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这王承恩居然引经据典,拿先皇来做比较,示意丁毅体凉崇祯。
  丁毅听的连连点头,一脸的赞同,其实心里已经问候了崇祯全家老小。
  我特吗能体凉他,他崇祯会体凉我吗?现在大明谁打败仗,谁没兵就必死。
  我能活到现在我容易吗?
  看王承恩说到动情,双眼通红,丁毅也缓缓哽咽,抽泣起来:“丁毅时常想起当年,圣上对我恩重如山,越级而提拔,宽恩而重用,没有圣上的支持,丁毅那能有今天。”
  “王大哥,烦请你回去禀报圣上,丁毅心里,也是永远为了大明百姓--”
  崇祯是为了大明皇朝,还是大明百姓,大伙心里都知道。
  我丁毅为了大明百姓还是大明皇朝,大伙心里也知道。
  两人握着手,泪巴巴的说了一通话,其实等于啥都没说。
  到临走时,王承恩终于忍不住,还是说出崇祯想说的话。
  他问丁毅,登莱和东江,旅顺三镇,能放监军吗?
  袁崇焕当年就想往东江镇放监军,毛文龙不同意,现在崇祯又派王承恩试探。
  丁毅也不说不能放,他想了想,缓缓道:“俺觉的放不放,都没啥区别。”
  想到刚才丁毅手下诸将的跋扈,王承恩顿时懂了,默默的转身就走。
  丁毅送他和魏观等人出去,出去时又和羞辱没有区别,每人头上戴黑布,像送犯人似的送到船上。
  到了船上,魏观迫不急待掀掉头上的黑布,举目望去。
  但见前面岸边有一排排炮台和围墙,围墙很高,根本看不到里面,除了炮台,什么也看不到。
  尼娘的,他心中大骂,丁毅把这里经营的和铁桶似的,只要呆在这里不走,谁也奈何不了他。
  现在唯一希望,就是他手下几个人都提了总兵,人一旦官职大了,想法必然不同。
  一月不到,王承恩等就回到京城。
  魏观先见了骆养性,汇报经过,说到丁毅接旨时的跋扈,手下部将眼中更是只有丁毅,毫无朝廷和圣旨。
  骆养性听到这里,心中一个格登,一双眼珠情不自禁的转动起来。
  魏观又说到见到王海亮了,还问要不要向陛下汇报,因为王承恩也知道了这件事,王海亮的家人怎么办?
  骆养性听完一脸鄂然:“王海亮没死?他的家人,前几天已经不见。”
  “什么?”魏观心中又惊又喜。
  之前王海亮十年没回,骆养性当他已经殉职,因魏观和他交好,向骆养性汇报后,每隔几月由锦衣卫送银一两,米一石给其家人做为补偿,虽然很少,也不是个个月都有,但也算对殉职的人有了交待。
  不料前几天有人再去送米,发现已经人去楼空,消失不见。
  王承恩很快入宫见到崇祯,向他回报了旅顺宣旨的事,但他没敢说诸将跋扈,眼中只有丁毅,倒不是维护丁毅,而是不想皇爷生气。
  崇祯听到沈世魁要去德州,不愿意干援剿总兵,自然又是大怒,恨不能立刻下旨把沈世魁全家抄斩才好。
  他马上召集内阁诸臣商议。
  这次清兵入关,丁毅虽然立下大功,但要求太多。
  先是刘元拒不去保定,最后朝廷妥协,让他去了济南,接着又举荐登莱巡抚张应求,然后又举荐路超为灵山卫指挥使。
  地方驻军,文官,卫所指挥使,三级的大佬几乎全是丁毅的人。
  简上把山东当成他自己家一样,丁毅的所做所为,实在让崇祯怒火冲天。
  可丁毅能打又有钱,不但能帮他打满清,还愿意每年向他交四万税银,所以眼下再多的不满,他也得忍着。
  关键这时大明不听话的总兵又太多了,比如原山东总兵刘泽清。
  刘泽清上次指到命令去救援济南,借口从马上摔伤,驻兵临清不动,事后济南被破,大明死伤无数。
  事后,崇祯想找他和祖宽麻烦,找个借口,让两人去济南议灾事救济事务。
  祖宽这二货还真去了,他是援剿总兵,没有驻地,当时朝廷让他的兵马堑驻德州,由当地补给粮饷。
  祖宽不知是忘了老前辈袁崇焕的事,还是急着补粮饷,留下大部兵马后,带着一些家丁前往济南。
  刘泽清才没那么傻,依然说腿伤没好,我派人替我去议事。
  结果祖宽一去就被抓了,然后被砍。
  刘泽清的人吓的半死,但没事,刘泽清手上有兵,崇祯不敢动他,又放了回去。
  为了给点刘泽清眼色看看,朝廷决定下旨,调刘泽清为兖州总兵,王卫忠为山东总兵,让王卫忠驻守临清。
  王卫忠兵马精锐,曾和清兵血战大胜,刘泽清当然不敢懒在那,直接移驻兖州。
  兖州总兵又叫东兖总兵,最早是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主要在兖州境内活动,山东抚臣赵彦上奏说明兖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朝廷便增设东兖总兵,当时以都督同知杨肇基为首任东兖总兵,但才一年左右,杨肇基改任登莱总兵,便把东兖总兵给栽了。
