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班雷铜领着他们的两千益州军,郭竟等校尉只带千名精锐,然则以雷氏在江淮的影响力,如有必要,这千名精锐随时可以化身为上万大军的骨干。
负责代领留守六千人的,乃是雷澄。
往日里雷澄自负勇力,酷爱突阵破敌,去年往益州一趟,大概见识到真正的猛将是何水准,被吓着了,此后便开始沉下心,重视练兵习战的基础。
此番由他留守,再加上沈真、韩纵等人都是庐江雷氏的老部下,另外王平新被提升为假司马,作为辅助。他们看好地盘毫无问题,如有万一,也不是没有出击的能力。
至于随同雷远出行的本部,由三百名骑士和数十僚属组成。
这三百骑绝大部分都是凉州人,重伤初愈的马岱负责带领他们。此去江淮数千里路途,雷远却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了曾经你死我活厮杀的敌人,部下将校们都有些担心,但雷远相信马岱不会辜负自己的信任。
僚属们无非马忠、阎圃那几位,再以雷衍、雷淑、梅成、樊尚等人为乡导。这些人有的负责辎重后勤,有的协助文牍书信,有的负责往来联络,各有职司,也都需要提前明确。
所有这些任命、安排,或需宜都太守印,或需江关都尉印,或需奋威将军印。雷远将几个印章在案几上一字排开,啪啪地敲过,只觉得胳臂有点酸。
待到将这些都完成了,看窗外天色已然昏暗。
雷远起身伸个懒腰,回内院去。
这时赵襄正在为雷远收拾行囊。她和雷远成婚一年多,已经两次送丈夫出征,但她是武人的女儿,见惯了出征送别,并不似寻常小儿女那般作洒泪姿态。
见雷远回来,赵襄令婢女端来夜食。
雷远每天都要去军营,与将士们共同训练,因而饭量一直很好。赵襄为他准备的夜食也很丰盛,主食是雕胡饭,配着烤鱼和盐菜,还有个酱过的鸡子。雷远尝过赵襄作的烤鱼以后大加赞赏,最近连着吃了好几顿,只觉百吃不厌。
赵襄与雷远对坐着,笑着看他狼吞虎咽。
雷远问道:“夫人不尝尝么?”
赵襄摇头道:“这几日没什么胃口。”
雷远止箸不食,看看赵襄的面色:“怕不是前几日吹风,受了寒?早些歇息,可不要强撑。”
两人说了些闲话,赵襄觉得倦了,便去歇息。
雷远面临出征,实无睡意。按说此番出征,属于孙刘两家政治宣示的动作,政治意义远高于军事意义,江东自有强兵猛将,也轮不着他去争功。但他是爱操心的性子,自家心里打了无数的腹稿,仿佛成了江东统帅,将要挥师北伐。
他在床边坐了会儿,觉得赵襄的鼻息渐渐平缓,于是替她掩紧被子,自己轻轻地起来,在门边的案几旁落座。
案几上铺了一副舆图,有点旧,因为前年渡江时受了潮气,有几处笔迹洇开了,看不大清楚。尤其是图上六安至番山,到小霍山,再到天柱山的路线,有几个重重的墨点,还有黑色的实线虚线标识。还有一处被笔杆子戳了个洞,这会儿显得特别碍眼。其它几处倒是不受影响,宛城、舒县、居巢、合肥等周边重镇,依旧清楚明白。
雷远略微挑亮些灯火,看着这些熟悉的地名,慢慢回忆当年的情形。
过了许久,他放下灯盏回头,发现赵襄不知何时醒了,她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自己,却不说话。
第四百九十三章 随行
建安十七年,四月末。
皖水。
春夏时节,灊山深处大雨连绵,雨水汇成湍急山溪,而千万条山溪汇入皖水,使得皖水的水面扩张到秋冬时的五倍宽度,覆压周边的沼泽、圩田,浩浩汤汤,气概有若江汉。
在宽阔的河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正下碇停泊,如林的樯帆几乎遮断天际。
哪怕汹涌的水势,在这支船队面前也不得不屈服。来自上游的重叠波浪撞在楼船坚固的船身上,瞬间就粉身碎骨,化作无数白色的浪花,在空中飞溅、撞击,最后变成细碎的水滴落回水面。而大船只微微一荡,就恢复重心,完全无视自然的威力。
这样的动荡甚至无法引起船上众人的注意。他们都是长久往来于大江的老手了,哪怕船只再颠簸十倍,他们也能自如走动,如履平地。
身披锦袍的吴侯孙权,站在船头,回头看看绵延十里的船队,踌躇满志。
而同船的部属们,更多关注着前方的战斗。
就在距离大船数里之外的皖城方向,一片尘土飞扬,无数将士正围绕着城池厮杀搏斗。环城四面,莫不旌旗漫卷,马匹奔驰,断臂残肢飞舞,而鲜血如雨倾盆而下,浇灌在城边湿润的土地上。
这座城池北面,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的绵延群山;南面,是同样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大江。皖城位于山河之间,控制着西南面柴桑、彭泽等地到东北面合肥的江畔平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数百年来,皖城都是庐江郡的郡治所在。但有强大势力占据此地,就必然对江东形成威胁。
