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见大殿中,群臣默不作声。
  弘治皇帝又继续道:“徽州府休宁、祁门、绩溪五县,抗拒朝廷的旨意,拒不推行。”
  江南是朝廷的赋税重地。
  但这五县竟以田地不足为由,请罢耕种,分明是抵抗朝廷的旨意。
  柴升转头看向王琼:“户部未将这些番物写进《农桑撮要》?”
  农桑撮要是元朝的农学家,鲁明善所写。
  但元朝以畜牧为主,轻视农业,故在明朝朱元璋手中,才得以大力推广天下。
  在农学界中,大抵和母猪产后护理的地位相同。
  “柴大人不要信口开河,本官岂敢轻视!”王琼声音中带着些许不悦。
  刘健惋惜道:“番薯、花生、土豆等番物是可解朝廷赋税贫瘠,百姓却不愿种植,实在可惜。”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严卿家,你有什么想说的?”
  当初,这些番物皆是由严成锦发现的。
  看了严成锦的大明盛世预想图,弘治皇帝知道,此子心中一定有想法。
  就是不知道,何时才会告诉他。
  “百姓种了番薯和花生,还不知道收成,却要交税,天有不测风云,若交不上来,反倒会加重负担,此为其一。
  番薯、土地和花生皆为番物,大明没有它们的售价,不知能卖多少银子,缴纳了税赋,或许还会亏银子,此为其二。
  百姓未见过番物生长,不知如何种植,即便写入《农桑撮要》,臣猜,百姓家中也不会备此书,保存在官府中,形同虚设,此为其三。”
  在大明,信息传递的速度慢。
  土地是百姓手中的筹码,有人找百姓投资,不知道赚赔的情况下,就会握紧手中的筹码。
  李东阳也是这般想的:“有几分道理。”
  “臣以为当推行农产易市衙门,承诺采办百姓种出的农产,且免税无年,或许,才堪堪可以推广。”
  严成锦说的农产易市衙门,形同上一世的供销社,百姓只关心能赚多少银子。
  才不管朝廷的盛世,替他们解决销路,又不收税赋。
  比下旨推广,更有效力。
  他并非忽然提出来,就如水到渠成般,朝廷走到这一步,需要诞生这个机构。
  弘治皇帝有些动摇了。
  朝廷为了获得马匹,在边陲推行茶马易市。
  为何不能在朝内推行易市?
  柴升不急不缓:“据本官所知,严大人的纸张并未做出来,有何底气再提易市衙门?”
  说着,百官的目光又落在严成锦身上。
  “臣附议!”
  接连有几个官员附议。
  严成锦清楚他们的心思,如同九边纳粮,百姓将米粮卖给官府。
  士绅就收不到粮,生意没法做了。
  农产亦是如此,士绅从百姓手中低价收取,再高价卖去他处,可以赚银子。
  但朝廷一收,势必会影响士绅买卖。
  严成锦将手伸入袖口,百官忽然紧张起来,只见,抽出一张黄白的纸张,册子打开般大小。
  “这便是蔗渣做出来的纸张。”
  比楮树纸只差几分,很薄,墨水能轻易透过,稍加改良,或许才可用。
  百官震惊了。
  蔗渣竟真的能做出来纸来?
  刘健瞪大眼睛,此子年纪轻轻,怎会知道这么多道理?
  弘治皇帝忙道:“拿上来给朕看看。”
  萧敬端着锦盘下去,把纸张端上来,这纸与楮树皮的纸不同,很薄,上头还有依稀可见的蔗渣丝。
  但能做出来,意味着大明的造纸术,将不再依靠楮树皮和竹子。
  弘治皇帝惊呼道:“严卿家是如何做出来的?”
  百官竖起耳朵,翘首以盼。
  “这是机密,臣已写入专利,只能告诉陛下一人。”严成锦道。
  百官有些怒了,这个家伙竟如此提防,我们还能偷学不成?


第683章 立旨意
  弘治皇帝对经济所知不多,往朝并无专门开设衙门向百姓采办的先例。
  高皇帝留下祖训,不得与民争利。
  朝廷跟百姓做买卖,又违背祖训了。
  且他不能决断,此举对于天下的利弊。
  刘健几人大抵脸色皆如此。
  “严卿家,朝廷无此先例,此举会不会太突兀了些?”
