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但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比如说范纯仁老爷子,他能不清楚李逵在颍州做了什么吗?
  就两个字,发财。
  李逵佯装没听到,反正他也没打算和范纯仁老爷子理论这些,只是按照自己说话的节奏开始娓娓道来:“小子跟着师祖走进乡间,才知道百姓疾苦,而疾苦的根源,多半是普通百姓无法抵御生活中各种意外带来的风险。比如说生老病死,比如说房屋需要修缮,却无力承担。”
  “这些都是暂时的困难,如果加上赋税和徭役,有时候百姓不得不举债度过难关。但举债不仅仅要限期还本金,还需要支付利,多则五六分,少则也又四五分利钱。多少家庭因为不堪利钱之巨,只能典卖家产,最后沦落为赤贫者。小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百姓可是我大宋的基石啊!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为百姓做些事。”
  李逵努力周了皱眉,没办法,体会百姓疾苦,感同身受的表情对他来说真的好难。他压根就没有这种傻乎乎的念头。他要是穷到背负巨额债务,恐怕会铤而走险……要么解决掉债主,要么去大户人家走一趟,还债之后还兴许能剩一点。
  “于是,就有了小子的这篇《昌平策》,昌即是繁荣,平即是安稳。昌平之下,小子愿看到百姓安居乐业。”
  李逵说到这里,顿了顿,偷偷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反应。好不容易吹捧一下自己,自然不愿意看到平淡无奇的场面。
  可惜,大宋的读书人死板的很,连个掌声都吝啬。
  不过看样子,似乎效果还不错。除了范纯仁,还有一直对自己有偏见的谭敏,再加上李云这家伙被自己骗惨了,对自己的话有了免疫力。
  总的来说,效果挺好,考场上大部分考生都陷入了自我感动之中。
  大有——此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
  看他的眼神,也像是摩拜偶像。
  李逵这才满意的暗自欣喜,总算没有白费他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继续说道:“小子发现,普通百姓,一人之力,一家之力,难以抗拒意外之风险。但是五家之力,十家之力,却能够大大的降低意外带来的风险。”
  “打个比方说,颍州普通百姓一户人家平均有十亩田地,年收粮食二十七石左右。足够五口之家缴纳赋税和吃用。如果把周围家产差不多的农户联合起来,以十家为限,那么就有田产一百亩,年产粮二百七十石。”
  “但是小子发现,一个康健的成年男子,一人一牛,或一人两牛,可以独立耕种五十亩土地好,只要二个家庭的成年男子耕种,就足够十户人家的田地耕种。岂不是其他八户人家的成年男子空闲了出来吗?”
  “假如这十户人家中每年要承担两人服从徭役,那么就有六个壮劳力完全可以选择去城里做工,或者以其他的劳动换取报酬。这些钱岂不是多了出来?”
  “妙啊!”通判严明一开始还以为范纯仁是故意拔高李逵,反正他知道范纯仁和苏轼关系不错,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该提携一把苏轼的徒子徒孙。
  范纯仁不满地看向严明,低声道:“禁声。”
  严明这才发现,自己似乎打断了李逵的高谈阔论,抱以微笑示歉。
  李逵接着道:“不要忘记了,我的假设,女主人还在家里呢?一般村庄里,各家都会有三五个孩子,这些孩子大一点的可以试着学艺,或者务农帮忙大人。小一点的需要照看,两个妇女足够照看这些孩子和老人。加上鸡鸭豕等牲畜需要照料,再分出两个成年妇女喂食。”
  “诸位,还有六个成年妇女空闲了出来。你们说,该做什么好?”
  “针线活吧?村妇多以针线活换取用度。”
  “织布吧?土布虽说差一些,但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
  说到这里,士子们不少都开始跟着李逵的想法走了,开始七嘴八舌的建议起来。不过这些建议在李逵看来,完全不过是小打小闹,他咧嘴一笑,突然高声道:“为何不去购买一部工坊的织布机,或者干脆创办一个造纸工坊?六个年富力强的健康成年人,难道就做这些挣个三瓜两枣的小营生吗?”
  “土法织布机的简陋,虽说只要一个人就能玩的转。但是一台工坊常见的织布机,就需要四五个人协同,甚至更多的人才能运作。但是效率是单打独斗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产量上去了,收入自然能够增加。”
  士子们完全转不过弯来,怎么一下子从农夫变成了工坊主了?
