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皇城碰上,李逵自然也得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老师!”
可实际上,李清臣连李逵的一条老腊肉都没吃上过。倒不是说李清臣堂堂枢密使,一品大员,真嘴馋这点吃的东西。而是说明李清臣和李逵的关系很普通。更不要说李逵写信给李清臣了,李逵从来没有想过要维护这份师生情谊。
别说李清臣了,就是苏辙和李逵的关系,也很普通。
京城官员之中,除了太师刘葆晟和李逵,这是翁婿,自然不一样。只有苏颂老爷子和李逵是忘年交,可苏颂养老去了。虽还有个太乙宫使的荣誉官职,可这个官职不过是朝廷给有功之臣告老之后的褒奖而已。
老头如今玩机械玩的火热,根本没心思搭理朝政。
唯独李逵亲近的也就是苏轼了。
原因很简单,李逵啥也不是的时候,苏轼将李逵当成弟子一样教导,这份情谊,李逵说什么也不能忘。
可苏轼辞官之后,李逵给苏轼造了一座桃花坞,就苏轼的秉性,只要李逵写信告诉苏轼用桃花可以酿造桃花酿,苏轼下半辈子就被拴在桃花林里出不来了。
满京城,堂堂军政一把手,能问话的只有是太师刘葆晟。可刘葆晟不好召见,即便来了,估计也打听不出什么来。
章惇心里头有点七上八下的,他发现李逵失控了。
更让他恼火的是,失控的原因,章惇竟然不知道。他迟疑了良久,也没有对亲信询问,反而直接对李清臣求证道:“或许枢密院应该将李逵调查禁军战备和军力的权力收回来。”
李清臣哪里肯答应?好家伙,做好人你去,得罪人的事让我来?什么人呐!他想都没想,当即拒绝道:“为何你不去说?如今都事堂也知兵事,禁军的事,你也能管。”
章惇眉头紧促,一张脸挤弄成了皱巴巴的老茄子,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但是心里头已经开始后悔了,早知道这货如此不好管,他当初吃猪油蒙了心,心心念念想要去招揽李逵。
不得已,长叹道:“算了,让赵挺之去头痛吧!”
“这样也好。”
似乎说到赵挺之,章惇和李清臣面面相觑之后,突然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他们似乎觉察到了那股淡淡的阴谋味道。
赵挺之,苏轼的仇人。
其实他们俩人结仇很突兀,主要是当年王安石变法,赵挺之迎合上意,在他的治下推行兵法。当时黄庭坚也在和他一个地方做官,然后黄庭坚坚决抵制赵挺之强烈推行的市易法,闹得不可开交,官司打到了京城。原本两人一个是从六品的地方推官,一个是七品的监官,他们的官司根本就不会引起大宋朝堂的注意。
但是苏轼忍不了,黄庭坚可是他的首席大弟子,被人欺负了,这是欺负他老了?
至于讲道理,苏轼这辈子讲道理的时候就不多,有道是帮亲不帮理,苏轼当即赋文一篇。按照他老人家的地位,举国传唱那算是小意思。于是,赵挺之就有烂大街的危机了。当然,王安石也不爽苏轼,但是之后赵挺之参加召试馆职,被苏轼给搅黄了,苏轼赋文将赵挺之说成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然后给搅黄了。耽搁了赵挺之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
虽然后来他成功通过了召试馆职的考试,但个中经历,只有他自己知道。
召试馆职是大宋文官最重要的考试。制科大部分都不考不上,但是召试馆职机会还很大。考试合格的官员可以去秘书省任职,从而平步青云。
赵挺之的名声,差点被苏轼给毁了。连带着考试的机会也没了。
可惜,当时苏轼如日中天,他根本就对付不了。终于等到了元佑六年,苏轼担任翰林学士写的一份敕诰出现了问题,让他找到了机会。当时是御史的赵挺之当即弹劾苏轼,说苏轼抹黑大宋。
这是苏轼离开京城,去颍州做知州之前。
当时,赵挺之的弹劾太牵强附会了,想要告倒苏轼根本就不可能。主要是苏轼在京城不开心,所以干脆就离开了京城。
这一来,两人的仇可算是加深了。
另外还有一个李格非,苏轼欣赏李格非的才学,李格非被无辜说成了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很莫名其妙的成了苏轼的学生。这大概是后来李清照一个女人,却要用文章去诋毁黄庭坚,秦少游等人的原因了。外人认为李格非是苏门子弟,可李家人不认。要不然李清照就是欺师灭祖的大罪了。
当然,赵挺之有个儿子,比他更出名,赵明诚。
就是娶了李清照的赵明诚,如今应该还是小屁孩而已。
齐州,宣抚使衙门。
赵明诚看到了李逵名人送来的公文,左等右等没等到李逵来拜访。
随后,赵明诚觉察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可他没在意,反而很轻视李逵,觉得李逵年轻,虽然官职做到了天章阁待制,品级上和他差不多。但李逵才当官几年?
