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比起徐乐,他还是有点担心:“李密素有手段,你也不要太小看他。
瓦岗军的根基,也远比你想得更为深厚。
别的不说,单就金墉城便堪称坚城,军中有广有粮草。
凭城坚守不算难事,时日一久他便可以重整旗鼓,到时候胜负难以预料。
况且……洛阳那位也不是善男信女,他站在谁那边谁又说得准?
不如挟新胜余威,订城下之盟。
李密如今心胆皆裂,必不敢违拗。
乐郎君领兵在外,完全可以先行定夺。
一战迫降瓦岗的功劳,也足够了。”
他话里的意思,徐乐当然明白。
说到底就是对玄甲骑没什么信心。
别看这一战赢了,玄甲骑依旧是一股虚火。
毕竟没有个稳固的后方,就连粮草供应都没有保障。
这种情况就只能速战速决,一旦进入僵持状态,这种不利因素会被进一步放大,到时候就该是玄甲骑倒霉。
更重要的是洛阳王世充,那就不是个可以信赖的盟友。
徐世勣这次夺令牌外加突然袭击活捉王仁则,强行夺取了洛阳的兵权,后面肯定还要惹出祸来。
唯有尽快和瓦岗结束战事,才能让王世充不敢轻举妄动和徐世勣作对,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再说对于王世充来说,徐乐、李密全都是仇人都死了才好。
一旦战事进入对峙状态,他万一背后偷袭徐乐,情况就会变得非常棘手。
从这个角度看,徐世勣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不过对自己来说,这些道理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总结来一句话就是:毫无意义!自己的态度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玄甲骑不接受交易!李密不是自己的朋友,更没有交情可讲。
自己要做的就是彻底把他制伏,要么他主动投降,要么就是做自己的俘虏乖乖被押到长安听候发落没有第三条路走!至于金墉城?
真当他还回得去?
第一千零一章 瓦解(七)
战场的风吹不到金墉城,由于距离和通讯手段的关系,对于前线情况战局变化,金墉城得到的基本都是滞后消息。
往往是前线都打出分晓了,金墉城内才知道我军进展顺利或是偶有小挫。
这种情况按说是不正常的,毕竟没远到那个份上,如果有心扫听总是可以打探到。
但是正因为不正常,大家才都默契的不去关心。
这种不正常的背后,是魏王意志体现。
他不希望后方的人对于前方情况有所了解,那么金墉城内的人就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谁逾越了雷池,试图去了解自己不该了解的信息内容,那么不测之祸不知几时就会落下。
随随便便一个通敌的罪名落下来,便是个人头落地的结果。
是以大家索性安心装起了糊涂,至于这里面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就没人说得清楚。
反正大家也有自觉,在金墉城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三件。
转输物资、修缮城防、守卫城郭。
不同于真正意义的城池,金墉城目前还属于瓦岗军事要塞性质。
说是城其实更像是关口,而且由于战火袭扰商路断绝,税收功能也基本消失殆尽。
唯一的作用就是作为军事物资尤其是粮草的输送中转站存在,保证军粮及时供应就是这里最重要的职能。
只要粮草可以及时接济,其他的事情就都没那么重要。
虽然魏公也下过修缮城池的命令,可是大家都知道,魏公是要到洛阳坐皇帝的。
金墉城修得再坚固也没用,将来逐鹿天下的时候,这里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再说修城是苦差事,要做也该是等得了天下之后征发徭役来完成。
让一帮刀头舔血的爷们做这个,这不是大材小用?
谁敢下这个命令,被指派到的爷们就敢吐他一脸唾沫!至于守卫就更是笑话,自己这帮人就是贼祖宗,惯于偷营劫寨偷袭城池的,谁能来太岁头上动土?
虽然说自古以来,两军交锋劫粮就是常态。
可是现在己众彼寡,正面防御尚且不足,能分出多少兵马来偷袭?
