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朝廷内有一些人污蔑索王爷与明人暗通款曲,拿了明人的好处。
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就是这些人寒了索王爷的心,所以人家才不敢来京城上朝的。
谁知道有没有某些小人,暗自埋伏下刀斧手,搞十常侍杀何进之事呢?
毕竟哀家可是知道,曾国藩如今可是进了某位王爷的王府,若不是九门提督拦着,他那支常败军怕不是已经杀进四九城来了!
慈禧的话让奕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把曾国藩接入王府,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杏贞早就知道了。
藩王勾结外臣,还是领兵的外臣,这可是罪无可赦的啊!
不过今时不比往日,之前洋人的态度模棱两可,但如今……
奕谅杏贞也不敢拿自己如何。
“曾总督确实在本王府上,不过人所共知,这些年曾总督为国南平发匪,中定捻匪,北战明匪,连年劳苦,体力委顿,身患癣疾、眼疾、心衰等病症。”
“曾帅来本王府上,乃是为了寻医,本王与法兰西、英吉利的神父们多有接触,可以请他们来府中给他治病,娘娘你若是不信,可以请你那位王太医……王公公来做个见证!”
奕倒是没有完全说假话。
曾国藩的身体一直不健壮,远不如李鸿章和左宗棠。
他年轻时有许多坏毛病,比如好色、抽烟、喝酒之类,30岁后为自己定下戒律,两度戒烟,最后基本上不沾烟草,不过还是只活了61岁。
今年他已经59岁了,身体状态可想而知。
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1岁,如今非但活蹦乱跳,而且人逢喜事精神爽,翻山过岭,涉水泅渡,一点都不像快六十的人,和小伙子没区别。
曾国藩就不行了。
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一年前的天津教案的打击,如今已行将就木了。
不过作为直隶总督,他手中那支两万人的部队,依然是左右朝廷政局的关键性力量。
曾奕勾连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英国人带着大礼前来,更是他们洋务派逆转颓势,将清流派踩在脚底的大好机会。
其实之前大清已经派了使者前往欧洲各国赔礼道歉。
清流领袖李鸿藻带着满满三个马车的四书五经,打算走陆路去欧罗巴教化洋人。
那时候,就连奕都劝他走海路。
但李鸿藻十分固执,说:“海道为暴明所据,余宁死不行明道,再者,俄罗斯既能自欧罗巴来我大清,老夫自然也能自陆路去欧罗巴。
老夫遍览记录,发现早在康熙二十八年,我大清国便遣使前往俄国都城。
诸君勿劝,老夫便走陆路,将圣人的微言大义,本本经书送欧罗巴去也!”
结果嘛……
正好赶上明楚对俄第二次攻势,兵荒马乱的,别说北京城里没人知道李鸿藻去了哪儿,就连朱富贵也不知道。
毕竟蒙古甘肃西域那么大,走丢一个老头谁搞得清。
于是乎,大清遣欧使不知所踪,大英遣清特使倒是先来了。
丘吉尔父子,以及随从、通译共二十余人大步走进太和殿。
如今满清也没有乾隆那会儿强要马嘎尔尼下跪的精神气了。
别说三跪九叩了,老丘吉尔甚至连英式一膝一跪的样子货都懒得装,直接一手放在腰前,一手放在腰后,朝龙椅上的同治微微鞠了个躬,就算行礼了。
至于弯腰的幅度么……
大概只有森下每天早上对朱富贵的照片行礼角度的3180吧。
不过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这个洋鬼子公爵居然肯弯腰,已经出乎包括奕和杏贞在内所有人的预期了。
比起当年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时候的洋人特使,这位丘吉尔公爵实在是一个尊重我大清国格的体面人。
李莲英和王公公两人上前,分别接过中英双语书写而成的【大英帝国致大清帝国国书】,以及【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兼印度女皇致大清国皇太后的私人信件】。
其中【大英帝国致大清帝国国书】由李莲英当场朗读出来,以便在场重臣进行讨论。
当然,国书的基调其实双方早就通了气,不然也不会这么做。
但国书的具体内容还是大大超出了众人的预估。
杏贞心情复杂,甚至有些忧虑,奕则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
【大英帝国认为,大清国是远东最开化文明之国度,英清两国意识形态接近,民族风俗相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两国曾经发生了一些误会,但这并不能改变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
【现大英帝国愿邀请大清国加入《国际秩序框架稳定协约》。】
【若大清国成为协约国,则大英帝国愿提供62个工业项目,帮助大清国成为东北亚地区稳定的主要力量。】
……
第603章 臣索特那有秘折上奏
“大明天子,天可汗,圣人可汗,众汗之汗,文殊菩萨的转生,长生天的掌控者,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通辽奥委会代表,通辽布政司布政使,通辽小王索特那有秘折上奏!
