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也是一样,牛食量极大,在大河以南可以放养吃草,可是关中和并州哪有足够野草放牛吃?
这就需要专门用一片农地,种植苜蓿、豆料或者牧草,这对于单个农户完全不行,地主庄园也就小规模养殖。
屯田就可以突破此局面,村队单位可以超过一般地主庄园的规模,屯为单位专门发展畜牧,在学习吸纳胡人及汉人放牧好手的经验,可以做的比过去一个县还强。
此时其他地区,能有牛驴就算是大户人家,能有一把好铁制农具算得上中农。经历大规模战乱、流亡,许多农民倒退回木石农具,就算有铁农具也多残破不堪。
所以新西凉军相比其他区域具有绝对的经济优势,各类业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具和牲畜成为屯田标志和拳头产品。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整个并州、雍州和新设的中州,有百姓500多万,其中屯民100万,但是脱离生产的无畏军,停驻上述区域者不足2万。各地屯田吏员不脱产,屯田所在诸县脱产官吏不超10人。
所以税收根本不需要从屯民手中拿走,平时供给但临近区域及储存,战时也是大部分给屯田军用,还是用在自己身上。
其余凉州、益州、荆州和一小部分幽州,虽然除了无畏军还有其他附庸兵马,但主次关系已经明确。无畏军是野战精锐,屯田军是野战和政权的基干,豪强及附庸兵是补充,州郡兵最多算驻防和预备役。
所以各地粮食处于较为稳定且基本充足的情况。
当然,屯田发展中也遇到许多磕磕碰碰。
比如分工合作中有人出工不出力,由于屯田有基本供给所以有人偷懒,还有一些盲目的伪科学生产行为。
但是屯民生产水平与自身、家人的利益高度相关,为了多囤一些粮食第二年好卖、为了多搞一些炭石盔甲兵器为自己家人所用、为了能有机会晋升成为吏员或者技术人才、为了孩子能够有机会读书,当然也为了天下早日太平。
总之有太多太多理由了。
为什么不想分田到各个家?这样还不怎么用打仗了。
会不会有人想放弃相对固定的配给,去追求自由自在随处搬家游荡,成为为了所谓自由而突破“人身依附”?
有,当然有。
会不会有人就是不想打仗,更不想当什么工程兵或者医护、后勤兵,然后等着哪一天鲜卑南下被抓走人口失踪?
可能有人就不会去想以后。
会不会有人认为学一些木匠、工匠、打铁、纺织、陶器、放牧、养殖是舍本逐末?是没什么用且远不如种田的?
儒家的一部分人会,农民中估计不多。
会不会有人想放弃一定能日子越来越好,甚至往上晋升的机会,去一辈子围着自家几十亩地,然后地在子孙那代被大户圈走?
姑且认为有吧。
会不会有人不希望自己子女上学识字,而是从小就专门干农活受最重的苦,这样为家里多搞些收益?
这种极端的情况也许存在。
张既和卫觊等专门负责州郡与屯田的官员,一点也不怠政,认真地将这些人从屯田中清理出去。
这其中不乏轻壮,甚至有家人是军卒甚至立过功的。
但是屯田就是赏罚分明,有进有出,懒惰、特权与此门无缘,免费教育和上升渠道属于屯民。
童远来自后世,不是没想过普及基础教育,推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做事要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最后只会兑现不了诺言,而逐步失信甚至被外敌抓住机会。
由于屯民生产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很多人参与手工业,所以一些有技巧或者擅于带徒弟的屯民涌现出来。
张既治下的建设军屯,还涌现一批放羊牧马胜过胡人的能手,他们证明了汉人也可以在草原放牧,未来不一定比胡人搞得差。
“看来自武举以后,工、农两科也有开科举人才的基础了。”
童远回到北方后,处理太原之事以外,花了不少时间巡查屯田与普通县乡,与基层官吏探讨发掘人才的事。
目前工匠、技能方面的人才已经在屯田中得到优待,部分识了字有些管理能力的还升任了吏员。
农业方面却有一点脱节。种田的好手倒是当了屯里的基层吏员,可是他们很多隶属于民屯的工程部,或者军屯的工程、后勤两部,一有征召就主要从事修路修桥水利,或者去当炊事兵了。
