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康熙投敌了!”
这些日子山东各道各府的官员都汇集到了济南府——是山东布政使护理山东巡抚的黄植生把他们从地方上招来的。说是布置抗明大计,但是当大家赶到济南之后,那位身为儒宗大佬和山东官场老大(总督和巡抚全都空缺)的黄植生黄大老爷却是什么计都没有,只是让人好吃好喝招待着大家,又说要向北京的万岁爷请旨。
明军过完年后就开始向淮河边上集结了,摆开了一副随时要渡淮北上的姿态。淮北总督贝勒尚善都快急死了,隔三差五的派人来山东求援,可是黄植生却一概不理,每天只是和底下的心腹吃喝玩乐,一副过把瘾就死的态度。
所以被黄植生招到济南的地方官,大多也是混一天算一天,少数几个有良心的,已经偷偷准备好了上吊绳、鹤顶红,准备临难一死报君王了。
而大部分人则早就在登州天王城和辽东天王城留好了后路——在岳乐的大军调往湖广后,清军就撤出了登州外城,登州天王城(自由城)也就复活了!
虽然登州天王城沦陷过一次,但是它的招牌却更响了......因为蓬莱银号并没有因为天王城的一度沦陷而倒闭,它的信用也依旧坚挺!
只要能拿出存款凭证。甚至能说出存款时候商定的密语,蓬莱银行银号就认账!
而天王城商埠和居民区的地产......虽然房子都没了,但是土地的所有权未变!
哪怕丢了地契,只要拿着登州户册去天王城的衙门查询,就能一点不差的给你找着,然后免费补办地契。
所以山东官场上的这些大清官大多对自己的后半生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决心对抗大明的顽固派,总归还是有的。
但是“大清亡国、康熙投敌”的消息一出来,这些顽固派也慌了, 全都涌到了黄植生的巡抚衙门里面。
他们还没抵达衙门的三堂,就远远的听见了黄大老爷的叫骂声:“丢你个老母啊!我们这些当官的都还没跑路, 你个当皇帝怎么就先投降了?”
然后就听见两个操着北京口音的人也开口附和起来了, 其中一个还是个公鸭嗓子,听着就是个公公。
“黄大人, 你也别埋怨皇上了......他都上了景山了!”
“对,对,我也看见皇上上景山了,但是后来又哭着下来了。”
“为什么下来?难道不应该吊上去吗?”这是黄植生的话......一听就是大清忠臣啊!
“还不是因为景山上的歪脖子树都叫人砍了......皇上找不到地方上吊!”
“借口,都是借口!”黄植生怒吼道,“要上吊找根房梁就行,又不是一定要挂树上的!”
他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瞧见外头院子里面的官员了,于是就拿着那份降表抄本大步走了出了,然后举起降表,大声对外面的官员道:“诸位都知道了吧?大清亡了......咱们的康熙皇上,他投降了!这是降表,是用满汉双语写的,还用了皇帝之宝,还是宫里的公公和御前侍卫送来的,错不了的......大清已经没了!”
第648章 谣言!皇上不可能投降,皇上殉国了!
院子里面旳官员全都傻眼了!
皇上降了!皇上怎么能降呢?皇上都降了,那下面的人还怎么降?这都没法谈条件了......
大清国也没了!这大清国怎么说没就没了?国都没了,那大家伙儿现在算哪一国的人呢?大明国的人吗?如算是大明的人,那就没法子叛大清国,也不能去殉大清国了......
大家伙正傻眼的时候,黄植生已经开口了:“诸位,我本来还想和你们一起带兵上京去勤王的。可现在皇上投降了,大清没有了。那咱们也没有王可以勤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就是三条路,一是殉大清,虽然晚了一点,但是真的想不开,本官也不拦着,毕竟诸位当中还有一些是满员。
二是弃官而去,济南这边离登州不远,本官现在还是山东巡抚,可以派抚标护送你们去登州隐居。登州的规矩大家都知道,本官就不多说了。如果有满员不愿意殉国,那本官建议他立即动身去登州。
三是安守本职,等着大明朝廷派人来接管地方。到时候也许会给咱们安排一个小一点的官,再不济也就是丢官回家吧!”
黄植生倒是给底下的人安排的明明白白,而且还特意提醒那几位满员......殉国趁早,跑路也要趁早!
这样的上司,还真是周到和贴心啊,底下的官员还能说什么呢?
......
