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话虽如此,也有问题摆在霍峻面前:他手中的部曲和郡兵,加起来共有四千余人,既要守江北,又要驻江南,还要出城与敌军野外纠缠,怎么够?
霍峻当即颁下命令,要求各县令、长、县尉联络县乡本地的庄园、坞壁,汇集地方豪强的部曲子弟,临时授予军职。
当日雷远与霍峻交接宜都太守职位的时候,玄德公特地请霍峻带来口信,让雷远不必多想,庐江雷氏宗族欲留荆州、欲往交州,都可随意。
雷远要稳定交州,自然难免把宗族部曲主力不断抽调出去,但因为玄德公的承诺,也因为霍峻在任数年的公平对待,雷氏及其附属宗族,至今仍在宜都郡保有产业、庄园,并在乐乡大市和荆蛮部落中保有相当的影响力。
而雷远将自家宗族部曲中的老卒任命为县吏乃、乡吏、里吏,使他们得以继续发挥忠诚的做法,也被霍峻所学习。
到了此刻急需兵员的时候,霍峻第一个便想到了庐江雷氏在宜都的力量。只要收揽雷氏的壮丁入军,再加上其他诸多豪族大户的部曲兵力,霍峻就有底气的多了。
这些文书发出之后,霍峻便摆起仪仗,离开太守府。
面临江东方向的作唐、孱陵、公安三座军事重镇须臾间易手,原先的盟友动用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来袭,面临此等情形,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要让部属们看到主将的身影,看到主将有战胜的信心。
故而霍峻专门在夷道城的城头设下案几,当场处理公务,也随时督令夷道城防。
虽说霍峻打算以野战迟滞敌人,但城防还是要尽快安排起来。
此时好几名军校正带领本部士卒布置城头防御设施。他们从仓库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建筑材料,在城头搭建高大的望楼和掩护兵力调动的长蓬,又抬来大量石头、滚木堆积在各处垛口之后。
霍峻部下有守城经验的老卒很多,这时候连连呼喝新卒,让他们注意堆积的方式,既不能阻碍守方在城头的往来,还要恰成掩体,作为敌人登城后反击方的据点。
再过片刻,又有文官带着民夫赶到,他们携带着铁锅、铁釡之类,每一段距离放置一个。这是用来烧热油或滚水的,热油、滚水对成片敌人的杀伤力极其巨大,战事紧急时,还能用此盛放粪便尿溺,那便格外恶毒了。
霍峻看了看,又起身绕城巡视。
他确实是很受将士们信赖的宿将,所到之处,将士们纷纷向他问好。
有人还壮着胆子询问军情,霍峻挑选能说的说了,不免压低江东的力量,夸大自家兵员规模,也安抚人心。
走了半圈,确定将士们情绪稳定,他觉得很是满意。
霍峻虽是镇守地方的官员,也知道汉中王正与魏公在关中决战,为此调用了益州的无数人力物力,说是倾巢而出亦不为过。江东此番背盟,真是挑了绝好的时机。
这种情况下,他并不指望益州能迅速支援,只有靠自己。
而宜都郡的战略地位,霍峻也很清楚。此地毫无疑问会是江东重兵投入的焦点所在,必定会发生惨烈之极的战斗,随着江东的力量不断进入荆州,宜都郡必定面临众寡悬殊的局面。
故而对战斗的结果,霍峻并无信心。
只是,他身为主将,有责任使部属们充满信心,只有充满信心,才能坚持战斗,坚持到某个或许会出现、或许不会出现的转机。
这时候他已经到了城池的北面,这一面正可俯瞰雷远昔日扩建的码头,码头上原本停靠着许多船只,这些船只大都是商船,也有一些用于夷道、夷陵到秭归之间短途转运的小船。
江东兵马既然将至,必定动用水军阻断大江南北,这些船只留在此地,也只是徒然成为江东水军的缴获罢了。所以霍峻安排它们先行转移到上游丹水的港口,然后再视情况作后继调动。
此刻视野所及,诸多船只纷纷升帆,唯独有一艘小船,却匆匆忙忙进港。
霍峻指一名扈从:“去问问,若是闲杂无关之人,让他们快走吧,不要牵扯进战事中。”
那扈从走了没多久,又匆匆回来。身后跟着一行人。
扈从还在码头至城池之间的路上,霍峻便见到了。他的眼神很好,顿时觉得紧随扈从身旁之人,身形有些眼熟。
待到这两人登上夷道城所在的平地,霍峻看得愈发清楚,他吃了一惊,起身道:“这人……这不是续之的侍从李贞么?”
待那扈从穿过城门,绕行到后面的步道时,霍峻站在步道顶端,微笑问道:“含章怎么来了?”
李贞没敢失礼,连忙向霍峻郑重拜见。
他一路急走,有些气喘,缓了缓才道:“霍太守,请暂止船队离开!”
