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汉大忽悠帝 (郑端木)


  对于旗帜的重要性,荀彧、陈群等人自然是有深刻认识的,但是之前有皇帝的旗子,军队的旗子,官吏的旗子,至于说这面“汉旗”嘛……好像这种概念还挺模糊的,难道皇帝的龙旗还比不上吗?
  刘汉少很肯定地说:“比不上!”
  咱们大汉,应该是属于所有国人的大汉,是咱们每一位大汉国人共同的家,“汉旗”既代表的是咱们的大汉,更是咱们每一位大汉国人的旗帜!哥虽然是咱们大汉的皇帝,是咱们大汉的代言人,但是站在“汉旗”面前,也与咱们千万国人一样,仅仅是大汉普通的一员。
  所以,兄弟们是不是都能够理解了?
  以后在咱们大汉,“汉旗”就是最大的那一面旗帜,即便是哥的龙旗与汉正军的军旗,在“汉旗”面前,也要侧立左右,以为守护。而咱们大汉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看到了“汉旗”,就等于是看到了亲人!
  荀彧等人,万分震动,因为大汉竟然有了比皇帝龙旗更大的旗帜!
  陛下乃是天下之主,但是在“汉旗”面前,却又说自己只是大汉普通一员,这份胸怀之宽广,似乎又足以容纳天下。然而连陛下也需要守护的“汉旗”,却又是允许普通百姓在家中悬挂的,这份至上的荣耀,陛下真正做到了与万民共享!
  荀彧不敢“规劝”,因为当刘汉少谈论到“汉旗”之时,他感受到了这位“皇帝哥”身上少有的庄重,同时也感受到了“汉旗”的神圣庄严。所以在荀彧的带领下,爱爱卿卿们一致赞同,认定了大汉这一面“汉旗”,同时也顺利通过了大汉的《汉旗法》。
  然而有旗无歌,显得比较单调,知不道的还以为咱没“艺术细菌”呢,所以刘汉少同时还“创作”了一首大汉之歌。
  提起这件事,刘汉少的脑海里立刻想起了那段熟悉的,低沉雄浑,铿锵坚毅的旋律,甚至有些不能自制地想要立刻起立、肃穆,行注目礼!
  然而后来刘汉少又想了想,这个从黄河岸边走出来的民族啊,希望能够少一些苦难,再少一些苦难吧。所以,属于他的歌声,是不是也可以更加激昂高亢,神采飞扬?
  又于是,刘汉少当着杨修、荀彧他们的面儿,唱出了另一段旋律。
  我们大汉,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大汉,河像热血流……
  我们大汉,树都根连根……
  我们大汉,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大汉风乍起,大汉雄风震天吼!
  但是吧,在唱的时候,刘汉少为了保持自己的庄重,同时也需要想一想词儿,所以就唱的比较缓慢,然后这首歌愣是没飞起来,还是低沉之中带着雄浑,像荒野上的风,船工的号子,像战场上的怒吼,亦或是虎啸龙吟!
  然而就是这么一首,其实已经被刘汉少不知道把调唱跑到哪里去的《大汉雄风》,再一次深深震撼到了杨修、荀彧等人,因为他们不仅从歌声里感受到了大汉的辽阔与广博,感受到了作为大汉国人应有的高昂与热烈,甚至还乘着歌声做了一次如梦如幻般的旅行,好像自己一下子飞回了几百年之前。
  那个时候,也有一位大汉皇帝在唱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722章 有身份的大汉人
  ……………………………………
  “汉旗”与“大汉之歌”已经定了下来,“汉旗”中间的金色徽章也被正式确定为“汉徽”,并且制定《汉徽法》,注明应当悬挂“汉徽”的机构与场所,应当印刻“汉徽”的文书与证件等一系列的律法规章,同时注明在庄重场合,任何一名大汉国人,都允许佩戴“汉徽”,以表达对大汉的热爱之情!
  “汉旗”、“汉徽”以及“大汉之歌”。
  大汉似乎有了新的精神图腾,每一位大汉国人都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是“有家之人”。大汉也将迎来新的篇章,似乎就要扬帆远航了。
  但是,具体的事情还要一步一步的来,大量的工作还要一点一点的做,所以荀彧这位新首相还得继续“烧火”,因为帮忙烧火的那位哥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哪怕他被呛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首先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调查全国人口,重新编户齐民。要是一个国家连自己有多少人口都搞不清楚,哪里稠密、哪里稀少,哪里贫穷、哪里富裕……这些情况全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还何谈治理?
