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几人走出军阵,一齐朝对面喊道:“荆王受圣人之命回京!请义成军让开道路!”
静了一会儿,对面再次出声:“荆王既然到达滑州境内,理应义成军护送!请镇宁军返回澶州!”
听到这话,赵元盛还有些发愣,瞿以震就冷笑道:“殿下,卢义成这是不想让路啊!看来不打不行了!”
赵元盛也明白了这话中的意思,脸色不由阴沉下来:“还请瞿节使击溃此贼!”
“殿下放心!”瞿以震却是一脸自信,“我观眼前不过四五千人,定挡不住我这精兵!”
说着,他举起右手大喝道:“变阵!”
此言一出,他身后几杆大旗挥舞起来,十数令兵策马向军阵中奔去,嘴中喊着:“变阵!变阵!”
这阵,自然是阵法,此时镇宁军就要从一般的行军阵列变成攻击阵列。
当然了,这阵法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不过是将各部摆在最适合的位置,能将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方便将领指挥调动。
布阵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和麾下兵种和兵员的战斗力。有可能出现兵员配置都一样的两支军队,在山区和水边摆出的同一个军阵看起来不同的情况。
宋太宗赵炅最喜欢的就是委员长那种微操,经常在将领出征之前就授予阵图,或者仗打到一半,突然送一张阵图到前线。自然,这样做的结果不问可知。
怎么布阵、怎么变阵、如何评估属下战斗力,而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要么南征北战自己总结,要么有前辈言传身教亲自指点。
这些经验,是军事世家的生存根本,也可以算是屠龙之术的一种。这就导致所有详细写出这些经验的兵书很难大规模流传,且散轶较多。
能在乱世成为一军之主的,自然都懂这军阵之法。
见镇宁军准备进攻,卢璟也下令变阵。
战斗,一触即发。
万岁殿,馨香缭绕,暖意袭人。
今日天气阴沉,万岁殿暖阁早早点起婴儿胳膊粗细的蜡烛,江夏青和郑志康就着烛光或是批阅文书、或是默读书册。
也不知过了多久,寝室之内突然传来一声呼喊:“官家醒了!”
江郑二人条件反射般站起身来,连忙放下手中物事朝寝室走去。
这几天赵鸿运是昏睡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多,是以每次醒来他们都得立刻来到御床边上,以防有什么吩咐没听到。
掀开帘子,看到一宦官小心地给赵鸿运喂水。
这时候没有输液,万岁殿又比较温热,再加上赵鸿运身体虚弱,昏睡八九个时辰没有进食,刚刚醒来自然要补充一些水分食物之类的。
好在每日御医值守,宦官也在一旁偏殿准备了小炉子温着流食,两人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有一内侍用木盘端着一碗滋补汤品走了进来。
见了礼之后,两人安心的坐在一旁等待赵鸿运进食。
这身体弱,喝的就慢,赵鸿运刚擦完嘴,其余四位相公就先后赶来了。
待四人坐下,赵鸿运开口问道:“秦王可到了?”
“尚未。”开口的是刘明,“如今不过初五,秦王此时应该刚到汉中或者荆南。”
沉默一阵,赵鸿运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召周敬思、元可望。”
这两人,一个是中书舍人,一个加了知制诰,都是草拟制文的。
六相公安坐不动,自有宦官跑出去通知。
“召曹固、安贵生。”
立刻又有一宦官跑出去。
曹固、安贵生乃是符宝郎,此二人负责掌管玺宝。
“召窦少华。”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亲军统领,赵鸿运心腹。
“召韦齐、林盛保。”
这两人是内侍监,内廷之首。
过不多时,周、元二人带着笔墨纸砚先到。
合眼休息的赵鸿运睁开双眼,扫视一圈后,看向两人:“拟册文:册锦官府尹、山南军事总管、秦王元昌为皇太子。”
即便早已知晓他的心意,但此时听他明明白白说出来,还是让人心神荡漾。
六相公看着周、元二人,心思各异。
这两人却不敢多想,平息心情之后走到一旁,借了起居注的桌子当堂书写册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
万岁殿内安静下来,一时间除了赵鸿运粗重的喘气声,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
见要当堂书写册书,江夏青立刻支使一宦官前往政事堂将相印取来。
不等周敬思、元可望拟好册书,韦齐和林盛保就先后赶到。
这两人看到坐在桌前小声讨论的周、元二人之后皆是一愣,随即神情严肃地站在一边等待赵鸿运训话。
好不容易两人放下毛笔,曹固、安贵生带着数名手捧玺宝的主宝来到殿内。
此时周敬思正在诵读草拟的册文:“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人元良,以贞万国......秦王元昌,气质冲远,风猷韶茂......宜承鼎业,允膺守器。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定了!
