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钱渊脑子飞速的运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高拱还没进六部,严嵩虽然生病但还没死,徐阶还在缩着脑袋当乌龟。
  穿越者给这个时代的那些大人物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影响了他们的寿命,聂豹比历史上早死了好几年,本是革职的前浙江巡抚、前南京户部尚书马坤都惨遭弃市,本应该嘉靖三十五年就被罢官死在归乡途中的赵文华还活得好好的。
  钱渊的思绪越飞越远,不过他确定,对自己来说……嘉靖帝早死早超生。
  虽然钱渊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靖帝的宠信,但这货总是要死的,而钱渊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与高拱的和解,和张居正重新搭上关系,与裕王的来往,在东南扎下根脚……
  这时候,钱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嘉靖帝明天就挂了……按例会禁婚娶嫁配。
  便宜林烃那小子了,明儿就去和林庭机、林燫商量婚期。


第802章 出阁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暂告一段落,迎亲的花轿停在大厅外,身着大红色吉服的林烃喜气洋洋,身边环绕着潘允端、陆树德等同年好友。
  孙鑨、徐渭、吴兑、冼烔等人都请了假来助威,就连最忙碌的户部陈有年和吏部杨铨也都来了。
  钱氏、林氏都是东南望族,姻亲故旧极多,随园广有人脉,林庭机又掌詹事府,前来为小妹添妆的女眷极多,甚至裕王妃还亲自来了趟,添了一支金钗。
  站在台阶上,钱渊肃穆的对拜别的妹妹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小妹低眉顺目,口中称是……心里却在嘀咕,到底是听这几句还是听你昨晚交代的。
  昨晚钱渊说的很清楚,嫁入林家,别怕,别怂,人家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回应,咱钱家是低头嫁女!
  谭氏、陆氏、黄氏等女眷依依不舍的看着小妹上了花轿,最前头送嫁妆的队伍已经出发了好久,再不出发怕是来不及了。
  “好了,一桩心事总算了了。”钱渊招呼随园众人就在正厅坐下,都是女方的宾客,是不需要去林宅赴宴的。
  陈有年一坐下就问:“展才,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都察院那边还没推举名单让陛下钦点。”陆一鹏笑道:“也未必是展才去。”
  “绝不可能是他人。”陈有年摇头道:“大司农都催了两次了,浙江、福建、江西都已经开始起获,大概半个月内就能统计完毕。”
  “浙江主要是宁绍台金四府,这事儿交付浙江巡按庞尚鹏。”钱渊咳嗽两声,“但陕西本就有巡按御史,也不知道我以什么名义去……”
  “巡按农事?”冼烔笑道:“只听说过巡按盐务,还没听说过巡按农事呢。”
  钱渊摇摇头,找个名义反正不难,终归自己得跑一趟陕西,不过户部那边也挺贼的,按照时日顺序往全国试种红薯、洋芋的地区派遣官员查验收获,唯独把陕西给漏了。
  用方钝那老头的话来说,户部本来就人手不足,又正好是秋收季节,事务繁杂,反正你钱展才最近闲得慌,而且陛下也明说了让你跑一趟。
  陕西试种三个县,都是以官田试种,钱渊并不担心亩产量有什么问题,他转头看向陆一鹏和孙丕扬,“如何?”
  “叔孝兄精于事务,又目光犀利,兼资文武,实是最佳人选。”陆一鹏答道:“此事非其不可。”
  左都御史周延前几日让陆一鹏带了口信过来,嘉靖帝令都察院推举福建巡按御史,而此事嘉靖帝特地让徐渭跑了一趟都察院,显然这是有所指的。
  按例周延应该推举两人上去让嘉靖帝钦点,但将陆一鹏和孙丕扬同时列入名单,一来显得内部就有分歧,二来也坏了规矩。
  周延让陆一鹏带口信过来,意思很明显,你们随园先定下人选,然后都察院再补一人进去。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孙丕扬都强过陆一鹏,毕竟是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而后者也心甘情愿让位。
  “选在何地?”
