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定然又是严成锦的主意,此子不敢直接谏言,便让张贤谏言。
  弘治皇帝吩咐一旁的牟斌:“让严成锦自己来。”
  严成锦拿着一副草图,来到暖阁觐见弘治皇帝:“陛下,臣恳请挖通良乡至卢沟河的河道。”
  “良乡要开河运?”李东阳诧异。
  良乡拥有许多的小商品,漕运是大明主要的运输通道,良乡可以通过卢沟河加入到漕运当中。
  弘治皇帝若无其事道:“良乡开漕运,可是为了疏通江南一带的商路?”
  严成锦准备祭出精心准备的第一个理由。
  “是为了疏通南北的商路,也是为了养活良乡的流民,入冬之后,来良乡的商人少了,仓库和塌房里囤积着旧货,工坊无法开工,流民就要挨饿。
  若让流民去挖良乡到卢沟河的水道,就有了生计。”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此事你决定便好,不必禀报朕。”
  “陛下,臣是来要靡费的……”
  弘治皇帝老脸微微一动,前朝当年开漕运河道,动用了数以万计的流民,只是光给口粮就动用了无数靡费。
  “为何不运到通州,再走漕运?”
  严成锦早就料到,一提靡费,陛下必然不会爽快,“通州距离良乡足有,六十多里,且通州河港常有运粮的官船,臣怕会妨碍市舶司,陛下是不是不想出靡费?”
  你这小兔崽子!
  有你这么问的吗?
  弘治皇帝脸色变得不自然起来,李东阳和谢迁故意低下头,不去看陛下的脸色,省得陛下尴尬。
  严成锦站在殿中。
  今日来要银子,每一句都仔细推敲过,只有说出这句话,陛下才有可能给靡费。
  韩文打起精神来,道:“开水路要耗费许多银子,且如今冰冻三尺,何不等明年开春后再凿开?”
  严成锦料到问银子定要过韩文这关。
  “明天开春,商人们便开始通商,那时候再开水路,要损失的许多银子,如今土还冻得不深,流民人多,定能将水路开凿出来。”
  “要多少靡费?”弘治皇帝问。
  “五万两银子。”
  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
  花五万两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将五万两银子砸在一个小县城上,总有种打水漂的感觉。
  “良乡一年的税银才纳多少?不行!赔本了!”韩文气急了一口回绝。
  李东阳假装没看见了严成锦的求助信号。
  “那……臣再想想。”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良乡水路一开,还要增设市舶司的官职,这样一来,花的银子就多了。
  走出暖阁,严成锦笃定弘治皇帝不反对,也不赞成,只要搞定韩文,就能拿到靡费。
  “都察院弹劾韩文的疏奏,几乎都失败了,可见韩文官声极好,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极高。”
  史料上,关于韩文的记载多为夸赞,是个清直之人。
  不能送银子,便只能弹劾了。
  身为御史,弹劾是本职工作,若是行贿,反而有可能招致祸患。
  良乡的漕运,严成锦是一定要开的。
  “可是韩文有什么弱点可以弹劾?”
  史料不可尽信,他对韩文了解少之又少。
  下值回到府上,严成锦命人把王越请来,道:“大人对韩文可有了解?”
  “韩文乃是北宋宰相韩琦之后,官声不错,他还弹劾过我与马公来着,可不是什么好鸟。”
  听王越说了半天,严成锦也没找出韩文的缺点来。
  “贤侄要弹劾他,直接向陛下上疏就是,何必如此慎重?”王越道。
  严成锦不会贸然弹劾。
  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程敏政!
  程敏政和韩文是同年,两人都是成化二年的进士,私下也有交情。
  到了夜里,严成锦便收到程敏政的回信:
  “韩家在洪洞是朱门绣户,从小锦衣玉食,自然有些富家子弟的习气,偶也去喝花酒,不过,多选僻静幽深之地,京城有一座集贤楼……”
  严成锦知道,韩文家境非常殷实,生出来就能当国民老公那种。
  只因罚米法导致家境衰败。
  刘公公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喜欢搞创新,发明了许多刑法,罚米法就是刘瑾发明的。
  罚米法是按犯罪之重,来定罚米的数量和输送的远近。
  不仅要上交罚米,还要出银子,把米送到指定的边境。
  刘公公指定的地方,肯定不会太近。
  直接把韩文罚得倾家荡产了。
  愣是这样,韩文也没跪舔刘瑾,可见其清直和刚正,不过倒是给了严成锦一个弱点,韩文极为爱惜名声。
  “知道集贤楼在哪儿吗?”
  何能倏地一下惊了:“少爷,那是喝花酒的地方,夜深了,您要出门吗?”
