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林玄礼考虑了一会:“招丞相和枢密院进宫。”和前者探讨建造海外殖民地的可能性、海战使用的火器,以及准备派人去视察大宋海军的真实实力。
大宋号称是十万水军,实际上的准确数字是九万三千多人,有训练,有火器,缺乏实战,停留在长江黄河区域,海岸港口只有五万。
但不需要担心战斗力,现在大宋的海军可以横扫全球——只是没有能力到达全球。
制作马达,是当前科技达不到的高精尖技术。
等他们进宫的时间,还处理了另一件事,弟弟们再次上奏申请搬出去,孩子生太多了,宫里住不下,又不能多占据别的宫殿,都这么紧紧巴巴的住着太紧凑了。他也只好同意这要求,让钦天监选适合搬家的良辰吉日,格外批示一句,兄弟们的王府收拾整齐后,可以接生母出宫小住。
韩忠彦又被派去祭祀帝陵了。章惇和苏轼俩老相公一起进宫,在垂拱殿恭候官家,看枢密院几个人也匆忙赶来,心说怕是官家要用兵。对谁?
其实只要官家想要出兵,攻打哪一个国家都有借口。可以翻旧账嘛。
林玄礼简单的说:“海商周游列国,带回来一些消息。海外诸国,官员富豪家里金银如山,奢淫骄纵,百姓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要被官府和乡绅盘剥,还要被教廷骗取大量财产。朕听了,只觉得于心不安。想要效法武王,解万民于倒悬。”
我这个借口真是棒棒哒!比后世美国打着自由民主旗号抢石油可漂亮多了! 我知道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退而求其次,谈一谈出口火器和战船的问题。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一定要深入这些海外殖民者以及女真人心里。
不用造,你们慷慨的老大哥愿意出售高质量的武器给你们。
物美价廉,允许赊账。
枢密副使赞美道:“官家真乃仁君也!非但对宋人仁爱,对外夷也一视同仁,如此仁爱眷顾,此乃天下之福!”
章惇心累:“官家所说的海外诸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国土几何?人口多寡?兵力如何?是谁家之天下?”
林玄礼:“……”他貌似是在欧洲和中亚地区???红海周围。
章惇看了看官家的神色,又劝说道:“官家,兵法讲究远交近攻,岂能近交远攻?海外诸国的距离比唐时的都护府更远,派出去的封疆大吏,权力比唐朝的节度使还大,岂能挟持他的忠心?至于士兵们,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恐怕军心不安。”
官家想打仗想的快要憋坏了?赶紧补充道:“女真叛乱在即,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旧唐子民,还等着官家出兵搭救呢!”
“章子厚说得对,请官家三思。”苏轼慢条斯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臣有另一件事要说。官家推广的物理、算学等书,高丽使想买,他们买了之后必然献给辽国、专卖西夏。诚如官家所说,这些科目的妙用无穷,官家还要开科选士,希望官家能下诏告诫鸿胪寺,看好境内的外国使臣。再勒令各地市舶司,严查出海的货物,盐铁偶有走私还能容忍,铜和书决不能流入海外。包括那些精美的铜器、铜佛,不准出海。”
铜就是钱,不过海商出海时会载满货物,不会携带大量铜钱出海。
章惇:“子瞻所奏之事,确实干系重大,请官家详查。”
林玄礼疑惑道:“你们俩现在关系很好吗?”
二人都摇头,齐声道:“对事不对人。”
远交近攻、保护知识不外流、稽查走私都是正经事。
对于官家召见陈庆,就又开始一番杂乱无章的事,这一点他们都有准备。
天授院这几年没有新的、得到天授的人,神童倒是有几个,家贫失学的被当地官府出资赞助了,仅此而已。陈庆是短小的名单上比较显眼的一个人,也是他最先带回来花生和洋葱。
林玄礼点点头:“两位国老说的在理,朕全都应允。”
看向枢密使:“我大宋水军的兵力如何?眼下虽然不出兵,也要做好打算。海商不仅联通各国商贸,带来新奇的物产,也让那些人知道我大宋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枢密使躬身答道:“启禀官家,海边没有长城,防御不易。但战船年年修缮,水军月月操练,军械每日保养,能战能胜。每年派人去巡查时,见到的都是精兵强将。”
林玄礼将信将疑的点点头:“我打算……卖给海商一些火铳、火箭。”
“万万不可啊!!”*4
“商人重利轻义,常常有不法之举,地方官常常担心他们的家丁护院太多,横行不法。挟制唯恐不及,不能让他们持有火器。”
“海商买了火器就要惹祸。在大宋境内用,是要谋反,在境外用,要为大宋树敌。”
“没听说过用火器的海盗。官家现在准许他们携带弓弩出海,已是恩重如山。”
“臣恐怕他们携带火器,在海外封土建国,自立为王。”
林玄礼:[六哥……他们说的好有道理啊。但是我就是要卖。在地方上持械抵抗就派兵剿灭,在境外封土建国,将来也能被我征服回来。]
[六哥:这有点冒险。你卖给他们火器,就不怕像是英国管辖美国那样,被人反客为主么?]