  “泉州府。”孙丕扬解释道:“闽地海商,就数泉州府最多,而且戚元敬入粤,留下一部就驻扎在泉州府。”
  钱渊在脑海中勾勒出泉州府的地理位置,大概就在前世的厦门附近,点头道:“泉州府溪流密布,水运便利,宋元均以海贸而闻名天下。”
  泉州府的确是最合适的地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丝绸之路”这个称呼罢了。
  “诸般事务叔孝兄都熟悉的很,人手可从宁波、台州抽调,也可以在当地招募,或者从两京户部借人。”钱渊嘱咐道:“叔孝兄曾历战阵,需知不可心慈手软,若事有不协,驻扎温州的参将张元勋,台州指挥使葛浩,叔孝兄也是认识的。”
  孙丕扬微微点头应是,他是最早参与镇海通商事的官员,亲眼目睹钱渊令人砍下十多个不知收敛的小吏、文员、管事的首级。
  一番话后,钱渊不由自主的想起还在镇海的父亲和兄长,前段时日他入西苑在嘉靖帝面前探过口风,若秋收红薯、洋芋亩产超过十五石,授汪直爵位,召入京中。
  这件事钱渊早在去年就和汪直商议过,汪直本人不入京,可使其独子入京,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和兄长有可能乔装打扮混入京中,说不定还能送小妹出阁。
  这也是之前谭氏、黄氏迟疑婚期的主要原因。
  钱渊沉吟不语,陈有年和孙丕扬开始讨论关于税银的问题,户部和唐顺之来回掰扯了好久,最终定下以福建择地通商的税银相补。
  孙鑨正在劝徐渭续娶……后者倒不是真想当孤家寡人,只是一直没碰上合适的,这次孙鑨介绍的是前刑部尚书喻茂坚的孙女,据说精于书画,按晓音律,是位才女。
  冼烔拉着陆树德津津有味的说起今日送出门的嫁妆……啧啧,陆树德还在拉着脸。
  一番热闹后,众人又习惯性去了随园,习惯性的开了几桌,开始搓麻……毕竟最早所谓的随园这个团体,就是以搓麻为名义组建的。
  今天钱渊手气不太好,搓了几把让给了别人,自己去了偏厅。
  “其实你没必要回来,马上又要去了。”钱渊看着风尘仆仆的王义,“那边如何?”
  “周知县安排妥当。”王义垂着头,“少爷这次可要去见见?”
  “自然是要去拜会的。”
  入京后,王义在京城没待多久就去了陕西汉中,住了好几个月才回京,刚回来没几天又要启程,因为随园士子周诗去年调任汉中府城固知县,此地是陕西省试种红薯、洋芋的最主要的区域。
  三日后,小妹回门,气色极好,林烃神采飞扬却恭恭敬敬,谭氏和钱渊都放了心。
  第二日,嘉靖帝钦点都察院御史孙丕扬南下巡按福建,钦点都察院御史钱渊并吏科给事中胡应嘉,户部小吏两人,查验陕西红薯、洋芋亩产量。
  入京半年多后,钱渊终于有正事做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离京的短短两个月里,京城局势大变。


第803章 京中变故(上)
  后世的红薯、洋芋遍及全国,没有任何地方不能种的,但如今这两种作物刚刚引入中国,不仅是百姓民众,即使是官员也心中生疑。
  钱渊、胡应嘉一行人并户部小吏抵达陕西,并不是做做模样,而是实实在在的下地,亲眼去看作物生长情况,甚至亲手去测重记录数据。
  毕竟后世的红薯、洋芋也是经过数百年的优化而成的,这个时代的作物能不能在西北土地上扎根,钱渊也不是非常有底气。
  不过情况还算不错,陆续转了三个县城,大抵都在十五石左右,将近一个月后,一行人抵达汉中府城固县。
  “嘉旭兄。”钱渊笑着和出城相迎的周诗打了个招呼,“三年未见了。”
  周诗可能是随园士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第一批进士中陆一鹏、杨铨也都是外放知县,但三年内都被调回京,而周诗这个城固知县已经是第二任知县了,之前他选官四川某县的知县,今年六月调任城固知县。
  “别来无恙。”周诗笑吟吟道:“展才东南做得好大事,愚兄远在西北,亦遥遥斟酒以敬。”
  周诗是浙江杭州人,早在中进士之前就和钱渊相识,这三年经常接到家中来信,杭州周家因海贸获利颇丰,对钱渊自然是好话一箩筐。
  “克柔兄。”周诗又和胡应嘉打了个招呼,毕竟是同年。
  胡应嘉此次随钱渊出巡,很是乖巧,一应事务都由钱渊做主,自己只查漏补缺。
  进了县衙,三人在后院正厅坐下,周诗轻声说:“城固县选八十亩官田试种,分在三个地方,已经让人试着收获一亩,不过只有十二石。”
  钱渊随口问:“城固县何时试种?”
  “今年三月中下旬。”胡应嘉脱口而出,他向来强闻博记,一路上对这些细节又极为关注,“按时日推算,还要再等等,红薯绿叶尚未枯黄?”
  周诗点点头,“的确仍绿。”
  胡应嘉从怀里取出书稿翻了翻,“三月中下旬……理应九月中下旬起获,还要再等半个多月。”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