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因为方腊叛乱发生在大宋最为富庶的苏杭地区。
  而且方腊很有机会占领江宁府。
  江宁府是什么地方?
  六朝古都,其势虎踞龙蟠,又有大江天险保护,是成就帝王之业的龙气汇聚之地,说玄幻点,就是有龙脉庇护。作为南唐的都城,江宁府的防御自然不成问题,尤其是控制了长江的航运之后,真有可能将大宋划地而治,生出一个和朝廷分庭抗礼的王朝。
  而在方腊之前,沂州的叛军头子王伦(与梁山的那个没关系,仁宗时期的人物),带领大军,从京东东路的沂州打到了淮南路的采石矶。
  没错,这是大宋有历史记载的唯一一次叛军打出路一级行政区的叛军。而采石矶是什么地方?江宁的门户,一旦采石矶失守,江宁也守不住。真要是让叛军攻克了采石矶,大宋的历史说不定真能改写。
  至于王伦?
  他是沂水县人民的骄傲啊!草莽眼中的大英雄。
  一个地方的小县城,最出名的人竟然是让大宋朝廷惊恐万分的反贼头子。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读书真不是沂水县精英们的首选。
  至于说李逵的小手段让沂水县的士子们蒙羞了,别多想了,沂水县的读书人神经大条着呢,根本就不会因为文风不盛,而自惭形秽。基本上所有的读书人都不会以中进士为人生目标。沂州虽然有临沂颜氏,可颜氏不过是将祖宗祠堂放在临沂。
  颜氏的富贵已经延续了一千年,打从汉朝开始,就是世家门阀。子弟多半去京城发展。留在老家的,只有两种人,告老还乡的老人,还有就是没什么才能的看家子孙。前者,风烛残年,没几年好风光了;后者秉承了颜氏的家风,基本不会多事。
  所以,沂水县士子丢人,是个人原因,和地域黑没有关系。
  反正沂水县已经够黑了,根本就不怕再黑出点光来。
  导致结果就是,李逵将沂水县士子黑了一把之后,竟然没有人怨他的不是。反而将谭敏这个始作俑者恨到了骨子里。大家都不是中进士的料,为何你要跳出来?
  策论考试就是在这种奇怪,且压抑的气氛之中举行。
  不同于论,诗赋之类的题材。地方科考题目,在策上,很不重视。不重视的原因不外乎,策是以皇帝身份向国之栋梁询问的考题,出题者如果是县令和知州的话,基本上没有资格代表朝廷出题;第二个原因就简单了,策是时政,地方官员即便有资格出题,也会担心出的问题太尖锐,而导致自己陷入非议之中。
  比如说西夏问题。
  河湟问题。
  宋辽的战略问题。
  出题者都不会去碰,就算是皇帝也会很小心。
  还有,百姓的赋税问题,没钱缴纳徭役的钱,民间被掩盖的最黑暗的疾苦问题,都不会出现在策论的考试之中。
  高屋建瓴也好,粉饰太平也罢,反正策论的范围其实并不大。
  不外乎祖宗之法是否要变;具体的财政问题如何解决;人心散了,还能不能要……
  周元出的策论题目很简单,‘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李逵看着考卷上的题目,啧吧了一阵,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在苏门之中不受待见了。
  至少,周元出的考题虽然是元佑年间的标准考题,应该是前科的省试考题。
  可终究缺乏一种大气概,显得小家子气,给人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
  苏门虽支持旧党,但同时也是朝堂之中几乎是唯一的反对派。一味的追求稳,自然不犯错,但也不会太出彩。
  这道策破题很容易,可惜,李逵心里头不屑一顾。
  “臣对曰……”
  策论的格式就是这样,题目是皇帝出的,答题必须要又‘臣对’的格式,要不然就有藐视朝廷的嫌疑。
  至于说题目,更本就没有任何新意。直接那前几年的省试或殿试的策论题充当。
  当然,这样做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县试和解试对于大宋的科举来说并不重要,至少在省试之前的考试,重要性都是要打折扣。原因就是解试相对大部分的考区来说都不算太难,甚至难度比不上太学的上舍生的选拔。用以往的题目,也完全说得过去。也算是大宋科举的潜规则了。
  别看题目看似简单,但做题的人多了,想要出彩就不容易了。
  好在县试而已,只要文理初通,在北方大部分州县都能妥妥的过了。
  李逵在草稿上写下一个个论点,然后琢磨一阵,措辞和文藻,一个时辰之后,才开始动笔写起来。
  一千字的策,写起来不算太麻烦,但写完也至少一个时辰之后的事,加上誊卷,足足耗费了两个多时辰。
  别看元佑年间的策都有一股仁义的风气。
  考题还都是出自小皇帝,但李逵明白,明年的省试绝对不会如此简单。小皇帝被如同犯人一般的监视了多年,内心早就对保守派的主张厌恶的不得了。伊川先生程颐的帝王教育,早就宣告失败,只是很多旧党的人还不知道罢了。
  如今旧党在朝堂上还没有彻底败下阵来,所以考题还会选用元佑考题。
  李逵小心翼翼的将考卷送到了阅卷房,面对周元,他咧嘴笑道:“老师,看看吧!”