  柴升颔首点头:“陛下所言甚是,九边吃紧,裁减用度还来不及,你还要增设衙门。”
  百官用力点头,不赞成严成锦设易市衙门。
  严成锦道:“有先例,九边缴纳米面,换取银子就是先例。
  百姓怕被剥削,不敢卖给士绅。
  朝廷明码标出各番物价格,下旨各地御史衙门,是最快推行番物的办法。”
  李东阳默不作声,眼下番物推行不下去,朝廷并无易市衙门的先例。
  弘治皇帝不知后果会如何,怀着忐忑心情开口:“先在两京十五道的主府试行,以观后效。”
  谢迁等人眸中错愕。
  若增设易市衙门,科举取士就要比往年增多。
  再加上新增海南布政使司,翰林苑的翰林都快不够任命了。
  刘健问道:“陛下,易市衙门归附于何部?”
  朝中有六部和五寺,掌管天下大小衙门机构。
  柴升连忙道:“既是与边陲的茶马易市相同,当归于兵部。”
  眼下,应当争夺易市衙门的管制,提升在六部中的地位。
  朝中的机构极为微妙,犹如内阁,最初只能给陛下阅奏,并无实权。
  如今,却凌驾于六部之上。
  易市衙门是你谏言的又如何?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王琼忙躬身:“管制税赋,臣以为当设在户部。”
  曾鉴和张升欲言又止,此事,与工部和礼部不沾边。
  强行谏言,只会令陛下看穿争权的意图。
  严成锦不置一言。
  弘治皇帝面露迟疑,看向内阁:“内阁以为,该归属哪一部?”
  “户部掌管税赋,且易市需定价钱,户部!”刘健不假思索道。
  兵部不懂算账,一天要征多少税不知,加进入也是枉然。
  地方已有御史衙门,再加易市衙门,权力太大了。
  严成锦没打算归到都查院下:“刘公所言有理,但仍需都查院从旁监管。”
  弘治皇帝也知道势必会有大量白银流动:“那便归于户部之下,都查院监察。”
  柴升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也未必不是好事。
  若易市衙门失利,就是王琼的过失。
  王琼喜上眉梢,白白捡了大便宜。
  从奉天殿出来,王琼主动迎上柴升,和颜悦色笑道:“都是为朝廷效力,公照兄不要生气。”
  柴升冷哼一声,朝兵部值房走去。
  王琼笑容不减,亦步亦趋,就好似爹哄儿子:“生气了?柴大人何至于此,下了值到愚弟府上喝一杯。”
  严成锦见到这一幕,默默地把王琼的段位提到最高级。
  王琼或许没有出色的才能,但待人接物,绝对是第一人。
  毕竟,谢迁虽然能说,但还是要脸的。
  回到内阁,严成锦看见刘健摊开凌锦,准备写圣旨。
  刘健见了他道:“不如这圣旨,就由你来执笔?”
  李东阳和谢迁也看过来。
  此子入内阁也有段时间了,总不能不会写圣旨吧?
  严成锦面色微动:“下官对圣旨的体裁,还不熟悉,恐怕不能秉笔。”
  刘健面上的肉抖了抖,被气到了:“你过来,老夫教你写!”
  李东阳低头继续阅奏,谢迁则满脸戏谑地走过来:“本官才不信你不会写,说,偷偷背了多少道圣旨?”
  刘健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严成锦。
  “才两百八十二道,才堪称入门。”严成锦道。
  说话间,侍奉翰林跑进来:“刘公,宣府传回急奏!”
  刘健打开疏奏,看到太子劫持高山卫王庸,劫掠了高山卫所,吓得双目瞪圆。
  “太……太子真是闹翻天了!”
  李东阳忙凑了过去,片刻后,同样面色大惊。
  严成锦目瞪口呆,陛下会原地宾天吧?
  “见陛下!快去见陛下!”
  太子已在关外,若被鞑靼人生擒,要挟宁夏边军,这仗就没法打了。
  三人火急火燎地来到奉天殿,严成锦跟在后头。
  弘治皇帝看过疏奏后,先是不敢相信,随后狠狠地将疏奏砸在地上。
  “这孽子,想气死朕!”
  严成锦心中却暗想,没有人能左右,这才是朱厚照的本性呢。
  史上,刘瑾与朱厚照关系极好,该凌迟的就不会砍头。
  入朝为官以来,虽说有哄骗,却从未左右朱厚照的意愿。
  不过,他能猜到朱厚照的意图,逃出宫去打仗,不被陛下抽死,也会被文官骂死。
  若立了军功,可减轻罪责。
  谢迁劝慰道:“陛下,虽然不算是好消息,可总算有太子的下落了。”
  弘治皇帝气得紧紧握住拳头,双目通红,这孽子总是这般气朕。
  大殿中,无人敢说话。
  “传朕旨意,三月内,太子不回京,废太子之位!”
  嘶!
  刘健等人神色僵硬,处于惊骇之中。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