  这次借着移镇的机会,兵部尚书杨嗣昌献议,让刘泽清驻节兖州,用以牵制丁毅。
  两人都是不听话的总兵,且都握有重兵,都放在山东,让他们狗咬狗,崇祯附议,大为赞许。
  这样的话,现在山东境内有点乱,仅总兵就有三个,山东总兵王卫忠驻节临清,登莱总兵丁毅驻节登州,兖州总兵刘泽清驻节兖州。
  当然,明末总兵不值钱,满天都是,这也没什么,可崇祯把刘泽清放在丁毅身边,就有点恶心两人,刘泽清肯定被崇祯恶心了下,但丁毅眼里那会有这刘泽清,根本没把这兖州总兵当会事。
  七月中旬,崇祯在王承恩回来后,召集群臣议事。
  有首辅、户部尚书薛国观,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吏部尚书庄钦邻,礼部尚书林欲楫,刑部尚书甄淑,工部尚书刘遵宪,左都御史钟炌等。
  此次议事比历史上晚了一个月,除了议登莱和东江镇的事外,更议了重要的加征练饷之事。
  崇祯与诸臣先议丁毅东江镇。
  沈世魁学刘元请辞,不肯任援剿总兵,要去德州,如何处之?
  众辅臣面面相觑,片刻之后,又是杨嗣昌建言:“那就让其驻守天津,任天津总兵官。”
  薛国观马上道:“马爌何去?”
  马爌于六月刚刚任命为天津总兵官,历史上一直驻守到崇祯十五年才移镇甘肃。
  人家刚到天津,屁鼓还没坐热,你要换掉?薛国观肯定不同意。
  杨嗣昌看了他一眼,道:“东江势大,必要分而离之,若不给驻镇,谁肯迁移?”
  “朝廷当徐徐图之,先沈世魁,再张经,后徐威,一个个把东江大将都移出来,以弱丁毅。”
  有人道,这样丁毅的兵马岂不是驻到各地了?
  杨嗣昌道,祖宽当年也是从祖大寿部下分出来的啊,王卫忠也是。
  这次王卫忠就很听话,说到那就到那,先德州,后济南,最后血战多尔衮,全军死伤过半。
  这些大将分出来后,时间一长,感受到自已做主,总比让别人做主好?
  他们一个个能镇守一方,何必还要听丁毅的?
  再说离开丁毅远了,丁毅如何给粮饷?如果要朝廷给粮饷,久而久之,就不成了我们朝廷的兵马了吗?
  杨嗣昌说的有点道理,崇祯与诸臣商量一番,决定就这么干,先移一个沈世魁出来看看。
  没多久,换镇圣旨又到皮岛,沈世魁改任天津总兵官,驻节天津,沈世魁这次也是欣然前往。
  接着朝廷又议加征练饷之事。
  因东事愈重,乃决策抽练各镇精兵,复加征“练饷”。
  辅臣杨嗣昌定议:宣府、大同、山西、延绥(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临洮、辽东、蓟镇,及保定、畿辅、山东、河北各镇兵由各总镇、巡抚、总兵分练,东西策应,闻警即至。
  于是有练饷之征。初增剿饷,期以一年而止。饷尽而乱未平,诏征其半。至是,督饷侍郎请全征。帝虑失信,嗣昌曰,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赠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于是剿饷之处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合辽饷、剿饷、练饷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
  这也是明末重要的一次加征练饷,朝廷一班官员坐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吃享不尽,信口开河,随便一张口,就要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且全部出自田税。
  他们以为个个是丁毅呢,若各省督抚都有丁毅的本事,收齐田税商税,全国别说一千六百万,一亿六千万都可能收出来。
  现在突然加饷一千六百万,百姓苦不堪言,生活艰难,起义军队伍更加的扩大。
  好在没多久,和原历史上一样,崇祯突然感觉杨嗣昌这人不靠谱了,便于八月二十五日下旨命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
  这熟悉的画面又来了啊,崇祯的尚方宝剑不要钱似的,还有隐藏属性,赐毛文龙,毛文龙死,赐袁崇焕,袁死,赐卢升象,卢死。
  现在杨嗣昌也拿到了,他自己似乎也感觉到这剑属性不好,边哭边拜,终于离开了京师。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