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话说完,便将铜币和古剑举了起来。
  壮汉们看见古印和古剑,心中悸动。
  当年他们老祖宗若跟朱重八一起创业,也不至于凄惨到今日的地步。
  如今,蓝廷瑞得了上天的旨意,就是下一个朱重八!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我等也要做王侯!”
  接连几日,蓝廷瑞游说了周围几十个村庄,皆喊我等要也做王侯!
  七日过去,起义军占领汉中衙门,引得鄢本恕和廖惠两人来投奔,势力迅速扩大至八万人。
  ……
  京城,
  朱厚照懒政失职,总是极快准乞,又极快下朝,太上皇险些要废去朱厚照的皇位。
  “寡人看他就是成心如此。”
  刘健苦口婆心道:“太上皇,陛下阅奏的速度实在太快,臣恐有什么纰漏。”
  “陛下春秋鼎盛,何苦居于后宫?”蒋冕躬身。
  诸公下值比以前晚一个时辰,颇有怨言。
  “明日起,寡人也上朝。”
  太上皇弘治不放心朱厚照这样阅奏。
  大清早,早朝。
  太上皇端坐于御座之上,下方是朱厚照的位置。
  百官微微躬身行礼。
  刘健先禀报:“宣府传回疏奏,军屯民不运,年例银又裁降,边储仓库告急。
  自鞑靼归于大明后,诸多鞑靼流民到大明边陲,请发赈粮和布匹。”
  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气。
  王琼疑惑:“边陲屯田众多,岂会如此紧迫?
  臣以为,该派巡抚官员北上,每月查核军马和仓库货物,以杜绝虚报冒支之弊。”
  大臣们纷纷看向太上皇。
  这时,朱厚照却开口了:“以前用开中盐引,让商人将粮食运送至九边,商粮加上军屯,才堪堪够支付军饷。
  如今,商粮没了,仅靠军屯,岂会足数?
  再加上士卒的军俸,比以往高了四分纹银,九边军饷多了近一倍。
  不必查了,定没有人偷银子,是九边开支太大。”
  太上皇弘治咬着牙齿,朝政大事,岂能如此轻易就决断?
  蒋冕目瞪口呆,新皇竟知晓九边的用度。
  诸公们面色各异。
  不过,他们还是听从太上皇弘治的,新皇是观政,真正掌权还有几年。
  太上皇弘治思索片刻,看向严成锦:“九边御史衙门先行彻查,边储空虚属实,再派粮北上。”
  “臣遵旨。”
  严成锦暗自思索着,应该开拓北方的牧场了。
  良乡有奶牛,可将鞑靼人全部雇佣为力役,发展北方畜牧。
  下了廷议,朱厚照对着严成锦乐道:“父皇上朝,朕又变回本宫了。”
  朝中大臣也不听他的,依旧将他当成太子。
  “陛下无事,臣就回都察院了。”
  严成锦知道,这厮最近一直想办法让太上皇废了他,要么就准他建象房。
  “本宫并非不想当皇帝,师傅们不听本宫的,老高,你说本宫启用你的人与师傅们对抗如何?”
  严成锦连忙堵住这厮的嘴:“是朝廷的人,陛下莫要乱说。”
  “你这家伙,明明就是这般想的不,本宫只是帮你说出来罢了。”
  朱厚照知道,若宋景和王守仁为重臣,他天天去良乡也无人管。
  可如今,他两个月没有爬宫墙了。
  兵部值房。
  张敷华摘下官帽放在一旁。
  忽然,门外细细碎碎的脚步声,文吏拿着急奏冲进来。
  “张大人,四川府传回急奏。”
  如今天下平定,再急能急到哪儿去?
  张敷华呷了一口茶,才翻开疏奏,差点没把他噎死。
  朱厚照刚登基两月,西南就有人起兵造反了!
  他认真阅读每个字,面色凝重:
  西南逆贼起兵,蓝廷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屯兵十万余人,于汉中、东北和鄂西占据官府和民田……
  “布政使司和都察院都有疏奏吗?”
  “有!”
  起义军竟屯兵十万人,已经占据了蜀地,准备进入湖广。
  比安化王起兵更严重。
  “你去内阁请诸公去奉天殿,本官去觐见太上皇。”
  张敷华抄起官帽,大步流星走向奉天殿。
  大理寺值房。
  文吏匆匆走进来对着韩福道:“韩大人,方才兵部传回疏奏,四川十万民众反叛,太上皇召九卿去奉天殿议事。”
  韩福微微沉眉,看向少卿顾佐若有所思:“十万人反叛不是儿戏。”
  “寺卿是怕朝廷复用严恪松出征?”
