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绶、陶大临、孙鑨、潘晟看了看钱渊的脸色,都躬身行礼退下,陈以勤、殷士儋流露出笑意……如果殿下想做个和事老,只怕不容易。
但下一刻,陈以勤、殷士儋脸上笑意顿消,咬着牙怒气勃发。
“叔大、子维也留下吧。”
张居正和张四维默然无语,看到裕王微微点头示意,才躬身应是,殷士儋生硬的行了一礼后甩袖离去。
往外走的胡正蒙眼角余光瞄了眼和大小张一起入裕王府的林燫,后者神情平静,似乎一点都不介意。
陈以勤、殷士儋猜的没错,裕王的确是想做个和事老,虽然他对高拱在府内一手遮天有所不满,也遵循黄锦交代对钱渊颇为热情,以此制衡。
但从内心深处而言,裕王更希望将相和……高师傅陪着自己熬过那段艰难岁月,到如今快要云散月现,如何能苛刻?
而钱展才三年前得父皇允许出入裕王府,为自己带来随园一大批日后派的上用场的干臣,为自己带来了财源,甚至还频频一语成箴,咒死了自己那位小侄儿,为自己带来了长子。
甚至裕王私下觉得高师傅太过不智,人家只要随口一言,就能心想事成……看看这些年和展才作对的,哪一个有好下场?
“府内厨子手艺不佳,就不献丑了。”坐在上首的裕王笑道:“全都是刚刚从你家酒楼拎来的。”
“殿下还是挂账?”钱渊挑了筷土豆丝,嘿嘿笑道:“不比宁绍台,这道菜在京城价格不菲呢。”
“也太贵了!”裕王笑骂道:“赚的黑心钱。”
“物以稀为贵嘛。”钱渊解释道:“等今年秋收后,顺天府、山东、山西、陕西都会传开,以后价比白菜。”
第773章 关键
聊了好一阵儿,裕王无奈的发现,张四维和张居正是两只鹌鹑,高拱偶尔开口几句……而钱渊只以沉默相对。
钱渊也很无奈啊,你老子是让我来怼人的,不是来上演将相和的。
没滋没味的一顿饭吃完,裕王回了后院,继续耕耘……只有一个儿子,有点不保险啊。
而高拱、钱渊四人去了侧厅,终于可以聊聊正事了。
和钱渊想象的完全不同,高拱没有提起那些龌蹉事,直截了当的开始描绘日后蓝图,张居正、张四维在一旁不停补充细节。
一条鞭法……钱渊笑着颔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一条鞭法都势在必行,税制的改革对普通民众来说是有阵痛的,但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
后世将一条鞭法和张居正相挂钩,但实际上这一税制的创立者是嘉靖初年的内阁首辅桂萼,数十年来陆续在各地试行,高拱将此作为他日后改革的重点。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张居正叹道:“无论如何,引入红薯、洋芋,展才此举堪称功德无量。”
“一旦改行一条鞭法,不看种植是桑是稻,只以亩折算缴纳。”高拱点头道:“红薯、洋芋至少能饱腹,春荒之际能活万民。”
“如今还好,但时日一长也难说。”钱渊摇摇头,“一旦红薯、洋芋遍及天下,只怕价比米面要贱的多……毕竟物以稀为贵,就算亩产二十石……按亩折算缴纳税银,只怕全都卖了都未必够。”
这是个穿越者很容易看到,但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看穿的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在农业产物这个分类里,红薯、洋芋算得上是大杀器了,清朝人口暴涨很大程度就是这个原因。
看这三人都默然无语,钱渊靠在椅背上,继续说:“以叔大兄适才所言,罢里长、粮长,以县中官吏为主,征收税银入库,但县中官吏大都是地头蛇,靠得住吗?”
张四维在心里叹息,他家就是个典型,明面上行商为生,没什么田产……但实际上家中良田一眼都望不到边,如若行一条鞭法,可以肯定的说,张家是不会为这些田亩缴纳税银的,别说县城了,就是府里、省里,张家都有的是关系。
“刷新吏治。”张居正轻声道:“本朝有京察、外察,但往往浮于表面,甚至沦为政争,若能以六科、都察院为首,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有功则赏,有过即贬……”
说到这,张四维忍不住了,“吏部何能忍?”
