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芬元帅道:“我们德国人自己的战车,那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车!这种战车,哪怕是和我们最铁的盟友兰芳,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先进武器!而且对于兰芳来讲,那些战车根本就毫无作用,因为他们打的仗,不是海战,就是给美国人制造一点麻烦,需要的是快速灵活的轻装甲车辆,而我们要纵横欧洲大陆,就需要一种强悍的重型装甲车辆。”
爱普拉特试验基地,德国人把一辆载重四吨,全重七吨的卡车改成了一辆战车。
“这辆战车,使用的是六轮驱动,前后轮都能驱动,车的全重可达八吨,正面装甲的厚度达到了50毫米,侧面装甲厚度为15毫米,正面可以抵御机关炮和75毫米山野炮的正面轰击,侧面装甲可以防住12.7毫米机枪攻击。”技术人员向前来实验基地参观的俾斯麦和施利芬元帅介绍这种新式武器。
如果陈新元在的话,他可以发现,这种新式武器事实上就是他们兰芳BA-1装甲车的放大版,车轮直径变大了,有六颗车轮,车的宽度也增加了,有2.6米宽,车的高度倒是不高,下半部分的车身高度和一辆小汽车差不多高,但是在车顶上的机枪塔变成了炮塔,安装了一门5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还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在加农炮的边上,有一挺7.92毫米机枪,战车驾驶室内,也安装一挺7.92毫米机枪。
这种装备有两门火炮和两挺机枪的战车,车内需要五个人来操纵,有一名驾驶员、一名车长、一名主炮手、一名装填手和一名通讯兵兼机关炮手,战车的火力十分强大,可以顶住法军机枪堡的射击,抵近机枪堡,然后对着射击孔开火,摧毁法国人的碉堡。
动力方面,德国人还是固执的使用了汽油机,而不是更先进的柴油机,这是因为德国缺少石油,所有的石油都需要进口,而德国人已经拥有了一项可以把煤炭变成石油的技术,但是煤炭提炼出的油只有汽油,没有柴油。
战车开始了实验,由五名德国战车兵操作的战车好像咆哮的野兽一样冲了出去,前面的各种机枪堡垒拼命的向战车猛烈开火射击,子弹打在战车的装甲上,全部被弹开了。
“轰”一枚40毫米炮弹击中战车,毫发无损的战车继续前进。
但是当一枚75毫米炮弹击中了这辆战车之后,战车虽然外表毫发无损,却停了下来。
“难道出现伤亡了?”工人们大吃一惊。
因为之前这种5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已经经过了多次实验了,法国人目前标准的75毫米野战炮根本无法击穿装甲钢板。
战车略微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动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战车回到了出发点,车门打开了,驾驶员跌跌撞撞的走出车门外,刚刚走出车门,一下就软瘫在地上。接着,车顶的车舱盖也打开了,车长、炮手、装填手和通讯兵钻出战车,相互搀扶着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一名技术人员上前问道。
“我们受伤了!刚刚炮弹没有打穿我们的战车,但是剧烈的震动,让我们承受不住。”车长回答道。
伤得最重的是驾驶员,因为炮弹刚刚就正中了他的驾驶舱前部,剧烈的震动,让他耳朵鼻子都出血了,五脏六腑震得翻江倒海,驾驶员当场昏迷过去,几分钟后醒来,就坚持着把车开回来了。
“75毫米炮,就能对战车的乘员造成极大的伤害,更大口径的炮,即便无法击穿,但也能杀死车内的人了。”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能否加厚装甲?”俾斯麦问道。
第448章 装甲车(五)
加厚装甲?再加厚装甲,车都要跑不动了,本来是一种全重7.2吨的卡车,被改成了战车之后,全重已经达到了11吨了,要是再加厚装甲,这车的重量岂不是要达到15吨了?增加到15吨,这车的速度就比人走路还要慢了,若是路面不好的话,那么速度就更慢了。
“装甲防护的问题,我们也先这样,主要是能够防住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的攻击。战车最关键的还是机动性。如果没有机动性的话,你要是说装甲防护能力,装甲列车防护能力岂不是比战车更好?可是离开了铁轨,装甲列车就什么都不是了。法国佬的装甲炮塔防护力好不好?太好了,厚度三百毫米的装甲钢板啊,可是能动吗?”施利芬元帅说道。
按照施利芬元帅的思维,战车就是一种有一定防护能力,可以快速机动打击敌人目标的武器。战车的使用,应该是一种机械化装甲骑兵,而不是慢吞吞的移动式堡垒。
“不错,我们是可以把战车造得更大更重,甚至可以装上三百多毫米的巨炮,边上再配备上机关炮和轻重机枪,造得好像一艘巡洋舰那么庞大,可是这种东西上了战场就只能慢慢的移动,遇上路面坏一点的,根本就动不了。”俾斯麦赞同了施利芬元帅的建议。
确实有人提出了一种陆地战列舰的概念,那是一种重量达到1500吨级的超级重型战车,装备履带运行,安装一台8500马力蒸汽轮机,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00毫米,装备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炮塔,一座单装128毫米加农炮炮塔,八门20毫米高平炮,两挺15毫米高射机枪,车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射击孔,随车的步兵可以从射击孔内使用轻重机枪向外面射击,这辆战车上有车组人员120人,可以搭载一个营的步兵。
按照计算,得出的结论,这种庞然大物时速可达25公里每小时。
可是用脑袋想一下就知道了,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达到那么快的速度,公路运行(姑且当成这玩意儿可以在公路上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已经不错了,越野速度?估计是零了,还有,有那么结实的桥梁可以让这种变态的战车通过吗?