也就是说,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较长时间不在农业生产之中。
军屯中已经在推进退役与“军转官吏”制度,他们可以脱离军事任务后,将重心放在农事方面,算是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民屯却有一定问题。
民屯目前有一部分专注于工矿,这些发展井然有序。但是从事耕作、畜牧、渔猎为主的大部分民屯,兼顾了不少道路、水利、民防、绿化等任务。
专业度不够。
对于发掘农业生产和组织方面的人才有一定阻碍。
童远却也结合目前建设军屯的经验,考虑了建设民屯与生产民屯的区分。
建设民屯中,擅于各领域者承担更多建设任务,其家属主要从事农业。
生产民屯则侧重于耕种、畜牧、养殖及各方面农事。相应人才可以专门提拔,任命为其中重要官吏。
也就是说,之前的屯田只是按照无畏军、屯田军和普通屯田,分为军屯、民屯。未对从事不同生产类型做什么区分。
军屯之中,战兵、工程兵、后勤兵、医护兵,再加上建设军屯的尝试,已经成功探索不同领域的划分、管理和人才发掘流动。
现在,将民屯分为建设民屯和生产民屯的时机已至。
第845章 八级工匠制
工匠科举与农业科举,正可以配套建设起来。
在张既、卫觊的辖区,组织定期组织生产技能的学习比拼交流。
工举方面,屯田区以各屯为单位,设置技能交流学习培训点,发动屯民中工匠的积极性,不作为行政强推。屯田所在的乡,非屯田的普通县,开设官营专业作坊,因地制宜工学结合。两者又分别以县和郡为单位,建立人才考察体系及工匠专业技能学堂。
目前,对工匠计划分为八级,简称为“八级工匠制”,不过不是所有工匠都评级,而是进入这套工匠培训体系,在官营专业作坊担任骨干,或者经过专业学堂培训才进行评级。经过工举者,也根据能力授予级别。
也就是说,这个八级工匠制,是借鉴“八级工制”,并与科举相结合的产物。屯田中的大部分工匠们类似于科举中的生员。经过人才考察体系初选和专业技能学堂培训的,每两年一次大比拼,优者授予一级二级工身份,类似于举人。
一级、二级工可参与工举,直接上榜者,类似于进士,授予三级或四级工。当然,他们当中只有技能在整个体系内出类拔萃,特别是在各州中名列前茅,才会是四级工。
每五年的工举前十名,会经过全方位审核考察,童远也会亲自接见考研其中。其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如果能力特别突出,且有一定文化,能传帮带,还有一定资历者,则可直接成为五级工。
除了工举,各级工如果能力超出该级别,且经过考察培训,也会实事求是给予一定提升。
八级工匠制,也有对应称号,以便于百姓记忆和理解。
八级:大国重器,七级:鲁班在世,六级:鬼斧神工,五级:一州大师,四级:州郡长技......
目前,马均以冠绝新西凉军的能力,被直接授予六级工等级。对应到俸禄的地位,与一州的别驾、治中相当。
申隆、韩暨、裴辑和十几名技艺突出的屯田工矿官吏,被授予四级、五级不等。地位和待遇方面,四级工匠与县令相当,五级与郡长史相当。
工举的地位、待遇比较优厚,但基本不脱离生产,毕竟“鬼斧神工”的马均都大部分时间待在工坊,其余谁还能说三道四。
工举的基础比较坚实,农举则要谨慎一点,先把构想和下层体系搭设好,然后再开农科,举人才。
新西凉军农业方面,现在先计划将生产屯田与建设屯田、军屯做出区分。
生产屯田在各个屯,设立技能交流学习培训点,发动屯民种田、畜牧、养殖等各方面能手,而且不作为行政强推。
所在的乡,非屯田的普通县,开设试验田或者试验饲养所,因地制宜工学结合。两者又分别以县和郡为单位,建立人才考察体系及农业专业技能学堂。
这些专业技能学堂,多被百姓称为工农学堂,生产与教学结合,基本不会脱离实际。
如此体系已成,日后在开设农举势在必得。
童远在并州深化各方面发展之时,草原上也没有放松下来。
大汉混沌军,现有人口超过百万。其中,汉人三十多万,其余以拓跋、慕容、小种鲜卑、匈奴刘豹等各部为主。
吕布的3万兵马为基干,开发铁矿、煤炭,聚集草原畜牧之力后,全员披甲骑乘,实力不可小觑。
各部兵马则分散在各个区域,游牧生活。拓跋鲜卑在阴山以北,慕容鲜卑则远在白山黑水,整体仍旧比较松散,被吕布兵马所钳制。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