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先前,卫薇在窗边观看时,关樾的一招一式特别花哨,每放倒一个人就会摆个好看的造型,然后偷偷地看看窗边有卫薇。
  卫薇被拉到桌边坐下后,关樾再也看不到她,心头可能有点失落,几乎是一招就将对方放倒,然后仔细地在火锅殿中找寻她的身影。
  “父亲,孩儿也想去玩玩!”刘璿期待地说道。
  眼看这群人手中并无兵器,战斗力完全不能跟战场上的敌兵相比,刘闪也想让刘璿多加锻炼,便点了点头:“去吧!就在向太傅的身边。”
  三人确实把当街斗殴当成玩一般,刘闪索性在街沿边坐下,饶有兴趣地看着刘璿。
  今年的刘璿已经14岁,品行还算良好,长得也算高大,只是身形略显单薄。如果穿上盔甲,敌兵很难将他当成一个孩子。
  在历史上的今年,刘璿将正式被册封为太子。公元263年,刘禅向魏国投降之后,刘璿仍然与姜维策划着复兴大汉,足见他对国家的忠诚。
  街边,又有一队青年才俊结伴而来。他们并未在意街边的打斗,彬彬有礼地进入金满楼,刘闪的思绪又回到这个时代的青楼。
  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后来泛指「妓院」。
  但是,「妓院」并非就是青楼,青楼也不仅仅是皮肉交易的场所。
  在封建社会的一千多年间,特别是汉代,男子与女子之间的关系有些特殊,不能单纯地用「开放」或「保守」论之。
  就如同关索、李遗进入青楼后,关银屏以及关索的四个夫人并没有特别的情绪。
  不论刘闪或其他人是否在场。在她们看来,男子进青楼,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或许是大汉建国初期推行「无为而治」的原因,或许是这个时代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缚较轻,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二婚」和「非处」并不在意,再加上这个朝代的婚姻制度,整个社会对青楼的存在也很包容。
  在汉代的律法和礼制中,只要不妨碍任何一方正常的婚姻关系,不破坏家庭和谐的男女关系,都会被社会接受。
  反之,一旦这种关系威胁到男方或女方的婚姻,或是破坏任何一方的家庭和谐,这种关系势必会受到舆论和礼制的谴责。
  汉代以及很多封建时代,拥有一定物质基础或社会地位的男子,可以在拥有「正妻」的同时纳妾,也可以买些婢女。男子可以自由地与妾室同房,也可以与购买的婢女同房。
  这里提到的婢女,实际上就是奴隶。这种购买婢女的行为,是在刘闪禁止买卖汉籍奴隶之前。
  按照汉时的礼制,男子与婢女同房后,必需将其收为妾室,就如同张星彩的侍女王贵人。
  如果男子违反这种礼制,女子可以向县府告发。其实,这种礼制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女子的一种保护。
  当然,这种关系只局限于家庭之中,在家庭以外,男人绝不能与其他女子幽会。
  这种特殊的关系,其实符合「不破坏婚姻和家庭和谐」的原则。
  社会对这种关系多有包容。但是,这个时代的男子也不是无所顾忌,也有一些局限:
  比如,男子与已经婚配的女子发生关系,这就有可能破坏女方的婚姻家庭,这种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又比如,已婚男子与未婚女子发生关系之后,没有将她纳为妾室,这也可能破坏女方将来的家庭,也是不被礼制所允许的。
  既然有了局限,就会有特例存在,这就催生了青楼的产生,它绕过了现有的礼制和律令的束缚。
  汉代的青楼女子,多数是买来的奴婢,也有部分人主动卖身为婢。
  这种人的社会地位低于「庶人」。因此,青楼的女子不可能被一个男子明媒正娶,最多就是「赎身」后被纳为妾室。
  这种讨青楼女子做妾室的行为,对于青楼女子而言,她们只不过是从「奴隶」变成「庶人」,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完全符合当时的礼制和律令,整个社会也不会对她们另眼相看。
  当然,倘若一个男子频繁流连于青楼,以至于家中正妻都不管不顾,或者连婚配都不再考虑,必会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
  因为这种男子,挑战了社会最基本的婚姻制度,世所难容。
  若这样的男子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长者还会站出来帮助、拯救、指责甚至加以惩戒。
  在古时,因为沉迷于青楼的世家子弟,被剥夺了族权和继承权,或是被扫地出门的事例多不胜数。
  正是这种原因,古代出现了一种非常奇葩的现象:已婚男子在逛青楼时,如果能兼顾家中妻儿,就不会受到谴责;
  反之,如果是单身男子沉浸在风花雪月中,必会遭到口诛笔伐。
