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财钞局,掌印太监一名,正六品,由原宝钞司、银作局、内藏库(皇帝私人宝库合并),主要负责皇帝收入统计,宫中所有人员的工资发放,采购物品的审核支付。
  兵仗局,掌印太监一名,正六品,由原兵仗局、巾帽局合并。
  司苑局,掌印太监一名,正六品,由原司苑局(负责皇宫瓜果蔬菜种植)保持。
  另成立内宫司,掌印太监一名,正五品,副掌印一名,从五品。负责太监五局的管理和刑罚。
  经过丁毅的重组,皇宫各衙门大大减少,很多有点重复职能的都被裁并。
  现在等于是宫女分五个局,太监分五个局,每边各有一个司统管。
  宫女这边,曾柔每宫正司宫正,统管五局。
  太监这边?
  丁毅左右看看:“王相尧,你为内宫司掌印太监。”
  王相尧大喜,连忙跪谢,别看这太监才五品,却现在宫中最大的太监头子。
  与曾柔关系不错的周相文为内宫司副掌印太监,另丁毅的贴身近侍钟显也为内宫司副掌印太监。
  这可不是丁毅想出来的,昨天曾柔自己提出来的。
  曾柔是个聪明女人。
  她现在执掌所有宫女五局,那么太监五局,肯定不能让和她关系好的周相文来执掌。
  丁毅又制定规则。
  除皇帝外,将来后宫妃子,每人只能配备四个宫女,四个太监。
  公主太子每人只能配备两个宫女,两个太监。
  经过丁毅这么裁减合并,皇宫中人员大大减少,几万太监宫女消减到只有两三千人。
  皇宫一年的开支也是大幅降减。
  丁毅同时提升太监和宫女的工资待遇,要知道明朝出名的扣门,不但官员工资低,太监的工资更低,同品阶比较,太监一般为官员十分之一。
  比如四品官员每年有一百两银的话,四品太监只有十两,朝廷的理由是太监没有家庭和子嗣。
  到满清时,没有品级的太监大概每月二两银子两斗米和六百文钱,远远超过明朝。
  丁毅给没品级的太监和宫女是三两银子,无米,因为皇宫是包吃包住和包衣服的。
  很快,宫中赞声一片,大伙都称镇北王贤明。
  丁毅宫中改革没多久,三月中旬的一天,财钞局一张单子来到丁毅案前。
  丁毅让财钞局每月统计皇宫开支,形成表单,用丁毅在旅顺的方式记载,递由他审核。
  财钞局虽然是三月初才组成,但原来有些太监就在干这些事。
  三月时,统计的是二月份的帐单,也是他第一次统计支出。
  整个二月份,紫禁城支出达十二万两银。
  其中解散嫔妃和多余的太监宫女遣散费是大头,然后是工资,宫中消费。
  宫中消费由皇宫添加的东西,包括太子,公主等,丁毅自己也少量添加了一些物品。
  然后是每天的餐费,宫中其他消耗。
  丁毅自己平时最多和曾柔,或加上公主一起吃点饭,要求也不高,一般三四个菜。
  有时会叫大臣过来一起吃,菜会多一些。
  但帐单上伙食费就挺高的,比如二月十二日,红烧羊肉,标价十五两银子。
  其他荤菜就不说了,鱼肉更贵,通常几十两银子,牛肉也是,比整牛还贵几十倍。
  财钞局掌印太监为何忠明,正是曾柔举荐的。
  此时他小心翼翼的站在丁毅面前,低着头,也不敢看丁毅。
  “何忠明你入宫多久了?”丁毅突然道,放下单子。
  何忠明这才抬头,赔笑道:“回王爷,奴婢入宫五年了。”
  何忠明十一岁入宫,现在十六岁。
  “可识字?”
  “奴婢识字,都是曾宫正教奴婢的,曾宫正把奴婢当弟弟一样。”
  “你家里是干什么的?”丁毅再问。
  “奴婢家里是普通百姓,只会种田养牛。”
  “一头牛卖多少钱?”
