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最后发现,由于对方为了蛰伏隐藏,郭、王两家实际行动很少,但提供了一定钱财和部曲家丁仆奴,根据实际危害和人员承担责任的详细划分,这几人都处理较轻。
郭配,王机情况类似,属于被蛊惑却没太多实际恶行,但被抓以后还坚持错误态度,直到贾逵罪证惊得他们目瞪口呆才改变态度。
王昶参与最多,助力很大,但被捉以后态度最好,立刻配合调查。
童远当然觉得郭配、王机可用,而王昶的问题显然没真的解决,日后说不定还有什么隐患。
但这等威胁实在是有限,不如留着钓鱼,看看王昶有没有再反的胆量,或者还有没有其他什么野心勃勃的士族会再次起事。
于是郭配、王机和王昶都安排从军,将他们调往不同区域。
接下来要处理贾逵。
此人应当在天子刚东奔到洛阳不久,就已经投靠为之效力。现在对外当然不能这么说天子,而是统一口径说被杨彪等士族说反。
实际上双方彼此心知肚明。


第837章 屯田灶
童远没到由四海商帮先行审问时,贾逵拒不配合。
他只说自己与司马懿是过命的交情,是为了友情和义气,才决定帮助他。其他并没有什么背叛的举动,最多是私下里在士族内部发些唠叨。
即使孙资、郭淮、郭配、王机、王昶等人的证言全都能证实贾逵的罪行,此时天下士族自有一套内部说法,刘协等人也会推波助澜。
如此一来,杀他就成了童远搞特务统治,不能容忍不同意见,成全了义士贾逵,又给童远扣上暴虐的董家这个帽子。
卫觊认为应当树立新的法律以及严格的证据链条,让天下可以接受者接受,不能接受者在事实面前闭嘴。
童远却觉得无论如何要拿下贾逵自己的口供,并在太原、河东等地士族面前承认,如此可以挣得更多人支持。
其实也可以通过这件事给士族一个警告,同时震慑任何胆敢叛变的群小。
那如何拿下他的口供呢?
童远想到了张既。
论刚正不阿,搞法律制度和管理官员,卫觊做起来得心应手。但要是说执行下去不偏不倚,细致入微又因地制宜,整个新西凉军还数张既最强。
当年,那名来自太原郡,很可能是祁县王家的刺客,就是被张既略施小计,细致入微发现其饮食和生活习惯,最终勾勒出来源的。
若有他在,不愁没办法拿下贾逵。
既然贾逵的罪证千真万确,那就把他继续关下去,等到和朝廷相对撕破脸时再公之于众。反正贾逵的罪行,就是把牢底坐穿都是轻的。
最后还有孙资需要处理。
太原太守孙资,早就被贾逵说动,暗中为天子一方效力。
根据他自己的供述,多数士族其实内部的圈子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交流,与新西凉军或多或少有些不同认识。
在10年前,贾逵就有和他谈论许多,最后共同励志让大汉中兴,让洛阳朝廷重新开创新的格局。只不过此时夏阳与洛阳明面上关系不错,他并不觉得是背叛,更何况那边是天子和朝廷。
后面就越陷越深,从提供一些粮食钱财,到配合刘豹、司马懿逃脱。甚至作为暗中存在,先后将几名举报他们私下背叛的人员报给贾逵。
卫觊认为要细究他自己是否认识到其中恶意,认识到什么程度。孙资在这些细节上很是犹豫,生怕说了会加重罪行,但不说反而更加可疑,撒谎更是会出漏洞、有损形象和加重罪责。
所以他在一番工作之下,承认自己认识到这些恶行,主要原因在于天子高于颌阳候,说一千道一万他也是为大汉在做事。
针对这一点,童远非常在意,那就是刘协有没有参与到此事。
孙资经过了激烈的心理斗争,最终承认贾逵信誓旦旦地说,是天子下诏,令其在并州发展人员,为还政于天子而努力,包括粮食、钱财、人员和兵马方面。
这是句原话,说的虽然隐晦但实际上就是天子指使贾逵在并州准备起事。
后续的审问核实对方一般是由伏完来联络,像司马懿和刘豹这种大事,则是天子密诏贾逵,然后再传令下来。
从他单方面供述,像是直接起兵作乱,说反郭王两家小辈,孙资是不直接参与的。刘豹是奸细的事,他事先并不知情,事发时听命行事。
整个内容逻辑完整,但是由于贾逵在抵抗,所以没法客观求证。
这个罪行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知道贾逵会杀害那些举报人的情况下,将他们全部告知,也就是参与了杀害这些举报者。