  “准备轿子,多带几个家丁,本少爷要去一趟。”


第209章 臣以尚方宝剑做保
  少爷行事,不多问。
  何能知严成锦要夜里出行,便去王府将王越请来。
  王越疑惑:“贤侄要去集贤楼做什么?那里是些穷秀才呆的地方。”
  当然是为了“偶遇”韩文……
  到了集贤楼,严成锦下了轿子,几个姿色不错的美妇在楼前卖弄,想不到韩文竟会来此地喝花酒。
  戴上人笼嘴,严成锦踏进集贤楼,大堂里吹拉弹唱,翩翩起舞。
  在一处偏僻的雅座中,果然看到身穿华服的韩文,似在欣赏诗作,一旁的丰腴女子执笔全神贯注,在写些什么。
  青楼不乏才艺出众的女子,沦落风尘后,吸引许多文人前来交流探讨。
  “真巧?”
  韩文看见严成锦时,惊得合不上嘴,一向淡定的他竟变得有些慌乱起来。
  “不是严大人想的那样,本……吾不是那样的人。”
  等艺伎起身退了出去,严成锦才道:“下官知道,当户部尚书压力大,来放纵一下,乃人之常情,其实,下官也不是那样的人。”
  大明又非一夫一妻制,逛青楼算不得什么。
  严成锦很开明。
  韩文却惊得四望,所幸近处无人。
  严成锦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遇上了,下官想跟大人商讨,良乡开水路的事。”
  纵然被撞破了,韩文还是板起脸:“靡费太多,户部也支不出来。”
  “夏税刚过,正是府库充盈的时候,太仓库怎么会没有银子?”
  “开了漕运,明年年末的秋税,良乡定能纳上来六万两银子,韩大人赚了。”严成锦道。
  严府也能拿出五万两银子,只是一下子搬出来这么多银子,必定会引起锦衣卫的警觉。
  韩文没好气道:“你是故意跟着我来此的吧?”
  严成锦点点头:“下官可以代良乡写一张欠条,明年秋粮时,定会还户部六万两银子。”
  韩文若有所思,一个县城交六万两商税,堪比一府之税了。
  “本官不给,你是不是还要弹劾本官?”
  严成锦从胸口掏出一份弹劾疏奏,韩文大惊失色,这狗东西连疏奏都写好了?
  慎重起见,严成锦准备了三个对策。
  韩文是大明少有的清直官员,由他来把持户部最合适,倒不想逼得他罢官。
  “你写欠条吧。”
  严成锦又从袖口掏出一张纸条。
  “……”韩文。
  连欠条都写好了……
  接过来一看,韩文不禁诧异:“为何落款是良乡的张贤?”
  “张贤是良乡的知县,当然要由他来落款。”
  韩文意味深长看了他一眼:“本官来此,只是为了切磋诗艺,严大人不要胡乱弹劾,招来误会。”
  “下官一向守口如瓶。”
  ……
  清晨,霞光万道。
  等下了早朝,韩文来到暖阁面圣。
  “陛下,臣恳请开通良乡至卢沟桥的水路。”
  弘治皇帝脸色复杂无比:“爱卿不是驳回了严成锦的请乞,怎么自个儿却请乞?”
  韩文面色羞红,还不是让严成锦那家伙在青楼撞见了,“昨夜严成锦给臣一张欠条,明年秋粮,良乡上缴六万两税银。”
  李东阳心中一动。
  一个漕运的榷关一年也收不到这么多银子。
  弘治皇帝心头如古井落入大石,却按下不表:“你怎么知道?”
  “臣派人调查过良乡户房的账目,良乡入账高达十七万两银子。”
  “十七万两!”弘治皇帝失声道。
  严成锦那家伙总跟朕说良乡清贫……
  “这么多银子花到哪里去了?”
  韩文深吸一口气:“陛下放心,良乡并未贪墨,给流民采购铁具,清缴夏税,加上建藏书楼,便花去了这么多银子。”
  他听到这样的账目时,也吓了一跳。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宣严成锦和张贤来见朕!”
  “陛下,张贤远在良乡,一时半会儿恐怕……”
  “宣严成锦来见朕!”
  小太监急忙跑去都察院的衙门,弘治皇帝在殿中等了近半个时辰,不见严成锦来。
  “这个家伙,怎么还不来!”
  李东阳犯嘀咕道:“此子定是听闻陛下盛怒,才故意拖延。”
  弘治皇帝恍然,是了,此子异常慎重,怕朕砍了他的脑袋,才故意拖着不来,“萧伴伴,你去把他带来。”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