国家也必须立法保障打工者们的基本权益一样,劳动法等等,保证干活能拿到工资,甚至制订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加班权益,保证休假权益,保证交社保医保,保证工伤有赔偿,保证解雇有补偿等等。
  现在是农业为主,绝大多数人都会是佃户,所以国家必须给佃户做好基本保障。
  “该写上的都得直接写上,得白纸黑字的列在法典里,将来还要铁铸铜印石刻的,还得注明违法后的相应处罚,必须得清清楚楚,要让违法者付出足够的代价,这样才能保障法律的威严,也能达到立法保障百姓初衷。”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