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吕文焕曾在给南宋的信中说:“因念张巡之死守,不如李陵之诈降。犹期后图,可做内应。”
  但是,宋廷直到彻底灭亡,也等不到他的“犹期后图”。相反,因为他深知宋朝虚实,倒是成了灭宋的急先锋。
  近来元廷在南方大败后,重新设置了四个都元帅,分别是平贼汉军都元帅,平贼吐蕃军都元帅,平贼交州象州军都元帅,平贼大理军都元帅。
  四大都元帅,全部由忽必烈之孙,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统帅。
  而吕文焕以四川左丞官位,出任平贼汉军都元帅,足见忽必烈对这个宋朝降将还是信任的。
  如今元廷在南方的地盘有四川行省,云南行省,交州行省,象州行省。交州(安南)象州(占婆)都是新开拓的疆土,云南行省是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的地盘。那么吕文焕的平贼汉军都元帅,能统带的只是四川汉军。
  但是,说是平贼汉军都元帅,可吕文焕统帅的兵马绝不仅仅是汉军,还有四川的苗兵,彝兵,羌兵等部族兵马。
  这些部族当然不愿意替元廷打仗,可他们的头人贵族早就归附了元廷,他们也不得不听令。
  吕文焕麾下除了八万四川汉军,还有四万诸族蛮兵,共十二万大军。
  吕文焕入蜀后,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首先就来亲自攻打凌霄城,拔掉这个钉子。不然,大军一旦东征讨贼,蜀中空虚,留着凌霄城必定会出大事。
  一个幕僚道:“圣上以东翁为平贼汉军都元帅,总揽蜀中汉番兵马。十余万大军整装待发,就差粮草了。只是官仓缺粮,东翁可有解决之法?”
  吕文焕眼睛一眯,“没粮?蜀中汉人五百万,各族番人上百万。六百万人解决不了十万大军的粮草?俺不信。”
  蜀中人口南宋最盛时仅在册汉人就有一千三百万,经历战乱和蒙元屠戮后,各族加起来却只剩几百万。
  吕文焕之前不在四川,对四川如今的情况并不太清楚。
  “好教东翁知晓。今年四川闹过白莲,虽然被镇压,却也坏了打粮。如今蜀中流民颇多,每天都有人饿死于道,大半田地抛荒。哪里还能征收到足额的粮草,能有一半就不错了。”一个幕僚说道。
  谁知吕文焕毫不担心,笑着说道:“百姓是没有粮食了,大户巨室不是有么?向他们征收就是了。还有军饷,也要着落在他们身上。哼,大元朝帮他们平贼,他们都不舍得出粮出钱么?那俺十几万大军吃什么?”
  幕僚微微摇头,“如此一来,东翁就会得罪蜀中豪强了。”
  “哈!”吕文焕摇头,“俺怕得罪他们?俺吕家就是大户,却也主动捐纳钱粮。他们就不能?陆先生,你替俺写张告示,摊派三百万贯钞,五十万石粮草!有田万亩之家,都不能逃避!有敢违抗,杀!”
  “还有,不要再向小民征收,他们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得利的是反贼,受损的是大元!其中利害,不可不察也!要剿灭叛贼,除了克敌制胜,还要和叛贼争夺民心!”
  “东翁高见!正是如此!”幕僚说道。
  吕文焕道:“这个道理俺知道,大汗当然更清楚。俺离京时,圣上有交代说,只为平贼,皆可为!哼,那些豪强也不想想,大元朝凭什么白白保护他们?真是笑话。他们当大元是前宋?”
  几个幕僚都笑了起来,“如此,大军粮草军饷都无忧了!”
  吕文焕站起来走到升帐鼓前,亲自敲鼓升帐。
  “传令!明日入山,攻打凌霄城!半月内,必拔之!”
  “喳!”
  …………
  “大王,老师,吕文焕亲自率兵攻打凌霄城!这已是七天前的消息了。”特察局李织第一时间就来汇报,“吕文焕在凌霄山有四万大军,其中有一万蛮兵。”
  “是他?”李洛想不到元廷会重新启用吕文焕为帅。
  吕文焕是大汉奸不假,但他也是良将。宋元之际的名将中,吕文焕可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男人。
  “吕文焕对山地之战很熟,当年跟随他兄长吕文德在四川作战多年。而且长宁军和易士英也曾是他部下。”李洛道。
  崔秀宁道:“你觉得他能攻下凌霄城?”
  李洛点头:“对凌霄城来说,最不危险的是蒙古色目将领。最危险的就是吕文焕这样的人。他深知城中虚实,对地形也不陌生,军中还有擅长山地作战的蛮兵。倘若不是我们先出牌,凌霄城这次必然被攻破。”
  崔秀宁笑道:“可惜啊,他不知道我们先走了一步。”
  “先走一步。”李洛道,“就算不能要他的命,起码也能解救凌霄城!”
