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疯皇 (星辰玖)


  而且不影响以后的科举,考生若是想参加下一次的会试,朝廷自会派船接送。
  理科榜单下面的告示大致内容是,大明新开各类研究院若干所,凡是愿意去的落榜考生都可以去贡院里面找工部官员报名,同样保证有正七品的待遇,而且不影响以后的科举。
  这个对以后的科举自然是有影响的, 因为他们一旦去当值就没时间温书了。
  当然,这两个告示一开始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会儿所有考生都在榜单上找自己的名字呢。
  至于落榜以后何去何从,那也得仔仔细细把榜单看几遍,确定没有自己的名字再决定不是。
  所有考生,不管是有望远镜站在远处的还是没望远镜站在近处的都在盯着榜单,从第一排第一个开始细细的往下看。
  这一届的理科会元不用想,那是非方以智莫属。
  而且,依照泰昌的习惯,这会元十有八九就是状元了。
  方以智在南直隶还是很有名的,特别是在安庆府桐城附近,那更是闻名遐迩。
  毕竟他们方家本就是桐城有名的官宦世家,而且他从小就天资出众,远超同济。
  他可是十五岁就获取了秀才功名,十八岁就获取了举人功名。
  这么一个天才,想不出名都难。
  其实,这一届的文科会元也是个有名的天才,而且, 其后世之名比方以智大得多。
  这一届的文科会元就是有名的《圆圆曲》作者, 梅村居士吴伟业。
  当然, 吴梅村的名声并不是好名声。
  历史上,他就是个杯具。
  他是才高八斗没错,但偏偏时运不济,正好遇到了亡国之祸。
  那个时代的人讲的可是忠孝节气,他这么一个在明朝出了名的大才子,一旦在清廷任职,那就是遗臭万年。
  一开始,他也是拒不事清。
  但是,正因为他名气太大,清廷就是逮着他不放,那逼他出仕的诏书是一封接着一封,那劝他出仕的官员也是一拨接着一拨。
  最后,清廷甚至直接派人来威胁他,如果拒不出仕,全家流放宁古塔!
  那时候还是小冰河时期,流放宁古塔那种苦寒之地的,十个有十个会冻死在那里。
  他不想全家死光就唯有应诏出仕。
  结果,就因为在清廷当了三年的国子监祭酒,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他其实总共也就在清廷当了三年官,而且还是主管教书育人的国子监祭酒,不是什么为清廷出谋划策的职位。
  三年之后,他母亲去世,他便借丁忧之名再次归隐,从此再未出仕。
  就这他都内疚不已,至死都不能原谅自己的变节。
  这点,从他临死之前的绝命诗就能看出来。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他作为亡国之奴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不能不报,不报那就是全家死光。
  问题报了又是变节事清,遗臭万年!
  这罪孽怎么消除?
  最终,他不愿以清廷官服下葬,又无颜再穿明朝官服,他只能让自己在死后斩断尘缘,让人给他披上僧衣下葬。
  这么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的遭遇着实让人唏嘘。
  原本以他的才华,绝对能在文坛大放异彩,流芳百世。
  结果他却成了变节事清的叛徒,遗臭万年!
  所以说,不能当亡国之奴,不要当亡国之奴,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自己成为亡国之奴。
  亡国之奴真是猪狗都不如!
  当然,这会儿大明正逢盛世,他也不用再重演杯具了。
  这么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在如此盛世会写下何等壮丽的诗篇暂时还不得而知,一众考生的目光这会儿还聚集在贡士榜上呢。
  桐城方以智,太仓吴伟业,这两个闻名南直隶的天才高居文理双榜第一并没有引起任何考生的不满。
  大家都自叹不如,自然不会跟他们去争这第一。
  很多考生都只希望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便心满意足了。
  可惜,就算这一届取士再多,那也只有两三千人能上榜,两万多考生,可以说是十有八九都上不了榜。
  那么,上不了榜的考生会如何抉择呢?
