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娘回道:“公子但请问来,奴家若是知道自是知无不言。”
李恪问道:“我奉父命南下,乃是为打点族中留在扬州的一些买卖,我此次初到扬州,对扬州尚不熟悉,尚不知该小心些什么,姑娘可否提点一二。”
仙娘见李恪的模样道:“公子气宇不凡,想必是富贵人家子弟,前往扬州打点的买卖想必也是极大的”
李恪轻声笑道:“买卖倒是做的尚可,但也不过是祖上留下的些许祖业罢了。”
李恪虽未明说,但倒也未曾妄言,他此次南下本就是奉李世民之命打点祖业的,只不过他要打点的祖业是东南十六州罢了。
仙娘回道:“公子既是南下做买卖的,便需便需千万仔细两处人等,这两处人在扬州势力最大,若是惹了他们,无论买卖大小都难在扬州立足。”
李恪尚不知扬州竟还有这等势力,闻言,讶然问道:“哦?却不知是哪两处人?”
仙娘回道:“正是漕运与盐帮。”
第221章 仙娘
自隋后,运河修成,北起幽州,过洛阳、扬州,南至苏杭,一应货物,无论大小宗,大多自水路而运,陆路反倒越发地少了。
大运河乃南北要道,每日运河之上船只无数,大运河虽然修成不过二十载,但就在这短短的二十载间,漕运已渐渐成了气候。
运河其长千里,途径州县数十,北段以东都洛阳为中,而过了济州后,便是以扬州为中,因此漕运最为繁盛的自然也是洛阳与扬州两处。
在扬州,船行靠水吃饭,便是漕运的主干,而随着船行大兴,船行所凝聚不止是河船,还有船工,以及上万来往各地码头挑运的苦役脚夫,故而船行在扬州很有几分势力,仙娘这么说倒也在理。
至于盐帮,那便更是如此了。
“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淮南为最。”
淮南临海,自西汉吴王刘濞封于广陵时,便煮海为盐,乃有盐场,而吴王刘濞凭借这淮南之地,便敢兴军北上,与朝廷作对,靠的便是盐利给他的底气。
淮南盐场,至今已有千载,而天下产盐州郡虽不少,但盐质最上,年产最丰的却莫过于淮南了。
天下之重,无出盐铁。
而与铁相较,盐更显暴利,煮盐之利,财或累万金,利或达十倍,“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一说绝非虚言。
西汉之初,国力疲敝,故自西汉以来,因盐之巨利,盐业大多官营,以丰国库,而自隋开皇三年以后,国库丰实,官府便将盐利放归民间,不以官营,亦不征盐课。
大唐立国未久,未免与民争利,不利东南安稳,故而唐廷亦随前隋旧例,不涉盐事,贩盐巨利尽入盐商之手,淮南盐商之富,更是甲于天下,甚至到了能够决定东南半壁的安稳的程度。
仙娘说盐帮在扬州势力极大,自然也是对的。
“方才仙娘所言,先生以为如何?”仙娘虽美,但李恪倒也不致乱了方寸,一曲奏罢,李恪便命人送了仙娘回船,转而对身旁的王玄策问道。
王玄策道:“臣虽非南人,但早年尚未出仕前亦曾游学天下,扬州盐商势力之巨,臣早有耳闻。百姓每日所食,一日不可无盐,盐乃东南之基,若盐乱,则东南乱,东南乱,则天下不治,殿下此去扬州,待盐商千万大意不得。”
王玄策的话说的隐晦,但李恪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
李恪问道:“依先生之意,是要本王对那些个盐商退避三舍?”
盐商虽非官吏,但却比官吏更能决断地方的安稳,王玄策的意思无非就是要李恪对扬州的盐商多几分忍让,以免引得扬州动荡。
王玄策回道:“眼下殿下虽外放扬州,但依陛下的意思,殿下在扬州最多也就是三年五载的事情。殿下之心,当在天下,而非东南一隅,为何为了争一时长短,平添事端。”
在王玄策看来,李恪有夺嫡之心,那他在扬州便绝非长久之计。
在这短短数年之内,李恪与其设法压服盐商,与他们争长较短,倒不如结好他们,一来可保东南安稳,二来也可为自己平添一分势力。毕竟盐商再强,李恪乃是皇子,明面上他们也不敢放肆。
王玄策最善者,纵横之道,李恪志不在扬州,在王玄策看来,盐商自然也与他无甚相干。
王玄策之言颇为老成,就利益权衡而言倒也中肯,不过李恪却有着自己的思量。
李恪对王玄策之言不置可否,接着问道:“那漕运呢,先生以为漕运该当如何?”