  他眼巴巴的等着周元看了试卷,然后一拍书案,朗声道:“当为魁首!”
  可惜,周元撇了他一眼,上下嘴皮子一碰,道:“放边上。”
  “您老不看看?”李逵担心周元生气,毕竟对他来说,沂水县名声臭了,毫无干系。反正本来就够臭的,再臭一点也无所谓。可周元不一样,他是要靠着政绩上位的人。不过李逵也知道,就周元的立场来说,升官发财恐怕真不容易,因为周元支持旧党。
  周元真没有和弟子过不去的心思,抬起眼皮道:“铁定能过的,看什么看?你以为这沂水县的县试会难住你参加解试?当年你的愿望不过是参加解试,然后运作个官身。如今看来,对你来说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周元对沂水县的科考死心了。
  他经过上一场,已经发现了沂水县士子的真实水平。解试堪忧,省试无望。至于原先沂水县的士子领袖谭敏,简直就是个笑话。
  乞丐群里的富豪。
  老弱病残中的猛将。
  都不知道怎么说他,还长着一颗琉璃心,一碰就要碎。
  至于李逵,周元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心思不单纯,想得第一。当然,这是好事,当老师的应该支持。可问题是场合不对,边上还有个外人,周元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回去之后好好准备,县试之后按老规矩,来县衙读书。”
  “我!”
  李逵臊眉耷眼的离开了。他只不过想要得个第一。状元,省元他不指望了,也指望不上。就连解元对他来说也不容易。好不容易下场参加科举,他就想要得个第一,县试虽然规格差一点,但他也不嫌弃!
  李逵走后,县学教授邹选笑着将李逵的考卷递给了周元,开口道:“县尊,李逵的策当得第一。”
  周元惊愕的抬头,随即视线落在了李逵的试卷上。忽然间,有点不解,似乎李逵的卷子是在他的指导下写出来的卷子。按理说,这也不奇怪。题目都是陈年的策论,不敢说大宋所有的士子吧,至少两成参加科举的士子都会将最近几年的省试殿试的题目做一遍。
  有的甚至会一遍遍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
  可让他奇怪的是,自己压根就没有指导过李逵写策论。为什么试卷上有浓烈的自己的风格。也不对,不是自己的风格,而是柳宗元的风格。
  大宋科举,自从欧阳修主考丁酉科之后,复古的文章大受欢迎。而韩愈和柳宗元,无疑是最被推崇的大家。
  周元崇拜柳宗元,自然文风上会不知不觉的倾向于柳宗元的路数。
  可李逵压根就没有受过自己的指点,怎么也会朝着自己的路数走?
  这让周元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李云也考好了,他小心翼翼的将考卷递给了周元,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周元,就是不走。周元看着纳闷,不解道:“李云,为何滞留考场?”
  “师伯,你就不看看我都得第几?能比李逵好吗?”李云的小心思很单纯,他只要比过李逵就心满意足了。
  周元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李逵且不说,天分是有的。可是对于李云,周元从来都没有看出这小子有什么读书的天分。至于上一轮靠论让这小子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得了个第二,已经是破天荒的运气,难不成这小子也想县试考第一不成?
  对于小师弟收李云为弟子,周元一直觉得……这很符合苏门的传统。
  当然,老师苏轼也不是一直都会看错人,尤其是对文章诗词上,大宋能超越苏轼的人真没有。在这方面,老师看错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的弟子之中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才学顶尖的饱学之士。唯独让人担心的就是一点,苏轼经常会脑子一抽,给自己下药,认定对方是好人的同时,还认定对方是可造之材。这方面,教训比较惨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苏轼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好骗了。但是苏过,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显然,周元笃定苏过是被李云外表憨厚的模样给迷惑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