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江南说书人)


  其实从獐子岛去天津是有些远的。
  獐子岛在大连以东不到百里的地方。
  按理来说去辽东,或者去山东才是最近的。
  不过因为大明转生的蝴蝶效应,满清政府早就肝胆俱裂地叫停了柳条边的开放计划。
  原本开放柳条边,鼓励山东、河北的饥民度过山海关去闯关东,是为了移民实边,防止沙俄向南渗透,白化整个东北。
  但事到如今,沙俄算个什东西,满清宁可把东北送给俄国人,也不敢像历史上那样,往里面放3000万汉人。
  这是寿星公嫌命长的自杀行为。
  因此,如今的东北,俄国人正在慢慢渗透,但辽东或者说所谓的“南满”地区依然地广人稀,睦仁拿着那些鲍鱼扇贝也没地方卖。
  至于说山东,同样因为清政府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开放柳条边,山东的饥民除了一部南下被淮军卖去大明,大部分都就地变成了捻匪。
  再加上湘军内部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权力支持曾国藩剿匪,因此如今整个山东更乱了。
  这种地方卖军火和大烟倒是不错,卖鲍鱼还是算了。
  所以最终睦仁还是只能舍近求远,去天津卖货。
  不过就算有这样小规模的贸易,但《清日友好交涉通商事宜衙门》说穿了,主要的作用还是监视睦仁的。
  下了简陋的辇车,睦仁觉得自己的眼睛似乎有点发花,脚下也有点发飘,肚子还咕咕直叫。
  睦仁啊睦仁,你仅仅是这样程度的男人嘛?
  他摇摇头,甩开侍卫的搀扶,揉了揉胃,正要跨过门槛朝里面走去。
  “哟,源睦仁,源王爷,你终于来了!”蒙古王爷索特那笑着走了出来。
  作为蒙古人矮壮的身体,拦在睦仁面前那是一动不动。
  索特那虽然不是****,但他作为僧格林沁的接班人,大清当今第一武柱国,自然也和僧王一样,加封了博多勒噶台亲王王爵。
  论起身份地位,那可不是睦仁可比的。
  “臣源睦仁,见过索王爷!”
  睦仁本不姓源,但大清国说他姓源,那他自然姓源。
  非但如此,在身后因为降格而咬牙切齿的睦仁,此时发扬了他孙子装孙子的特长。
  日后他孙子裕仁可以向麦克阿瑟奴颜卑恭,睦仁自然也能给大清王爷下跪。
  不但下跪,而且动作很熟练。
  睦仁双膝下跪,以头抢地,道:“臣祝王爷武运昌隆!”
  见眼前这个倭人国王连“小王”都不自称,而是自称“臣”,索特那愈发高兴。
  但无论如何,此行最重要的事情索特那还是不会忘记的。
  索特那虽然个子不高,但可谓膀大腰圆,典型的蒙古人长相,反正就是那种一看就很彪悍的长相。
  若不是这尊尊容,他也不会轻易的被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是僧格林沁的接班人了。
  虽然勇武是没有的,但身大力不亏。
  索特那大手一挥,便如提小鸡崽子一般,将睦仁提起,呵斥道:
  “11月我大清圣母皇太后要过大寿,我主体谅日本国小力疲,献不出什么珍宝,故而许你们日本国上贺表一篇,也不知你作得如何了?
  快让本王看看,你别看本王一副猛张飞的模样,但要说诗词歌赋,倭仁、曾伯涵也未必是我对手,你快快献上,让本王审查润色一番!”


第357章 万国来朝,电报的思潮
  睦仁的一手馆阁体的楷书相当漂亮。
  索特那王爷摸着下巴,在一旁连连点头。
  等睦仁将贺表写好,他便迫不及待地夺过,大大咧咧地将墨迹吹干,卷进了怀中:“源老弟,你久居扶桑,这圣人学问终归还是差了点那味儿。
  我圣朝工部尚书,一等一的大儒,正红旗的乌齐格里·倭仁大学士,与本王乃是至交好友。
  你这贺表哥哥我先拿去,回头让倭大学士润色一下再还给你,免得日后在圣母皇太后的寿宴上出了洋相。
  要知道,这一次圣母皇太后的三十大寿可不仅仅是一场寿宴,乃是我大清朝广结友邦的盛会。
  到时候不仅仅有朝鲜、琉球、越南、暹罗、缅甸(英占)、廓尔喀(英占)、哲孟雄(英占)等藩邦前来为圣母皇太后贺寿,更有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等友邦前来捧场,说是万国来朝也不为过。
  你若是在这样的场面上出了岔子,便是我大清天子和圣母皇太后宅心仁厚不与你计较,这世界万国也会笑你日本国丢人现眼的!”