  之前的动荡年月,天下百姓多有死伤,流民、灾民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刘汉少“当家做主”之后,对这方面的事情极为重视,但是这个工作量很大,困难重重,加之还要打仗,朝廷所收复的国土又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好像总也调查不完似的。
  有鉴于此,刘汉少又向荀彧兜售出了身份证与户口本制度。户口本倒还好说,但是身份证应该做成啥样的呢?一时之间,连刘汉少也有些犯难,咱又没塑料,用金属的,那往上边记录信息可费老鼻子劲儿了,要是只用一张纸,又怕不易保存。
  木头片儿?
  感觉很掉价,而且也不容易防伪呀!
  …………
  最先知道刘汉少心里想啥事儿的肯定是杨修他们,所以杨修就给刘汉少提了个醒。
  “陛下,谐和道的道士们不是都有压麻牒吗?您现在想做的这个身份证,是不是跟那个东西有点像?”
  刘汉少一听这话,当时就抽了自己一巴掌。
  哥真是个猪脑子,这个“证”干吗非得是一个光板,难道做成一个小本本就不行吗?
  于是刘汉少又开始在这个“身份本”上大做文章,首先却遇到了一个有点尴尬的小问题。当初刘汉少给谐和道的小道士们开过一个玩笑,就是“压麻牒”这个名字,虽然小道士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但是刘汉少却偷偷的笑了好几天。
  现在咱们要做“身份本”,谐和道那帮小道士又都那么能忽悠,万一再把这个名儿传出去,咱不是自己给自己闹了笑话?
  对了,咱可以不用麻布压封,反正现在棉布比较多,而且还都是机器织的,面料紧实。
  压棉牒?
  算了,还是别想这回事了,继续下一项。
  “身份本”里边肯定得有姓名、性别、年龄之类的信息,但是咱们也没照片呀,又该如何确定持证人是他本人呢?
  法正说:“要不,就让持证人摁上手印?”
  杨修说:“摁上手印也不方便比对。”
  应玚说:“要不咱们就给每一个持证人画一幅画像,贴在身份本里。”
  王粲说:“那你可得多找点画师,而且还是特抗揍的那一种。”
  应玚就纳闷了,为啥得抗揍呢?
  温恢解释说:“万一画不像,得给持证人惹多大的麻烦?那大家还不得合伙揍他呀?”
  年纪最大的贾逵,思想了半天,最后说道:“要不……把名字刺在身上?这样别人就无法假冒了!”
  这是要天下百姓全都受一回“黥刑”么?亏你娃想的出来!
  “又于是”,不等刘汉少发话,杨修带着其他四个跟班便合伙揍起了贾逵。然而贾逵还试图解释,不刺在脸上,可以刺在胳膊或者肩膀上嘛。
  这是又把人当成牲口了?军马的印记都烙在屁屁上。来来来,让兄弟们看看你的屁屁够烙多大的印!
  吵吵闹闹,热热闹闹,刘汉少和他的行走、跟班们也没啥好办法,最后只能用“特征描述”加上按指纹的办法进行认证识别。简单来说,就是对持证人的身高以及面部特征进行一番描述,比如身高八尺,圆脸、方脸、瓜子脸,细眉、粗眉、卧蚕眉……要是谁脸上长有痦子,那可就太好了,痦子的颜色、大小,所长的位置也都要写进“身份本”里。
  所幸的是现在还没啥整容技术,能够有这么一番描述,大差不差的应该也能对上号。再说了,不是还有按指纹嘛。一般情况是右手五指全按上去,缺手指的要特别注明,还有缺右手的按左手,缺双手的按脚趾。
  然后就是填写“民族”一项,虽说现在都以“大汉国人”相称,不许再分这个那个的,可实际情况却是分得清的更容易识别。比如发生一个案件,嫌疑人可能是个之前的“乌桓人”,警察就可以根据这一特征,缩小排查范围。
  但是刘汉少说,咱们现在千方百计的想把人往一块融合,你们为了图一时的省事,偏偏还想再把人往外分?把人分开了倒也容易,可是把人心分开了,再想往一块合,还容易么?大家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为毛要分个你呀我的,这个那个?咋滴,谁还不是个宝宝?
  “再于是”,在刘汉少的“实力碾压”之下,所有的大汉国人,身份本上的民族一栏,统一填写:华夏。
  …………
  虽然是一个小本本,但是“身份本”听着怪怪的,所以还得说成是“身份证”。收到从明光殿传过来的关于设立“身份证”制度的文书,荀彧当时便起身赶了过去。
  “陛下,您这是要给天下百姓都办个证么?”
  “那当然了。咱们大汉百姓,要是连个身份证都没有,还咋做有身份的人呀?”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