  韩福点点头。
  严恪松是新皇的师傅,当初也是由新皇推举去三边。
  且严恪松身经百战,最适合出征。
  “我等好不容易才罢免此人,如再让他上任,只怕朝中不可宁啊。”
  严恪松为文官出身,如果再启用,必定像王越一样,重新为文官。
  或许,还可入阁。
  韩福总觉得,是严成锦故意如此。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看完西北起事的疏奏后,只觉得机会来得太早了些。
  原是想等宁王反叛,再请乞老爹出征。
  可如今,四川反倒先叛乱了。
  现在启用老爹,只怕满朝官员都不准许。
  这时,小太监跑来禀报:“严大人,太上皇请您去奉天殿。”


第740章 正德六君子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看着疏奏,新皇刚登基不久就有百姓造反。
  不由喟叹一声,新皇不得民心,是寡人太过纵容,以至于太子的贤明没有传及天下。
  李东阳道:“据臣看汉中的疏奏,此地民风淳朴,蓝廷瑞得了原蜀国的古印和青铜剑妄称是上天所赐,蛊惑百姓。”
  起兵造反,讲究顺义天意。
  即有祥瑞的天象发生,上天赐给蓝廷瑞蜀国的古印,即为天象。
  “蓝廷瑞有些本事,没有银子能募到十万兵马,像当年的高皇帝。”朱厚照由衷佩服道。
  刘健道:“逆贼已经攻破蜀地,前往湖广,当务之急是派人去平叛。”
  原本驻守在湖广的大军在安南布政使司。
  蜀地距离京城上万里,沿途无数钱粮会被掳掠,庄稼被毁坏。
  朱厚照想也不想,“那就重新启用安定侯吧。”
  韩福躬身说道:“安定侯刚致仕,怎能重新启用?臣以为不可!”
  “臣也以为不妥。”张升道。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太上皇弘治心中顾虑,邵锐等将领还关在牢中,此时启用严恪松,岂不是要释放将领?
  严成锦站在大殿保持沉默。
  张敷华道:“王守仁闲赋在兵部,偶尔去良乡讲学,臣可以派王守仁出征。”
  王守仁大胜达延汗,诸公自然无意见。
  太上皇弘治想到王守仁那副沉着冷静的神色,心中安定许多,决定下旨让王守仁出征。
  萧敬连忙去文书房传旨。
  廷议毕,朱厚照仍然留在大殿中,看向弘治皇帝说道:“父皇,儿臣最近不知为何,一上朝就睡着。”
  太上皇弘治眉头挑了挑,沉声道:“你夜里去干什么了?”
  “与夜里无关,朝中氛围太过沉闷,儿臣想搬到西苑的豹房勤政。”朱厚照微微抬头,看了太上皇弘治一眼。
  大臣们屏住呼吸,怒其不争地看向朱厚照。
  酒池肉林,这就是酒池肉林啊!
  忽然有些体谅蜀地其事的百姓,摊上这么个皇帝,能不造反吗?
  严成锦心中微动。
  豹房自成化年间就有,并非朱厚照建造,西苑中豢着西域进贡有飞禽走兽,供皇帝和后宫观赏。
  但弘治执政时,几乎没时间去观赏。
  “西北起事你还不知反思!”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西北起事与儿臣有何干系?”
  “你当皇帝百姓就造反,朕当皇帝怎么不造反?”
  大臣们颔首点头。
  以前弘治皇帝日夜勤政,当皇帝未享清福一日,一日三廷议。
  百姓知道如此,哪里还有脸造反。
  万一新君不如弘治,家中日子要更加贫苦。
  太上皇弘治瞪着朱厚照,看看这个家伙有什么话要说。
  朱厚照梗着脖子辩解:“父皇有父皇的治国之道,儿臣也有儿臣的治国之道,父皇有内阁三公,儿臣有正德六君子,如何比不上父皇?”
  刘健几人面面相觑,露出疑惑之色。
  何来的正德六君子?
  严成锦暗道不好,朱厚照这厮要摊牌了。
  太上皇弘治板着脸,看着眼前这个得意洋洋的家伙,淡淡地问:“哦,谁是正德六君子啊?”
  “刘瑾、王守仁、宋景、汪机、周彧还有张贤,父皇派去平定西南之乱的王守仁,正是儿臣的肱骨之臣。
  父皇还记得六年前,儿臣偷了文书房一封玉轴圣旨?
  这封玉轴,正是儿臣敕封王守仁座下第一勇士的圣旨!”
  太上皇弘治表情凝固。
  诸公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六年前的圣旨失踪一案水落石出了。
  王守仁几人还尚可,周彧就算了。
  蒋冕不由问:“是谁向陛下举荐此六人?”
  朱厚照看了严成锦一眼,严成锦知道此时应当站出来:“是本官。”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