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正是!”
  “本官和刘公公无仇,何来放过?”
  是没仇,可你总想弄死咱啊。
  刘瑾哭丧着脸,噗通一声跪下:“咱叫刘瑾,咱有什么错?严大人就让咱活着吧,咱活在这世上,也不吃大人家的大米……”
  王守仁羞愧地再躬身:“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者,不待虑而得者。
  在下定会好好教导他,不会危害老高兄的。”
  严成锦眸中露出诧异,这便是王守仁的致良知,说的是,人人都有良知,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发现它,有的人不能发现它。
  刘瑾看准时机,适时哭道:“打死咱,也不敢谋害大人啊。”
  严成锦脸上时而愁云密布,时而舒缓畅通。
  思考了片刻,郑重地道。
  “先观察一年吧。”
  “………”王守仁呆若木鸡。
  等严成锦走远后,刘瑾掉转头朝王守仁磕头下:“干爹……明年到期,您要再给咱续一年啊…”
  王守仁十分不喜这样的称呼,将刘瑾扶起来,道:“还是称本官为王大人吧。”
  几日过去,弘治皇帝派人打探江南的丝价。
  传回的消息,却让他大失所望,丝价依旧没涨。
  “如今松江府的倭寇之乱,已经平定,丝价怎还未恢复?”
  弘治皇帝在御前走了几步,嘴中念念有词。
  李东阳道:“严成锦做了上万台织机,良乡也产了不少生丝吧,严成锦运到哪里去了?”
  牟斌道:“据下官所知,还都在良乡。”
  刘瑾已将三艘大船找回,弘治皇帝和李东阳想起严成锦说,此时,丝绸价格必会上涨。
  可眼下还无动静,不禁担忧起来。
  江南每年为朝廷贡献大量的税银,丝价一直极为稳定,竟会因王守仁平倭而发生变化,经济真是一门玄学。
  “或许严卿家只是宽慰朕,是朕当真了。”弘治皇帝唏嘘。
  严成锦胆小怕事,做事却极为稳重,他说出来的话,不经意间,与六部九卿一般,有了分量。
  ……
  东宫,
  朱厚照时刻牵挂着两千两身价银,不时便问严成锦。
  “老高,江南的丝价怎么还不涨?”
  一旁的刘瑾面色古怪,咱才去松江府一趟,殿下就让严大人忽悠了两千两银子。
  不管涨不涨,殿下这银子,怕是要不回来了……
  不过,他不敢说。
  “很快就会涨了。殿下可再投几百两银子。”
  严成锦信誓旦旦,显得十分自信。
  江南的士绅们应当更着急将丝绸出手,王守仁离开松江府后,必定有所动作。
  宁王在江南,也经营着丝绸生意,且据他在都查院查到的资料,规模还不小,若生丝价格掉了,他哪来的银子造反?
  十几日过去,王不岁从江南赶回来,喜不自胜道:“少爷,丝绸的价格涨了,涨了二两银子。”
  严成锦略微诧异,才涨了二两银子。
  遂拿出来纸张,开始画分析图,为确保每一步都考虑到,将宁王、良乡、倭寇等关键字,写在白纸的开头。
  片刻之后,便找到了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
  良乡造出鸭绒被,江南一带渐渐出现鸭绒作物的工坊。
  大冬天,大户人家对丝绸的需求减轻,对鸭绒类的纺织品,需求更甚。
  “少爷,咱们的丝绸可以卖了。”王不岁不想将太多丝绸压在手中,生丝放久后,易脆,就不值钱了。
  “再等等。”
  王不岁有些急了,他入股了五万两啊,“少爷,江南的士绅都等着卖呢,晚了就不值钱了。”
  “不卖,还会涨的。”
  严成锦想打开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卖到西域的爪哇、大食和弗朗机等地,价钱会上升几十,甚至上百倍。
  这样一来,丝绸的价格将成倍上涨,江南和广东距离长安等地遥远,走丝路不划算。
  而良乡据西北较近,且常年有番商来往。
  此为开海禁的第一步,可是该如何像陛下进言?


第337章 让朝廷先富
  大清早,刚过寅时。
  弘治皇帝翻阅疏奏,开始漫长的日常批红工作。
  片刻后,他不满道:“十月的疏奏,如今都快过十二月了,才送到宫里。”
  萧敬偷偷瞥了眼,是大慈恩寺灌顶国师班丹死了,他的徒弟们请乞朝廷祭葬。
  他堆着笑意道:“陛下,大慈恩寺所在的大洪山,离京城远着呢。
  如今大雪封了道路,才这么晚的吧。”
  弘治皇帝轻轻嗯了一声,喃喃道:“厚葬所备祭品,需多少靡费?此例不许开。”
  他不禁想起,当初先皇为了炼丹,封了许多国师。
  虽将京城边上的李牧省,发配边疆。
  但江南一带,还有许多被朝廷敕封的僧道。
  丧事都来找朝廷操办,耗费的银子不多,可却都是百姓交上来的口粮。
  说到银子,他又想起了丝绸的价钱。
  “江南的丝绸应该涨价了吧?”
