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原来如此……”顾客点点头,下了决心:“我订五千支木箭杆,三日后,能交货否?”
  吴二闻言有些为难:“若是往日,没问题,只是如今不巧,小店接了个大订单,怕是要过五日才能交货。”
  “大订单?”顾客有些好奇。
  “是,公廨的订单,不光小店有,别家也有,虽然造价给钱,但也算是官役,谁敢耽搁?”
  顾客又问:“公廨不是有自己的作场么?如何会向你们下订单?”
  “这不眼见着就要入冬了,万一北虏来犯,可不是要打仗?再说,南边……”
  吴二的声音小了些:“南边京城,重阳节时出了些事情,谁知道会不会乱起来。”
  重阳节那天,皇帝遇刺身亡,皇太子病重,这消息已经传开了,所以顾客并不意外。
  看样子,徐州公廨在备战,防止齐国趁火打劫,因为需要的箭矢较多,所以向民办作场下订单订箭救急。
  不过他不急,等得起:“无妨,五日就五日。”
  吴二大喜:“行,行!这边请!”
  ……
  武库,大量箭矢正在入库,库吏们正在清点,偶尔起意来查武库的李笠,则在一旁抽查。
  随意拿起一支箭,仔细看起来。
  箭很普通,箭镞为四棱细长锥形,用于破甲,因为是批量制作,所以各破甲箭的箭镞外形都一样。
  看完箭镞,李笠试了试箭杆软硬度,又比了比直度。
  这是拼接竹箭杆,为三到四根细竹条粘接而成,粘合剂为鱼鳔胶,用机器修型,两端再以丝弦缠绕。
  因为取材方便,制作不算复杂,所以产量很大。
  如果把箭杆打分数,满分一百分,合格为六十分,这种‘量产’箭杆能有七十分。
  由工匠精心细作的‘精品箭杆’能有九十分。
  但战场上弓箭手用的箭,讲的是量大、堪用、便宜,所以批量生产的‘七十分’箭杆,对于军队用箭来说就是最好的箭杆。
  用的箭羽,也是极其‘垃圾’的鸡毛(取自鸡翅膀尖的几根羽毛),所以造价很低,一支箭的‘出场价’折钱大概是六十文。
  李笠将箭放好,看着眼前一大片木箱,只觉看到的都是钱。
  再便宜的箭,数量一多,也是个天文数字。
  一个弓箭手出征,基本装备是:手中一张弓、羽箭三十支。
  三千弓箭手就要配箭九万支。
  若这些箭都是最便宜的鸡毛箭,耗钱五千四百贯,还不算弓的钱,后续的箭矢补充还不包括在内。
  而徐州军的步兵们,全都要携带弓箭,无论长矛兵、刀盾兵等,临战时先抛射几轮箭矢再换主兵器。
  兼职弓箭手的长矛兵、刀盾兵,作战时不需要携带那么多箭矢,但总兵力数量多,加上必备弓箭的骑兵,军队需要的箭矢自然也就更多。
  羽箭是消耗品,若预期之中的战斗会很多、战争旷日持久,就得在战前尽可能囤积羽箭,并且调拨到各地城池、营垒、堡寨,以作不时之需。
  所以,寒山堰的官、民箭矢作场现在已经全力开工,在原料得到充足供应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制作箭矢。
  公廨统计过,目前官、民作场的箭矢日产量,粗略统计是二十万支。
  原材料(竹、木、羽毛)为公开求购,所以,当各作场全力生产时,巨大的需求,养活了许多人和商家。
  其中有养鸡鸭鹅的养殖场,制作鱼鳔胶的作场,贩卖竹、木的行商,以及受雇佣在作场里制作箭矢的普通百姓。
  当然,还有接了订单、日夜赶工的民办箭矢作场。
  寒山堰充沛的水力资源,撑起了生产力,大量水力作场全力开工后,生产出来的量产型兵器,足以在短时间内武装大量人员。
  在多方努力下,徐州军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加上充分的训练,以及不断地实战磨练,战斗力很有保障。
  所以李笠的徐州军,是一只吃人的猛虎,而不是看门的‘旺财’。
  看着眼前大量等着入库的物资,李笠很满意,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可问题是,建康城里的权贵们,即便高看他一眼,恐怕还是把他和麾下军队,当做一条猎犬而已。


第一百零四章 备战(续)
  午后,军营,李笠正在巡营,冬天将至,齐国可能进犯,而梁国国内可能发生动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将士们在备战。
  李笠在军营里走了一圈,见兵卒们状态不错,很满意。
  转到禁闭室所在地区,看着眼前一排整齐的平房,以及挂上牌子的紧闭房门,李笠觉得有些无奈:“又满员了?”
