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典吏即办事员、干事,负责日常工作;库大使即仓库管理员,负责管理粮库;攒典即仓库办事员。
  原本督粮道一共六个吏员。
  但费之祥一叫过来,夏尚絅目瞪口呆,居然有二十五人之多:“为何我山东督粮道,这么多吏员?”
  明代为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那吏员如何产生呢?
  明代吏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佥充、罚充和求充。
  佥充主要行于明初,求充自景泰以后逐渐取代佥充成为主要参充方式,而罚充作为佥充补充方式,在成化以后因效果不佳而停止。
  吏员的佥充方式主要有政府选取和官员点用两种。参加佥充的吏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清白无过,二要年龄在30岁以下,三要识字会算。佥充的步骤较为复杂,首先自愿为吏者要提出申请,然后里老乡绅上送经层层审核,最后由布政司备案,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吏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罚充。
  监生犯过就有可能被罚充吏。学校中屡试不及格的学生也会被罚充作吏。罚充吏员,已经成为一种惩罚士人违纪违法的重要手段。吏的第三个来源是求充。虽然吏员的身份低微,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职业。所以充吏成了一些科举无望的生员进入仕途,以及农家子弟谋生的方式,所以就出现了纳银求吏的现象。纳银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吏员。
  吏员充役九年为期,如果称职,便能够获得为官的资格,但是由于明代的吏员实在太多,所以充役九年之后很多吏员也难以获得为官资格,即使做官,也是到很边远的地区担任小官。所以顾炎武有句话:“吏员与科举,高下天渊”。就是说官与吏之间的悬殊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像吏员这种不入编的,的确是当地都可以自己招,但是你这山东也招太多了吧?
  一个督粮道这么多吏员?
  夏尚絅随便问了下,我去,全部都是纳银求吏。
  都说交了银子,然后通过了考试,而且都是几个月前考过的。
  夏尚絅脸色铁黑,几个月前他们正在路上,但已经是山东布政使:“他们都备案了吗?”
  夏尚絅问费之祥。
  “当然备案了啊,都上报朝廷了。”费之祥道。
  “。。”夏尚絅。
  难怪把我们都堵起来,吏员都是刘元的人。
  很快他发现,不但是督粮道,整个布政司上下,有超过其他省两到三倍的吏员,且全是最近刚刚招的。
  但最近招也没问题啊,原先的吏员,都被清兵杀了。
  只是在他们三人上任的路上,已经全招进来,这就有点欺负人。


第666章 血亏的一年
  没多久,夏尚絅又问,德王府现在有多少田?
  下面人答,一万亩。
  “。。”夏尚絅直接要喷血。
  明末几大宗室的德王府只有一万亩?夏尚絅当然不信,把簿册拿来。
  答,簿册没了,清兵入城,一把火全烧了。
  “。。”夏尚絅。
  又问,现在德王府地契还有没有,在谁手上?
  答,地契有,在刘大人刘都宪手上。
  “田呢?”夏尚絅有种不好的预感。
  “都分给流民了啊,朝廷让迁移流民充济南,刘都宪一直在干呢。”你不给田,谁住过来。
  邵捷春生气道,我记得德王以前不止这么点田,大明开国初就一次分了数千顷。
  答,那就不知道了,开国的事,谁还记得。
  要不几位大人去京师查一查,看看德王到底有多少田。
  “。。”这么怎么查?别说德王不在,就算在,恐怕也数不清他有多少田。
  又有人道,德王仁贤,多次卖田赈济灾民,卖了不少田呐,还有,清兵攻城,德王以田为激励,鼓动军士百姓血战清兵,也卖了好多。
  “。。”这就离谱。
  卖给谁了?
  好像也是刘都宪。
  “。。”三人面面相觑。
  大人你不信你自己去看啊,刘都宪有地契呢。
  当下左右布政使,按察使,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连夜写奏折状告刘元倾吞国有资产。
  崇祯回复,知道了,轻描淡写三个字。
  人家刘元一年要给朕三十万银,你们叽叽喳喳什么啊。
  崇祯也不想这么轻描淡定,可他能怎么办呢?
  斥令刘元交出来吗?
