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小小的常琦好奇张望,看着站定的锦衣卫新奇不已。
  “好英勇的锐健,好神气的服饰,爹,他们是什么?”
  “锦衣卫。”
  “锦衣卫?”常琦眨眨眼:“爹,前些年您不还说,锦衣卫被裁撤了,大家可以松口气活着了,怎么又恢复了呢。”
  常昇敲了儿子小脑袋瓜一下:“你天天哪来的那么多问题,恢复就恢复呗,你跟着操啥心。”
  “是太师给恢复的吗?”
  “哟,你小子还知道太师呢。”
  常琦一仰脖子:“那当然了,儿这两年在家,可是没少看到太师署名写的文章故事,太师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爹,你说太师比你还要年轻几岁,为什么太师懂的那么多。”
  常昇就笑呵呵的捧上一句:“太师那是文曲星下凡,当然要比爹博学。”
  “爹又骗我,天上压根没有神仙,神仙都是那些写的自己编出来的,这些人你编一段、我编一段,编的乱七八糟,以前都说如来佛祖、玉皇大帝最厉害,结果到现在,玉皇大帝也不过是一个小道童出身,连玉皇大帝都是假的,哪还有文曲星呢。”
  常茂无奈摇头:“你啊,兵书不看、经史子典不读,倒是这新兴的看的挺起劲,将来如何成才。”
  “谁说的?”
  这声音响起的突兀,明显不是自家儿子的稚嫩嗓音,常茂初还一怔,待回过神去看说话者的时候,下意识蹦起来,抱拳一躬到底。
  “小民常昇,拜见太师万福金安。”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陈云甫从后院走了出来,身后左右两侧跟着常茂和蓝玉两人。
  “你认识本辅?”
  “几年前春节,小民曾来京一次,有幸一睹太师风采。”
  陈云甫哈哈一笑间走进了这处父子俩独处的凉亭,摆手道:“这么说来,咱们俩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你是常茂的弟弟,就不要和本辅那么客套见外了,快坐。”
  也不管常昇坐不坐,陈云甫第一个坐下,冲着小常琦招手:“小家伙,来。”
  常琦有些好奇,也有些害怕,就看了自家老爹常昇一眼,这边的常茂就先不满喝斥起来。
  “琦儿,太师唤你,还不快去见礼参拜。”
  常昇也赶忙跟上一句:“吾儿快快跪下,叩见太师。”
  小家伙这才定下心神,撩开袍摆就要下拜,被陈云甫一手托住。
  “咱们大明废跪礼都几年了,跪什么跪,常茂,不是本辅说你,你这家风做派,可比本辅还要霸道啊。”
  “是,末将知错,一定更改。”
  陈云甫呵呵一笑,随意的摆了摆手,便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常琦身上。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常琦,瑰意琦行的琦。”
  “常,琦?”陈云甫先是一怔,而后哈哈一笑间摇头:“你这名字,可是让本辅一听就喜欢的不得了啊。”
  众皆不解,不过没人多嘴好问,陈云甫也不解释,码过这事继续言语问道。
  “适才我听你说,你平日里喜欢?”
  “嗯。”
  “小小年纪,不喜欢枯燥的经史子集倒也能理解,不过,终究是个课余读物,不能因此荒废学业啊。”
  常琦倒是不怕生,这功夫见陈云甫语气和蔼态度可亲,竟也大了三分胆子,敢接话道。
  “太师,古人愚昧未开之时,看到周文王所写的河图洛书您说是什么反应。”
  这问题来的突然,都把陈云甫给问了一个傻眼。
  河图洛书就是《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成。
  当然,这都是相传。
  年代过于久远,而且无法考据。
  毕竟既然河图洛书是第一本书,那就不可能有别的书证来记载佐证,只能口口相传。
  “你怎么想起来问本辅这个问题。”
  “周易之于古人,恰如今日之于今人,祂都是一种新鲜的文裁,今人尊奉古典而鄙今文,非是今文不如古典,而是因文人相轻,今人不愿承认今人所著之书能做传世经典。
  后人自亦如此,则两千年后,太师您所著的可就于周易不分伯仲了。”
  常琦小小身子,执礼甚恭一揖:“古有三圣,伏羲、文王、孔圣,迭至后世,太师可为其四。”
  陈云甫呆怔片刻,遽然仰首大笑起来。
  谁能想到常家世代行伍,倒是出了个巧舌如簧的孩子。
  这番话说的,谁听了不心花怒放。
  这小子,以后能成大事。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事贵族和政治贵族