[我怕。但是,英国国土面积小,限制了发展,大宋却很大,现在也比英国大好多倍。而且朝代总是会灭亡的,他们将来反客为主,反的未必是我大宋江山。]
[六哥:呸!乌鸦嘴!揪你耳朵!]
一直等到省试结束,举子们期待放榜。
满朝文武依然抱团坚定反对‘出售火器’这一项目,纷纷拒不奉诏。
第143章 三个好理由
也已经深了,林玄礼在熬夜修改自己的大计划。叽叽歪歪拒不奉诏的朝臣们虽然很烦,但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大部分都是他已经想过还没彻底说清楚的事,他要把这些事给朝臣都解释清楚,最起码要争取到一半以上的支持。倒行逆施不可取,他们虽然有历史局限性,但不是傻子,事情讲的条理清晰时,会有人理解的。
林玄礼喝掉一杯浓浓的点茶,托着腮想: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我有点疯疯的。。。等到再过一百年,他们就会知道我的高瞻远瞩。
写完《出售火器计划(第三版)》,揉揉脸,吃了两把酥酥脆脆咸咸甜甜的虎皮花生:“把奏本都搬过来,看完再睡。”
搬过来一看,嗯,反对意见,反对意见*10,最后两本分别是谢宝和另一个武官诚惶诚恐的辞呈,一个说要归隐田园专心修行,另一个说要回家侍奉五十岁高龄的老母亲。
林玄礼:“哎。我不过是让你们……”这不是忌惮,也不是试探,大可不必摆出
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退避。
原本想用商人而非官员——当然不只是陈庆一个人,机会是平等的。
原因有三个:第一,当前的商人重利又缺乏长远眼光,能便宜买武器时他们就不会砸钱研究造,加上一点防盗技术几乎不会发生技术泄露。历史上大宋的火器被金国、蒙古抄袭,不是因为交战时有没爆炸的被人破解了,而是工匠全家被抢走。
第二,商人没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在海外练兵,一样是散兵游勇,至多是军阀混战的兵力,除了陈庆之外其他人基本上弄不出纪律部队。
第三,每个商人最想做的都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只要朝廷给他们封爵、封官,这比称王还体面,会和朝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被朝臣们危言耸听了这么久,就考虑官方成立东印度公司,让合适的武将,带着无牵无挂的水军,出去做个封疆大吏、海外天子。满朝文武翻来翻去,就谢宝他们俩还算有活力、敢于稍微犯忌,狄谏都不行,狄谏这个人吸取了父辈的经验教训,太老实谨慎。结果只是试着和俩人说了说自己的大计划,吓得二人立刻辞职。
他也只好在奏本上好言好语的批示:我就是问问,武臣之中最信任你们两个,既然你们不愿意,朕再问问别人。辞职就不必了,你们工作不忙。
高蜜值夜班,童贯已经准时休息去了。这时候恰好端茶过来,偷眼一瞧,看的清清楚楚,立刻愤恨道:“官家和他们说的事,虽然有些危险,但他们这些做官的,一个个都说愿为官家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等到官家把事安排给他们去做时,又都开始贪生怕死了。”
林玄礼无奈的笑了笑:“不是。”
高蜜吹捧道:“官家近年来脾气越发好,柔和的像菩萨神仙一样,到叫他们一个个的跳起来作威作福。天底下的东西都是官家的,别说是卖,就算是送人,他们管得着么。一个个的,全都不奉诏。”
林玄礼叹了口气,往后一靠:“你不懂。这事儿我没跟他们说明白。其实。。。这件事没法说清楚。”
[陈庆傲慢,其他的海商会有身份和目光产生的局限性。我不指望他们能在国外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称王称霸,只要他们去打下基础——普及儒学、普及中国话,给大宋的征服做好准备。出海殖民的海商必须多,人多才难成气候。]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