建安四年时,庐江太守刘勋在皖城收纳袁胤、黄猗等袁术旧部,又召集张勋、杨弘等仲氏政权的大将,一时间声势浩大,几如诸侯。当时占据江东的讨虏将军孙策遂以卑词固求盟好,乘刘勋不备攻破了皖城。
到了建安五年,孙策病亡,他所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占据皖城,不服孙权的号令。孙权不顾当时江东动荡的局面,立即领孙氏亲族之兵渡江讨伐,一战屠城,枭李术之首,迁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此后多年间,庐江始终掌握在江东手里,直到建安十四年冬季,孙权攻合肥不下,而被蒋济书信所惑,狼狈退兵,江东势力遂遭曹军主力的猛烈打击,庐江也就此易手,落入曹军掌握。
曹公以朱光为庐江太守,领兵驻皖城。朱光在皖城大开稻田、招揽亡叛,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使孙权深以为骨梗在喉,不除不快。
去年孙权在东关建设了要塞,以监视驻在合肥的曹军张辽所部,牵制曹军向西南方支援的力量。到今年,江东大起诸军,全力向北,第一个要拔除的曹军据点,便是皖城。
此时吴侯悠然观赏水军壮景,而从皖城方向,一叶又一叶小舟破浪往返,负责打探消息的斥候轮番登船,跪地禀报前方战况。
“报!蒋钦将军顺利登城,已斩杀曹军督将,正杀向城池东门!”
“报!董袭将军遭朱光亲领甲士迫退,将士死者甚多。董袭将军已退下城头,预备招募勇士,再度进攻!”
“报!吕蒙将军以巨舟直抵城头,兵分五路突进,曹军大败而退,参军董和被吕蒙将军俘虏!”
“报!董袭将军二次登城成功,已经斩破城池南门,大军入城!”
“报!吕蒙将军已俘获朱光,城中曹军溃不成军!”
一名文官向孙权深深作揖:“我军兵锋锐利,一日便下皖城。将军用兵如神,旗开得胜!”
在他身后的数十名文武一齐拜伏:“将军用兵如神,旗开得胜!”
“嗯……”孙权轻轻应了声。这一声很快消失在风中,距离他稍远些,就听不清楚。
臣下们的吹捧,这些年来他已经听得习惯。
但凡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跳出来谀词潮涌的是这批人;一旦遇到强敌,或者哪方面的进展不如预期,跳出来说“大计不如迎之”的,还是这批人。
如果每次都把他们的言语当真,孙权这江东之主,早就做不下去了。
只不过,能够一战而下皖城,的确是罕见的大胜。毕竟这是曹军加意经营过的重镇,以往每次战胜,都是靠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哪有这次以堂堂正正之师、巨石压卵之势一举破城来得威风霸气。
自从三年前在合肥狼狈失败以后,臣僚们普遍对吴侯的领兵作战之能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在周郎死后达到极致,以至于整整两年间,江东坐拥十万雄兵,却不敢下决心对外扩张。
好在董袭、蒋钦、吕蒙这些将领锐气尚在。既然他们此番一战破城,孙权已决心要对他们大加拔擢,使诸将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一个个打起精神来,努力拿下合肥!
又一名斥候满脸激动地禀道:“报!董将军、蒋将军、吕将军已经控制皖城,恭请车骑将军入城!”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船队,于是大批水军将士都开始欢呼起来。
孙权威严地点了点头,抬手指向前方:“开船!靠过去!”
庞大的船队纷纷起碇升帆,雄赳赳地逆流向前。无数船头乘风破浪,把宽广的水面割裂成细长的一条条。船队渐渐接近皖城,水面上渐渐看到浮浮沉沉的尸骸,还有破碎的旗帜之类,都顺着浪头起起伏伏地往下游去了。
当大船靠岸的时候,孙权闻到了空气中浓烈的血腥气。近侍谷利牵来的战马被血气所激,不安分地蹬踏着四蹄。
孙权毫不介意战马的暴躁情绪,矫健地翻身上马,引得身后的文臣们又一阵喝彩。
而孙权依旧没什么表情。吹,你们尽情的吹。他忽然充满恶意地想到,如果自己此番攻打合肥,再度引来曹公的主力大军支援,这批文臣会如何?怕不又要像上次,或者上上次那样,劝自己暂时伏低做小,为人臣属?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