另外,造一辆这样的陆地怪兽,造价不知道要多少了,足够制造目前的战车一千辆了!一千辆目前这种战车,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肯定比一辆这样的怪兽强得多。
所以这种方案一提出来,就被俾斯麦和施利芬元帅否决了。
之后,德国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一种重量达到70吨的重型战车,装备一门75毫米炮,一门20毫米炮和四挺机枪,安装两台250马力汽油机,车组成员12人,最大公路速度12公里每小时,最大越野速度8公里每小时,由于采取了履带式,战车可以爬上70%的坡度,可以越过四米宽的壕沟。
“这种东西,我觉得也不太合理,机动性还是太差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装甲机械化骑兵,而不是庞大而缓慢的移动式堡垒。”俾斯麦说道。
移动式堡垒的机动性太差,价格也贵,造一辆这种70吨重的怪兽,也足够制造出目前这种战车20辆了,造50辆移动式堡垒的价格,足够制造一千辆战车!
是一千辆战车厉害呢,还是五十辆移动堡垒厉害?肯定是一千辆战车厉害。
随后,这种德国战车进行了机动式的测试,在测试中发现问题:一旦对手挖掘了壕沟、散兵坑,战车就无法通过了;进入了松软的地面,农田等地方,战车也无法通行。这种战车机动性优秀,也就是在公路上和好的地面,机动性才优秀。可是在战场上,到处是壕沟、弹坑,战车很难冲过去,还需要步兵先占领对手阵地,再用工兵给战车铺路。
“我们应该要能够让战车直接通过阵地,而不是多此一举,让步兵先占领阵地,再让工兵来铺路。”施利芬元帅说道。
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战车其实就是取代骑兵的一种高机动的车辆,自身生命力比骑兵要强,攻击力也比骑兵强,机动性不输给骑兵。
“可是我们的战车装甲还是有些脆弱了,只能抵挡50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75毫米级别的炮都挡不住。”有人说道。
施利芬元帅说道:“以前打仗,骑兵能保证零伤亡吗?战场上,能少牺牲我们的战士就是胜利。我们一个人不牺牲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几千辆战车向对手碾压过去,给对手是什么样的震撼?不错,对手是可以用火炮阻拦我们,可是火炮事实上也难以击中高速移动中的战车,而战车自己也有炮,可以反击对手的火炮。当我们三、四千辆战车碾压过去,损失个几十辆到一两百辆,却能够造成对手几十万大军的溃败,然后我们就能零伤亡的追杀敌人,这样的战损比,我们是不是远低于敌人?”
当年的欧洲人都不知道,一种全新的作战概念已经悄然出现了,就是战争发起的时候,首先以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去把对手的空军全部摧毁在地面机场上,然后是重炮轰击,轰炸机轰炸,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战车碾压过去,一路推进,对手迅速崩溃。当战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对手首都的时候,对手就投降了。
但是要研制出这样一种快速突击的战车,机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战车可以越过壕沟,可以在松软的地面行走,可以爬上矮墙,可以把面前所遇到的一切东西都给无情的碾压了。
“履带?”有人从之前被否决的几条方案中得到灵感,“有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战车改成一种履带式战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