皇上投敌,大清没了的消息, 风一样的开始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淮北等处传播开来了。
而且这还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用明发上谕的形式发出去的降表抄件, 满汉双语, 还用了皇帝之宝——虽然这个大清皇帝之宝看上稍微有点瑕疵, 但是送抄件的公公、侍卫都对,降表抄件上的满文也没有问题。
还有一些警惕性比较高的官员还跟着送抄件的公公、侍卫, 还有随行的护军打听北京的事儿。
打听到的事情都很可怕!
首先北京肯定是沦陷了!不仅北京沦陷了,连附近的天津、永平、遵化等州府,也都沦陷了。
其次, 康熙被俘也是肯定的!不仅送降表的公公、侍卫、随从可以证明。还有许多因为种种原因没跟孔圣公西行,而是在北京沦陷后才飞快跑路的旗民旗奴或是在北京营生晋商,也都亲眼看见或是听人说起他们的皇上被装在一个笼子里面运出北京城......至于是康熙自己觉得笼子挺好的,就坐进去了。还是王辅臣这个九门提督把康熙从紫禁城里面提出来放进笼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在大公二年(康熙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这天, 北京沦陷、皇上投敌、大清没了的三大噩耗就大同知府范承勋亲自送到了归化城, 报告给了刚刚在归化城安顿下来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
“太皇太后, 从北京跑出来的人都这么说, 连奴才家里的几个老奴也说亲眼看见皇上被装进了一个笼子运出了朝阳门......呜哇,呜哇, 这可怎么办呢?皇上降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暂时被改成了行宫的归化城银佛寺中, 就听见一个老男人哭得抽抽哒哒的。布木布泰坐在炕上, 歪着身子,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老太太满脸都是疲惫、无奈、不解和悲痛的神色——好端端的大清朝, 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而且她的孙子玄烨分明是个明君啊,比她的男人皇太极、多尔衮也许差一点, 但是比她的儿子福临可强了不少。
可是这样的明君怎么就把好端端的大清朝折腾到现在这一步了呢?
而且,他怎么还投降了呢?之前不是说好的, 等常宁他们走远了, 他就突围出北京到归化城来汇合。然后再视看情况决定是不是要继续西狩......
跪在老太太面前的,就是那个在宁波被朱和墭抓到后处决了的范承谟的兄弟范承勋, 也是范文程的儿子,相当可靠的奴才。所以才会被安排在山西大同府——那里可是掩护归化的要冲!
只要大同、宣化两府还被大清牢牢控制, 那么大清,不,应该是北清就能和新大明继续周旋下去。
可没想到, 这么个可靠的大清忠奴,这回居然给布木布泰送来了那么不靠谱的消息。
苏麻喇姑侍立在布木布泰身后, 也是一脸的悲伤——她可是看着康熙长大的!
鲁亲王、圣公、议政王孔毓圻在布木布泰边上有张椅子,大模大样坐着,眉头紧锁。明珠、李霨、杜立德、冯溥这四个南书房分立两边,还有庄亲王博果铎也在边上坐着,都是一脸的忧愁和惊惧。
范承勋的话已经说完了,大殿之内,一片寂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布木布泰才慢慢地说:“皇上是不可能投降的!他一定是殉国了......圣公,你说呢?”
“对,对,皇上一定是殉国了!”孔圣公虽然是个“垂拱而治”的圣公,但他也明白皇上殉国和皇上投降是两码事。
如果皇上投降了,那大清就没有了!大家都没得玩了,天下就姓朱了。
如果康熙殉国了,那康熙的太子胤礽就能即位当新皇帝。而他孔圣公就可以继续和常宁一起当议政王,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别看大清的这一波杀跌有点猛,估计直隶的长城以南(不包括宣化),山西的长城以南(不包括大同),山东、河南这些地盘都得丢光!
但是陕西、甘肃、盛京将军辖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东道蒙古、大同府和宣化府等地应该还能守住。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雪域、西域、漠西蒙古的宗主权应该也能守住。
其实周培公他们几个早就给孔圣公分析过,这个大清之所以混得那么惨,并不是因为自己太弱,而是它的敌人新大明实在太强了——在军事、财政、人口、法术等诸多方面,都能碾压大清!
而大清自己的国族人口太少,又没法动员北方的汉人……这是几十万人和几千万人打!而且还打排队枪毙!
不过这个大清哪怕混成了北清, 只要能稳住阵脚, 再躲着一点新大明,还是颇有可为的!
“你们怎么看?”布木布泰又问身边的几个大臣和一个王爷。
“呜呜......皇上殉国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