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皇家秘事,谁人敢言?
  作为混血儿,他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虽然外型极为帅气,但受限于身份,难免受到些许歧视。这种歧视平时不显,谈婚论嫁却表现出来,大明的士宦勋臣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朱盛武。那怕是奎娜夫人是身家过数百万的豪富。
  但是,五年前,方以智却把小女儿嫁给了朱盛武,虽然是侍妾所出,可方以智对朱盛武却一直极为看重,他们不仅是翁婿,同样也是师生。
  “这重要吗?”
  方以智笑道。
  “重要的是我们比欧洲人早到那里,如此也就足够了。”
  “可……老师不是常说,做学问要实是求是吗?”
  “做学问是要实是求是,可学问不是一成不变,‘先民发现世界’的说法,几十年前没,现在也只是假设,做学问不就是要大胆的假设吗?今天的演讲,不过只是一场演讲,其实,为师对外面的世界倒是好奇的很,只可惜身不由已啊。”
  方以智颇为无奈地叹道。
  后世很多人只知道方以智是大明遗民,看到了他对大明的忠诚,但却大都忽视了的他的另一个身份——科学家的身份,相比他在文学上造诣,他在学术上的造诣更深,他著有百科性质的《物理小识》和《通雅》,涵盖天文、物理、哲学、医学、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西方天文学,方以智研究过地心说、九重天说、星宿、岁差等天问问题,修正了传教士对太阳大小和日地距离的看法。曾根据金星的相位变化,提出水星、金星绕太阳运行的猜测。论述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声音的传播,隔音消音,比重,磁效应等物理问题,提出了气光波动说,并以小孔成像加以检验。还从西方医学中引入了人体骨骼、肌肉方面的知识,对传统医学也多有研究。甚至还提出以字母来表示汉语的汉字拼音化提议。
  其实这种对西方科学的求知欲,几乎是所有大明文人的“通病”,他们和清末那些排斥、畏惧西方科学的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这恰恰就是明朝文人身上的特点。
  从正德朝后,经济的高度繁荣,使得大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全都开始全面转变。
  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让读书人想要冲破八股禁锢。
  按钱谦益等人的记载,甚至从正德朝开始,读书人竟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而到了万历朝,读书人居然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无非就是觉得八股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广泛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这场思想运动,其实就是大明的“文化启蒙”,像王阳明、李贽等人,都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而明朝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允许离经判道的思想言论的存在,当然要有个度。
  不过,越是离经判道的思想,越容易受到儒生追捧,其中还不乏名士,从王阳明的“心学”到晚明的“实学”的流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想冲破旧思想的牢笼。
  只不过,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跑偏了。
  无数儒生因为看不起八股,经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只背几本应付科举的参考资料,说自己是经世致用之才,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连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都不知道。
  当然了,这是也是西方传教士来华时,大明的学者们“发了狂”的原因,因为西洋的科学有很多是闻所未闻的新学问,也正因如此利玛窦在书中记述了中国人的强烈“好奇心”,大明的学者“好像发了狂”,来访者络绎不绝,就是想了解西方的事情。不能和他见面的人则通过书信来往,有的人他们完全不认识,但乐于在信中和他探讨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话题。
  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大明的传播,而这种好奇心在乾圣年间,同样也没有消退,甚至因为皇帝的鼓励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就像现在,他们之所以会到国子监,就是因为现在的国子监是大明的学术中心。
  当然这个中心并不是说那里是儒学的中心。而是科学的中心,经过长达20年的变革,国子监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多门学科的大学。
  而对于方以智来说,有时候相比于做官员,他更愿意从事学问的研究,只可惜。
  在马车进入国子监时,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婿,又想到了身不由己的自己,忍不住叹息道。
  “可惜了……”


第1038章 天下第一学府
  稷下堂。
  此“稷下”并不是齐国的那个“稷下学宫”,而是国子监的稷下堂,大体形式就是一个大厅堂,这里是大明的学者们讨论学术的场所。来自各地的学者师,在这里研讨学术,进行学术交流,或许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异,而会竞长论短,争论不已。但却最终促进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再次于华夏大地上出现,从而使大明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
  稷下堂四周的座位上,早早就坐满了国子监的学生。南京国子监学生近万人,但是稷下堂却只有千余人的座位,此时走廊里,过道中,都站满了人,甚至就连窗边也挤满了观看的人。
  其中还有一些来自唐、桂、鲁等诸侯国甚至朝鲜、日本、硫球等藩属国,那些“向慕文教”的留学生,前者往往学文科、数学、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医科,而后者只能学经科(儒科)、法政科、医科。出则良相,入则良医,遵循的圣人教化之道啊。
  而且能来大明留学的,个顶个的都是当地权贵子民,他们也乐意学那些治国的学问,不过乐意归乐意,他们对环球旅行,对“华夏先民发现世界”也好奇的很。
  环游世界!