  索特那吐沫横飞地侃侃而谈,倒也不完全算是胡吹。
  大清朝廷确实已经遣使各个藩属国,要求他们前来朝拜。
  同时也令总理衙门照会各个列强,邀请他们的公使、参赞前来赴宴。
  为了能够接待好这些友邦,如今大清愣是从南方各省的军饷中又扣了一大笔。
  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南边不少团练部队都两年没有见饷了,也不差这一年半载。
  趁着如今北军小有所成,将南饷悉数挪用,无论是请友邦做客,还是给皇上太后修园子,又或者充作辽饷,都是再合适不过的机会。
  至于南方汉人的忠诚度嘛……
  不做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耶?
  在朝廷看来,汉军迟早都是靠不住的,花钱养他们,和花钱养贼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能因此而饿死一些,反倒是我大清的幸事。
  如今在汉臣当中也就曾、李二人还算贴心了,其他南方汉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废物,剿贼的本事没有,哭穷却一个比一个响。
  我大清可不能学崇祯,把银子往这些无底洞里填!
  两名汉臣模范中,曾国藩是确确实实奋力剿捻,甚至连棺材都抬出来了,抬棺督军,算是天下汉人士绅的楷模。
  李鸿章则是体恤上情,缴税特别积极,是南方各位巡抚、总督、布政使中的纳税大户。
  除此之外,李巡抚还兵不血刃地平定了苏北的乱民,叫那苏北穷苦之地没有像山东、河南一样糜烂不可收拾。
  可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其作用绝不再曾国藩之下。
  这样的能吏,朝廷自然也是喜欢的。
  而且李鸿章的好处还不仅仅如此,更让朝廷欢喜的,是他的《忠诚》!
  李鸿章不但给朝廷缴税,自掏腰包帮朝廷赈济灾民,还处处为朝廷着想。
  李鸿章除了江苏巡抚的身份,还是大清国五口通商大臣,肩负着为我大清引进先进技术的重任。
  就在年初,李鸿章上奏说,如今世界大局,非枪炮为第一要务。
  泰西洋人早在道光十六年便发明一物,曰电报,至今已有三十年。
  此物才是我大清强盛的第一关键。
  电报者,以摩斯密码记录文字,可瞬息万里,远超骏马飞鸿,乃是帝子居庙堂之高,掌控江湖之远的利器。
  英吉利女皇帝远在泰西,却能令洋兵如臂指使,靠的便是这电报。
  因此李鸿章建议,朝廷应当拨款在我大清各大要冲之所在建立电报站,以方便百官接受朝廷之询问,政令畅通,吏治清明。
  不得不说,李鸿章的提议很有吸引力。
  这电报可以用来通信全国,确实比枪炮更为要紧。
  而且这修电报只需要拉线就行,远比修建铁路那样惊扰国家龙脉、百姓祖坟的社会影响要小。
  这年头,老百姓自然是愚昧的。
  也正是因为过于愚昧,所以什么电线辐射致癌的谣言也并不存在。
  所以拉电报要比修铁路的阻力小得多。
  历史上,中国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也是李鸿章拉的。
  1877年6月15日,当跨英吉利海峡海底电缆铺设27年后,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20年后,跨印度洋(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孟买)海底电缆铺设15年后,日本长崎至上海租界的海底电缆铺设6年后,大清李中堂终于在天津机器东局到直隶总督衙署之间搭设了一条电报线路,总长度16公里。
  如果是P社玩家,此时必然落泪,思潮的传播果然是我大中华地区永远的痛。
  虽然起步比较晚,虽然被《申报》之流抨击为“奇淫巧技”,不过电报的战略价值显然很受清廷重视。
  在1877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建好之后,清政府罕见高效地在全国各省铺开,甚至连台湾也修通了电报。
  这些都是未来大清完犊子后,各省督抚动不动就通电全国的物质基础。
  这也从侧面说明,修电报确实没有什么难度,所需人力、财力,所面对的乡民阻挠都比较少。
  可即便如此,清廷也根本拿不出银子来。
  好在,又是李鸿章李爵爷公忠体国,义薄云天。
  他自掏腰包,以五口通商局的名义在全国修建电报网。
  实际上,李鸿章用灾民向大明换来的物资之中,就有电线,十分便宜,造价远比俄国顾问告诉清廷的报价要低得多。
  总之无论如何,就在数日前,天津的电报也已经修通了。
  今天索特那王爷专程来獐子岛慰问日本国王所为的还有一件事,便是与电报有关……
  他拍了拍睦仁的肩膀,道:“源王爷,既然给圣母皇太后的贺表已经写好,那么接下来就该写你答应我们皇上的告全体倭民诏书了吧?”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