  PS:头疼发烧很不舒服,挣扎着更新了一章。蟹蟹大家支持!求票票!晚安!


第558,559节 唐国大朝,当务之急

  十月十八,唐国大朝。
  按照还不完善的《大唐会典》,唐国朝会分为内朝,常朝,大朝三种。
  内朝不定期不定时,参与内朝者一般只有政事堂,军师阁,御史台三府正副长官,以及唐王特别指定的官员,也称御前朝会。内朝上一般是文武宰执和唐王讨论军政大事,出台草案。
  但由于唐国初创,三府官员缺额很多,所以目前还不重要。
  常朝逢三六九举行,临安正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常朝一般是官员当堂奏事,朝议唐王难以决断的大政草案,以及直接宣布王命。
  大朝每月初一和十八举行,京中七品以上官员参加,唐王和王后御门听政。大朝一般是直接颁布大诏,接受群臣朝贺,并不议论政事。
  可如今的唐国大朝,却要议论政事。
  为何?
  因为唐国官员如今非常精简,很多职位都是空缺,哪怕是大朝,临安城中也只有两百来人有资格参加,实际上等同于常朝。
  “咚—咚—”
  凤凰山宫的钟声敲响,唐国文武百官们顶着朝霞,骑马赶向宫城。
  此时的唐国官员无人坐轿。就唐王李洛和王后崔秀宁,出行也是乘坐马车,谁敢坐轿?
  由于文天祥和林必举等人被赐予的府邸就在宫城之外,所以他们也是最先赶到。
  文天祥是军师阁东阁太尉,林必举是政事堂中相,两人都是正一品宰执,所以戴的是七梁冠,穿的是紫袍玉带。
  官员们鱼贯而入进入戒备森严的皇宫,在宫门口解下唐刀和汉剑,然后直驱归德殿。
  说来可怜。由于赵宋皇宫被蒙元破坏太大,李洛又不愿意修建新的宫殿,哪怕大朝也只能在归德殿这个偏殿举行。
  身穿紫色比甲,腰挎紫鞘唐刀的御前侍卫,已经打着仪仗侍立在归德殿内外。
  殿外的广场上,七座鼎炉燃放着香烟,使得广场上的气氛更加肃穆。
  三通钟声过后,两百多七品以上京官全部到来,按照官位大小,文左武右的排好。
  “大王驾到!”
  随着一个侍卫的唱喝声,一身常服的李洛和崔秀宁就乘车而来,一起坐在归德殿的大门口临时设置的大案上。
  李洛在中,崔秀宁在侧,两人都是正坐在蒲团上。按照唐国礼制,正坐才是礼,坐椅乃轻佻之举。
  “臣等拜见大王,王后!万福金安!”众人一起下拜,二拜,再拜。
  “平身!”李洛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崔秀宁则是面容娴静。
  总体而言,唐国朝会的特点是简而不陋,既不繁复,也该讲究的都讲究。
  “今日大朝,寡人有事要让种卿朝议。想必众卿也有要事上奏。”李洛说完一挥手,“都别站着了。来人,赐座!”
  一队侍卫搬来一个个蒲团,所谓赐座,其实就是正坐在蒲团上。
  宫中没有宦官,外朝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侍卫来做。李洛目前定下了666个侍卫的员额,这么点人除了负责宫中禁卫,还要打杂。
  侍卫队是李洛和崔秀宁的亲卫改编的。所以还有石珊瑚等几十个女侍卫。
  文武大臣坐下之后,天师府司道天师郑思肖首先站起来,举起象牙笏牌奏道:
  “启奏大王。如今,临安,江宁,庆元,洪都四地的道宫都已经竣工,可谓神速。只是,道官缺口甚大。臣以为,是否应从东州(海东)各道宫,道庙抽调道官?”
  李洛恢复东南后,一边赈济百姓流民,一边以工代赈,用他们和战俘修建各地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仓库,以及各大道宫。
  由于人力充沛,四个地方的道宫数月间就已经竣工了。
  李洛点头道:“道宫,关系大唐明道教化,此乃国之大事。准郑卿所奏,从东州调拨各级道官,哪怕是乡中道社的小道官,只要合格,也可以来江南道庙做庙长。”
  “忠武神宫中的各级道官,就由受伤退役的武士担任。”
  根据制度,忠武神宫的道官必须有武士出任。李洛安排受伤退役的武士担任新建忠武神宫的道官,也算是一种照顾。
  唐国道官遵循的是天道,人道,臣道,不降僧尼那样禁止婚嫁。因为男女婚嫁,本身就是人道,也是天道。
  李洛的话说完,新任命的秘书郎执笔写下:“唐四年十月十八,大朝。王准郑思肖奏,调道官于东州。”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