就算来也是送死!绿林人别的不会,不让人抢自家粮食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谁敢来动金墉城的脑筋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
在瓦岗军内部,也有一个认知。
只有公认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过失的废人,才会被安排到金墉城做守将。
到了这里倒是不缺功劳,输送粮草及时,日后论功行赏肯定有一份。
但是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发展,现在正是打天下的时候,日后论功行赏裂土封王,金墉城守将这种就只能靠边站,得不到什么像样的官职。
这一认知直到大战爆发前,守将突然变成魏征,才发生了改变。
由于李密这次是全力对付徐乐和玄甲骑,瓦岗武人都得到了调遣。
或是前往内军听用,或是按照命令分守关口,总之是没人能闲的住,至于镇守金墉城的任务,就落到了魏征这个文人头上。
不同于徐世勣,魏征算是更纯粹的文士。
他不但不善于厮杀,也不太善于指挥军队。
倒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将略,只是他的指挥手段哪怕和绿林响马比也不算出色。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重要,恰恰相反,他也是李密极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一来他善于用谋,往往能够出谋划策赞画军机。
随着仗越打越大,他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
随着战争规模的变化,瓦岗军过去那种做贼的经验以及绿林土办法就越来越失去用途。
只有正规的军阵谋略,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来则是魏征处理庶务的能力,放眼瓦岗也不做第二人想。
在绿林人眼里,这或许算不了什么。
顶多就是能料理民间的杂务,再就是算账记账如同个写账先生。
可李密总归是要做皇帝的,当然知道对于国家而言,魏征这种人的作用,足以抵得上数十员猛将。
大家都知道,他是魏公眼前的红人。
把这么个红人丢到金墉城,要么是说明他已经失宠。
要么就是说明这里的地位发生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中转站,非要人不能镇守。
也正因为此,人们对于魏征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拗。
好在魏征也不是个好寻事的,来这里的目的更不是杀人立威或者整顿什么。
事实上他连修城都没管,上任之后做的事情就是厘清账册清查库房,搞清楚金墉城到底有多少家底。
原本瓦岗军对金墉城的管理就是一团糟,粮草运进来多少又运到前线多少,有多少车马运力,又有多少民夫,消耗需要多少,完全都是两眼一抹黑。
反正就是让我运粮就运粮,至于中途损耗多少我也没办法,谁运都是这样。
车马调度不及时,或是民夫不够用,那也是这么个情况谁也不是神仙,大不了你就打我军棍我反正是没别的招。
魏征到任之后便开始整理账簿,如今总算是把这些都算个明明白白,也总结出了一套调度统筹安排运输的法子。
在他的计算中,如果再运粮草,耗损可以减少三成,速度则可以提高一倍。
这一出一入可是好大一笔数字!这还是在中原作战,日后到了征战天下的时候,这种损耗就更是个无底洞。
不赶紧弄明白,瓦岗有多少家底都不够这么折腾的。
可问题是,还能有以后么?
衙署内,魏征看着案几上的六枚铜钱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
每逢乱世便是谶语、占卜大行其道的时候。
人们越是对前途失去信心,就越是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鬼神以及命运之上。
哪怕是王侯将相,往往也会厚养方士、神棍,或是与所谓“大神通”者相善,就是希望这些人真的有法力可以帮自己逢凶化吉,早点从这个乱世中摆脱出来。
杨家父子崇佛,也是一样的道理。
魏征虽然不信神道,但也相信占卜之术。
这六幺金钱的手段,就是他从一位号称当世神仙的袁姓道人处习得,每逢不决之事便拿来占卜吉凶。
自己也知道,占卜永远不会给出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是一个朦胧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预告,最后还是要看怎么解读。
越是大事越是如此,如果一件关系成败存亡的大事,给出的指引非常明确,那反倒是要仔细斟酌,想想是不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只不过眼前这个卦象显示的信息,还是让自己有些难以捉摸。
自己在占卜胜负,也可以说是占卜生死。
不同于那些混吃等死的守将,他当然知道现在的战局是什么样子,更知道安排自己来此的目的。
名义上看,是李密在战败玄甲骑后必然席卷中原,需要得力的人组织粮草供应。
实际上是把自己安排到这,确保这个后方不出现意外。
一旦战局有变,这里就是李密的退路之一。
狡兔三窟,他的退路当然不会只有这一条。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