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只是后来陈家不许她入门,最终两人分开。
  后来她找到了万分爱慕她的钱谦益,敢不顾世俗,公然以正妻之礼迎娶入门。
  陈子龙也是东林名士,虽不如钱谦益官位高,但也是有名才子。因为绍天帝起兵之初,陈子龙在苏江与沉犹龙等起兵支持,所以也是从龙功臣,如今位至礼部侍郎。
  “少爷真的被贬海澄县丞了吗?”
  “不止是他,今日陛下已经要贬降一千外放。县丞已经不错了,甚至还有庶吉士贬副镇长的,难以置信啊。”
  “陈子龙也贬出吗?”
  “嗯,陈之龙外出为广西布政使司左参政。”
  柳如是心惊肉跳。
  礼部侍郎啊,虽不是尚书,但不管是以前明朝还是现在绍天朝,六部侍郎地位都是极高的,而在绍天朝,更是有严格的文武升迁序列。
  六部尚书从一品,侍郎正二品。
  按制,只有内阁学士、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司谏、宗人府丞、大理寺卿、奉天府尹、应天府尹、通政使,才是六部侍郎的晋升人选,其它职务极少能晋升侍郎。
  巡抚也是正二品职。
  巡抚的晋升标准,一般是学士、副都御史及卿员、布政使等官升授。
  或者由侍郎授巡抚。
  一般来讲,侍郎升巡抚,巡抚升总督,总督升大学士。
  巡抚升侍郎的也有,但属于特例。
  陈子龙是礼部侍郎,所以他正常要么升巡抚,要么升学士,甚至可以直接升尚书。
  比如说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有资格升任的优先顺序排第一的就是礼部侍郎、然后内阁学士,然后左副都御史、左司谏、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等。
  陈子龙甚至还有内阁学士的兼衔,已经是妥妥中枢大员。
  可现在突然降为广西参政?
  参政是正三品官,但却仅是布政使下面的官,而布政使又是巡抚下面的官。
  侍郎若是去任巡抚,算是升迁,任尚书,那是高升,若是去当个布政使,勉强算是平调,这当参政,还是广西,那便是贬降了。
  “老爷你呢?”
  “我打算自请去河南做巡抚,或是自请任个布政使。”
  钱谦益曾为东林领袖,他十七岁考中秀才,二十九岁考中一甲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之后起起复复,但基本上都在京城朝中任职,担任的都是右春坊中允、詹事、礼部侍郎等职,还数任考官。
  在弘光朝任礼部尚书。
  降虏后又任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
  六十多岁年纪,基本上都在朝中打转,身居要职。
  甚至门人满天下。
  比如现在两广总督瞿式耜,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当然,鲁监国起义之初,斩的宁波谢三宾,曾任太仆少卿,也是他的弟子。
  如今他是谏院右谏议大夫,从一品职。
  谏院与都察院那是共掌科道言官,又清又要之职。
  皇帝没贬钱谦益,可钱谦益无法安坐,因为曾是东林领袖,又剃发易服降过虏,屁股不干净,如今儿子在第一批下乡历练之列,他又如何坐的住。
  现在来看,皇帝所谓清洗东林,动作很大,但还是有所克制的,只是贬官外放,但都留有余地,既没有定罪,也没有下狱,更没有抄家之类的。
  只是说这些是才俊,宰相必经州县,所以下放地方历练。
  可如果是六品大理寺丞外放为五品知府这样的,那才能让人觉得是重用历练,六品大理寺丞放外为八品海澄县丞,怎么也不敢相信是信任重用啊。
  经历过许多党争的钱谦益,也看不透皇帝,他不知道皇帝这只是开始,还是说点到为止,但既然儿子都贬降多级,他觉得还是得老实一些。
  “老爷,陛下之前不是说不计前嫌,不予追究旧事,怎么现在却要清洗东林?”
  “因为天下大势已定!”钱谦益一声叹息。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吗?”
  “也许吧,但愿不是吧。就看陛下如何处置我的奏章了,如果外放我出京,就算贬为知府,或许都还好,就怕让我继续做这右谏议大夫。”
  “冒辟疆他们呢,你说他们惹起的祸端,他们是如何处置?”