  这些田在大明皇朝宗室手上,一两银都不交给崇祯交给朝廷。
  在刘元手上他还能上交三十万两。
  而且说实话,没人能数清各宗室有多少田,有些宗室能吞并别人的,有的宗室混的不好,还能卖田。
  从大明立国到现在,谁都搞不清一个宗室有多少田。
  于是德王府最后被定田一万亩,充公后,又分给流民用来移民入济南。
  十二月时,刘元突然决定分房。
  由布政司下通告,济南城所有人都腾出自己住的地方,由官府统一分配。
  那些占着别人商铺房屋的大急,为什么啊,我们本来就住这里的。
  没有为什么,统一分配,前面所有房契全作废,分房后制定新房契。
  此时刘元已经来了近半年,吏员和兵马都到了位,稳住了脚步和局面,终于来动真格的。
  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也没意见,因为有意见也没有用。
  干这事的都是下面的吏员,不需要他们。
  而且三人进城后,分到的都是很小的房子。
  每次刘元都说,其他大屋都是积尸有恶臭,还没清理好,你们先住着吧。
  要么你们住布政司衙门去。
  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先将就。
  真是没办法,济南城全是刘元的人,他们的命令也没啥用。
  中间有曾有十几个吏员想拍他们马屁,帮他们办事。
  结果第二天被兵士带走,然后全家驱逐出城。
  这种事情一多,大伙就心知杜明。
  济南城里,你只能听刘元刘都宪的。
  济南城各衙门任何事情,都要向刘都宪汇报。
  刘都宪同意的,三司不同意,都能干下去。
  刘都宪不同意的,三司都同意,也干不下去。
  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不服气,也得忍着。
  举报到崇祯那里,崇祯就问,你们一年能给我三十万两银吗?
  三人顿时无语。
  现在刘元分房,先给三人每人分了一大块。
  都是以前德王府的地盘,每人两个大院,十几幢房,占地十几亩。
  这下三人当然满意了,主要还有家属也在。
  然后刘元派人把新的房契送到他们手上,这,这,这,就更满意了。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大明朝有好官,但好官也需要钱。
  夏尚絅算比较同情百姓的,但也喜欢钱,同情百姓与和喜欢钱不冲突啊。
  刘元把济南分为几区,一个区全是官员和吏员所住,在最好的地置,并配上商业街。
  第二个区是原城里的百姓商人,第三个区是后面移民进来的百姓。
  前后用了两年时间的移民,才把济南人口回到清兵屠城之前。
  城中所有商铺先被布政司没收,再分配,跟着刘元干的都能分到好铺位。
  分铺位的时候,就开始定商业税,按登莱两地的标准,等两年后人口上来,再提升。
  刘元和张其栋等在济南移民,囤田,分配房子的时候,快已经进入崇祯十三年,这年的大明朝,农民军和满清、丁毅都没闲着。
  而丁毅看完济南,和刘元下一目标任务后,就前往临清看王卫忠。
  临清是山东总兵驻地,王卫忠部就驻守在这里。
  以前这里是刘泽清驻的,刘泽清走时,居然带走一万两千兵马,可见他当山东总兵这些年,混的挺不错的。
  但好歹临清算是个上县,人口多,经济实力不错。
  明朝把纳粮十万石以上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所以别看临清是个县城,实力很强。
  因为他这个位置很重要,不然明朝也不会让山东总兵驻守这里。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
  临清县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而且早在永乐年间就已进入全国33座有名的商业城市之列了。
  明代临清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一部分是临清卫军户。
  明英宗时期,临清有编户3520户,当时每户平均7.83入,相当之高了,因此,当年就有有人口27561人。
  历史上明年,就是崇祯十三年,临清统计丁数为一万零六百四十九。
  现在也是大概在这个数左右。
  看清楚这里是指丁。
  明朝丁是指成年男人,女人称口。
  临清成年男丁就有一万多,那全县人口数最少三万到四万。
  而且这些统计里,还不包括过往的行商,驻留的商户等等。
  丁毅到后一问王卫忠,王卫忠说按当地记录,现在临清约有五万多人口,相当发达的一个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