  多稀罕啊!
  多热闹啊!
  一辈子都难遇上。
  学生们挤得到处都是,而老师们多少总有一个座位,至于方以智和朱大公子,他们来的虽然晚,可是凭借着奎娜夫人是国子监资助者的身份,在稷下堂二楼有一间专门给朱大公子留的包间。
  堂堂国子监接受资助?
  国子监什么时候不接受资助?
  “捐生”……什么时候断过?
  只不过,过去的捐生的钱是交给朝廷的,而现在,直接交给国子监用于教学。
  不过因为国子监的监生名额有限,这几年捐生的价码越推越高,从最初的二百两,一路涨到了1000两。
  就这没有强力的推荐人,有钱也不一定能排得上号。
  除了捐生之外,还有一种捐生比较特殊,就是直接向国子监捐赠,奎娜夫人前后向国子监捐出了十数万两银子。倒不是为了让儿子上国子监,而是为了名声,国子监里有栋夫人楼,就是她捐赠的。
  至于便利嘛。
  就是朱胜武能以外人的身份,在学校中进行各种试验。参与学术研究,其实,这种情况在大明的权贵阶层很普遍,那些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权贵子弟,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于爱好,纷纷投身于科学之中。
  他们有时间、有精力研究科学。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钱!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试验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普通人往往会迫于生计首先考虑就业,考虑衣食住行。但他们不同,在爱好的驱使下,他们能够十数年如一日的研究科学。
  其实,这个时代的欧洲科学家,有很多人本身就是贵族,或者接受贵族的资助,科学研究,是要花钱的。
  就像今天在前排坐着的,除了国子监的教授和知名的学者外,还有几位勋臣,他们资助学者的目标是为了科学也好,是为了扬名也罢,但是在他们的资助下,许多寒门子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大明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甚至现在,资助学者早就成了大明的某种风气。
  “利川侯也来了。”
  在二楼包厢里,看到楼下前排的人,方以智轻声说道。
  “听说利川侯资助了一个探险队,在婆罗洲进行探险,他的志趣应该不是探险上。”
  笑了笑,方以智只是看了眼利川侯,然后,就听着台上的演讲。
  除了演讲之外,他感兴趣的还有“启明星号”带来的各种动植物标本,那引起动植物标本有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当然了,还有就是他们全世界插“界碑”的事,也是在南京引起了轰动。
  恐怕这也是利川侯等勋臣会过来的原因,相比于内阁,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臣,有几个不好战的,他们恨不得把全世界都变成大明的。
  这一点,他们倒是和陛下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这一点上,欧洲人和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在当地遭到了土著人的袭击,而那些土人都是女人,使用弓箭,与传说中的亚马逊女战士相似,这也是他们将其命名为亚马逊河的原因,而通过我们的实地考验,那里更像是山海经中的‘女子国’……”
  听着讲台上的年轻人的讲解,方以智只是微微点头,似乎是一副赞同的模样,其实,他和陛下的观点是一样的,华夏先民发现说,到底能不能证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有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和学者,会去通过探险证明这一切。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