  “全去台湾,都授了个五品的同知,还是第二同知。”
  叹。
  钱谦益和柳如是同时叹声,忧心忡忡。
  可事到如今,却又毫无办法。


第653章 风雪
  蓬来宫,小海。
  内奏事处副太监庞天寿身披锦裘,手捧暖炉,站在冰中巨舟上,看着浩荡而来的一众紫袍大臣们,也不由的生出几分紧张来。
  数名殿中监太监肃立其身后,看着一个个名头如雷贯耳的大臣。
  大学士张国维、祁彪佳为首,后面是徐石麒、沉辰荃、方逢年、陈盟、张慎言、高宏图、姜曰广、黄道周、郑三俊、吴生、冯元飙、冯元飏、倪元共、何腾蛟、蒋德璟、黄景昉、林欲楫、陈洪谧等内阁协办大学士、学士们。
  又有文安之领衔的瞿式耜、吕大器、沉廷扬、沉犹龙、万元吉、杨廷麟、张肯堂、路振飞、于颍、张有誉、解学龙、练国事、左光先、姚思孝、李清、吴易、张岱、陈龙正、陈于玠等督抚们。
  这群紫袍玉带的大臣,甚至不仅本朝都是内阁殿阁大学士、内阁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尚书侍郎督抚,甚至在崇祯朝时就有不少入阁拜大学士或执掌一部的尚书。
  如郑三俊等几人,甚至已经能算是四朝元老,若是加上弘光,都得算历经五朝。
  这群重臣,最起码也加内阁学士衔。
  年长者八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七十多的也好几个。
  这群人还多半是东林人。
  有的是顾宪成的学生,有的是高攀龙的弟子,也有袁可立的门生,还有的是徐光启、孙承宗弟子的。
  这么大的风雪,大正月的,不好好在家休息,非要来顶风迎雪凑什么热闹啊。
  王桑榆在大船的艉楼里保养着燧发火铳,抬头看了眼那排长龙,笑着对皇帝道,“陛下这次似乎捅了个马蜂窝啊。”
  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澹然,依然是那个气质出彩十分洒脱的女子,一对燧发手铳被她清理干净。
  朱以海手里拿着支舟山望远镜厂新出的双筒望远镜,正从一个个学士们脸上扫过,这新款千里镜不错,隔的很远,把这群大学士们脸上那忧心、不满全看的清清楚楚。
  “确实是捅了马蜂窝,可朕总不能看见马蜂在房檐下做窝,还视而不见吧?趁着现在这马蜂窝刚开始做,就得及时捅掉才是对的。”
  王氏的公公刘鸿训也是崇祯大学士,还曾是首辅。她对这群紫袍重臣,倒也没太畏惧。其实就如当年她公公出任首辅,并不是因为才能名气这些出众。
  崇祯让朝廷会推阁臣,大臣们推举了十人。
  按例,崇祯只要按顺序圈定前三四个就可以了,可崇祯怕朝臣结党营私,于是彷古举行所谓枚卜。
  他在乾清宫召集内阁辅臣、六部和都察院等大小九卿,六科十三道的言官参加典礼。
  向天焚香祈祷,然后把提前写好的十个推举名字,放在金瓶里,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新阁臣人选。
  
  最后用象牙快子依次夹出四支纸签,分别是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后来崇祯认为天下多事,应当多选几个。
  于是又夹了两个,一个是周道登,一个是刘鸿训。
  当天,崇祯就给这六人全部授礼部尚书衔兼东阁大学士,参预内阁机务,这便是有名的金快相国了。
  不过刘鸿训等六人,本就是廷议会推的十个侯选人之一,所以也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只是后来刘跟部下感叹,主上终究年幼啊,结果被崇祯记恨上了,最后流放代州。
  在别人眼里,能当上侍郎、尚书就不得了了,如果做上大学士,那已经位极人臣,更别说那万里挑一的首辅。
  在但王氏眼里,却不像一般百姓觉得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她很清楚,大学士、尚书在皇帝面前,其实在权威上有着天壤之别。
  就好比崇祯能够用金快夹签枚卜宰相,也能够把首辅直接流放边地一样。
  “陛下不怕他们真闹起来,也难收拾的。”
  朱以海笑笑,继续拿着千里镜远远的打量那些大学士们的面部表情。
  绍天朝建立以来,中枢也已经有了个较稳固的班子。
  相比他起义之初,首辅宋之普也只曾任过户部左侍郎而已,其余学士、尚书等甚至多只是郎中、员外、主事等。
  这几年皇帝北伐,声威大震,这汇聚而来的大明臣子们也越来越多,许多曾经的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也基本上都汇聚过来。
  不过朱以海倒也没有乱授官爵。
  他的内阁殿阁大学士比较稳定,三殿三阁各只任一位大学士,另外不设员额的内阁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倒是前后授任不少。但这些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比起正牌的六位大学士,职权相差很大。
  首辅宋之辅统领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分票拟票,仍是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