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没有广泛的民众支持,什么改革都会失败。
  所以丁毅在眼里,教育是重中之重。
  上午十一点左右,丁毅和洪安书,钟显等人骑马来到宛平小学。
  小学占地一百多亩,东边是教室,西边是老师宿舍和学校食堂,北面还在建造,为学校推建准备着。
  门口有两个学校的小吏,看到他们锦衣华服的骑马过来,也是一愣:“你们找谁?”
  洪安书还没说完,丁毅用眼光示意钟显,钟显上前,递了个一块的金币:“我家老爷,想看看儿子。”
  左边的小吏看到金币眼睛一亮,但马上好像想到大乾法典的事,顿时大怒:“你别害我,你想死别连累我。”
  另一边的小吏眼珠一转,伸手就想拿。
  先拿了再举报,岂不是要发大财?
  官吏举报贿赂者,也是要发财的。
  左边的小吏叭的一把抓住他的手:“你干嘛?不想活了?”
  “先拿了,再举报他。”右边的小吏低声道。
  “别做这种缺德事。”左边的小吏沉声,万一被他先举报了呢?人家有马。
  两人面面相觑,右边的赶紧收回手。
  “马留在外面,你们进去不要乱跑,惹事。看过大乾法典没,在学校惹事,要是被判刑的。”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丁毅连忙笑道。
  钟显也收起金币。
  丁毅心里乐滋滋的,这相互举报真是妙,没人敢轻易的收东西。
  几人顺利进入学校,迎面就是一个操场。
  操场上有三十个学生,正分成三队在走队列。
  这种队列老师都是老兵退役后回来的。
  “向左转,齐声--走。”老师大声叫起,学生们也走的有模有样。
  丁毅看了会,觉的这批小学生走的还挺好的。
  “小学有几节这样的课?”丁毅问洪安书。
  “每周一节队列课,一节马术课,一节射箭课。”
  中学时会有一节射击课,一般在中四,十二岁左右开始。
  他们沿着操场往东走,另一边有跑道,同样有三十个学生在练马。
  这时丁毅才知道,这边一个班是三十人。
  教马术的也是退役军士,不然丁毅的老师根本不够用。
  马用的都是蒙古短腿马,小学一年都是骑在马上,适应性的走动。
  小学二年才开始慢跑。
  毕业考试是骑着马十五息(秒)内跑过一百米。
  这个要求非常低,稍微带点速度就过去了。
  中学的毕业考试就有点难了,还要完成简单的骑射,在二十秒内跑过一百米的中间,向人形大小的靶子射五箭,至少中一箭才能合格。
  因为大乾已经开始全面装备火铳,丁毅都曾考虑放弃练箭,但想了想后,目前在附近还是弓箭主流,多学一项技能不是坏事,所以学校还保持着简单的骑射训练。
  学生的中学和大学简单学习,并不能成为一个精锐的射手,但丁毅至少让所有人都学会射箭和骑马,如果将来有外敌入侵,人人都可以有用。
  丁毅在宛平小学转了一圈,发现女生特别少,这两个班六十人里,才两个女生。
  而且看这两女生穿的衣服不错,应该是官吏或有钱人的子女。
  这两女生也不合群,基本两人在一边,不和男生们交流。
  在训练马术的时候,老师也不敢碰她们,只是拉着马,尽量的提醒她们。
  “用腿夹夹马肚,稍微用力,不要太用力,马知道这是要他们跑起来,好,好,稳住,上半身可以稍微弯点腰,保持稳定--”
  看了一圈后,丁毅和洪安书去找学校校长。
  校长居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书生。
  洪安书自称京师教育部来的,问其为什么学校这么少女生?
  校长喃喃道:“男女授受不亲,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女生来上学啊?”
  丁毅成立学校之初,要求小学中学男女生分班,但因为女生太少,分不了班,现在都是在一起。
  像他们学校,全校女生就两个,自然只能和男生在一起,总不能两人开一个班吧。
  丁毅扰头了,宛平县有七八百的官吏,有好多是旅顺出来的,他们子女都不上学吗?
  后来才知道,旅顺出来的子女们都大了,一部份在中学,一部份和丁毅的儿子一样,都在大学,只有少数还在上小学。
  就这个班上的两个女生,还都是丁毅旅顺出来的人家里的。
  丁毅不动声色,中午还看了看学校的伙食,基本是按照朝廷的要求来的,按这个时代的标准,还算不错。
  想想看,后世某些地方,都未必比现在好。
  几人中午到宛平县一个酒楼点了几个菜。
  丁毅赫然看到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酒楼里收钱,一问才知道是掌柜的儿子。
  洪安书叫来掌柜,为何不让儿子上学?