盐乱不得,漕运也同样乱不得,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南北运调,粮草丝绸等物货周转,已然水陆并重,若是漕运乱了,江淮水道也就乱了。
关中粮草半赖江淮,江淮水道一乱,关中甚至有断粮之危,这样的恶果就算是李恪也承受不起。
王玄策想了想,对李恪道:“漕运不同于盐,盐之要,在货,而漕运之要,在人,漕运船行能有今日,靠的除了那些船只,更多的还是码头上的挑夫脚役,他们虽是市井百姓,但把万人聚于一处,便极是不易了,殿下想要对付他们,当用利以分之,便可逐个击破。”
扬州船行极多,大小数十,船行多了,人多了,心自然就不齐,以利分化,自然就不是难事,王玄策此言倒是与李恪所想不谋而合。
……
李恪同王玄策正在思虑扬州之事,而在另一边,仙娘已经带着她的婢女回到了自己的花船之中。
“娘子方才与李恪相距这般近,为何不趁机要了他的性命?”方一回到自己的花船,看着李恪的船夫已经离去,仙娘的婢女突然面色一沉,对仙娘不解地问道。
仙娘回头看了眼婢女,不满地问道:“你是在教我做事吗?”
婢女见仙娘动怒,忙解释道:“婢子不敢,只是李恪之父于娘子有杀父之仇,李恪乃仇敌之子,娘子方才为何要饶了他?”
仙娘道:“当初杀了我父的是李世民,又非李恪,何必急于杀他?”
婢女闻言,不解地问道:“李恪也是李唐宗室,难道在娘子看来,李恪不该死吗?”
仙娘眼中闪过一丝恨意,咬牙道:“该,当然该,我恨不得将他们李家全族杀绝,只是他若是现在便死了,李世民势必震怒,到时彻查扬州上下,重兵把守,我的大计岂不就败了。”
婢女问道:“娘子当真信了左游仙的话?”
仙娘点了点头道:“白虹贯日,祸在东南,异象一出,李恪便南下之官,岂不正是应了此事,左老乃当世高人,你口中不得怠慢。”
婢女听了仙娘的话,顿时明白了过来,对仙娘道:“所以娘子对李恪提及漕运和盐帮也是故意为之了?”
仙娘点头道:“漕运和盐帮的人,在扬州一直同我作对,但他们势力太大,我动不得他们。此次若是能借李恪之手对付他们,自是最好。”
婢女道:“娘子以为李恪能除掉盐帮和漕运之人吗?”
仙娘笑了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李恪胜也好,李恪负也罢,待他和盐帮、漕运的人斗地你死我活的时候,便是我们出手坐收渔利之时,到时我们只消断了漕运和盐供,两淮必乱,两淮一乱,咱们的机会便来了。”
第222章 山阳酒馆
李恪在船上待了数日,坐船也坐地乏了,再加上船上口粮渐短缺,待船行到了山阳县,便命船工临岸停靠,上岸修整去了。
李恪往扬州而去,仙娘亦往扬州而去。走的又都是水路,一路之上自然难免相遇。
李恪正自山阳码头上岸,这一幕便落到了仙娘的眼中。
“娘子,不出所料,李恪果然在山阳登岸了。”仙娘身旁侍候着的婢女清儿看着李恪一众上岸的身影,对仙娘道。
仙娘点了点头道:“运河之上,过了济州,邗沟段便只有一个山阳算是要地,他不在此登岸,还能在何处。”
仙娘说完,看了眼身旁的清儿,问道:“山阳城的事情可已布置好了。”
清儿道:“岸上一切都已布置妥当。”
仙娘道:“今日这出戏,可千万出不得岔子,若是出了岔子,可就得拖到扬州了,可到了扬州,这出戏就难有这么真了。”
清儿一口应道:“娘子放心,此事万无一失。”
仙娘听着清儿的话,眼中的凝重却丝毫没有放松,所谓先入为主,仙娘在扬州能否借到李恪这把刀,看的就是今日了。
……
仙娘正在设法算计着李恪,而李恪带着六七个侍卫,还有丹儿、王玄策、席君买等人便进了山阳城。
“殿下,可需知会地方州郡,前来迎驾?”王玄策进了城中,对李恪问道。
李恪官职可不止是一个扬州大都督,更是身兼淮南道黜陟大使。楚州便在淮南道之中,也就是说,楚州上下的官员亦在李恪监察之内,李恪到了扬州,按例楚州上下官员自当出迎。
不过话虽是如此,但李恪却不想把动静搞的太大,李恪道:“这倒不必,咱们在城中歇歇脚,稍用些饭便可接着启程南下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