只是在士族的认知中,家丁、仆从地位极低,几乎不被同样当做人,所以其行为并没有经历激烈心理斗争。
童远有时真想一口气废掉家仆,提出人人平等,但显然不是现在主要矛盾。
他深知要阻止五胡之乱,要避免永嘉南渡,要遏止北方生态乃至经济的凋敝,是何等的艰辛困难。
这些才刚有起色,不应平白将目前的披荆斩棘上升到难于登天的难度。
目前,孙资罪行较为严重,但证据还有不足,所以先将其软禁,待拿下贾逵并与天子翻脸时再公开处理。
只有彦云大师,也就是王凌,没有按照预想投靠隐藏的兵马,也没有向洛阳或者草原逃窜。
由于超出预料,跟踪人手有所分散,最后竟被其摆脱了追踪。
王异和卫觊表示一定会增派人手,将这个重要敌人找出来。
童远则表示目前重心不在他身上,不怕他去洛阳,只需严格防止其去草原即可。
他去投靠洛阳则可以在下一阶段狠狠敲打朝廷,如果他投靠附近哪些豪强,则正可以顺藤摸瓜给调查清楚。
不论如何,目前都安排卫觊、李颖、郭淮、王锐等人考察一遍太原郡官吏,并州整体也准备让苏则做好各项工作,然后让他和张既对调了。
张既担任雍州刺史,将当地羌氐安顿并部分转移,天水、安定、金城三郡已经成为北方有名的富裕地区,当地军屯民屯生产搞得因地制宜又很有活力,开采炭石而减少树木砍伐,让水源得以保留。
更有趣的是,当地屯田之中兴起一种能减少柴炭使用的灶,人称“屯田灶”。
屯田由于工匠师傅是屯田军家属,再加上屯田执行控制砍伐非常严格,所以在砌灶台方面有一定统一性,且重视减少材料损耗。
一开始是各个屯自自发建设这种省柴炭的灶,然后因为屯田中的吏员本就生活在屯田中,很快就将这种好物件加以宣传。
张既又是那种细致入微,十天中有五天在百姓兵卒身边的人,他组织了一场灶台省物料、效果好的竞赛,很快各个工匠得以推广此灶。
他又调动少量资金给予支持,发动工匠们互相学习将此灶改进。有些工匠可能独立砌灶台各有擅长点,合作之后取长补短,成功搞出节省燃料、加热效果好、砌造比较便捷的几种类型。


第838章 准备第三次孟津会议
张既又令各个屯田,对于此灶加以宣传,鼓励下层吏员屯民学习,不到半年时间,屯田内部半数以上使用了这种新灶。
此灶也没有特殊名字,因为在屯田中发明且流传,所以就被称为“屯田灶”。
“屯田灶”灶壁厚实便于保温,灶上直接连着土炕,让人可以温暖熟睡。灶口和烟囱位置非常关键,要使热气流动的动线尽可能稍长,且起到吸气效果。
如此省柴碳,火也更加旺,相当于在燃料和建材不变的基础上,大幅提供了供热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
此灶一出保住了西北地区的绿化,使屯田相比于分散的农户具有了更多的优势。
而且从“屯田灶”的经验中,屯田单位为工匠创造机会,让他们总结交流和实验尝试,工匠们不负众望,也总结出了一些燃烧、供能、排烟等规律,进一步在打铁、锻造等方面尝试。
于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各类灶、炉在屯田内逐渐形成因地制宜的标准,考虑原材料等方面因素,相关生产力提升超过三成。
童远听说此事当然欣喜,而且让其他各地屯田学习其经验。
张既的才能,当然不能仅放在一处,所以计划让他调任并州刺史,让他在非常核心且更加广阔的并州大展身手。
同时,计划苏则从并州别驾升职为凉州刺史。凉州别驾张恭,镇守边疆发展贸易有大功,升任雍州刺史。
但这些都是计划,因为明面上并州州牧是童远,凉州州牧是贾诩。
这次调动肯定要经过朝廷,而不是将军府自行任命。
所以与朝廷撕破后,再正式公布新的职位。
童远早安排王异在自己南征之时,处理后方许多重要事项。
其中最主要的还不是并州处理贾逵等人,毕竟这就是一抬手的事。
她在这段时间,与曹操一方多次会晤,双方已经达成合作,约定两个月后召开第三次孟津会议。
原孟津会议有让李儒、杨彪、董承等人参加的计划,正好重新谈谈局面,遏制洛阳这几位的野心。
不曾想李儒、李选和董承全都覆灭,而且是天子重新掌权,并对倾向童远和曹操的官员有所打压。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