  虽然对常琦这个小家伙很感兴趣,不过陈云甫最多也就是聊几句,就把这孩子交给了常茂府里的佣人。
  他还有正事要和常茂、常昇兄弟俩,连着蓝玉没聊明白呢。
  “俞以丰说,辽东已经准备好第一批军粮,共计一百五十万石,等到秋收之后,余下的一百五十万石就会很容易。”
  陈云甫冲杨士奇招手,后者把随身携带的辽东地图取出来,摊放在光滑的石桌上。
  “这次动兵,数不会少于二十万,其中骑兵是五万,够吗。”
  常茂连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足够了。”
  二十万征一个朝鲜,常茂怎么想,都觉得问题不大。
  “李成桂戎马几十年,也算是个开辟之君,你不能小觑。”
  “太师放心。”
  见常茂信心十足,陈云甫也不好多劝什么,就把话题引申到这次出征的选才上。
  “这一次征战,你们兄弟俩是正副主帅,也都是深谙兵法的名将,不过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二十万大军总是需要一些帮手的。
  从五军府遴将吧,有愿意和你们一起去辽东的,本辅都准,另外,打下一个地方后勤治理必须跟上,一些文官也需要随军,你们兄弟俩这段时间可以在府门外挂个牌子,招募人手了。”
  自己遴将,自己选官?
  这可真是开中国几千年王朝史的先河了。
  常茂兄弟俩听的新鲜,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就望着陈云甫听后者继续说。
  “所有愿意随军和你们一起去朝鲜战场的,等战争结束后,就直接留在新辽州,你们看着安顿。”
  常氏兄弟俩瞬间明白过来。
  这意思就是说,愿意随他们去的,将来就是辽州常氏王朝的官!
  从此,五军都督府中随军出征的将领摇身一变就成为了辽州的军事贵族,而那些大胆跟着上前线的文官,就好比是政治投机客。
  要么在辽州功成名就,要么就死在朝鲜战场。
  陈云甫心中的宏伟蓝图已经露出了一鳞半爪。
  这边的蓝玉有些困惑道:“征朝鲜抽调一部分,将来再征南越诸地、草原、亦力把里,五军府的将领和朝廷官员,数能够用吗。”
  “所以要改制。”
  陈云甫一笑:“等到今年底,地方都司各自成立好税卒司后,五军府就裁汰掉,我打算将五军府改成军事学院。
  将翰林院和国子监合并,改成行政学院,全面废除科举制。”
  又是大动作。
  成立军事和行政双学院的操作很好理解,比如常茂打辽东,需要军官和文官,那么这两个学院里的学生报名参加,以后就携家带口到辽州政权从政从军。
  等以后冯胜家族率军打南越诸国,也要从这两个学院里招募人手,愿意跟随的人,就去越州政权落根。
  这两个学院就相当在为九州输送源源不断的军事、政治人才,是一个军政官员的培养基地。
  一個未曾设想过,完全和传统中央集权制度背道而驰的改变。
  “新九州,本身就不是中央集权的框架,祂属于大分封,类似于周王室分封天下诸侯国,因此,分封要有分封政策,集权要有集权政策,五军府和内阁都属于集权制度。
  五军府是军事集权机构、内阁是行政集权机构,这就和九州战略格格不入,因此必须要废除掉。
  科举制度是为中央源源不断的选拔官员,便于中央固化权力,但我们现在不是要为中央选拔官员,而是为九州选拔官员,那科举制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以后的百姓想要当官,两条路。
  一从军、二从政。
  从军,识字者入军校,毕业做军官,报名参加远征赴九州,走军事贵族路线。不识字的入伍,在沙场杀伐立功,一步步向上升迁。
  从政者,自县学始,一直读到中央行政学院,自己选择不同的学科去工读。
  所以教育的方式也会随之而更改。
  以往的教育形式,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后朝廷就考什么。
  后面呢,本辅要会同吏部、礼部一起重新编修教材,把学科分类,做官,要学的东西五花八门,比如专门学税法的,以后做官可以去税司衙门。
  学商业经济的,做官就去商司衙门。
  刑司管治安、吏司搞组织、户司搞民生,学生自己选修不同的学科,将来做不同领域的官,想留在大明的留在大明,想去九州的报名去九州。”
  随着陈云甫的娓娓道来,那未来便清晰许多。
  所谓的九州,将会走军事贵族路线和政治贵族路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