  何忠明愣了下,必竟是很小时候的事,他想了想:“奴婢不记得,好像没卖过牛。”
  普通百姓家里,有牛的话,也只会自用。
  很多都没有牛,那里会卖。
  “这几天你常出宫走走,到京场各菜市场逛逛,问问菜价。”
  何忠明脸色大变,扑通,跪了下来:“奴婢真是不知,从来没有买过,必认真询问。”几乎要哭。
  “财钞局着人,组织上街,京城所有物价,都要记录在案,每三天----每月吧,每月更新一次,若有物价大幅变动,记得提醒本王。”
  何忠明满头大汗,拼命点头。
  丁毅本来想三天更新一次,想到这是明朝,没有电脑和网络,全靠人力去行走询问,更改为一个月更新一次。
  但这样也不容易,京城很多店铺,各种杂物,要询问到所有的物价,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还要每月更新,更不容易。
  “也不用所有货物,凡宫中采购用到的,皆要每月更新一次,特别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事物,比如肉、油、米、面、盐、糖等。”
  “是,王爷。”
  打发走何忠明,丁毅马上招见锦衣卫指挥使路超。


第788章 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
  一艘巨大的三级战列舰缓缓出现在龙门港。
  船头站着三个男子,三人表情难看的手扶着战列舰的船边,正左右看着。
  这三人,分别为原左都御史刘宗周、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翰林院庶吉士周钟。
  他们是乘坐旅顺新产的“长生级”三级战列舰,一路来到广东。
  刘宗周、光时亨在天津上的船,周钟在松江上的船。
  一路南下,到广东龙门港。
  龙门港位于广东钦州以南,往西几十里就是安南。
  这三人都是大明朝的奇葩。
  刘宗周是浙江绍兴人,为官还是不错,但他信崇宋明理学(心学),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力阻崇祯在最后关头造火炮之事。
  他以心学仁义说,认为天下人的‘心’原本都是好的,需要用仁义去感化别人。
  当年因为阻止崇祯造炮,被免,丁毅进京后,马上任命他为右都御史。
  明朝左比右大,刘宗周感觉自己被降级了,开始不愿意出来当官。
  只到丁毅说有件大事,要他去办,他这才肯出来。
  光时亨就不说了,崇祯想逃向江南时,就是他不准崇祯逃。
  周钟是江南金坛人,原历史李自成进京后,还帮他起了登基诏书。
  这次的历史里,李自成没来的及在京城登基,他也没机会写诏书。
  丁毅派这三位好同志,一起前来安南,宣大明诏书,严令后黎朝郑梉,不得攻击莫敬宇,并归还高平四州(石临、广渊、上琅、下琅)予莫氏。
  原历史上,到1669年,满清康熙帝遣李仙根、杨兆杰二人,要求后黎朝归还高平四州(石临、广渊、上琅、下琅)予莫氏,莫敬宇得以回到高平,改名莫元清。
  现在丁毅提前二十多年,让刘宗周来宣诏。
  而这会,正是后黎朝郑梉未死,兵势最猛的时候。
  此时三人正站在船头,等船登陆。
  站他们位置,能看到龙门港沿岸到处都人头,无数百姓和工人正在建造什么,码头上人流如织,起码有几千人在干活。
  “此处叫什么?”光时亨从来没出过直隶,这会是第一次出远门,中间晕船吐了很多次,好不容易到这,已经快没了半条命。
  “广东钦州。”周钟苦着脸:“距京城,千万里呢。”
  刘宗周关心的不是这些,他不时回头看战列舰:“这叫旅顺号的战船,怎么如此之大?镇北王他,何时造成这么大的船?”
  周钟点头:“比起成祖年间的大船,恐怕还要大。”
  “还有这些炮。”刘宗周最痛恨火器,看到战列舰上密密麻麻的火炮,十分生气:“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
  他这话对崇祯说过一遍,现在又说。
  “镇北王重用西夷,国之祸根。”
  光时亨和周钟不敢接话。
  光时亨眼珠一转:“刘都宪此次出行,必然会以‘仁义’教化番夷。”
  “当然。”刘宗周傲然:“野外番邦,当以仁义教化之。”
  他们的大船开到前面,发现前面没有大船靠岸的地方,正在新建,但有平台已经接出岸边,有兵士用跳板开始对接。
  这时一个黑乎乎的番兵走了过来,开口还是流利的汉语:“请几位大人上岸吧。”
  “雷州总兵洪旭就在钦州等几位大人。”
  刘宗周目瞪口呆看了看这番兵。
  这些番兵是在泉州上船的,都是大员先运到泉州,然后在泉州上他们的船。
  他们船上,能载负六百多人,现在就有五百番兵。
  三人赶紧上岸,好不容易上岸,就看到三级战列舰上,一队队的番兵开始集合,上岸。
  此次丁毅为打安南,从大员动员了一万番兵,一万蒙古女真兵。
  因为这船上有刘宗周他们,所以只放了番兵。
  三人在岸边看了半天,一直看到番兵全部下船,然后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在想,真是精锐。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