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眯着眼,盯着苏辙的后背,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不舒服呢?
李逵在西夏折腾,难道你这个啥也没干的师叔祖也想要分一杯羹不成?
想到这里,他就来气,语气阴阳怪气开口道:“子由,你这是给自己揽功啊!再说了,李逵好好的延安府通判不做,撂挑子去了西夏。擅离职守已是大罪,本朝官员,擅离辖区,视为叛逆,就是一大罪状。且不说朝廷褒奖,就是夺官去爵也不过是以儆效尤。”
“子宣兄,此事不在此之列!”蔡卞本来不想搀和这事,他也觉察到皇帝对他并不信任。所以,做这个尚书左仆射也是战战兢兢,深怕引起皇帝的不满。
可曾布这家伙,也不瞅瞅如今是什么局面。
李逵即便闹翻天了,这时候也不能惩戒他,不但不能,还要安抚,这是大局。
蔡卞不相信一个李逵就算是投靠了西夏,就会让大宋在西北处处被压制。西夏和大宋的实力不在一条线上,之所以大宋一直拿西夏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是大宋的军队出了问题。
但万一将李逵逼走之后的结果,真让西夏崛起了呢?
这个责任,难道是让所有的变法派负?
蔡卞绝不能同意曾布的想法。另外,李逵离开延安府之前,可是有过报备。主要是他抓住了个替端王走货的商人,没想到这个商人竟然是西夏的王爷李秉干,这才有了一系列的结果。蔡卞心中认定,罪大恶极是端王,堂堂王爷,窥视朝廷和西夏的岁币贸易且不说。连西夏的探子进了他王府,他还不知道。
如此糊涂之人,怎么还敢享受朝廷恩典?
曾布寸步不让,对蔡卞道:“元度,你说不能惩戒他,难不成让他成为我大宋官员的表率不成?”
蔡卞眼角透出微微错然之意,眉头蹙起道:“情报上没有说替李秉干冲锋陷阵的人是李逵吧?我们之前不是通过皇城司的情报,都知道李逵在西夏给寺庙里的佛像贴金箔吗?”
“哈!”曾布傻眼了,李逵这厮做事为何如此没有章法?
没错,之前的情报上确实说过,李逵在西夏给寺庙之中的佛像贴金箔,还混了李大师的诨号。这是真真切切的情报,不能作假。
当然在此之前,他大闹龙州,鄜延路驻军甚至还将龙州收复了。
这也算是大功一件。
相比擅离辖地,功大于过,根本就不值得说道。
蔡卞见状,更是穷追道:“再说了,请报上说的是‘黑大帅’,天晓得这个黑大帅是什么人?万一此人真是李秉干网罗的手下,与延安府通判李逵无关呢?”
“更何况,如今谈论如何处置李逵还为时尚早。是升官,是褒奖,还是贬谪,都需要西夏国内的叛乱平息之后。眼下西夏国内的叛乱,对我大宋颇为有利。龙州和洪州两地,失而复得,绥德军正准备攻银州,环庆路永兴军准备攻打韦州。如果这些州府被打下来之后,岂不是我大宋对西夏的战略目标都实现了吗?”
“话不能这么说,理是理,错是错,不能一概而论。”
“为何不能一概而论,就因为有人违背了祖制,而让本朝接连大胜。还是子宣兄觉得,恪守本分,却接连损兵折将,丢失国土的官员才好?”
说到这里,蔡卞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对李逵歌功颂德。反正在他看来,能为朝廷收复失地的功劳,任何恭维都不为过:“官家,臣以为不管西夏结果如何,本朝已经得利。如今朝堂应该商讨如何进一步收复失地。同时对李逵的安抚,也可以从他的族人上想办法。”
蔡卞平日里不怎么参与朝堂的争论,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资历晚。他是熙宁三年的进士,而如今朝堂上的主要大佬们,都是仁宗时期嘉佑二年的进士。曾布、苏辙、章惇等等,都是嘉佑二年这一科的进士。他们斗,属于窝里斗。他要是搀和进入了,属于小孩子不懂事。仁宗皇帝点的进士,与神宗皇帝点的进士,差了一个辈分。
他要是处处争先,不仅没人会服他,反而认为他是利用岳父王安石的威望,狐假虎威。
曾布冷哼一声,决定先偃旗息鼓,他原本打算先欺负一波苏辙再说。可没想到,蔡卞这个二五眼,竟然还敢投递叛变?
就连曾布心里也和明镜似的,真要是拿捏李逵,绝无可能。主要是甭管西夏接下来如何,李逵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没人敢抹杀。他主要是担心,万一苏辙也能在这份收复失地的功劳上狠狠地捞一把,他何年马月才能当上副相?