日前,伪清皇帝密与洋人会盟,欲兴办洋务,建造工厂、铁路、兵工厂,妄拒天兵。
小臣伏唯知天地有正气,中华有正主,胡无百年之运,汉无久长之衰。
女真窃国二百二十载,上犯天怒,下惹民怨。
昔日蒙古与宋会盟,共击女真鞑子。
此乃小臣祖宗与中华正朔之旧约。
今女真蠹虫于蓟燕之地,沐猴而冠,妄称天子。
实殊为可笑!
臣深知,剿灭女真乃蒙古履行盟约之本分。
然昔日旧蒙古人乃不知春秋之虏,不通教化礼仪,以至背盟毁约,酿下大错。
而今我通辽科尔沁识文断字,能歌善舞,当洗心革面,将功补过,为王前驱。
不敢期满皇帝陛下,臣近日查阅族谱,方知臣乃大明朝大同总兵满桂之后嗣。
昔先祖以蒙古之身,于北京城外大战女真,力竭不敌,战死沙场。
臣读至此处,泪满衣襟,恨不能星夜起兵攻入鞑京,为先祖复仇雪恨。
今女真又与洋人狼狈为奸,坏我诸夏根基,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臣深知圣人以天命而不以怒兴兵,是故臣借天津明利坚租界电报机一部,向陛下汇报,以待圣裁!”
·
当通信员拿来这份出自索特那的电报时,表情是经典的公交车老人看手机.jpg。
你特娘的是通辽科尔沁蒙古人,和满桂有一毛钱关系吗?
说是朵颜三卫后人还靠谱点吧?
不过考虑到靖难中朵颜三卫的表现,朱富贵量他也不敢乱认这个祖宗。
至于满桂,他说是蒙古人,可早已归化,服装语言与大明子民无二。
他会不会说蒙古话都是问题好吗?
当然了,朱富贵也相当怀疑,索王爷也很可能特娘的就不会说蒙古话。
毕竟同治的满话也够呛,据说之前在大清满语复兴运动中,手语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不管怎么说,科尔沁蒙古号称“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列内札萨克二十四部之首”,出自科尔沁部的孝庄大玉儿更是家喻户晓。
科尔沁蒙古也想反清复明?
真就是天下无人不通明?
朱富贵将索王爷的电报揉成一团丢在草纸篓里,然后叫来了伊博文起草诏书。
“卿之赤忱朕已知晓。清英密谋之事朕也早已知晓。
天下仰慕大明之满蒙义士非汝一人。
汝只管养好牛羊扇贝鲍鱼,英夷之事,朕自有布置,钦此!”
·
在电报里,朱富贵没有支持索特那打进北京拨乱反正的请求。
大明解放北京还轮不到他来做先锋。
更何况,想当大明的狗,也是要经过重重考验的。
就算是满清,收狗也很慎重的。
大明不允许尼王和外藩们穿明制亲王服,只准穿野猪皮套装。
满清其实也是一样的,像汉人、蒙人这样的核心部民才允许蓄鞭。
西域回回等部,满清实际上是不允许他们“蓄留发辫”的。
道光八年,清廷为奖赏在张格尔之乱中立功的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伊萨克,准许他及子孙“蓄留发辫”,随即各城伯克、回子“纷纷请留发辫,以表爱戴之忱”。
然而,清廷却认为“漫无区别,转不足以示优奖”,故特别规定:“各城回子王公以下之有世职,及尽忠有功伯克之子孙,愿留长发辫者,准其蓄发。其余伯克之中,如有愿留发辫者,阿奇木及伊什罕伯克之官至四品者,亦许蓄发,四品以下概不准蓄留发辫,以示限制。”
当然了,有谁和朱富贵讲,因此就要对满清的金钱鼠尾感恩戴德,朱富贵非得喷他一口龙津不可。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大明而言,或立有大功,如戴孝200年的李朝;或自带大明够不到的土地宣称,如阿留申因纽特人;或本为中华苗裔,如明乡人,琉球人;或接受清洗,筛选队伍,立下功勋,如倭人,否则是欲当大明之堂内犬而不得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