霍峻屏退左右无关人等,沉声问道:“可有什么章程?”
李贞从怀里取出书信,双手奉上:“这是我家将军亲笔,霍太守一看便知……”
霍峻连忙展开书信,匆匆扫过,眼神一凝:“续之要我固守夷道城,吸引江东军的注意力?还要征用船只,从江南接应宜都各地抽调的兵力?”
这其中的意思,分明是要抽空宜都郡的潜力,并且还要宜都郡放弃野战阻敌的计划,而直接进入最惨烈的城池攻防。霍峻身后几名亲信部下俱都吃惊,有人立刻露出了不满神色。
“我想,续之行事,必有缘由……”霍峻倒还平静,他问道:“续之此刻在哪里?”
李贞作了一揖,昂首道:“我家将军兼程赶来,已经到了宜都,此刻就在大江对岸。”
第八百二十四章 扭转
江东对荆州的觊觎非只一日,通过种种手段,他们准确掌握着荆州各地的情况,故而一旦发起军事行动,便似迅雷闪电,来势汹汹。但再怎么讲究情报收集,毕竟不可能巨细无靡,有许多地方要靠推测。
就比如雷远的行踪。
雷远是董督交州的左将军,汉中王麾下屈指可数的方镇大员。他从成都回苍梧,在益州境内的行踪是瞒不过人的,所以江东方面根据江陵发来的线报,推算雷远的脚程,认为他此刻尚在巴郡。
从巴郡到江陵,若顺水而下,本不须许久。但眼下正是春夏间大江涨水的时候,峡江间水流湍激回旋,舟船航行辄有败毁之灾。
故而雷远等人必定沿着江北陆路行进,按照常理,至少得十天才能到峡口夷陵一线。有这十天时间,就足够江东之军横断大江,阻隔荆州南北了。
可是,雷远行踪比他们预想的要快许多。
他进入峡江之后,便沿着江北昼夜兼程赶路,这时候已经过了夷陵,即将进入到南郡枝江县。
枝江与夷陵之间,沿江有距离较长但开阔平坦的道路;而在北面,则是一度人迹罕至、取直翻山的山路。这条道路穿行于山峦谷地,道路两旁地形深险,时有奇峰壁立,岩壁上还有苍虬古木交错,遮蔽阳光。
这条道路始建于秦时,近代以来多处坍塌。到雷远担任宜都太守的时候,又重新整修,成了南郡商旅直放益州的一条通道。因为这条道路北面连接荆山,多有蛮夷,为了保障沿途安全,在道路中段又修建了军堡,素日里驻扎百余名屯兵。
雷远在屯堡前勒马,随在他身后的绵长骑队缓缓聚拢过来,马蹄声在山间峭壁往复震荡出回响。
昔日雷远从江陵出发,突袭夷陵时,就在这屯堡所在的位置歇马,当时邓铜受了重伤,还想坚持随同作战,被雷远勒令留在此地休息。邓铜却不愿意。结果以刘七为首的几名部属七手八脚把邓铜按下,过程中刘七还被邓铜咬伤了耳朵。
因为这场景实在搞笑,后来雷远两次踏勘这处屯堡,都向部属们谈笑,拿邓铜的丑事作为谈资。然则自那以后数年征战,邓铜已经死在了汝南战场,当日在场的将士们也多有折损。雷远此刻环顾左右,发现那次随同奇袭夷陵之人,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了。
这不禁使雷远心生感慨。乱世人命贱如草,便是邓铜这样阅历丰富无比,又有相当地位的武人,战死也如吹灭灯烛般轻易;雷远身边的扈从,短短数年也换过许多人了。
武人如此,百姓难道例外?寻常百姓在乱世所受荼毒之惨痛,更有甚之!
这乱世,无论如何不该延续下去。
自从投入刘备阵营,雷远东征西讨,没有哪一年不在沙场奔忙,没有哪一年不杀敌立功。何以如此积极?便是为了赢取更高的地位,更强的力量,进而取得改变历史,进而扭转历史走向的机会。
雷远在前世并不谙熟历史掌故,他只知道,三分归晋之后,便是五胡乱华,神州陆沉。汉末丧乱之后紧接着晋末丧乱,数百年浩劫仿佛无休无止,千千万万汉家百姓的血和肉,成为无数野心家和杀人狂的食粮。
雷远想改变这一切,想要扭转这可怕的未来。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也是雷远等待许久的机会。雷远带领庐江雷氏部众到达荆州的第一天就想过,在这一段历史中,堪称扭转乾坤的转折点,便是孙权背盟,袭取荆州。
在孙权背盟之前,刘备政权拓地千里,得民百万,数次击败曹操重兵集团,而关羽所部威震华夏,仿佛三兴汉室可期。随即荆州丢失、关羽丧败,一切努力的成果就此化为泡影,而汉室从此便再没有复兴的希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