所有人都是心头一沉,心中有事的韦齐更是偷偷观察六位相公的神色,希望能看出一些东西。
静了一会儿,赵鸿运沙哑的声音响起:“就按此文。”
“喏!”
周、元二人应下,退回起居注桌前。取出随身携带的绢帛,一人研墨一人悬腕书写。
这绢帛之后会上卷轴,但实际上不符合册立太子的规格,只是这时候官家催的急,也就顾不上这些了。
他俩在书写册书的时候,窦少华也赶来了。
这册书不长,也就百十来个字,但此时书写的周敬思却感觉每一个字都重若千斤,运笔虽说流畅,但那速度真的不敢恭维。
写得再慢,总有写完的时候。
放下毛笔轻轻在绢帛上吹了吹,歇了一阵,感觉墨汁差不多干了,两人连忙拿起来快步走到御床前。
赵鸿运此时半躺着,两人便一人抓住一端,展开绢帛让赵鸿运看清楚。
见内容无误,赵鸿运合上双眼歇了一会儿,然后睁开眼开口道:“桌子搬来,诸相公附署。”
殿内的宦官立刻动起手来,将珠帘束起,桌子搬到珠帘之下。
原本制文只需要政事堂附署便可,此时政事堂枢密院六位相公依次在册文末尾留出的空位上添上自己的名字,却无人出来质疑。
“加印。”
曹固、安贵生连忙指挥主宝将需要用到的玺宝放到桌上。
先打开装有传国宝的盒子,这传国宝就是传国玉玺,唐时改“玺”为“宝”。
不过这传国玉玺不是秦朝一直传下来的那个,当年的那一枚玉玺在十一年前失踪了。当时晋帝石敬瑭攻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自焚,这玉玺就是在那时候没的。
现在的这一枚传国玺是赵鸿运称帝之后自己命人刻的,另有一枚受命玺,加上六玺就是唐制的“八宝”。
曹固握着三尺见方的传国玺在印泥上按了一下,神情肃穆地按在册书上。
紧接着,安贵生取出小一圈的皇帝行玺,蘸了印泥之后也郑重地按在册书上。
之后,政事堂印也加盖其上。
只是此时赵鸿运却无法提笔写字,只好道:“昭文相代朕书写。”
“喏。”
刘明答应一声,再次走到桌前,提起毛笔在六相署名后面加了一个比较大的字:“可。”
接着填上日期,至此,这一份册书就完成了。
周、元二人将这份册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给官家和诸相公过目之后,又在之后加上自己的署名和日期。
这是要留给政事堂存档的。
待此事完成,周、元、曹、安四人退下,这里就没他们的事了。不过周、元还需将加了轴的册书送到这里来。
宦官将桌子重新搬回原处,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下笔如飞,将刚刚发生的事情迅速记录下来。
完成了一件大事,赵鸿运长出了口气,脸色更加疲惫。
只是现在还不能歇着,册立秦王为太子,只是让秦王继位有了法理依据。
他能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如果秦王不能及时赶回京城,眼前这一帮子文武重臣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后悔没早点把秦王叫回来。
不过他毕竟领兵半生得了这天下,懊悔的情绪很快被他抛开,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在场九人被他这目光一扫,皆是心中一凛,一个个低头垂手,默然不语。
“伯菁。”出乎意料的,他第一个点到的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窦少华。
“臣在。”
“你派人在开封府西、南府界巡视,一旦遇到秦王,迅速护其入城。”
“是!”窦少华毫不犹豫地应下来。
见京中掌握兵马最多的窦少华依然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赵鸿运眉眼之间轻松许多。
这才转向六相公:“自唐来一直有宰执封爵的故事,这几年忙着征战,倒是顾得上这一茬。”
说着他顿了顿,然后笑道:“这件事就留给子美了,你们都是长辈,子美最大的优点就是敬长。”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