  萧敬也不敢贸然回答:“奴婢也不知,陛下,快上朝了……”
  弘治皇帝起身活动一下筋骨后,前往东暖阁。
  严成锦等在左掖门外时,听见百官在议论丝绸的价钱。
  韩文大喜过望,站在寒风中洋溢着笑容,谈论丝绸的价钱,周围的人都听见了。
  张家兄弟苦着一张脸,丝绸涨价了,可是他们把生丝全卖了。
  得等明年的春蚕吐丝,才有丝线可以织。
  昨夜听闻,江南的丝绸涨价了。
  兄弟俩又爬到湖边那棵树上,跳了一晚上的湖,就是没死成。
  “哥,咱们去找严成锦把生丝买回来?”
  “不去,每次碰到那家伙,就倒大霉!”张鹤龄咬着牙,如同狗一般发出低吼的声音。
  他听不得‘严成锦’这三个字。
  一听就会发作。
  张延龄数了数指头,委屈又小声道:“哥,咱们卖了两万匹生丝,亏了十万两啊……活不了了。”
  张鹤龄挥手一巴掌呼了过去,啪地一声,把张延龄打懵了。
  倒是无人理会他们兄弟俩,百官自觉保持着距离。
  小太监来宣了一声上朝。
  百官走进殿中后,弘治皇帝问道:“韩卿家,丝绸的价钱如何了?”
  “陛下,丝绸的价格涨到了四两银子。”韩文说道。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笑意,道:“严卿家所言非虚,王守仁剿灭东南的倭寇后,丝价涨了。”
  周彧等人各怀心事,他们都知道怎么回事。
  定是又有商船出海了。
  正在这时,秦紘道:“陛下,据松江府镇海卫禀报,江南……又出现了倭寇。”
  瞧见弘治皇帝明显凝滞了一下,他继续道:“陛下放心,未侵扰百姓。”
  还没侵扰百姓就好,没准只是从海域路过。
  松江府的卫所被王守仁整饬过,弘治皇帝还是放心的。
  此时,一个人走出到大殿中央,李东阳侧头发现,旁边多了一道人影。
  若无要事要奏,大臣不会从队伍中走出来。
  这倒不奇怪,毕竟每天上朝,总有几个大臣会从队伍里走出来。
  走得多了,就习惯了。
  可今日走出来的,却是严成锦。
  弘治皇帝看见他时,脸色明显精神了不少。
  严成锦微微躬身,朝御座的方向施礼,道:“陛下,臣觉得丝价还能涨五倍。”
  大殿中,可谓是一片死寂。
  最可怕的是,当大殿里寂静下来的时候,你恰巧放了一个屁,却没有任何声音掩护。
  刘健老脸通红:“老臣失态了。”
  大臣们家中用丝绸,对丝绸价格的了解,就好比柴米油盐一样。
  丝绸涨破了天,才六两银子。
  五倍就是二十两!
  大臣们的思绪,很快回到严成锦的话上。
  “熟练制成的丝绸,也不值这么多银子。”韩文说道。
  熟练是生丝煮熟脱胶后,生成的熟丝。
  晒干后,再用光滑的大蚌壳用力将它全面刮一遍,直到发出光泽。
  每十斤生丝,煮成熟练后,会变为七斤左右。
  所以,比一般的丝绸要更名贵。
  张鹤龄怒斥道:“你别打岔,让严成锦说完,我们兄弟二人想听。”
  张延龄喜滋滋地点点头,立起耳朵,等严成锦继续说下去。
  李东阳隐隐有些好奇,此子不会无的放矢。
  说五倍,必定还要在五倍以上。
  弘治皇帝意味不明地道:“严卿家说说看。”
  “开陆上丝绸之路的关口,让商贾走出大明,到西域诸国通商,丝价必定上涨,臣估计会五倍以上。”严成锦说道。
  马文升脸色凝固,惊呼:“如此一来,岂不是开了海禁!”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侵扰,便下令实施海禁。
  郑和下西洋时,虽然带着船队到西方诸国,却依旧不许私人下海贸易。
  海禁不仅是海边,还有陆上。
  慎重起见,严成锦决定先打开路上丝绸之路。
  朝中大臣大多来自江南一带,虽然偷偷犯海禁,却对西北没有兴趣。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