可以说,曾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打压苏辙。
可没想到,半道上遇到个蔡卞,对他穷追不舍,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见大臣们吵,就已经足够头痛了,好在蔡卞还算识大体,说两句公道话,没有让争论继续下去。
听蔡卞的意思,似乎笼络李逵的族人,大有可为。
赵煦看向了章惇,章惇也觉得这是个办法。因为李逵的功劳,是没办法宣扬的,只能背地里给好处。赏赐他的族人和家人,也是不错的办法。毕竟,偷偷溜班,帮敌国搞政变,说出来,确实不怎么堂堂正正。可大宋收复了三州之地,那是实实在在的实惠。甚至还能趁着西夏内乱,还能继续扩大好处。这才是最大的好处。同时西夏内乱之后,必然会国力衰弱,大宋对西夏的优势将更明显了。
章惇躬身道:“臣附议。”
李清臣本来就对封赏李逵没有意见,他找个便宜学生,等于是救了他。西北大战打起来,连他都被吓了一跳。
西夏的太后皇帝齐上阵,这是要搞那样?
尤其是西军面对三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只能苦苦支撑。要是防线溃败,他这个枢密使就可能要被西北战事不利而背锅了。
而李逵这一搞,确实是一场及时雨,挽救了枢密院的威望。他决定投桃报李,帮李逵争取点好处:“臣以为,李逵之事虽不能宣扬,但有可操作的空间。”
“哦,李卿还请为朕解惑!”赵煦好奇道。
李清臣畅言:“官家,如今西夏境内李秉干和梁太后之战不可避免,如果李秉干最后败退。想要活命,必然会依靠我大宋。让李逵做个特使,互通有无,还是很适当的。”
“善!”赵煦本来就没想要惩罚李逵,他也是年轻人,李逵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年轻人向往的大事。他恨不得自己能替李逵,驰骋沙场。
要不是身子骨弱折腾不起,他真有这想法。
西夏皇帝太后可以御驾亲征,为何大宋的皇帝不行?
李清臣见皇帝认同,自然心知肚明,皇帝的心思和朝臣不一样。说白了,李逵是皇帝亲政之后第一批选拔出来的人才,第一场科举的探花郎,李逵的功绩,也是皇帝的功绩。另外,皇帝和李逵的关系也不那么简单,宫中传言颇多,他也有所耳闻。
既然皇帝想要护着李逵,他没有理由做恶人,继续道:“如果李秉干大败了梁氏,今后我大宋和西夏的边境如何商定,必然需要有大臣去西夏和李秉干商讨。而李逵,如果真是情报上的‘黑大帅’……”
说到这里,李清臣有点牙疼,他是堂堂绍圣元年的会试殿试主考官,怎么学生之中竟然冒出了个‘黑大帅’,这太不正经了,仿佛他主考了文试之后,接着又去主考了武举。
“我朝使团抵达西夏之后,可以任命李逵为使团副使。”
“大善!”
赵煦这个高兴啊,李清臣这才是做事的人呐,每句话都说到了他心窝子里。不过,对于赵煦来说,这点荣耀,还远远不够。
他觉得李逵的功劳太大,给实惠的才行。盯着李清臣问:“李卿,李逵的家人就难道不能享此殊荣?”
“这个,李逵好像就一个母亲吧?”
“他有个族兄,脑子不太好。”傻子不能当官,这是大宋君臣的默契。
“李云是他的族弟,去年在鄜延路立功数次,已经是五品将军。如果升官,恐有木秀于林之祸。”
“李逵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兄长,在登州造船。”
“造船,可有船建造成功?”
“年前下水了一首大船,可惜,翻了。”
……
李逵的跟脚几乎被大臣们都扒拉清楚了,毕竟绍圣元年这一科,也就这货闹腾的厉害,不得不对他重视起来。
赵煦有点不满,他铺垫这么多,想着三叔公的事。
本以为,李逵这次豁出命去,这好处怎么着也该轮上三叔公了吧?
可没想到,李逵竟然还冒出个亲哥出来。这让皇帝赵煦有点措手不及,心中为三叔公这个老官迷默哀不已,您老不能怪朕啊!毕竟亲疏有别,谁让李逵不是您老的亲孙子呢?
朕真的尽力了。
再说李逵,他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十几万叛军的主心骨。
任何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安排下去。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秉干不敢担当,在黄河对面的西平府,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李秉干是度日如年,根本就找不到手段破局。只能按照李逵的计划,不停的修缮兴庆府,就连河防都荒废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