  这个时候,终于有考生开始考虑下面告示所说的事了。
  文科落榜考生,上了年纪的,基本上都选择进入贡院去找吏部官员报名去了。
  因为他们大多都考了很多回了,这一次光是文榜就取士一千多,他们还考不上,那基本没什么希望了。
  而这会儿大明各行各业的薪酬都暴涨了好几倍了,官员的俸禄同样不低,哪怕就是正七品的官员,一个月最少也有十余两的俸禄。
  这待遇已经很不错了,何必再死钻牛角尖,硬要往会试这独木桥上挤呢?
  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赶紧赚钱养家才是正经。
  至于年轻的文科落榜考生,那大多是血气方刚之辈,想让他们放弃金榜题名的机会,一次两次落榜的打击还不够。
  所以,文科落榜考生选择去海外五个新开行省任职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举人。
  理科这边却又不一样了。
  因为选择理科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而且,理科的会试跟文科还不一样。
  理科,基本上都是看你最后一题答得怎么样,前面的那都是基础,只要没有什么问题就行。
  这一点,大部分考生都清楚。
  而最后一题基本上都不是依照书本上的内容出的,至少,这几界理科的最后一道考题任何书上都找不到相关的答案。
  总体来说,理科的最后一题都偏重于实践。
  这种情况下,那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了,与其待学院里读死书,还不如早点进入相关行当去实践呢。
  所以,理科落榜的年轻考生也有很多选择了去贡院找工部报名的。
  这些人还都是真正读懂了理科,真正知道理科需要什么人才的聪明人。
  至于那些选择回去继续读书的,可能还没想明白,这理科的侧重点在哪里。


第640章 盛世之治
  京城贡院,明远楼上。
  泰昌看着络绎不绝进来报名的考生,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讶然之色。
  他着实没想到,午时都过了,还有这么多考生来报名。
  看样子这次报名的落榜考生数量绝对不会少,多出来的怎么处理呢?
  他正在那里皱眉沉思呢,工部尚书毕懋康和吏部尚书王象春已然应招而来, 拱手齐声道:“微臣参见皇上。”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孟侯,怎么样,报名的理科考生有多少了?”
  毕懋康颇有些无奈道:“皇上,报名的理科考生已经超过两千了,而且还有人在不停的赶过来,微臣估计, 最终这人数怕是会达到三千以上。”
  原本他们只打算招七八百人的,而且,武备城那边几个研究院总共也就给这些落榜的考生准备了七八百套住宅。
  这一下多出两千多来,怎么办呢?
  泰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都留下吧,给他们都下个通知,三天以后再复试一次,题目就是各研究院研究的内容,任他们选题作答,看看他们对什么研究项目比较感兴趣,就给他们分到哪个研究院去。”
  毕懋康闻言,想了想,随即小心的提醒道:“如果大多数考生都选择那么几个研究院怎么办?
  微臣估计,大部分考生都会选择武器研究院、舰船研究院又或者蒸汽机研究院,因为这些了解的人比较多。
  其他的,大多数人都是听都未曾听说过的,估计没几个会选。”
  呃,这个倒是很有可能。
  泰昌又想了想,随即拍板道:“那就让他们每人最少论述三样东西, 像武器、舰船和蒸汽机这三个比较常见的只能论述一个,其他的必须选两个论述。到时候你再根据他们论述的内容分,应该就能分得比较均匀了。”
  好吧,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毕懋康想了想又问道:“皇上,我们总共才建了七百套住宅啊,这么多人,怎么分?”
  泰昌不假思索道:“马上扩建,反正各个研究院的地都还剩下了一大半,每个研究院再扩建五百套五亩的住宅,没建好之前就先给他们买些床铺被褥什么的,让他们先挤一挤。”
  毕懋康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季木,怎么样,报名的文科考生有多少?”
  王象春亦是颇为无奈道:“皇上,微臣这边也差不多,报名的文科考生都两千多了,最终估计也会超过三千,问题,海外新开的五个行省最多也就能安排一千多个正七品的职位啊,皇上,剩下的人怎么办呢?”
  这个倒是比较的好办。
  泰昌毫不犹豫道:“剩下的都送到北美那边去, 让伯雅和文起给他们安排活计吧。那边二十个印第安部族的属国正好缺教书的,懂得农田水利的也缺的厉害,还有西殷都群岛,更是没配备什么官员,伯雅那边估计更缺人。”
  王象春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