  掌柜笑着,我家里请了老师,儿子学了好几年,读书识字样样精通。
  等明年,参加科举,找个合适的职位,考个官或吏就好,上什么学啊。
  又说,我儿子会算帐,我今年就看过,有好几个会算帐的官位,不过距离京城太远,没让我儿子考。
  明年看看,有好职位不,反正还小,也不急。
  丁毅心想,果然天天坐在皇宫里的龙椅上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出来跑跑才知道。
  吃过午饭,他们又马不停蹄赶紧往乡下。
  这次他们跑的更远,到卢沟桥对面,当年他们与闯军大战的南边去。
  这边属于良乡县,有个村叫黄村,当年丁毅的兵马就驻扎在这里。
  进村后发现,村里好多小孩都没上学,当然,距离县城远是一回事,百姓生们愿不愿送去上学是另一回事。
  现在八月份,田里的水稻长势也不错,很多年轻男孩子都在田里干农活。
  丁毅骑在马上,看到前面有块田地围了很多人,驾,他马上带诸人过去。
  只见前面有块农田,农田边上有一家子百姓,家主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年精壮,带着两个少年,大概十三四岁的样子,正在挖沟渠。
  朝廷对兴修水利很看重,要求所有粮田都有合格的沟渠,农户要是自己不挖,到时要罚税粮的。
  所以老百姓们都自己开挖,整理出良好的沟渠。
  而沟渠挖好后,当年能免两斗米的税。
  原本老百姓很多沟渠都是马马虎虎的弄弄,有水就行,有的甚至不弄,宁愿跑远点去挑水。
  现在朝廷严令都要挖,还要检查合不合格,合格了还能免税,百姓们自然乐意干。
  这样的措施下,粮田整体形势就好了很多,田间纵横交错,到处都是沟渠,水源很丰富,也容易得到。
  实在难挖和缺水的地方,县里会组织帮忙,修建水车,甚至水井。
  丁毅他们赶去时,那边有十几个人围着。


第857章 考核
  大部分是农民,其中有两个是县里来的吏员。
  看穿着,应该是城事局的人。
  其中一个脸上有条刀痕,一脸凶狠之色,一看就是退役的兵士。
  “赵大伯,你让两儿子去上学吧,成天在家种田,有啥出息。”刀疤男好声道。
  “家里的活不用干了?你给我干啊?”赵大伯嚷道。
  四周有人马上起哄,应该都是黄村的村民:“老赵是舍不得钱,花费太贵啦。”
  “太远了,跑县城这么远,得住哪呢。”
  这个时代的农村男女都要干活,不可能陪着子女住到县城去,也没钱租房啊。
  刀疤巴劝了几句,没劝成,摇摇头,然后对着众人道:“明年科举,以王以法下为主题,家里有人想考的,多看看学习大乾法典。”
  众百姓起哄:“啥王在法下?”
  “明年免税不?”
  “你想的美呢。”
  “再给咱们村,打两口井啊。”
  乡村的老百姓,并不关心王在法下,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
  他们更在意税能不能免,能不能多打两口井。
  刀疤男原本要走了,听到这话又回头:“黄阿土,你的田就在河边,要啥井?”
  “齐大人,我说的是陈寡妇的田,离水远着呢,你们看过没?”
  “上次不是我来的,走,去看看。”姓齐的刀疤脸吏员跟着他们走过去看。
  丁毅等也远远的跟着。
  姓齐的有点敏感,远远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已经关注到丁毅等人。
  但今天天热,丁毅他们都戴着草帽,又这么远,自然看不到是谁。
  刀疤脸很快看完田回来,一边走一边和黄阿土道:“的确离水源有点远。”
  “你们先向村长说声,我回去再汇报下,县里会有人下来再看,审核通过后,最迟三天,就会拔款,县里出钱出工匠,你们出人,挖井。”
  “齐大人,我替陈寡妇谢谢你啦。”
  四周百姓们也纷纷赞他。
  “不用谢我,谢当今圣上。”刀疤男抱拳向京城方向。
  四周的百姓又叫了起来:“当年和闯贼大战,圣上就住我们村呢,我还记得。”
  “征用了我家一幢房子,给了银子的,圣上真是仁义。”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