  陪同巡视的军士回答:“君侯,还空着两间。”
  “不错,比上个月好。”李笠都不知该高兴还是生气,“上个月,我记得是临时调了十几间房来当做禁闭室?”
  “君侯说的是……”几名军士讷讷,“这帮家伙精力过剩,成日里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架……”
  “无妨,按军法来,不过你们说精力过剩,怎么,对抗训练练得不够?”
  李笠说着说着就觉得纳闷了,他明明安排了许多团体对抗项目来消耗兵卒们过于旺盛的精力。
  “哪里够哟……”一名军士回答,“这帮小子,练得四肢有力,吃得满面红光,如同一个火炉子,满身火气哪里是那么好散掉的?”
  “那……”李笠的声音小了些,“有没有组织小娘子来救火?”
  “有,可总不能经常救火,毕竟这是军府出钱,干娘们心疼小娘子,收费可不便宜……”
  李笠想了想,交代:“那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写报告交上来给我看。”
  “是!”
  李笠看着眼前几近“客满”的禁闭室,干咳一声,继续巡营。
  军营是很特别的地方,聚集大量青壮,而这些青壮年轻气盛,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出事。
  譬如后世最经典的场景对话:“你瞅啥?”
  “瞅你咋的!”
  “你再瞅瞅试试!”
  “试试就试试!”
  然后就开打了,先是单挑,然后各自同袍加入,变成群殴。
  军人要有血气,但平日里血气过旺的后果就是各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屡屡发生,要怎么管,是个学问。
  徐州军府的兵为募兵,兵源复杂,有无地农民、无业游民,有市井无赖,有身份不明的青壮。
  其中也必然免不了有绿林好汉,或者曾经的山贼、流寇、水寇等等。
  形形色色的兵,要融合在一起,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其中必然有许多刺头。
  刺头们日里训练偷奸耍滑,打仗时心怀鬼胎,容易带坏风气。
  所以,李笠想出的办法,就是在新兵营阶段,用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严格的纪律以及‘绝对服从’的要求来筛人。
  那些散漫惯了、不服管、想要拉帮结派的新兵,受不了如此管束,甚至熬不过新兵营,就选择离开。
  所以经过新兵营的筛选,成为正式营兵的兵卒,纪律性、服从性达到基本水准,军士们管起来相对轻松些。
  但如何管理,依旧有讲究。
  首先,军营里军法森严,必须要用严格的纪律来管束军人,把性格各异的兵,倒入军队这个大熔炉,铸成一体。
  其次,管理时要讲人性,毕竟兵卒是人,不是畜生。
  如何把握尺度?这学问可没人教,李笠只能自己慢慢琢磨。
  他推行军士管兵制度,军士都是老兵,所以能够理解兵卒的想法,奖励和惩罚,都通过军士们实施。
  这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以来,效果不错。
  但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李笠不是天才,也没人教该怎么带兵,但他觉得,要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兵卒给予最基本尊重是必须的。
  什么是最根本的尊重?就是把对方当人,而不是畜生。
  其中一点,就是不实行侮辱性的惩罚,譬如扒光了游营,譬如当众鞭挞、吊打等。
  这种惩罚,既是对单个兵卒的惩罚,也是对其他兵卒的恐吓,对于许多将领来说,是常用的处罚措施,但李笠不认同。
  因为这会摧毁军人的尊严、荣誉感,以及对集体的认同感。
  荣誉感、对集体的认同感,李笠认为十分重要,这两种心理如同粘合剂,能把一个个的兵,粘合成一个“混凝土块”。
  可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很可笑,因为将领只会稍微看重自己的部曲,不会把普通兵卒当一回事。
  所以,军中侮辱性的惩罚手段五花八门,其后果,李笠认为很严重。
  任谁被当众扒光游行、鞭挞、虐待,都不会好受,心态为之巨变。
  而心态巨变的结果,要么是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要么心理变态。
  而恐吓出来的兵卒,不会对所属军队这个集体有任何认同,他们只是将领的奴工,牲口,没有人的尊严,打仗时,又如何会卖命?
  将领不把他们当人,他们自然就只顾保命、心怀鬼胎。
  兵卒越心怀鬼胎,将领就越依赖自己的部曲来带兵打仗,愈发不把兵卒当人,于是恶性循环。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