钱渊微微点头,这就是张居正后来施行的考成法,其中的重点在于,完善官员考评机制,改变了以往仅仅以吏部考功司来运作的模式……这等于说,剥夺了吏部相当大的一部分职权。
吏部天官是外朝唯一能和阁臣甚至首辅相提并论的人物,无论谁担任吏部天官,只怕都难以忍受这样的结果。
“若无大魄力,何以破局?!”张居正毅然道:“他日,叔大愿为天官。”
高拱眼中闪过激赞神色,考成法他早就听张居正细细说了好几次,以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控制六部,从而强有力的控制从朝中到地方各级官府,这会让内阁的势力攀至顶峰……这对于高拱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味佳肴。
看三人都转头看来,钱渊懒懒道:“说的轻巧,且问你,某县有田亩若干,年征收税银若干,最终仅半数,如何处置?”
“按比例,或罚薪,或降级,或革职。”张居正毫不犹豫。
“但县有大户,三代五进士,田亩不上鱼鳞。”钱渊两手一摊,“调个心狠手辣,不怕得罪人的过去?”
“云贵、四川那边就不提了,太乱。”钱渊哼了声,“山西、陕西那边也不好办,多有军户,缴纳税银最多的也就是湖广、两浙、福建、广东、山东、南直隶等地。”
“数数看,哪个府洲没有这等大户?”
“三代五进士有点少啊,但一族两进士……哪个府洲没有?”
“要不要数数看,绍兴府有多少进士?”
“一家家铲过去?”
“好,就算你张叔大不怕得罪人。”钱渊玩味笑道:“但天下有几个张叔大呢?”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内阁立限考事,地方官员惧怕以事责人,无奈将本应大户缴纳的税银,巧立名目,转到平民头上。”
“自天顺年间起,东南各府就拖延税赋,如今已蔚然大观,原本今年缴纳不成,秋收补之,一旦行考成法,只怕多见或卖儿卖女,或低价售田。”
高拱和张居正都不吭声了,在心里模拟了下,他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事非常有可能发生。
张四维犹豫了下,开口道:“关键还是土地不均。”
钱渊偏头瞥了眼,这货有点嫩啊,你以为那两位心里没数?
说到底是个死结,土地这个封建时代最重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源。
农业国家,土地永远是最重要的是,这一点钱渊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开玩笑,一人之力逆数千年潮流,死的尸骨不存也没鸟用。
钱渊也不准备改变太多,只希望在如今,这个可能转变的点上,轻轻转一转方向盘,让这辆车向着其他方向。
前方可能依旧黑暗,但黑暗和黑暗也是不同的,至少不会比原时空更加黑暗。
长时间的沉默,高拱依旧一言不发。
张居正有些失望,而钱渊在心里回忆……高拱对行一条鞭法很重视,但最终历史功绩却都在张居正身上。
毫无疑问,无论什么原因,历史上的高拱并没有进行清查天下田亩……这个对行一条鞭法最有推动力,但同时也最得罪人的一条改革。
很多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人。
高拱有高拱的选择,张居正有张居正的胆气……钱渊不好说谁优谁劣。
但钱渊希望张居正有着其他的选择,六年前在杭州,在宁波,钱渊带着这样的希翼向张居正灌输了太多太多……
终于有一刻,张居正的视线在空中和钱渊相撞。
“海贸?”
钱渊含笑道:“准确的说,是银子。”
第774章 扯淡
明朝可能是中国大一统封建朝代中,财政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朱元璋这个放牛娃造的孽!
明太祖朱元璋在财政方面的水平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偏偏明朝又是历史上唯一要坚守祖制的朝代……那是朱棣造的孽。
和这个朝代的官员比起来,穿越者钱渊在进入这个体系之后,觉得……实在是非人力可挽回!
“的确,土地兼并,税赋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上更是隐匿田亩,如今登记在册的田亩比开朝之初少了至少四成。”
“去年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但凡提编越年的一律暂停,其余省份除却镇海通商税银外,两京户部共收米不到一千万石,麦不过三百万石。”
钱渊扬声侃侃而谈,三人都神色肃穆侧耳倾听,不发一言相扰。
“即使如此,去年镇海输粮米先援大同,辽东,后输闽赣,至今户部还在和镇海打嘴皮子官司……说好回补,但户部现在拖延,荆川公大发雷霆。”
接过张四维递来的热茶,钱渊点头示意,继续道:“但这些年朝中支出越来越多,俺答几乎年年南下,蓟辽宣大各地军费所耗颇多,从嘉靖三十年到嘉靖三十三年,陛下不得不从内承运库支银。”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