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功看到降表,兴奋的召集诸将传阅,心中的几块大石头,已经掉下了一半。
但李岩、宋献策等谋士看过后之后,纷纷摇头说不行。
李岩道:“周遇吉诈降在先,听说丁毅也是兵强马壮,若我们轻信,他日等我们进入京师,他在后面截我们退路怎么办?”
“当派人接其兵马,移镇他地。”
李自成觉的有点道理,丁毅要求保留兵马,的确有点麻烦。
牛金星向来和李岩不和,自从李岩来投,多次献计,得到李自成的重用,牛金星当下便道:“可派丁毅去打宣府王承胤和居庸关,让明军狗咬狗,只要丁毅真去打了,必然是真降,何必还要逼迫他?”
“好不容易他肯降,万一逼的他再起兵对抗咱们,实在得不偿失。”
“等大事已定,再徐徐图他的兵马。”
李自成部下立刻分成两边,一边建议马上派人接管丁毅的兵马,以防诈降,一边建议不要浪费时间,应该挥军京师,不给崇祯喘气的机会,同时让丁毅去打宣府。
两派争吵不休。
这时,李自成部下第一亲信王卫国怒了。
丁毅的降表先投他,还有意和他拉好,同时派人送来黄金百两,珠宝若干,更提到当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云云,总之丁毅非常放低资态,和以前的跋扈完全不同。
王卫国很满意丁毅现在的态度,一心促使丁毅投降:“闯王大事为重,定鼎天下在即,何必节外生枝?”
他说,我们派人去接管,来回要通信,整顿兵马,留人防守,一番操作下来,又不是知多少天过去了,要是让崇祯缓过气来,或跑到江南怎么办?
还说,丁毅必是真降,我派大将邓光铁前去,给他一百骑就行,定能压的住丁毅和其部下,驱使他们,攻打宣府王承胤。
王卫国现在是李自成座下第一大将,他一开口,又打了保票,李自成决定相信丁毅一次。
他马上回信,让丁毅召降王承胤,若不从,则率兵攻之。
此时,李自成已经觉的,前往京师的道路,一片平坦,再无阻挡。
他不顾李岩再三劝阻,直接从太原挥兵进入北直隶,因李岩的劝阻,留李岩五万兵马,驻守太原,保护他们退路。
进入四月后,李自成的主力四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已经到了保定,距离京师越来越近。
----
三月中旬,大同镇。
丁毅在总兵府正在观看墙上的地图。
此时大明已经失去半壁江山,除了江南,两广、山东和福建等地,各省几乎没什么明军。
陕西现在是榆林的严雄兵马在,大同只有丁毅的兵马在,京师以东有几支兵马,吴三桂守在山海关,和历史上一样,慢慢吞吞,走了几个月还没到京师,基本是不动。
徐敷奏的蓟镇兵马也不动,天津沈世魁也不动。
丁毅的兵马都不动。
因为东江镇上下都知道,大伙在等,等着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只有大明亡了,咱们丁大人,才有机会。
但丁毅也知道,其中有路兵马动了,就是昌平总兵唐通的兵马,唐通的八千兵马是与吴三桂、左良玉、黄得功三人一起,同时应诏勤王的,后三人都是路途较远,走的又慢,到京师被攻破还没到。(当然像吴三桂,左良玉这种,肯定是故意走的很慢)
唐通于二月份就到了京师,崇祯很高兴,封他为定西伯。
自从封丁毅为伯后,明廷的伯爵也开始不值钱了。
然后崇祯还破天慌给了唐通四千两犒军,并让监军太监杜之秩和他一起守居庸关。
这里崇祯又是一个神操作,之前他已经取消了各镇监军,现在突然反悔又派监军。
历史上唐通在居庸关准备迎战李自成,杜之秩就在后面直接开城投降,迫使唐通也降了李自成。
丁毅知道唐通走了,所以告诉李自成居庸关现在兵少,你得赶紧进京。
李自成果然上当了。
“报。”突然外面有人来报。
宣大总兵王承胤,领四千兵马来投。
“尼娘的。”丁毅笑骂。
他于日前刚刚写了降表送到李自成处,现在信使还没回来,丁毅已经做了两手准备,李自成要是信了他的诈降,那他就先去逼降王承胤,拉着老王的兵马在一起。
若是李自成不信他诈降,他则往陕西跑,把大同让给李自成,让李自成安心去攻京城。