这官场的事根本就不是他这等小年轻能左右逢源的事。
反倒是李逵,将行动制定之后,立刻准备动身。刘清芫有些不舍,同时还有点担心,建议道:“要不让史大哥跟着你吧?”
“就几个小毛贼,用得着他出马?”
李逵根本就没有打算动手,更不会动用自己的实力。他就想看看驻扎在青州的禁军实力如何?让史文恭去试矮脚虎王英的实力,这不是打史文恭的脸吗?
同时,他也不介意在此期间,找几个不开眼的立威。
两天之后,韩大虎带着三百兵马来汇合。
不过听说要攻打山寨,他也是一脸苦涩,对李逵叫屈道:“人杰,我这些人可是农家子,我不过是团练使,训练的是农兵。”
“三姐夫,你多虑了。不用你动手,拿我的帖子去济州库房要三白套甲胄武器,甭管能不能打,先装扮的光鲜些才好。”然后李逵带着韩大虎,还有穿上了新甲胄的农兵,从济州出发打,直扑青州。
等到青州知州命人将情况报告给赵挺之的时候,他这才发现,李逵这厮根本就不安官场套路来。
想要治李逵一个僭越之罪,可是枢密院和都事堂的公文都在他的书案上放着呢?
不得已,天寒地冻的时节,赵挺之不得不舍弃在齐州舒适温暖的官舍,带着人马赶去了青州。
整个京东东路,从淮阳军,到厢军,然后到各地的团练,都被惊动了。甚至大部分官员都不明白,对付一群不开眼的山贼而已,至于吗?
赵挺之在路上紧赶慢走,好不容易到了青州治所,找到了青州知州,茶都没赶得上喝一口,就问:“李待制人呢?”
“他五天前就已经抵达了清风寨,然后召集了各地的团练,堵住了清风寨的所有退路。让驻扎在青州的禁军准备攻山。”
赵挺之怒火中烧,怒吃道:“李逵,他到底要干什么?”
“肯定不是来给你拜年的吧!”青州知州转身嘟哝了两句,还好没让赵挺之听到。
第665章 确认过眼神
要说赵挺之也挺憋屈的,绍圣年了,说明皇帝要恢复神宗的国策。连带着,变法派的春天也要来了。而赵挺之就是坚定的变法派。当年巴结王老大,绝对是最下狠心的人。可惜,因为官职太低,王老大没发现他的赤胆忠心。
李清臣率先入京。
之后章惇也被召入京城。
蔡卞。
蔡京。
曾布。
黄履。
连张商英都被召回京城。
……
却一直没有他赵挺之的诏书从京城而来。
急死人了!
可没办法,刘安世不离开,朝堂上真的没有位子给他腾出来了。尤其是赵挺之资历上比其他几位差远了,只有比刘安世稍微强那么一丁点。
可在大宋官场,比资历是没有用的。刘安世他爹是太仆卿,少年时期刘安世就是名动京城的神童。文彦博主持枢密院的时候,还经常让刘安世来他跟前发表意见。虽说,文彦博不会听一个小屁孩的口若悬河的策论,但足以说明刘安世的名声有多大了。
相比之下,赵挺之老家密州,中进士之前,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
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学问怎么样?
可刘安世不一样了,从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很高光。连皇帝宰相都知道大宋有个叫刘安世的神童。尤其是这家伙中了进士之后,还不去选官,官职说不要就不要了,跟着司马光读书去了。就这样一货,竟然让他用了十年从初入官场,做到了三品大员。
赵挺之每每想起当年在京城看到刘安世做官漫不经心的样子,他都嫉妒的想要咬死他!
他赵挺之,费劲心迹,投靠大佬,出卖膝盖,好不容易才混到了四品官。可是看看刘安世呢?
太后想要让他做官、宰相想要让他做官、连执政也想让他做官……还有没有天理。难道被文彦博开光之后,这家伙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上一个被开光的朝廷重臣是李清臣,从中进士到翰林学士,用了十五年。大宋的翰林学士在朝堂的地位,甚至要超过六部尚书。主持开光是名相韩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