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小桂子公公这个凑到了明君康熙的身边,小声地说,“万岁爷,景山上还有好些个歪脖子树,您看......”
“都锯了!”康熙斩钉截铁地说,“除恶务尽, 不留后患!”
“嗻!”
康熙又问:“王辅臣来了没有?”
“来了, 正在南书房里面候着, ”小桂子公公说,“恭王和几位南书房大臣还有孔圣公也到了。”
“好!”康熙点点头, “朕先去见他们......小桂子, 砍树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一定要除恶务尽, 决不能偷懒,朕明天会亲自来检查的!”
“嗻!”
安排好了消灭景山歪脖子树的任务后, 康熙皇帝就带着几个太监和侍卫大摇大摆的下了景山, 然后坐上御辇,直奔乾清宫西南的南书房而去了。
而当康熙往南书房这里赶来的时候,恭王常宁、孔圣公、明珠、李霨、杜立德、冯溥等人正围着王辅臣在打听北京城外的战况。
王辅臣则一脸忧愁地回答道:“平谷昨晚上就丢了,三河被逆贼团团围住,已经两日不通消息了, 估计也凶多吉少,只是香河的情况尚可......不过眼下真正危险的是天津州那边。宁河和芦台镇早就丢了!逆贼随时可能进军塘沽、大沽一带,夺取海港和商埠!”
听到明军放着北京不打,而向天津进军,孔圣公就有点不解了,“他们不急着打北京吗?”
“不是不急,而是不能。”王辅臣解释道,“打北京是需要重炮来拆城墙的,得有可以发射十斤到二十斤重的炮弹的长管炮才行。那种大炮可没法子从旅顺口一路拉过来,得从海上运来。而且逆贼这一路开来,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仗,弹药消耗极大,也急需补充。而旅顺到顺天府的陆路实在太远,也不好走。所以打通海运就是强攻北京的先决条件了!”
孔圣公打听道:“那可得花不少时间吧?”
“打下大沽、塘沽不需要太久。”王辅臣道,“至于运送重炮和弹药的海船,现在应该已经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泊着了。不过卸下火炮弹药,再把它们运到北京城外还需要些日子......我估摸着他们得再过一个月才能打北京。”
孔圣公松了口气儿,“那就好,皇上还来得及跑路。”
他一说到皇上跑路,南书房里面的气氛一下就凝重起来了,之前和孔圣公聊得很起劲的王辅臣一下也哑巴了。
孔圣公也感觉到气氛不大对,可是他现在不知道怎么了,特别敢说话,腰杆子也硬硬的,所以他还接着说这事儿。
“对了,皇上这回来北京就是为了领着大家伙跑路吧?他准备跑去哪里?是去西安吗?”
他有六万鲁勇撑腰,别人可没有,所以全都哑了声不言语。
正尴尬的时候,康熙的声音忽然传了进来:“圣公弟弟,朕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朕可不会学元顺帝。如果北京城真的守不住, 朕就当大清的崇祯皇帝!”
几个人听见康熙的声音,赶忙依着班次站好,然后一起下跪叩头,山呼万岁。
刚刚让人锯了歪脖子树的康熙皇帝似乎心情不错,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脚步轻快,走进南书房后就在御座上坐下,然后笑着道:“平身,平身......都站起来说话吧!今儿咱们也该该规矩,别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往地上趴了。”
这个规矩是为了孔圣公改的......拥有六万鲁勇的圣公值得康熙皇帝的尊重!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但是除了孔圣公之外,都垂手落肩,弯腰控背,还是一副大清好奴才的模样......而孔圣公则是大摇大摆的往那里一站,笑嘻嘻的看着康熙皇帝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
“来人呐,”康熙赶紧吩咐,“给朕的圣公弟弟搬把椅子!”
上一个有资格坐着和大清皇上议政的人大概就是皇阿玛摄政王多尔衮了!现在的孔圣公也开始享受“孔阿玛”的待遇了!
看到孔圣公心满意足地坐下了,康熙才松了口气儿,然后正色道:“朕这次回北京来,就是要和逆贼决一死战的!朕不学元顺帝,朕要学崇祯!”
“皇兄,不可啊!”恭亲王常宁马上就给康熙跪了。
虽然他心里盼着康熙学崇祯的,但面子上还是得装一个忠心耿耿的好弟弟的。
康熙看着自己的弟弟,似乎颇为感动,点点头道:“常宁,朕打算封你和圣公弟弟当我大清的议政王......朕如果真有不测,太子胤礽就拜托你们了!”
第643章 你们走,朕掩护!
“皇上,您可别说这样的话......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请收回成命!”
“皇上,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皇上......”