总之一定得让李自成安心的去京师才行。
没想到,李自成还没回信,王承胤自己主动上门了。
这王承胤也是明末有名的王跑跑。
崇祯二年袁崇焕带他和祖大寿与清兵在广渠门交战,祖大寿都带兵猛打,结果不敌清兵,他一看清兵勇猛,二话不说扭头就跑。
要不是后来袁崇焕被骗进京城抓了起来,估计事后他要被袁砍头。
原历史上,这家伙和姜瓖的降书,在宁武关被破后,同夜送到宁武,仅差半个时辰,可谓一对活宝。
这次的王承胤并没有连夜送降表,因为他知道附近和他最近的丁毅很能打,且握有重兵。
他不明白丁毅的心态,万一丁毅是忠于明朝的,他要送降表,丁毅很可能过来先打他。
所以王承胤考虑再三后,做了一个自以为是很聪明的决定。
那就是投靠丁毅。
丁毅要是忠于明朝,我王承胤也跟着丁毅打贼兵。
丁毅要是降李自成,我也跟着降。
太聪明了我,这样一定安全。
于是王承胤这二货,就乐呵呵的带着精锐部下投靠大同的丁毅。
他的宣大和大同就在隔壁,一天之内就到了丁毅的地盘。
“走,去看看老王。”丁毅哈哈大笑,带着亲兵方兴汉和许必成等几个军将走出总兵府。
等到城门上,就看到黑压压的一股骑兵,王承胤的兵马人人带马,跑到城下。
“镇北伯,我是王承胤啊,朝廷下令入卫京师,可否一起前行呀?”王承胤陪着笑大叫。
“尼娘的,朝廷让你入卫京师,你跑我大同来干啥?”丁毅笑骂。
王承胤赶紧道:“兄弟势单力薄,想与镇北伯一同前往。”
“你先去吧,我随后就来。”丁毅笑道。
王承胤嘴角微抽,心中早就骂了起来,不过现在他也顾不得,只能说实话:“贼兵势大,你我兄弟,当同心协力,镇北伯,我愿与你合兵一处。”
“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早投降了贼军,充为前锋?”丁毅问。
王承胤又羞又气。
“你叫你兵马都放下刀箭,轮流进城。”丁毅道。
王承胤想了想,只好先应了。
第742章 囤兵都这么精锐?
城头上好多大明文武在,太原总兵谢志良也在。
看到这幕,他也是相当无语。
不久前他带着五千多兵马来大同投丁毅时,也是被丁毅用这借口,先放刀箭,再轮流进城。
然后就被全收编了。
现在他连家丁都没有。
要知道谢志良的太原总兵,和王承胤的宣大总兵都有上万兵马,被谢志良带出来的五千兵马,和王承胤带出来的四千人,都勉强算是精锐。
这下等于丁毅又得到九千精锐。
他也是老套路,进来后,先把王承胤控制起来,再解散其家丁,重新编入各部,第二天就开始操练新兵。
受不了苦的,贬为囤兵,不听纪律的,皆斩。
七天杀了两百多人,包括几十名家丁。
其余的人在拿到饷银后,很快都老老实实。
丁毅还发现王承胤没带银子,因为上次和王承胤一起抄范家,王承胤分了几十万银,一问才知道王承胤把银子埋在地底,打算打完仗后,再回去取。
这银子,以后当然是归丁毅的了。
此时,丁毅在大同的兵马,已经达到两万五千人。
丁毅两万多人在大同按兵不动,加紧训练,囤种粮田,静观其变。
三月十八日,丁毅召集诸将开会。
同时派出四百骑兵,每人双马,分四路离开大同镇。
他们每路一百骑兵,俱带双马,主要是现在兵慌马乱,人多才安全。
“遇贼兵不可恋战,尽快脱离。”丁毅道。
众人答应,他们的战马都是当时大明境内最好的,只要想跑,除非敌人前面埋伏,阻截,不然是不可能追上他们的。
“二百骑往蓟镇,天津,召徐敷奏到沈世魁天津集合,两军合二为一,由沈世魁指挥,等李自成攻破京师后,静观其变,我会尽快带兵赶到,如果我还没到,李自成却派兵来攻,先送降表,稳住李自成。”
“若骗不住,则先退向沧州,守沧州一线。”
“诺。”
“二百骑往山东,召集山东张其栋部,王卫忠部,杨端部,方多台部,陈洪国部,朱胜部。”
“驻守德州,由王卫忠统领。”
丁毅不急着灭李自成,一是等他破京师,二是等他在京师弄到七千万银后,丁毅再下手。
此战为一举打破李自成,丁毅将调动,徐敷奏一万两千人,沈世魁八千人,山东各部两万人,加上丁毅自己的两万五千人马,共六万五千兵马。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