  可问题是,李逵说出来的假设环环相扣,实现的可能接近无限。
  真要是这样操作的话,岂不是这些百姓几年之内就会富足起来。从普通的农夫,一跃成为家境富足的农夫。接下来该琢磨的应该是让有慧根的孩子读书了……想到这里,众人看向李逵的眼神顿时变了。
  恐怖如斯,竟然一个人瞎琢磨出如此精妙的办法。
  这样一来,普通家庭根本就不用担心难以抵御意外的风险,反而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犹如给众人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们看到了光,闪着金光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他们脚下一样,触手可及。
  没错。
  李逵的想法就像是高屋建瓴,让人只能看到彼此的差距,却有种无力攀登的高度。
  大宋是封建社会最为奇特的时代。在大宋的农村,是小农经济,几千年来都不曾改变。但是在城市,却变成了商品经济,货物流通及其快速,而且各地都又非常繁荣的城邑,遍布大宋版图的各个角落。更不要说几座最大的城邑,人口超百万的存在了。
  大宋有超过50座,城市人口超过10万的都市。
  百万级的城也有五座,东京汴梁、大名府、河南府(洛阳)、应天府、还有杭州。如此庞大的城市规模,自然需要快捷有效的物流体系。大宋发达的内河水运,以及辉煌的船舶制造业,承担了这些城市的所有日常需求。可以说,大宋拥有极其庞大的消费市场,缺少的是生产能力。
  李逵说完,考场内鸦雀无声。
  范纯仁表现还好,他是第一个看李逵文章的人。该震撼的都已经震撼过了,可是其他人却是头一遭听如此匪夷所思,却看似非常容易办到的致富之路。而且还是共同致富。
  推官严明也愣住了,他有种自己一把年纪,当官也十几年了,却活在了狗身上的气馁。难道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天赋碾压,这也太打击人了点吧?
  不过,也有问题,范纯仁问:“如何解决彼此贡献不一的问题。”
  “契约。”
  李逵淡然道:“各家土地,人口都不一样,自然需要契约规范。”
  “如何解决分配不均的问题?”严明不想落后,他作为官员,要是被士子抢先了,岂不是尴尬?踊跃抢答,紧跟着范纯仁问李逵。
  李逵抬手伸出食指,悠悠道:“还是契约!出人,出钱,出地,都可以折算成贡献。年底按照贡献分配,岂不快哉!”
  “啊噢!”其他学子只能赞叹,高,实在是高。
  严明多心了,其实士子根本就问不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李逵的假设,完全把他们震住了,如同仰望星空一般,李逵无疑是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其他人却只能闪烁着晦涩的光芒,在茫茫黑夜里,飕飕发抖。
  大家都是一起来参加解试的士子,为何你要如此突出?
  可他们哪里知道,李逵说的完全是不值一哂的玩意。这些构想,放在新思潮泛滥的十八世纪的法国,简直就是烂大街的理论。巴黎的咖啡馆里,看着不起眼的瘦弱青年也能说起来头头是道。后世对这种近乎理想的生产状态冠以特别的名字——理想主义思潮。
  凡事牵扯到理想的东西,都是最难做到的空中楼阁。
  因为人类只能接受被领导,被统治,却无法接受绝对的公平。一旦有绝对的公平出现,就会滋生懒惰。大家收入都一样,凭啥咱要多干?俺又不傻!
  而理想主义者所认为的最佳解决方案,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李逵说出来,就是糊弄人的玩意。再说了,这只是考试,又不是让他去推广。他只管放火,至于其他的事,一概不用去想。还能得高分,多好!
  可对大宋来说,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一种理念,冲击着根深蒂固的思想枷锁。要命的是,老范如此顽固的人的枷锁都松动了,更不要说哪些激进分子了。
  当然,为了贴近时代气息,李逵也将小农庄经济改成了《昌平策》,一下子高端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过,其他士子对李逵的敬重之心树立起来还没多久,立刻就对李逵恨得牙痒痒。
  李逵吃饭了,烧硬的黄泥敲开之后,一股浓烈的奇香在考场上空弥漫着,而且李逵这厮根本就不知道独乐乐不如总乐乐的欢乐,就知道独享。而其他士子只能捏着手中的干粮,味同嚼蜡,不停背诵孟子语录: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独享也就罢了,还要当着众人的面,吃地满嘴流油。解氏兄弟终于明白,他们被范纯仁老爷子没收的午饭是什么了,生无可恋的拿着脑袋撞墙。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