“皇兄,奴才常宁不当这个议政王!”
康熙的话一出口,原本站着的大臣们全都趴地上了,还哭着喊着让康熙收回成命。那个恭亲王常宁更是磕头如捣蒜,脑门都肿起一块了。只有一个有六万鲁勇撑腰的孔圣公还在那里安安稳稳坐着——有实力,想低调都不行啊!
看了看那几个跪着的怂包,孔圣公又挺了挺腰杆子,笑着对康熙道:“皇上,北京城高墙固,兵将人数也不少,且君臣一心,上下协力......如今坚城,贼众哪怕多至百万,也足以坚守。
而明军只有十万,而且是孤军深入,粮弹两缺。皇上若能领着大家伙一块儿坚守京师,再号令四方勤王,一定可以挫败逆贼,大获全胜的。”
孔圣公的话在北京城内当然是有市场的,要不然康熙也不必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冒险返回即将遭受明军围攻的北京。
但他也不会和元顺帝那样,怂怂的说什么“今日岂可复作徽、钦!”更不会和崇祯一样想跑但是又不好意思提,还想让下面的人顶雷。他有他的“三十六计走位上之法”。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圣公弟弟所言极善,这正是朕要做的......但是朕身为天子,担负天下之责任,万事都要有几手准备,不能只想好事儿啊!
况且北京城中的老弱妇孺极多,他们根本不能作战,留在城中只能徒耗军粮。还有许多工匠商户, 虽然不一定是老弱,但也一样不能作战。。
另外, 随同那些在旗的老弱妇孺入城的还有许多朝鲜包衣。这些人只能用为奴婢, 而不能驱之与逆贼一战......所以朕就打算亲率壮士精锐留守京师, 与贼死战到底,固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兵!
而众卿都有王佐之才, 都是国家的栋梁,也是朕最信任的臣子。所以朕想让你们保护太皇太后和诸皇子以及京师的老弱俘虏和工商包衣先走......出居庸关退往归化城暂避兵锋。”
康熙的这番话说完,在场的臣子们, 包括孔圣公和恭亲王常宁在内都感动了——康熙这是要自己留下来给大家伙打掩护啊!
他这是要牺牲自己,掩护众人......元顺帝和明崇祯加一块儿都比不过他啊!
如果当年崇祯皇帝和底下人说:“你们走,朕掩护!”底下人还能说什么?
所以康熙底下的那些大臣只剩下感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皇上!奴才王辅臣愿和皇上和京师共存亡!”
王辅臣头一个反应过来,留着眼泪说要和康熙一块儿守北京——唔, 等其他人都走了, 就剩下他和康熙两人的时候, 就能干卖主求荣的事情了!
“好!”康熙赞许地点点头, “好一个王辅臣......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朕命你为九门提督,总管京城防备!”
成功了!
这下总算能把康熙皇帝出卖给大明了!
王辅臣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 赶紧给自己的“大恩人”康熙叩了叩头:“奴才谢主隆恩,奴才一定誓死保卫皇上, 保卫大清!”
“好!”康熙又是重重点头,麻脸上也都是感动的表情, “王辅臣, 朕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汉子!崇祯手下如果有你这样的汉子, 又何至于挂上景山?朕虽然有死社稷的决心,但朕相信,有你王辅臣在,朕一定不会上景山!”
其实上景山也没有树可以吊了......
康熙一番慷慨陈词之后, 又转头对孔圣公道:“圣公弟弟, 你的团练能去归化城吗?”
“当然能啊!”孔圣公点点头道,“他们都是深知忠君爱国道理的团练,只要皇上一句话,天下间哪里去不得?”
其实在儒宗的高层早就在准备跑路事宜了——都是熟读《反经》的大儒, 还能不知道狡儒三窟的道理?
他们和朱和墭的儒门可是死对头!
一旦朱和墭控制了山东,他们这些儒宗的头头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且儒宗不仅山东有,河南、山西、陕西,甚至甘肃都有许多儒宗弟子。有这些儒宗弟子的帮助,儒宗总堂要往西迁移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至于孔圣公带来北京的六万鲁勇也都是能跟着走的,他们的骨干都是山东、河南、直隶、山西、淮北等地的精壮乡贤。
他们不可能在家乡组织抗明武装......根本打不过啊!也不可能公开抗拒大明的均田制,那等于开战!
所以把家里安顿好了,自己跟着孔圣公出去闯闯就是唯一的出路了......也许就闯出一些名堂了。
而跟着他们出来的普通鲁勇,一般都是贫农、佃农家的小儿子。在乡贤制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土地,几乎也不可能在家乡翻身,所以跟着上面的乡贤出去闯一闯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