  这个时代确实很可笑,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同时,在婚嫁之时,精通琴棋书画的女子又成了「抢手货」。
  青楼女子大多文采斐然,不是因为她们有过人的天赋,而是社会、婚姻制度和礼教观念促成的。
  正是因为青楼女子懂得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文人雅士与她们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这两个人群志趣相投,情感上的交流已经超越了最原始的欲望。因此,青楼中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在刘闪看来,在这个时代,存在即是合理。青楼大量的产生着艺术,消费着艺术,保存着艺术,发展着艺术,在缓解社会矛盾的同时,形成了独有的「青楼文化」。
  既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青楼,刘闪从未想过要关闭它,也不会限制它的发展。
  刘闪想要做的,只是引导和规范它的发展,至少不能存有汉籍奴隶,不能强迫或买卖女子,也不能偷税漏税。
  街头的打斗终于停止,这一百多人并不是被向宠、关樾打得趴在街上,而是他们实在太累,确实没有力气再战,全都累得趴在地上,每个人都没有伤筋动骨。
  县治所的几个官员匆匆赶来,他们已经在文钦口中知道来此的原因,见到刘闪坐在街边的石沿上,吓得赶紧下跪告罪。
  “陛……”
  “不用陛!不用行礼!叫我「刘公子」!”刘闪大喝道。
  几名官员以为刘闪是「微服私访」,全都哆嗦着不知所措。
  “我大汉早有律令:任何人不得买卖汉籍奴隶;各郡县已有的汉籍奴隶必须登入户籍;
  雇佣汉人百姓必须付给相应的铢钱;对违反者,律法中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谁告诉我,金满楼是咋回事?”
  “这……陛……”
  “不用「陛」!谁再敢「陛」,我先毙了他!”刘闪愤愤地喝道:“上楼说话!”


第341章 皇权不下县
  这家火锅店味道确实不错,店家也兼顾了吃火锅耗时长的特点,对于超过一个时辰的客人,加收10铢之后,可以继续享用。
  女人吃火锅确实比男子厉害,这跟一千多年后基本一致。刘闪上楼时,关银屏又点了一大堆东西,并且爽快地付了帐单。
  刘闪发现,李夫人的情绪似乎好了许多。
  雅间内,几名县府官员战战兢兢地回答了刘闪的问题。直到现在刘闪才知道,金满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县级治所的官员「不敢管」、「不能管」、「管不着」的现象普遍存在。
  刘闪也明白,这并不是各县官员的「不作为」!
  究其根本,除了治所的舍吏配置不足以外,「皇权不下县」是最重要原因。
  奏代时设立郡县制,汉代沿袭了这种行政管理体制,地方的官员一般就是「郡守」和下一级的「县令」。当然,中央还会委派「刺史」和「州牧」。
  太守,其实是对「郡守」的别称或尊称,太守的职责在于劝课农桑,平断狱讼,征租督赋,选贤举廉,典兵治安。
  在秦、汉时期,太守是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相当于小范围内的天子。
  上与天子剖符,下得刑赏辟除,不但可以自由主持地方政事,支配地方财政,还可以征辟幕僚,有相当大的行政自主权。
  在太守以下,「县令」就是最基层的中央委派官员。自从刘闪推行新政,逐步取消了各郡太守的征兵权限,「皇权不下县」就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县,是代表着皇权统治的最低级行政单位,县以下的亭、里、村等行政单位多是宗族自治。
  亭长、里正等官吏,多是乡绅、族长,或是当地有威望的人担任,他们多是根据乡规民约处理矛盾、调节关系,而不是根据朝廷的律法。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最底层的「官员」承认皇权,但他们自己并不是朝廷委派,除了中央最看重的赋税、徭役之外,其他的工作就很难按朝廷的要求去完成,许多律法也很难落实到基层。
  比如去年,刘闪征召五万百姓抢割魏国的军屯,或是前年征召百姓往秭归运粮,这些其实都属于「徭役」的范畴。
  与吴、魏两国不同的是,这种徭役不是强制性,并且能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
  正是由于刘闪的爱国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再加上这是有偿的徭役,这就获得了县以下的「亭」、「里」官员的大力支持,征召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